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6.46 MB
- 文档页数:53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方法建立的一种通向呼吸道的通道,用于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是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无法自主维持通畅呼吸的患者,如大量痰液、严重气道狭窄或肿瘤等;-患有呼吸衰竭、昏迷、严重中毒或神经损伤导致呼吸肌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2.建立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放置导管:包括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和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等;-使用支气管镜:可在导管指导下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其他特殊方法:如利用光导技术、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等。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道护理-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用吸引、湿化和气道内雾化等方法,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调整管道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避免导管阻塞;-避免误吸:使用负压吸引器吸痰时避免吸入胃内容物;-保护口腔黏膜:定期擦拭口腔,避免口唇干燥和溃疡。
2.呼吸机管理-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等;-调整合适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气道压力和PEEP等;-定期检查导管和呼吸机: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导管的堵塞情况等,并确保呼吸机的运行正常。
3.并发症管理-肺炎预防:定期更换导管和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湿化器,避免交叉感染;-声带损伤预防:定期检查管道位置,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声带损伤;-气管狭窄防止:避免导管过长停留,定期进行气囊放气检查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预防:控制气道压力和持续时间,避免气道损伤;4.拔除人工气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拔管条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拔管,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后续的康复护理。
人工气道建立及管理概要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技术手段将气管与外界相连的一种治疗措施。
在临床上,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是比较常见的操作,它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本文将从人工气道建立的类型、人工气道的管理以及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临床医师和护士更好地了解人工气道建立及管理的相关知识。
人工气道建立的类型常见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有气管切开法、经口气管插管法、经鼻气管插管法和经口喉镜下人工气道建立等。
其中,气管切开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常见于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病房)中。
经口气管插管法适用于短时间内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包括手术、麻醉和紧急情况等。
经鼻气管插管法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需要短时间内机械通气的患者,如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
经口喉镜下人工气道建立则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气管插管方法,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和ICU等特殊情况下。
人工气道的管理在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对人工气道进行管理,包括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口的位置、气道通畅度、呼吸机的设置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调整。
常规的管理措施包括:A. 气道保护人工气道建立后,要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避免管路损伤和感染,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气道保护:1.定时翻身:翻身时要避免推拉管路,防止管路移位。
2.呼吸机管理:要设置合适的呼吸机压力,以及对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测。
3.湿化管理:润滑管路、保湿患者呼吸道,避免气管瘢痕形成和感染的发生。
B. 患者状态监测在人工气道建立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状态进行监测,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包括:1.气道通畅度监测:要定期检查管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口的通畅情况,如有阻塞或异物进入,要及时处理。
2.血气指标监测:要监测患者的吸氧血气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吸氧浓度、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含量等。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呼吸道梗阻是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其原因有很多,包括舌后缀、气管内痰液或血液堵塞,呕吐物误吸后梗阻等等,导致患者严重缺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甚至猝死。
在许多紧急情况下,人工气道能否成功建立是直接关系到患者存活的关键。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人工气道的建立是重症医学科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要求将气管导管迅速而准确地经声门插入气管内,保持通气而不带来严重并发症,为改善缺氧和机械通气以及进一步抢救治疗争取时机。
物品准备喉镜分镜柄及镜片2部分。
镜柄内装有电池,镜片上有光源,用来伸入患者口腔显露声门并起到照明作用。
气管导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柔软而富有弹性;(2)不易压缩免致梗阻;(3)表面光滑不易擦伤组织;(4)外径宜小而内径宜大(管壁宜薄);(5)易于弯曲而不易折叠;(6)带有低压套囊防漏。
防漏装置的意义已不仅限于避免漏气,而且还可防止口腔内分泌物、胃液及血液等流入气道内导致窒息。
气管导管都附有防漏的充气套囊,此防漏套囊的注气端都有一减压装置,借以防止套囊内压力过高。
向套囊内注气时宜缓慢注入,直至感到无漏气现象为止,如此可达密闭目的而无组织受压坏死的危险。
管芯管芯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气管内插管一定的弯度,便于气管内导管顺利插入。
插管时,当导管前端一入声门应立即停止,由助手将管芯轻轻拔出后,方宜将导管再向前伸插入气管,如此操作可避免创伤喉头或气管。
其它物品牙垫是粗于气道导管的一装置,气管导管插入后将牙垫与导管相连,并用胶布固定于患者口角,其目的是防止患者将导管咬住造成气道梗阻和防止导管从口中脱出。
吸痰管是人工气道建立和管理时使用的物品,当患者口腔或气道内有分泌物时用吸痰管将其吸除。
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操作前准备人工气道建立前需将所用物品准备齐全,针对不同患者准备大小匹配的物品。
准备物品包括:喉镜柄、喉镜片、管芯、吸痰管、牙垫、胶布及气管导管等。
(气管导管的选择不限于仅备1条,选择好1根导管之后,另外再准备2根,1根较原选择的大1号,另1根小1号。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
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与多功能呼吸机连接可检测气量、呼吸力学等参数,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是治疗和改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妥善地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是重症呼吸衰竭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人工气道的建立(一)气管插管1、适应症:(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2)气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3)有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4)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少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2、方法(1)经口插管①用物准备:选择尺寸大小适合于患者的气管插管一根(男7.5mm-9.5mm;女7.0mm-9.0mm)喉镜、牙垫、插管内芯、开口器、胶布、吸引器、简易呼吸器、10ml注射器一支、吸氧设备及其它必备药品。
②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将气囊充气后放在无菌盛有灭菌蒸馏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证明气囊完好。
③用麻醉润滑油润滑气管插管前半部,并插入金属导管芯,备用。
④取下患者义齿,清除口鼻分泌物。
⑤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后仰,使颈部伸直,气道拉直。
⑥使用简易呼吸器给100%氧气,行人工呼吸数分钟, 提高血氧饱和度至患者所能达到的最高值。
⑦用开口器打开患者的口腔,在喉镜目视下将备好的带有金属导管芯的气管插管插入患者口腔,并经过声门至气管内。
迅速拔出金属导芯,充气囊8-lOml。
如插管30秒内未完成,须暂停,进行人工呼吸,提高血氧饱和度后,再重新开始。
⑧判断插管是否在气管内。
具体方法:a用简易呼吸器给较大容量送气,听诊双肺闻及明显呼吸声,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
b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波形改变。
C观察患者氧合改善情况,改善良好证明在气道内。
⑨放入牙垫,妥善固定插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接呼吸机。
⑩拍胸片,确定插管是否在隆突上1-2cm。
(2)经鼻插管①用物准备:基本同经口插管用物。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呼吸治疗教程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人工气道的指征:包括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过度通气、呼吸衰竭等。
2.人工气道的种类:分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
(1)气管插管:适用于预期短期使用的患者,操作简单,风险低,但相关并发症频率较高。
(2)气管切开:适用于预期长期使用的患者,操作复杂,风险高,但并发症较少。
二、气管插管的建立1.预准备工作:包括评估患者的气道、清除分泌物、准备好所需器械和药物。
2.气管插管的方法:常用的有口腔插管法和经鼻插管法。
(1)口腔插管法:操作简单,适用于预期插管时间短的患者。
(2)经鼻插管法:操作稍复杂,但适用于需要插管时间较长的患者。
3.插管过程:(1)准备好所需器械和药物,并确保设备无菌。
(2)采取适当的体位,保持患者的头颈部伸直。
(3)先用良好的吸引技巧清除口腔和咽喉的分泌物。
(4)使用喉镜或咽镜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确保正确位置。
(5)固定导管,确保气道通畅。
三、气管切开的建立1.预准备工作:包括评估患者的气道、清除分泌物、准备好所需器械和药物。
2.切开位置的选择:一般在颈部进行,可以选择喉下切开、甲状软骨切开或环状软骨切开。
3.气管切开的步骤:(1)确定切开位置,标记切口线。
(2)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切口部位。
(3)切开皮肤和浅筋膜,暴露喉旁间隙。
(4)通过喉下切开法,暴露气管,切开气管。
(5)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并通过套管进行气道管理。
四、人工气道的管理1.拆管时机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气道稳定情况来决定。
2.气囊压力的管理:气囊压力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并发症,应定期检查和调整。
3.导管位置的确认:通过X线或临床表现判断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吸或误进食。
4.导管的清洁和护理:定期更换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和清洁。
5.高位咳嗽和肺康复:通过合适的呼吸训练和理疗手段,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肺功能。
总之,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呼吸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操作指引目的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人工气道的种类: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②经口气管内插管③经鼻气管内插管④气管切开置管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技术1、向清醒病人解释操作过程。
2、准备必要的器械.在喉镜柄上接上镜片,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如电珠不亮,检查是否旋紧,如旋紧后还不亮,更换电珠或电池.检查所用的气管导管是否堵塞.给气囊充气,保证气囊对称、无漏气,检查后把气囊内气体完全抽出.3、如有需要,用无菌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管的气囊和管芯。
4、待肌松剂起效后,把病人的头及颈部仰起。
5、如有假牙,把假牙取出.6、给病人手控呼吸,使其过度氧合。
7、左手握住吼镜,沿口腔的右侧放入镜片.把镜片移向口腔中央,使舌被推向口腔左侧,暴露视野。
为避免撕破嘴唇和牙龈,用右手中指把病人的上中切牙向上推,同时可用拇指保护下嘴唇。
8、成45º角向前提起吼镜直到看见声带和声门,应该用肩和臂的力量,手腕始终保持笔直。
不能撬,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9、沿口腔右侧插入气管导管,这样可看见声带.声带应该完全外展,声门打开。
如没有看见声带和声门,不能试图插入气管导管.如发生声带合龙,等待几秒后或许会看见声带在呼气时张开.如还不张开,给病人过度供氧,再试暴露声门(缺氧会引起喉痉挛)。
如过度供氧后仍不张开,可用肌松剂。
10、继续插入气管导管直至气囊刚好越过声带.如果插入过程遇到阻力,可先试着用力压住甲状软骨使喉部往甲状软骨方向移动。
如不成功,可用MAILL钳夹住气管导管末端,把末端送入喉部。
11、小心取出喉镜,给气囊充气。
12、检查气管导管位置。
如果怀疑气管导管的位置,在移动或重新插管之前用喉镜观察喉部。
13、用急救皮囊给病人通气,检查双侧呼吸音以及胸部活动度。
如果腹部隆起,肺部没有呼吸音,则气管导管不在气管内。
需立即气囊放气,拔出导管,重新插管。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人工气道是通过人工方法建立的气道各类危重病人抢救的关键技术和第一步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改善通气、纠正缺氧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证气道通畅,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人工气道最基本的要求定位通畅性封闭性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简易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1) 简易人工气道口咽导管鼻咽导管目的: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2)气管插管1. 2. 3. 适应症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气道分泌过多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漏会厌声带气管插管的途径经口、经鼻两种途经经口易操作易移位72小时难护理(口腔)插管的途径经鼻易耐受、固定、便于口腔护理操作不易鼻出血鼻窦炎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3)气管切开1. 2. 3. 适应症无法进行气管插管需长时间机械通气需长时间保留人工气道不能首选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3)气管切开优点:1. 死腔小2. 阻力低3. 吸痰容易4. 患者易耐受进食?气管插管及气管套管的种类型号大小的选择成人:7.5号(插管) 8~8.5号(切开) 口径过小:阻力大、引流难、漏气口径过大:组织损伤套管过短:脱位人工气道的并发症插管期间的并发症1. 时间过长3min 缺氧、抽搐、心跳停止 2. 插入食道 3. 插入右主支气管4. 鼻出血5. 自行拔管人工气道的管理1 位置管理1.1 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记,记录气管插管外露长度,严格交接班。
1.2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黏膜的损伤。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自行将导管拔出。
躁动的患者及时应用镇定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
1位置的管理1.3 将患者头部稍向后仰,以减轻气管插管对咽部的压迫,经常改变体位可减轻导管对局部的损伤并利于痰液引流。
1.4 气管切开的固定极其重要。
气管切开的患者用系带固定气管套,切忌过紧过松,最佳的松紧度是在不影响颈部轻度运动的情况下带子下能伸入一指。
尤其在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