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对职工的肺部有哪些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21.71 KB
- 文档页数:2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1)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
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内尘源积累会随之增加,因此,接尘工人脱离粉尘作业后还可能会患尘肺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加深。
(2)可引起肺部疾病。
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矽肺是纤维化病变最严重、进展最快、危害最大的尘肺。
(3)致癌。
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毒性作用。
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5)局部作用。
粉尘堵塞皮脂腺是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鼻咽、咽炎、喉炎。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的纤维组织过度增长,进而破坏正常肺组织,使肺的弹性降低,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
引起尘肺病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机矿物性粉尘,包括石英粉尘、煤尘、石棉、水泥、电焊烟尘、滑石、云母、铸造粉尘等,还有一类是有机粉尘。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
尘肺病早期矽肺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者只有很轻微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时才会发现。
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晚期的矽肺病人,就会出现或轻或重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
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气短。
病情较轻的,往往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爬山时感到气短,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转。
再严重一点的,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走上坡路或上楼梯时有明显气短。
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时,由于呼吸和循环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还可以有咯血、无力、消瘦、失眠、食欲减退等。
粉尘职业危害告知书一、危害特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粉尘,特别是有害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气道系统:吸入有害粉尘后,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
2.循环系统:有害粉尘进入肺部后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脏和血管病变。
3.神经系统:长时间接触有害粉尘可引起焦虑、抑郁、头痛、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症状。
4.皮肤:接触粉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脱皮,甚至出现皮肤炎症等症状。
二、危害物质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粉尘主要包括以下物质:1.木尘:木工行业的职工可能会接触到木材的粉尘,其中心材、云杉、红松、桉树、桂木、桑杆、杨木等木材所产生的木尘,可能会引发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金属粉尘:钢铁、铝、铜、银等金属的加工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其中铝粉尘可引起铝肺、职业性骨软化症等,铜粉尘可引发铜热,铅粉尘可引发铅中毒等疾病。
3.化学品粉尘:化工、制药等行业中,可能会产生有害化学品粉尘,例如氯气、氧化铁、石英等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三、预防措施1.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应该根据空气流动、实际情况等因素合理布局,防止粉尘滞留和扩散。
2.防护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护目镜、耳罩、防护手套等防护设备,有效地防止有害粉尘侵入人体。
3.环境治理:应该在工作场所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清扫和吸尘,控制粉尘的聚集,减少人员长时间暴露于有害粉尘环境中。
4.健康监测:职业暴露于有害粉尘环境的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发现潜在的职业病早期症状,及时干预治疗。
四、个人防护1.佩戴口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例如N95口罩,防止有害粉尘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2.戴护目镜:粉尘可能会引起眼部疾病,例如结膜炎、角膜炎等,戴护目镜可以有效防护。
3.穿防护服:在接触粉尘环境时,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服,避免有害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4.戴防护手套:接触有害粉尘时,应戴手套,保护手部皮肤,防止粉尘进入人体。
五、职业危害防范企业应该承担职业危害防范的责任:1.开展健康教育:为员工提供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健康知识,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煤工尘肺是一种由长期暴露于煤矿尘埃中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这种疾病会对煤矿工人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煤工尘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受损:长期吸入煤尘会导致煤尘沉积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上,引起黏液清除功能下降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气道阻塞和慢性咳嗽。
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肺气肿、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炎。
2. 肺部纤维化:在煤尘沉积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的同时,也会引起纤维细胞活跃并分泌胶原蛋白,在肺部形成瘢痕组织,导致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并影响呼吸,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呼吸困难和死亡。
3. 肺癌风险增加:长期暴露于煤尘中会增加煤工尘肺患者患肺癌的风险。
煤尘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石棉和多环芳烃等,这些物质会被吸入体内并在肺部沉积,导致细胞DNA损伤和癌变。
为了预防煤工尘肺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1. 提高通风条件:煤矿应当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持煤矿内空气流通,减少煤尘沉积。
2.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煤矿工人应当佩戴工业口罩和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以减少吸入煤尘的风险。
3. 定期体检:煤矿工人应当定期接受体检,特别是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煤工尘肺的早期症状。
4. 进行职业健康教育:煤矿工人应当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了解煤工尘肺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控制尘埃污染:煤矿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煤尘的产生和扩散,如湿式作业、封闭式作业和喷雾降尘等。
总结起来,煤工尘肺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职业性疾病,会对煤矿工人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预防煤工尘肺的关键是提高通风条件,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定期体检,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和控制尘埃污染。
只有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范本粉尘是指物质在机械操作、碾磨、切割等过程中产生的小颗粒固体物质。
粉尘产生的行业种类众多,如建筑施工、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化工制药等。
尽管粉尘看似微小,但其潜在的危害绝不可小觑。
粉尘进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职业病,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对于从事粉尘类工作的职业人群,了解粉尘的危害常识十分重要。
一、粉尘的危害1.呼吸系统受损:粉尘进入呼吸道后,会导致咳嗽、喉咙疼痛、气喘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如果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引发肺部纤维化和肺癌等严重疾病。
2.眼部损伤:当粉尘进入眼睛时,会引起眼部痛、疼痛、发红、痒和眼睛干涩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3.皮肤刺激:某些粉尘物质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皮肤发痒、湿疹、皮炎等症状。
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粉尘,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皮肤癌等疾病。
4.消化系统问题:粉尘进入口腔和食道后,可能随食物一起进入胃部,引起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5.中毒:某些特殊物质的粉尘,如重金属粉尘、化学品粉尘等,如果长时间吸入或接触,可能导致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二、常见粉尘类危害物质1.石棉:石棉是一种常见的粉尘类危害物质,它有很高的耐火性和绝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隔热材料、电气绝缘材料等。
然而,吸入石棉粉尘会导致石棉肺、肺癌等严重疾病。
石棉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需要高度警惕。
2.硅尘:硅尘主要产生于石材加工、陶瓷加工、玻璃制造等行业。
长时间吸入硅尘会损害呼吸系统,导致硅肺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肺结核和肺癌等疾病。
3.漆尘:漆尘是指涂料加工、喷涂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漆尘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有毒成分,长时间吸入或接触漆尘会引起眼睛刺激、呼吸道疾病和皮肤过敏等。
4.木尘:木尘是指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木尘中含有有机物质和花粉等成分,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木尘环境中会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皮肤过敏等。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物质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细小颗粒,其直径普通小于100微米。
粉尘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机械研磨、物料处理、焊接、喷涂等工艺过程。
粉尘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疾病:吸入粉尘会对呼吸道造成刺激,长期暴露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2. 肺部疾病:吸入粉尘后,细小颗粒会进入肺部,沉积在肺泡和支气管上,形成粉尘沉积物,长期积累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引起尘肺、矽肺等疾病。
3. 皮肤病:某些粉尘颗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皮肤炎症、湿疹等疾病。
4. 眼部刺激:粉尘颗粒进入眼部后会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5. 爆炸和火灾危(wei)险:某些可燃性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明火或者高温,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粉尘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 尽量减少产生粉尘的过程,例如改进工艺、使用封闭设备等。
- 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排除粉尘。
- 在需要产生粉尘的设备上安装有效的粉尘采集器,如除尘器、集尘罩等。
2. 个体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 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时,应根据粉尘的性质和浓度进行选择。
- 定期更换和清洗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有效性。
3. 培训和教育:-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 提供必要的安全操作指导,教育工作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4. 定期检测和监测:- 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的检测和监测,确保工作环境中粉尘浓度不超过危害标准。
-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整工艺、增加通风设备等。
5. 定期体检:-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细小固体颗粒物,可以悬浮在空气中。
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是粉尘的主要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引起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症状。
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2. 肺部疾病:粉尘进入肺部后,会沉积在肺组织中,形成尘肺病。
尘肺病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3. 皮肤病:某些粉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炎症、瘙痒、湿疹等疾病。
4. 眼部疾病: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改善: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流通。
可以采用局部排风、全面通风等方式,有效减少粉尘的积聚。
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者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阻挡粉尘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
3. 接触控制:采取措施减少与粉尘直接接触的机会。
可以使用封闭式设备、防护罩等,减少粉尘扬尘。
4. 清洁措施:及时清理工作区域的粉尘,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可以使用湿拖把、吸尘器等工具,避免粉尘再次扬尘。
5.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定期接受肺功能检查、皮肤检查等,确保身体健康。
6. 培训教育: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让工作者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粉尘的危害知识、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7. 定期维护设备:对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损坏的设备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粉尘,增加工作者的暴露风险。
总结: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严重。
为了预防粉尘危害,我们应该改善工作环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控制接触、保持清洁、定期健康监测等。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职业性粉尘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颗粒状固体物质,如煤尘、金属粉尘、化学物质粉尘等,其直接或间接地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可能会导致职业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癌症等。
因此,对于从事生产性粉尘职业的工人,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职业性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疾病:生产性粉尘中的颗粒物能够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部,长期积累会引起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某些粉尘还可引发职业性哮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结核等疾病。
2. 皮肤病:接触某些生产性粉尘会导致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等症状,如铬、镍等金属粉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汞、有机溶剂等化学粉尘可导致过敏性皮炎。
3. 肿瘤:某些生产性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例如苯、沥青、石棉等,长期接触可增加患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尘工作场所设计:通过合理的工作场所设计,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和散布。
例如采用密闭式设备、粉尘收集系统等,有效减少粉尘的形成和扩散。
2. 法规与标准的遵守: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例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对职业性粉尘的浓度限制和防护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企业应严格遵守。
3. 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工人应配备并正确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设备,以保护自身免受生产性粉尘的侵害。
例如呼吸器、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应考虑粉尘的性质、浓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4. 通风系统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定期维护,有效清除空气中的粉尘,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和空气质量。
通风系统可以分为通风换气和局部排风两种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5. 职业与健康监护:由专业医生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通过对工人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职业性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粉尘的危害及防治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通常来自于工业生产、建筑工程、农业作业等活动中的物质颗粒。
尽管粉尘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接触,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危害:大部分粉尘颗粒的直径小于10微米,容易被人体吸入肺部。
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肺损伤。
2. 心血管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细颗粒物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同时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3. 皮肤病危害:某些粉尘颗粒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如硫酸盐、石棉等。
这些颗粒物接触皮肤时会引起皮肤炎症、过敏、湿疹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皮肤癌。
4. 食品安全危害:粉尘污染也会对食品产生危害。
例如,在食品加工行业中,过多的粉尘会附着在食物表面,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卫生。
某些粉尘颗粒还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威胁人体健康。
为了预防粉尘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工作场所改造:对于高粉尘产生的工作场所,应进行适当的改造,如安装局部抽风设备、封闭式操作间等,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在高粉尘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护目镜、防尘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粉尘吸入。
3. 加强通风换气:及时开启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同时,定期清洁通风设备,防止粉尘积聚。
4. 粉尘治理: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清除地面、设备和工作台等粉尘积聚物。
粉尘应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防止扩散和污染环境。
5. 教育培训:在相关岗位的工人应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了解粉尘的危害性和防护方法,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6. 监测和评估:建立粉尘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由于其微小的颗粒大小,容易被人体吸入并沉积在呼吸道和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是粉尘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后,粉尘颗粒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喘息、气短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容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系统疾病: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3. 肺癌:某些粉尘中含有致癌物质,如石棉、二甲基苯胺等,长期暴露于这些粉尘中,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4. 皮肤病:某些粉尘如水泥粉尘、金属粉尘等,直接接触皮肤可引起皮肤炎症、瘙痒、湿疹等皮肤病。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以下是粉尘预防的常见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工艺、优化设备和工作环境,减少粉尘产生。
例如,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持良好的通风,将粉尘排出室外;使用封闭式设备,减少粉尘扬尘;对易产生粉尘的工作区域进行封闭或隔离等。
2.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完全消除粉尘的工作环境,需要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例如,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3. 定期清洁和维护: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定期清理粉尘积聚的地面、设备和工具,避免粉尘再次扬尘。
4. 培训和教育:向工作者提供粉尘危害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培训,增强其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工作者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6.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下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减少粉尘对人体的暴露时间。
总结: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通过工程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定期清洁和维护、培训和教育、健康监测以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保护工作者的健康。
粉尘对职工的肺部有哪些危害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加剧,颗粒物“隐形杀手”群体逐渐变得庞大,成分变得复杂,“杀伤力”也渐渐增强。
粉尘对职工的肺部危害:
由于粉尘的性质不同,对肺组织引起病理改变也有差异,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分为三大类。
1、尘肺。
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按其病因分为矽肺、电焊肺、铸工肺、等13种尘肺病。
尘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因而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把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四项分级之一)和职业健康监护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之一。
2、肺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锑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部组织中,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经治疗或脱离粉尘后病变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3、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有机性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尘肺等病变在机械制造企业极为少见,由于对有机粉尘致病的原因研究较少,致病机理的看法不一致,目前也未定为职业病。
对粉尘发生源治理及个人防护:
1、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在工艺和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除粉尘发生源。
例如用树脂砂替代铸造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
2、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
3、通风排尘: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
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4、增设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
5、个人防护: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
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
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