第6章凸轮机构的运动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37
凸轮机构的设计一、简介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一般为主动件,作等速回转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
与凸轮轮廓接触,并传递动力和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的构件,一般做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称为从动件。
凸轮机构在应用中的基本特点在于能使从动件获得较复杂的运动规律。
因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所以在应用时,只要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了。
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机械、仪器和操纵控制装置。
凸轮机构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凸轮机构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而且结构简单、紧凑。
二、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由凸轮的回转运动或往复运动推动从动件作规定往复移动或摆动的机构。
凸轮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有盘形凸轮、圆柱凸轮和移动凸轮等,其中圆柱凸轮的凹槽曲线是空间曲线,因而属于空间凸轮。
从动件与凸轮作点接触或线接触,有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和尖端从动件等。
尖端从动件能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可实现任意运动,但尖端容易磨损,适用于传力较小的低速机构中。
为了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可采用弹簧或施加重力。
具有凹槽的凸轮可使从动件传递确定的运动,为确动凸轮的一种。
一般情况下凸轮是主动的,但也有从动或固定的凸轮。
多数凸轮是单自由度的,但也有双自由度的劈锥凸轮。
凸轮机构结构紧凑,最适用于要求从动件作间歇运动的场合。
它与液压和气动的类似机构比较,运动可靠,因此在自动机床、内燃机、印刷机和纺织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凸轮机构易磨损,有噪声,高速凸轮的设计比较复杂,制造要求较高。
一、工作过程和参数在凸轮机构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为凸轮机构作等速回转运动,从动件往复移动。
以图6-8为例(对心外轮廓盘形凸轮机构)。
首先介绍一下本图中各构件的名称。
1,运动分析:停CA4ϕ2、参数①推程(升程)-- 从动件自最低位置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 ②推程角(升程角)--推动从动件实现推程时的凸轮转角(ϕ1) ③回程 -- 从动件自最高位置升到最低位置的过程 ④回程角 --从动件从最高位置回到最低位置时的 凸轮转角(ϕ3)⑤远停角(远休止角)从动件在最高位置停止不动,与此对应的凸轮转角。
授课教案No任务3.1 凸轮机构的认识一、复习10分钟复习上次课学习内容二、教师导课与课程学习:(1)学习提示,教师介绍本任务的学习内容。
15分钟本项目以直动从动件的盘形凸轮机构为例,在从动件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余弦加速度运动(简谐运动)规律条件下,分析了凸轮机构中存在的柔性冲击与刚性冲击。
教师介绍本任务的学习内容:凸轮机构的分类;常用术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结构形式;常用材料及热处理(2)分小组学习: 40分钟3.1.1常用设备中的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的组成如图所示的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等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机构。
2.凸轮机构应用实例自动钻床进给机构、冲床凸轮机构等。
3.1.2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按凸轮和从动件的形状及其运动形式的不同,凸轮机构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凸轮形状分类(1)盘形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2.按从动件形式分类(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从动件的结构形式3.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类学生发言汇报、记录学习笔记学生发言汇报并记录学习笔记阅读教材和PPT、分组讨论、撰写发言提纲、学生发言汇报,课,记录学习笔记No(1)直动从动件直动从动件指相对于机架作直线往复移动的从动件,如图3.1.1中所示。
直动从动件又分为对心直动从动件和偏置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绕某一固定转动中心摆动的从动件。
4.按凸轮与从动件的锁合方式分类 (1)力锁合利用从动件的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使从动件与凸轮轮廓保持接触,(2)形锁合利用从动件和凸轮特殊的几何形状来维持接触,例如圆柱凸轮机构是利用滚子与凸轮凹槽两侧面的配合来实现形锁合。
3.1.3凸轮机构的常用术语如下:1.凸轮基圆与基圆半径b r2.凸轮的转角δ凸轮相对于某一位置转过的角度,称为凸轮转角δ。
具体包括推程运动角0δ、远停程运动角S δ回程运动角0′δ和近停程运动角Sδ'。
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设计当根据使用场合和工作要求选定了凸轮机构的类型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后,即可根据选定的基圆半径着手进行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其依据的基本原理相同。
凸轮机构工作时,凸轮和从动件都在运动,为了在图纸上绘制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可采用反转法。
下面以图示的对心尖端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来说明其原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凸轮转动时,凸轮机构的真实运动情况:凸轮以等角速度ω绕轴O 逆时针转动,推动从动件在导路中上、下往复移动。
当从动件处于最低位置时,凸轮轮廓曲线与从动件在A点接触,当凸轮转过φ1角时,凸轮的向径OA将转到OA´的位置上,而凸轮轮廓将转到图中兰色虚线所示的位置。
这时从动件尖端从最低位置A上升到B´,上升的距离s1=AB´。
采用反转法,凸轮机构的运动情况:现在设想凸轮固定不动,而让从动件连同导路一起绕O点以角速度(-ω)转过φ1角,此时从动件将一方面随导路一起以角速度(-ω)转动,同时又在导路中作相对移动,运动到图中粉红色虚线所示的位置。
此时从动件向上移动的距离与前相同。
此时从动件尖端所占据的位置 B 一定是凸轮轮廓曲线上的一点。
若继续反转从动件,可得凸轮轮廓曲线上的其它点。
由于这种方法是假定凸轮固定不动而使从动件连同导路一起反转,故称反转法(或运动倒置法)。
凸轮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反转法原理适用于各种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一、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1)尖端从动件以一偏置移动尖端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
设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为rb,从动件轴线偏于凸轮轴心的左侧,偏距为e,凸轮以等角速度ω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动件的位移曲线如图(b)所示,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依据反转法原理,具体设计步骤如下:1)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作出从动件的位移线图。
将位移曲线的横坐标分成若干等份,得分点1,2, (12)2)选取同样的比例尺,以O 为圆心,rb为半径作基圆,并根据从动件的偏置方向画出从动件的起始位置线,该位置线与基圆的交点B0,便是从动件尖端的初始位置。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设计前节所先容的几何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其基圆半径r0、直动从动件的偏距e或摆动从动件与凸轮的中心距a、滚子半径rT等基本参数都是预先给定的。
本节将从凸轮机构的传动效率、运动是否失真、结构是否紧凑等方面讨论上述参数的确定方法。
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图示为偏置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在推程的一个位置。
Q为从动件上作用的载荷(包括工作阻力、重力、弹簧力和惯性力)。
当不考虑摩擦时,凸轮作用于从动件的驱动力F是沿法线方向传递的。
此力可分解为沿从动件运动方向的有用分力F'和使从动件紧压导路的有害分力F''。
驱动力F与有用分力F'之间的夹角a(或接触点法线与从动件上力作用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压力角。
显然,压力角是衡量有用分力F'与有害分力F''之比的重要参数。
压力角a愈大,有害分力F''愈大,由F''引起的导路中的摩擦阻力也愈大,故凸轮推动从动件所需的驱动力也就愈大。
当a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因F''而引起的摩擦阻力将会超过有用分力F',这时无论凸轮给从动件的驱动力多大,都不能推动从动件,这种现象称为机构出现自锁。
机构开始出现自锁的压力角alim称为极限压力角,它的数值与支承间的跨距l2、悬臂长度l1、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和润滑条件等有关。
实践说明,当a增大到接近alim时,即使尚未发生自锁,也会导致驱动力急剧增大,轮廓严重磨损、效率迅速降低。
因此,实际设计中规定了压力角的许用值[a]。
对摆动从动件,通常取[a]=40~50;对直动从动件通常取[a]=30~40。
滚子接触、润滑良好和支承有较好刚性时取数据的上限;否则取下限。
对于力锁合式凸轮机构,其从动件的回程是由弹簧等外力驱动的,而不是由凸轮驱动的,所以不会出现自锁。
因此,力锁合式凸轮机构的回程压力角可以很大,其许用值可取[a]=70~80。
第6章 凸轮机构1.教学目标(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2)了解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3)掌握在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4)能根据选定的凸轮类型和推杆运动规律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特点及选择原则;(2)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3)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
难点:“反转法原理”与压力角的概念。
3.讲授方法多媒体课件4.讲授时数8学时6.1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6.1.1凸轮机构的应用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机架以及附属装置组成的一种高副机构。
其中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的构件,通常作连续的等速转动、摆动或移动。
从动件在凸轮轮廓的控制下,按预定的运动规律作往复移动或摆动。
在各种机器中,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广泛地使用着凸轮机构。
下面我们先看两个凸轮使用的实例。
图6.1所示为内燃机的配气凸轮机构,凸轮1作等速回转,其轮廓将迫使推杆2作往复摆动,从而使气门3开启和关闭(关闭时借助于弹簧4的作用来实现的),以控制可燃物质进入气缸或废气的排出。
图6.2所示为自动机床中用来控制刀具进给运动的凸轮机构。
刀具的一个进给运动循环包括:1)刀具以较快的速度接近工件;2)刀具等速前进来切削工件;3)完成切削动作后,刀具快速退回;4)刀具复位后停留一段时间等待更换工件等动作。
然后重复上述运动循环。
这样一个复杂的运动规律是由一个作等速回转运动的圆柱凸轮通过摆动从动件来控制实现的。
其运动规律完全取决于凸轮凹槽曲线形状。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由凸轮轮廓曲线决定的,只要凸轮轮廓设计得当,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意给定的运动规律。
同时,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是在凸轮控制下,按预定的运动规律运动的。
这种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运动可靠等优点。
但是,由于是高副机构接触应力较大,易于磨损,因此,多用于小载荷的控制或调节机构中。
6.1.2 凸轮机构的分类根据凸轮及从动件的形状和运动形式的不同,凸轮机构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四种:1.按凸轮的形状分类(1)盘形凸轮:如图6.1所示,这种凸轮是一个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当他绕固定轴转动时,可推动从动件在垂直于凸轮轴的平面内运动。
第六讲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一、凸轮机构1.组成:凸轮,推杆,机架。
2.优点: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
缺点: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1.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圆柱凸轮2.按推杆的形状分尖顶推杆:结构简单,能与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实现任意预期运动。
易遭磨损,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滚子推杆:滚动摩擦力小,承载力大,可用于传递较大的动力。
不能与凹槽的凸轮轮廓时时处处保持接触。
平底推杆:不考虑摩擦时,凸轮对推杆的作用力与从动件平底垂直,受力平稳;易形成油膜,润滑好;效率高。
不能与凹槽的凸轮轮廓时时处处保持接触。
3.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1)往复直线运动:直动推杆,又有对心和偏心式两种。
(2)往复摆动运动:摆动推杆,也有对心和偏心式两种。
4.根据凸轮与推杆接触方法不同分:(1)力封闭的凸轮机构:通过其它外力(如重力,弹性力)使推杆始终与凸轮保持接触,(2)几何形状封闭的凸轮机构:利用凸轮或推杆的特殊几何结构使凸轮与推杆始终保持接触。
①等宽凸轮机构②等径凸轮机构③共轭凸轮(二)推杆的运动规律一、基本名词:以凸轮的回转轴心O为圆心,以凸轮的最小半径r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的基圆,r称为基圆半径。
推程:当凸轮以角速度转动时,推杆被推到距凸轮转动中心最远的位置的过程称为推程。
推杆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推杆的行程,相应的凸轮转角称为推程运动角。
回程:推杆由最远位置回到起始位置的过程称为回程,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回程运动角。
休止:推杆处于静止不动的阶段。
推杆在最远处静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远休止角;推杆在最近处静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近休止角二、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1.刚性冲击:推杆在运动开始和终止时,速度突变,加速度在理论上将出现瞬时的无穷大值,致使推杆产生非常大的惯性力,因而使凸轮受到极大冲击,这种冲击叫刚性冲击。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掌握凸轮的形状、尺寸和运动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凸轮的形状和尺寸。
3. 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4. 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展示凸轮机构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教学活动:1. 引入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展示凸轮的形状和尺寸的图片。
3. 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4. 举例说明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练习分析凸轮的形状和尺寸。
3. 练习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第二章:凸轮的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掌握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了解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内容:1. 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展示凸轮设计的实例。
3. 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活动:1. 介绍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展示凸轮设计的实例。
3. 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练习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学会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演示凸轮机构的运动。
3. 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教学活动:1. 介绍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演示凸轮机构的运动。
3. 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练习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学会分析凸轮机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凸轮机构基本原理凸轮机构是一种常用于机械传动中的重要装置,它利用凸轮和连杆的组合,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机械制造、自动化设备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凸轮机构的基本原理,包括凸轮的结构、运动规律以及应用特点。
一、凸轮的结构凸轮是凸轮机构中的核心部件,它通常为圆柱体或者圆柱体的一部分,上面有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凸轮面。
凸轮的形状和数量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常见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心形、正弦形等。
凸轮的材料通常选择高强度的合金钢或铸铁,以保证其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磨性。
二、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凸轮的几何形状和凸轮与连杆的相对位置来确定。
在凸轮旋转的过程中,凸轮面与连杆的接触点将沿着轨迹运动,从而带动连杆进行直线运动。
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简谐运动:凸轮的凸轮面为正弦形状,这种凸轮机构可以实现连杆的简谐直线运动。
2. 匀速运动:凸轮的凸轮面为圆形,凸轮机构可以实现连杆的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运动:凸轮的凸轮面为椭圆形、心形等非圆形状,凸轮机构可以实现连杆的变速直线运动。
三、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凸轮机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灵活性:凸轮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形状的凸轮,从而实现不同的运动规律。
其灵活性使得凸轮机构在不同的机械传动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精度高:凸轮机构通过凸轮与连杆的配合运动,可以实现较高的运动精度。
这对于要求精确位置控制的机械系统尤为重要。
3. 载荷能力强:凸轮机构由于连杆的参与,其传动能力较强,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
这使得凸轮机构在工程机械等重载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4. 维护成本低:凸轮机构的结构相对简单,零部件少,维护成本较低。
这对于长时间运行的设备来说,可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5. 运动平稳:凸轮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凸轮和连杆之间的配合较好,运动平稳。
凸轮机构动力学1. 简介凸轮机构(Cam Mechanism)是一种常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装置。
它由凸轮、摇杆和传动件组成。
凸轮机构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发动机的气门控制系统、机床的进给机构等。
凸轮机构动力学研究凸轮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各部件的相对运动关系以及各部件的运动性能。
2. 凸轮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1 凸轮的基本概念凸轮是凸轮机构中的核心部件,位于凸轮机构的旋转部分。
它通常是一个圆柱形的轮子,具有特定的轮廓曲线。
凸轮的轮廓曲线决定了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
2.2 凸轮的种类根据凸轮的轮廓曲线形状,凸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圆柱凸轮:轮廓曲线为圆柱面,通常用于简单的直线运动转换。
•轴对凸轮:轮廓曲线为二次曲线,可以实现较为复杂的运动。
•非圆轮廓凸轮:轮廓曲线为非圆形,可以实现特殊形状的运动。
3. 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研究凸轮机构中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力学性能。
3.1 凸轮与摇杆的运动关系凸轮通过轮廓曲线与摇杆接触,从而实现运动的传递。
凸轮的运动决定了摇杆的运动轨迹。
3.2 凸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凸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描述了凸轮机构中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和速度关系。
通过求解运动学方程,可以确定凸轮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
3.3 凸轮机构的力学分析凸轮机构的力学分析研究凸轮机构中各部件之间的力学关系。
例如,摇杆受到凸轮的作用力,凸轮受到传动件的作用力等。
4. 凸轮机构动力学的应用4.1 发动机气门控制系统凸轮机构在发动机气门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凸轮机构,发动机可以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行程,从而实现燃烧室内气体的进出。
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优化发动机的气门控制系统,提高燃烧效率。
4.2 机床进给机构在机床的进给机构中,凸轮机构用于控制工件在加工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优化机床的进给机构,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5. 总结凸轮机构动力学是研究凸轮机构运动特性和力学性能的重要领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凸轮机构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凸轮机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机械原理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凸轮机构的分类和特点2.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分析(1)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2)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3. 凸轮机构的设计和优化(1)凸轮机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凸轮机构的优化设计方法4.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发展(1)凸轮机构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2)凸轮机构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凸轮机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高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五、参考教材1.《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郑育新、刘道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2.《机械原理》(第五版),唐光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二周: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分析第三周:凸轮机构的设计和优化第四周: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发展第五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第六周: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第七周:期末考试和总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