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 定义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框图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附件1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填表说明1. 矿山名称、采矿许可证证号、采矿权人名称、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矿区面积:按采矿许可证有关内容相应填写。
2.生产规模:依照《关于调整部份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8号)划分为大、中、小型。
3. 矿山中心位置坐标:应填写矿山所在的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单位为度分秒。
4. 矿山生产状态:按矿山目前的状态选择,生产矿山要填写建矿时刻,关闭矿山要填写关闭时刻。
5. 保证金成立时刻:填写该矿山成立保证金的准确时刻。
6. 矿山企业保证金帐户金额:指截至填表之日矿山企业的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单位为万元。
7. 本年度采出矿石量:指本年度内矿山所开采出的矿石量,单位为万吨。
8. 累计已采出的矿石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采出的矿石总量,单位为万吨。
9. 采矿活动累计占用损毁土地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占用和损毁的土地面积总和减去恢复治理的土地面积,其中单独填报地面塌陷损毁土地面积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损毁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10.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山所积存的固体废弃物总量,单位为万吨。
其中单独填报废石(土)累计积存量、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和尾矿累计积存量。
11.本年度矿坑排水量:指本年度内采矿活动所排出的矿坑水量,单位为万吨。
12.累计已排出的矿坑水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排出的矿坑水总量,单位为万吨。
13.矿坑排水点最低水位埋深:指自地表至最低矿坑排水点的深度,单位为米。
14.累计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造成矿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区域面积,单位为公顷。
15.本年度矿山地质灾害情形:指本年度受采矿活动阻碍而发生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情形,每种灾害别离统计:[1]发生次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2]直接经济损失: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单位为万元;[3]死亡人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4]阻碍面积:指本年度受该类地质灾害阻碍的面积,单位为公顷;[5]岩土方量:指本年度内发生该类地质灾害的土石方量,单位为万方。
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内容1、了解从(州市、县、镇)至矿山的里程(km)。
2、调查进入矿山区域的道路情况,道路路基和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坍塌滑坡现象(拍照)。
3、调查矿山周围村庄情况,几户、人口数、经济收入、外出人口数,人均收入、经济作物、动植物等等(列表)。
4、调查村庄房屋情况,询问村庄里有没有房屋开裂、塌陷等若有做仔细描述,询问村庄附近山体有没有发生过开裂、蹦塌、滑坡,村庄附近的冲沟、泥石流等情况(拍照)。
5、调查村庄和矿山饮用水情况,村庄的河流、溪沟其水流量、流向、河流宽度、水质(拍照)。
6、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坡度、高差、排水情况),矿山植被(覆盖率、物种)等(拍照)。
7、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年最高和最低降雨量,年均降雨量,区域属哪个水系支流有几条。
8、调查矿山周围有没有古(新)滑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滑距、滑向、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9、调查矿山道路边坡和平硐口是否有崩塌、不稳定斜坡体,其稳定情况、上覆地层岩性结构构造、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体大小、坡度和产状、植被情况(拍照、列表)。
10、调查矿山周围是否有泥石流沟,其物质来源、冲沟两岸地层和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沟两岸的植被情况、坡度和坡降比、流向、形状“U”或“V”、对下游的危害情况(拍照、列表)。
11、调查矿山区域内岩溶是否发育,是否有溶洞、溶槽、溶蚀洼地等,其高度、宽度、长度,上覆地层、植被、稳定情况(拍照)。
12、调查矿山岩土体风化情况,岩土体风化程度描述、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3、调查矿山各个老硐和新硐位置,洞口岩层稳定性、洞口植被、围岩体、涌水量(拍照)。
14、调查矿山地表采空区和地下采空区,露天采空区的大小,周围岩性、采空区深度,采空区周围植被,地下采空区大小,地表是否开裂或塌陷,植被发育情况(拍照)。
15、调查矿山工业场,地层岩性、周围的排水设施和拦挡设施。
16、调查矿山排矸场、堆渣场,其高度、宽度、堆放位置、稳定程度、周围排水设施、拦挡设施、危害对象等。
湖南省市(州)县(市区)矿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表矿山企业监测人:审核人:矿山企业(盖章)监测机构(盖章)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1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2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3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表(第4页共4页)矿山企业(盖章):企业监测人:监测机构(盖章)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监测表年度矿业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危害情况汇总表填表说明A、矿山基本概况统一编号:长度为14位数字,由以下方式构成:6位行政区划代码+5位矿种代码+3位顺序码,顺序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由东向西、自北往南统一编号;矿山企业名称:为矿山企业全称,要求与矿山企业公章一致;采矿许可证号:发证机关配发的采矿许可证号,长度为13位数字;发证级别:按省(部)级、市级、县级填写;野外编号:为野外调查编号,由县级行政区名称第一、二个字汉语拼音首字母+数字码组成。
通讯地址:企业所在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长度为6位数字;法人代表:企业的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电话:企业联系电话,含区号;传真:企业的传真号码,含区号;坐标:矿山所在地经纬度坐标,用度、分、秒表示;地下开采矿山以井口坐标为准,露天开采矿山以矿山中心点为准;开采层位:为指目前所开采的层位(沉积矿产为矿床产出层位,其他矿产为主要容矿层位);开采深度:露天开采矿山为最高开采标高与最低开采标高的高差;地下开采矿山:斜井、竖井开拓矿山为主井口标高与最低开采标高的高差。
平硐或平硐与其他开拓方式联合开拓矿山为已开采矿(层)体最高开采标高与最低开采标高之差。
企业规模: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划分依据见附件2;经济类型:分为:国有、集体、个体、合资、外商独资、其它;设计生产能力: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采空区面积:指采矿后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若有多个采空区,为各采空区面积之和。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编图要求,如果矿山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破坏情况,请在总表填写后,对应填写后面的单项调查表,具体填写内容按填表说明规范填写,该数据牵扯到全省地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的编制,请认真如实填写。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总表注:矿山地质灾害分为大、中、小型,有具体规模的(数量)要进行描述,判定标准见表1;矿区含水层破坏,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与土地资源破坏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有具体规模的(数量)要进行描述,判定标准见表2。
只需辖区内中、大型矿山企业填报,小型矿山不用填报。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表数据项填写说明:1)矿山名称:为调查的矿山全称,要求与采矿许可证一致。
2)斜坡类型:分为自然土质、自然岩质、人工岩质、人工土质。
3)崩塌类型:分为倾倒式、滑移式、膨胀式、拉裂式、错断式、陷落挤岀式。
4)崩塌体规模:按大型、中型、小型划分。
5)经度:取调查对象的中心点,用度分秒表示,秒保留2位小数。
例如:117° 03' 25.25 "表示为5。
6)纬度:取调查对象的中心点,用度分秒表示,秒保留2位小数。
例如:39° 27' 48.96 "表示为。
7)险情等级:按《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分级。
8)威胁对象:威胁对象为:县城、村镇、居民点、学校、矿山、工厂、水库、电站、农田、饮灌渠道、森林、公路、河流、铁路、输电线路、通讯设备、国防设施和其它。
9)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应急排危除险、立警示牌。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表数据项填写说明:1)矿山名称:为调查的矿山全称,要求与采矿许可证一致。
2)滑坡类型: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混合式滑坡。
3)滑坡体状态(目前稳定状态):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不稳定。
4)滑坡体规模:按大型、中型、小型划分。
5)经度:取调查对象的中心点,用度分秒表示,秒保留2位小数。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 定义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框图接受调查委托搜集资料、综合分析,现场踏勘及调研编写调查设计并审查全面搜集资料遥感图像解译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评价保护对策建议提交成果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0年——2015年)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二O一O年九月报告名称: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0年—2015年)编制单位: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资质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73105001)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05001)号技术指导:杜贵旺项目负责:陈建信许蕊编写:许蕊陈建信邓燕乔振龙审核:赵振光副总工程师:赵振光院长:李永平提交单位: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提交时间:二O一O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期和规划基准年 (1)四、规划适用范围 (2)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3)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5)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7)五、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9)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11)一、指导思想 (11)二、规划原则 (11)三、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 (12)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4)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14)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14)三、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 (19)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21)一、确定治理工程的原则 (21)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 (21)三、治理方法研究 (21)四、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2)第六章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24)一、加强管理,建立责任机制 (24)二、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 (24)三、强化执法手段 (24)四、严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管理 (24)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 (25)六、拓展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25)七、加强媒体监督及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25)附表:1、巴彦淖尔市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表2、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一览表3、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一览表4、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规划表附图:1、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30万)2、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1:30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全面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有效防治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矿政管理基础工作,提升矿政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巴彦淖尔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落实“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实现巴彦淖尔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责任状;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