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纸币与货币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的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的其他职能包括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比较: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赎够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比较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与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形式观念上的货币现实上的货币其他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判断货币的常用职能:①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
②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等词语。
③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
④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基本”是指这两个职能从货币产生时就存在,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①价值尺度:A、价值尺度含义。
价值尺度主要是以货币为尺度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大小。
在这里,“一切”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货币与纸币一、货币与纸币的关系(本文节选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11期)你知道或者见过多少奇异的货币呢?我们先领略一下。
石币——位于夏威夷群岛西南的密克罗尼西亚,岛国居民至今还使用一种石币。
这种石币由人们将石头凿成扁圆形后,再于中心钻一个圆孔而形成。
大小不一,价值也不等,小的直径几十厘米,大的可达两米多,最大的直径能达3.5米,足有两人高。
贝壳货币——在太平洋某些岛屿和若干非洲民族中,都是以一种贝壳作为货币流通着,叫做“加乌里”。
它的流通范围很广,价值也相当高,用600个“加乌里”便能够换到一整匹棉布。
牙币——动物的牙齿,如狗牙、野猪牙、海豚牙,甚至蝙蝠牙,也充当货币。
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他们有一种奇特的货币即狗牙。
当地居民普遍养狗,每逢节日都宰狗庆贺,一颗狗牙能买到100个椰子,要娶一位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作礼金。
有些贪婪的白人骗子向美拉尼西亚运入大量狗牙,用以骗取土著居民的各种有用物资。
所以,曾一度造成“通货膨胀”,即狗牙货币的贬值。
鸟羽货币——印度东北部有些省,如阿萨姆省,迄今还有些氏族使用母牛的头盖骨作为货币。
在波利尼西亚群岛,由蜂鸟、鹦鹉、鸽子的羽毛编织成的腰带或饰物,都是价值极大的货币。
圣培古尔斯群岛上,也通行以鸟羽作货币,但只限于红色羽毛。
这种鸟羽只能从一种罕见的鹦鹉身上才能够找到,所以十分贵重。
豆币——在很长时期里,墨西哥人用可可豆代替货币,虽然那里已有大量的货币,并且金的生产也占很大比重。
了解了这些稀奇有趣的货币,会有何感想呢?首先,在货币产生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多样的一般等价物。
其次,上述各种物品充当货币,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等充当一般等价物时,真正的货币才产生。
货币在人类社会中已有上万年历史,它的形态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物货币。
人类从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开始便以实物作为交换工具,在中国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结束;第二阶段是金属货币,这个阶段最长,同时影响长远;第三阶段是纸币,中国宋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而世界上纸币流通也始于上世纪30年代。
第⼆节货币 「基本内容」 ⒈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产⽣以后,商品的价值是⽤货币来表现的。
但是,货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产⽣的。
只有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才能正确地揭⽰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种商品上。
如: 1只⽺=2把斧⼦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
由于等式左端的 1只⽺的价值是借助斧⼦相对地表现出来的,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由于等式右端的2把斧⼦,只是充当1只⽺的价值的表现材料,以⾃⾝的使⽤价值反映⽺的价值,证明⽺同它⼀样花费了数量相等的⼈类劳动,因⽽斧⼦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等价形式的特点是:第⼀,使⽤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处于等价形式的斧⼦,以⾃⾝的使⽤价值来表现⽺的价值和价值量;第⼆,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即斧⼦的使⽤价值是⽣产斧⼦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来表现⽺⾝上凝结的抽象劳动,从⽽⽣产斧⼦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即在私有制条件下,斧⼦是私⼈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来表现⽣产⽺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从⽽⽣产斧⼦的私⼈劳动也就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是:它们相互依存,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要表现⾃⼰的价值,不能离开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有依赖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
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同样,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
它们相互对⽴,同⼀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内部的使⽤价值和价值的⽭盾,开始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价值⽽存在,它的价值要通过另⼀种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价值⽽存在,它的使⽤价值成了表现另⼀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1.货币、纸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关系(1)货币、纸币与价格:纸币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发行多少,可以调节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发行量过少,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
(2)货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稳定物价。
当经济发展过热时,一般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发展滞缓时,一般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2.汇率与企业生产、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企业生产: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的经济制度。
(2)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消费水平:减少国外市场活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3.价格、消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1)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
价格升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降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从而刺激消费,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3)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有益补充,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调节物价,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微专题1经济生活中的曲线题解法经济生活曲线题(函数图像题)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新颖灵活等特点,注重考查思维的深刻性、科学性、敏捷性、发散性、综合性等,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常见的经济生活曲线题,主要涉及汇率、价格、企业经营、投资理财、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曲线题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观察坐标轴,明确谁是自变量(原因),谁是因变量(结果)。
货币与纸币的关系1、联系(1)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由金属货币演变而来,没有金属货币,就没有纸币。
(2)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区别(1)含义不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产生不同: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3)属性不同: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纸币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4)职能不同: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而纸币一般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主要限定在本国范围内使用)。
(5)从实际数量上讲,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往往不一致。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即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统一的,这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成其为商品。
但是,在这两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两者又是矛盾的,这表现在,对商品生产者来说,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必须让出其使用价值;对购买者来说,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要获得其使用价值,则必须付出商品的价值。
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第一章引言一、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问题1古老的货币问题2信用和利息问题3金融机构体系4证券市场5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6外汇和汇率二、货币的作用•五大货币收支体系•以个人或家庭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对外的货币收支•★货币流通(名词解释):不断离开出发点连续不断、永不静止的运动过程称为货币流通。
学习货币银行学的内容和意义我们这门课叫《货币银行学》,也可以叫《金融学》,研究的就是金融问题,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和金融有接触,因为现代经济本来就是商品和货币的结合。
当然学习具体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学习一种思路,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得来是靠理解具体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出来的。
这门课的内容从大的的方面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货币问题,一部分为融资问题,这都是围绕金融这一概念展开的。
金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资金的融通,或货币资金的流动。
第二章先介绍货币的起源,从第三章到第八章介绍有关融资的一系列问题,第九章开始又在宏观层面上介绍货币问题,这是又很强政策含义的一部分,宏观货币政策的失误有可能使很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这也是这门课的难点所在。
★(判断)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明确货币的概念及围绕货币的一些概念性问题。
教学内容:货币的起源和形态,货币的定义,货币职能,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定义;货币的四大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起源的不同说法:有人认为货币是发明或协议的产物,是人人同意的结果,人类祖先为了交易的方便协议使用货币。
有人说是圣贤规定的,如中国的传说中,伏羲收集天下的铜铸成货币,黄帝把金铸成货币等。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生姓名课题神奇的货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5、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6、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8、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3、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纸币、外汇、汇率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学生活动:思考 P2两个问题,思考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起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实质为产品交换而非商品交换)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般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只绵羊货币形式•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2.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基本能职能(1)价值尺度(标价、定价) 价值尺度即货币是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给商品标明价格•为了能够衡量和计算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了交换的方便,必须确定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这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通常称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贮藏手段(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则不具有)货币的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保值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有贮藏手段,是因为金属本身有价值•等式左边的绵羊叫作相对价值形式,等式右边的斧头叫作等价形式一切价值形式都是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或要素构成的该形式下,商品价值量的表现形式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造成了交换的困难此时期,绵羊为一般等价物。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一般等价物来衡量(贝壳、兽皮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发生偏离的情况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量发生变化时①.市场供求变化②.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③.第二章:货币2022年3月24日17:35纸币也能执行部分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延期支付)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一旦用于国际的商品交换,就取得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概念狭义的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其中,纸纸币是一种法定货币,是政府强制流通的货币。
纸币发行的基本权力为政府所有,具体由中央银行掌握。
纸币和硬币的总和称为通货或现金。
广义的货币还包括:存款货币,如可以随时在商业银行提取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提取的可以获得利息的存款;准货币,是指能够执行价值储藏职能,并且易于转换成交换媒介,但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就是准货币;货币替代物,是指能够暂时执行交换媒介职能,但不能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东西,例如,信用卡就是一种。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货币观点:(一)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
货币金属论:是指将货币与贵金属相混同的观点,其强调货币的金属内涵,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实质的价值。
货币价值的大小由充当币材的贵金属本身的价值所决定。
持该观点者认为: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忽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甚者有人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
如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被推崇为最理想货币制度一部分人,对不具有实质价值的货币则采取否定的态度。
金属货币学术可以远溯至古希腊的思想家,其中亚里士多德在其《论理学》中,就提出了金属货币的观点,认为货币是价值出度,能用来衡量其他财富的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
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
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二)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
纸币,纸币与货币的关系
(1)理解纸币的含义
①纸币只是代表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
这是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
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而纸币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纸币的面额只是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因而称为价值符合。
②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合,它的流通必须以发行者强大的信誉或者强制为基础,否则就无人使用。
由于国家的信誉高,具有强制力,所以后来都是有国家垄断纸币的发行。
③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国家必须控制好发行量,不是可以任意发行。
发行过多会超过流通中的需要量,引发通货膨胀。
发行过少达不到流通中的需要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非主权国家的地区政府,如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本地强制使用的纸币。
欧元是欧元国家的政府联合发行并在本地区强制使用的纸币。
(2)纸币与货币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产生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过程中,从一般商品分离出来的;而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③属性不同: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纸币是价值符号,只具有使用价值无价值。
联系:①纸币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派生物,没有货币就没有纸币。
②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