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植物生讲义殖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343.00 KB
- 文档页数:40
植物与植物生理讲义——植物的生殖器官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这三种器官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因此称为生殖器官。
植物借助于生殖,使它们的种族得以延续和发展。
第一节花的发生和组成部分一、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指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形成花和花序的过程,叫花芽分化。
穗分化:禾本科植物茎尖分化为花序(穗)的过程叫穗分化。
花芽分化过程:1、首先是生长锥伸长,如:小麦、水稻、棉花、苹果2、伸长的生长锥的进一步变化有两种情况:①生长锥发育为一朵花时,则生长锥逐渐增宽、变平。
②生长锥发育为花序时,则增大成半圆形或圆锥形。
3、小花的分化,是在宽大变平的生长锥由外向内依次出现若干轮突起,分别为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
有些植物如油菜、龙眼最后分化花冠原基。
二、花的组成典型的花可分为: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
它们分别着生在花柄顶端略微膨大的花托上。
花:是植物适应有性生殖的变态枝条。
(一)花柄和花托(二)花被花被:花萼和花冠合称为花被。
两被花:一朵花中同时具有花萼和花冠的花。
油菜、大豆单被花:只有花萼或花冠的花。
大麻、桑无被花:没有花被的花。
杨、柳1、花萼花萼位于花的最外轮,由数枚萼片组成。
萼片的外形似叶,通常为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有些植物的花萼具有鲜艳的颜色,形似花冠,如一串红、耧斗菜等。
在开花前,花萼包在花的最外面,具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花萼一只有一轮,但也有两轮的,如棉花、扶桑等,外轮叫副萼,内轮叫花萼。
根据组成花萼的各个萼片的离合情况,可分为:离萼:油菜合萼:大豆、花生根据开花后花萼是否脱落,可分为:落萼:白菜、油菜宿萼:茄、番茄等2、花冠花冠位于花萼的内方,由若干个花瓣组成。
作用:①保护作用。
②吸引昆虫进行传粉。
花冠的类型:根据组成花冠的花瓣的离合情况,花冠可分为:(1)离瓣花冠:一朵花中的花瓣彼此完全分离,离瓣花冠;这种花叫离瓣花。
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蔷薇形花冠:由五个分离的花瓣排列成五星辐射状。
②十字形花冠③蝶形花冠(2)合瓣花冠:一朵花中的花瓣,基部互相连合或全部连合,叫合瓣花冠。
第八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去春化作用:已春化的植物或萌动种子,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置于高温条件下,春化效果即行消失,这种现象叫去春化作用。
3.光周期与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叫光周期。
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
4.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
5.诱导周期数:植物达到开花所需要的适宜光周期数。
不同植物所需的诱导周期数不同。
6.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时数。
7.临界暗期: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8.长日植物:日长必须长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9.短日植物:日长必须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10.日中性植物: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11.花熟状态:植物在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时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
12.双受精现象:在精核与卵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同时,另一个精核与胚囊中的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具有3n的胚乳核,这种现象叫双受精现象。
13.花粉识别蛋白:能够感受柱头上感受蛋白的刺激而决定花粉是否萌发,存在于花粉外壁上的一种膜蛋白。
识别蛋白是一种糖蛋白。
14.花粉的群体效应:在人工培养花粉时,单位面积上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越好。
二、填空题1.低温光周期2.Gassner 柴拉轩3.低4.茎尖生长点5.Garner Allard6.长日照植物短日植物日中性植物7.开花素赤霉素8.不开或延迟开开9.短日照延长光照(或暗期中闪红光)10.延长早熟缩短迟熟11.雌雄雌雄12.雄雌14.长短15.长日植物短日植物16.低温17.淀粉蔗糖脯氨酸18.蛋白质表膜三、选择题1.A 2.B 3.B 4.A 5.C 6.C 7.A 8.B 9.B 10.A 11.B 12.C 13.A 14.C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短于临界日长条件下2.(⨯)光期若短于2~4小时短日植物也不能成花3.(⨯)愈短4.(√)5.(√)6.(⨯)可以开花7.(√)8.(⨯)长于9.(√)10.(⨯)引早熟种11.(√)12.(⨯)会缩短13.(⨯)外壁蛋白。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生殖生理
植物的生殖生理是植物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的生殖过程和与之相关的生理机制。
以下是植物生殖生理的一些关键方面:
1. 花的发育和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始于花的发育。
植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分子事件,包括花芽的分化、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等,最终形成花。
2. 授粉和受精:在花开后,植物通过授粉过程将花粉从雄蕊传递到雌蕊上。
受精是指花粉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 种子和果实的发育:受精后,受精卵会发育成胚胎,同时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包裹并保护种子。
植物的生殖生理还涉及种子的成熟、休眠和萌发等过程。
4. 性别决定和性别表达:植物的性别可以是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
性别决定的机制可以涉及遗传因素、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等。
性别表达涉及花的形态、雄蕊和雌蕊的发育以及花粉和柱头的特征。
5. 自交不亲和和杂交优势:一些植物具有自交不亲和的机制,即同一植株的花粉在自花授粉时无法受精。
而杂交优势是指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适应性方面表现出优于亲本的现象。
6. 植物繁殖策略:不同植物种类采取不同的繁殖策略,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如营养繁殖)或二者的结合。
植物的生殖生理与它们的生活史和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
植物的生殖生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过程和机制。
对植物生殖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的繁殖、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并为农业和园艺等领域提供实际应用。
1。
第八章植物的生殖生理本章内容提要:完成幼年期生长的植株的开花,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低温和光周期是成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
一些二年生植物和冬性一年生植物的成花需要低温的诱导,即春化作用。
光周期对植物成花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开花过程,P fr/p r的相对比值影响植物的成花过程,短日植物的成花在暗期前期要求“高P fr反应”,在暗期后期要求“低P fr反应”,长日植物与此相反。
春化处理和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调节植物的开花时期,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利用价值。
植物花器官的形成和性别分化受环境影响较大。
花粉能否正常萌发和受精取决于花粉和柱头之间的亲和性,人为干预可打破不亲和性。
外施生长素类调节剂可诱导单性结实。
第一节春化作用大多数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开花之前要达到一定年龄或是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然后才能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开花。
植物开花之前必须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ripeness to flower state)。
植物在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生长阶段称为幼年期 (juvenile phase)。
处于幼年期的植物,即使满足其成花所需的外界条件也不能成花。
已经完成幼年期生长的植物,也只有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才能开花。
外界条件主要特征表现为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
1、春化作用及植物对低温反应的类型早在19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
如小麦和黑麦的有些品种需要秋播-“冬性”品种;有些则适应春播--“春性”品种。
如果将冬性品种改为春播,则只长茎叶,不能顺利开花结实;而春性品种不需要经过低温过程就可开花结实。
在一些高寒地区,因严冬温度太低,无法种植冬小麦。
前苏联的李森科 (Lysenko) 将将吸涨萌动的冬小麦种子经低温处理后春播,可在当年夏季抽穗开花,遂将这种方法称为春化,意指冬小麦春麦化了。
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