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体格检查1
- 格式:ppt
- 大小:7.69 MB
- 文档页数:81
膝关节检查法
1.望诊:膝于伸直位时,髌骨两侧可有轻度凹陷;若有积液或增厚,则凹陷消失。
股四头肌萎缩是下肢废用时最早出现的体征,可用周径测量了解萎缩程度。
在正常状态,两膝的股骨内髁和两侧的胫骨内髁于伸直时相接触。
若两侧股骨内髁分开,则为膝内翻;若两侧胫骨内髁分开,则为膝外翻。
所以内、外翻是指远侧肢体的指向。
2.触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浮髌试验。
在仰卧位,膝伸直,用一手挤压髌上垫,向远侧推动,使髌上囊的液体集中至关节腔内;另一手的示、中指将髌骨反复下压。
若发现髌骨可在股骨髁上下跳动,即为阳性。
关节内积液太多时,反可阻碍髌骨下沉,而液体过少时髌骨又不能漂浮,只有中等量积液,浮髌试验才呈阳性。
触诊顺序为先检查膝前方,如股四头肌、髌骨、髌腱和胫骨结节的关系,然后在俯卧位检查膝关节后方,在屈曲位检查腘窝、外侧的股二头肌腱、内侧的半腱肌腱、半膜肌腱有否压痛和挛缩。
3.动诊:膝关节伸直位为中立位,即0°。
膝屈曲120°~150°;过伸5°~10°。
在完全伸直位,无侧向活动;随着膝屈曲度的增加,可增加侧向活动和旋转活动。
膝关节在伸直结束前20°内,有外旋交锁,使膝于完全伸直位得到稳定。
从完全伸直开始屈曲时,膝出现内旋,使膝解锁。
4.量诊:膝关节的周径可在髌骨上极缘、髌骨中部和髌骨下极缘进行测量。
脂肪垫炎、滑膜炎、半月板前角损伤交锁、内侧副韧带钙化、关节内游离体屈曲受限半月板后角损伤、交锁、滑膜炎、内侧副韧带钙化膝关节粘连时伸屈明显受限主动屈伸痛髌骨处痛-髌骨软骨痛(30-60度)外侧痛:膝外侧痛症候群内侧痛:鹅足下滑囊炎或内侧副韧带下滑囊炎半月板损伤、滑膜皱襞嵌入单足半蹲试验1.髌骨或股骨软骨病2.假性髌骨软骨病3.骨软骨切线骨折4.半月板区股骨软骨病5.髌腱腱围炎6.伸膝筋膜炎全蹲痛后侧痛-半月板后角损伤前侧痛-髌腱腱围炎抗重力直腿抬高试验髌骨骨折、髌腱断裂、股四头肌腱断裂伸膝抗阻力试验髌骨髌骨软骨病、髌腱腱围炎、伸膝筋膜炎、股四头肌腱损伤、髌腱损伤、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髌骨软骨病-(30-60度)髌腱-90度左右髌骨软骨镜像损伤-在某一角度突然失力推髌伸膝抗阻(推髌半蹲起)试验髌骨或股骨关节软骨病变浮髌试验节积液诱发膨出试验外翻试验伸直位外翻试验-内侧副韧带纵束损伤屈曲30度位侧翻试验-内侧副韧带斜束损伤屈曲30度应在床边做,如果下肢抬高做由于肌肉痉挛、紧张易出现假阴性。
内翻试验外侧副韧带损伤挤压试验方法同外翻试验:挤压侧痛-半月板损伤挤压对侧痛-副韧带损伤偶尔-胫骨平台软骨损伤、滑膜炎过伸试验脂肪垫肥厚或损伤、半月板前角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
抽屉试验垂腿抽屉试验病人肌肉更能放松,排除假阴性90º前抽屉试验拉赫曼试验(Lachman test)改良法(1) 术者双大腿夹住患者小腿,屈曲30度,双手握小腿向前提拉。
(2) 患者小腿夹于术者腋部,双手握小腿上端向前拉抽屉试验-ACL前内束Lachman test—ACL后外束二者均阳性--两束全断裂膝关节旋转膝内侧前旋转不稳(前内旋不稳)内侧关节囊韧带、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前交叉韧带断裂小腿外旋前抽屉试验:膝屈90度外旋下肢做前抽屉试验,胫骨向前松弛,胫骨平台内侧同时向前拉出-阳性膝关节旋转膝关节外侧向前旋转不稳(前外旋不稳)外侧关解囊韧带、弓形韧带、前交叉韧带松弛屈膝90度,小腿向内旋,作前抽屉试验,胫骨平台向外侧同时拉出-阳性膝关节旋转小腿内旋后抽屉试验膝内侧向后旋不稳(膝后内旋不稳)内侧关节囊韧带、内侧副韧带损伤、后斜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囊内侧松弛、半膜肌止点损伤膝关节旋转小腿外旋后抽屉试验:屈膝90度,小腿向外旋,同时作后抽屉试验,如果向后推出松弛-阳性膝外侧向后旋转不稳(膝后外旋不稳)国肌腱、外侧关节囊韧带、弓形韧带、有时后交叉韧带损伤Jerk 试验(Hughston 外侧轴移试验):患膝屈曲90度,小腿内旋外翻位,使膝逐渐伸直、在屈曲30度位时外侧股胫关节半脱位增大,再进一步伸直则出现突然错动复位感-阳性。
专业篇:膝关节体格检查-膝关节力线
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
正常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有5°-7°的外翻角,机械轴线则为0°,即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呈一直线。
在一般体检中,主要大致了解膝关节的机械轴线。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
如果膝关节不能并拢则意味着膝内翻,如果踝关节间距过大则说明膝外翻,内外翻角度通过目测进行估算。
膝关节力线的测定对于关节疼痛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常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
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国人内翻膝出现机会较多,西方人外翻膝较多。
膝关节专科查体[内容详细]膝关节专科查体摘要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也是易受损伤和疾病侵袭的部位。
膝关节专科查体是帮助医生判断膝关节健康状况和诊断相关疾病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膝关节专科查体的步骤和常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相应的处理建议。
一、查体步骤步骤一:病史采集首先,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关于膝关节的病史,包括受伤时间、症状的起始和发展过程、有无相关家族病史等。
病史采集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背景,指导下一步的查体和诊断。
步骤二:观察检查在膝关节专科查体中,医生首先通过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和行走方式来初步判断膝关节的问题。
观察时需要注意膝关节是否肿胀、畸形、色泽异常等情况,并观察双侧膝关节对比。
步骤三:触诊检查接下来,医生会通过触诊来检查患者的膝关节。
触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关节肿胀:轻轻触摸膝关节四周,感受是否有肿胀或骨性突起。
2.检查关节温度:用手掌触摸膝关节的温度,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3.检查疼痛点:用手指轻压膝关节的不同区域,寻找患者的疼痛点,以确定疼痛的具体位置。
步骤四:功能检查膝关节的功能检查是判断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功能检查:1.活动度检查:医生会让患者主动屈曲和伸直膝关节,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是否受限。
2.稳定性检查:医生会做一系列的稳定性测试,如前后抽踢试验、内外侧抽踢试验等,以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和韧带的完整性。
步骤五:辅助检查如有必要,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X线、MRI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膝关节的状况,确诊相关疾病。
二、常见异常情况及处理建议1.膝关节肿胀若患者的膝关节出现肿胀,可能是炎症反应或关节腔内积液所引起。
处理建议包括:尽快找到肿胀的原因,针对炎症或积液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休息、卧床保持关节相对高位,减轻关节的负担和压力。
如有必要,对肿胀部位进行冷敷,以缓解炎症反应。
2.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韧带损伤、滑膜炎、骨关节炎等。
常⽤的膝关节体格检查2019-08-21 H珠Q来源⽂章源于《⾻科体格检查》书⽬并经由作者整理步骤1:嘱患者站⽴并观察。
步骤2:观察步态。
步骤3:患者取坐位。
(评估膝盖⾼度,髂⾻活动轨迹和捻发⾳。
)步骤4:患者取卧位。
(1)视诊(量化股四头肌萎缩程度)。
(2)触诊积液或压痛。
(3)动诊。
步骤5:评估韧带。
(1)交叉韧带。
(2)侧副韧带。
步骤6:根据上⾯的发现进⼀步检查。
(1)半⽉板。
(2)髌韧带。
(3)髌股关节。
步骤1、嘱患者站⽴并观察在患者处于站⽴位从前⾯、内外侧和后⾯观察腘窝。
记录下各种瘢痕、肿胀、萎缩和畸形。
从正⾯观察和环视评价Q⾓同样重要。
初次检查时患者应采取站⽴姿势,以评估下肢整体的轴线是否对称及有⽆缩短Q⾓(股四头肌⾓)通过改变股四头肌牵引髌⾻的⾓度来影响髌股关节的症状。
Q⾓是髂前上棘与髌⾻中点的连线和髌⾻中点与胫⾻结节的连线所形成的⾓,平均值约15°,但由于⾻盆的宽度不同,⼥性的Q⾓⽐男性略微偏⼤。
下肢轴线对称性的检查应包括任何股⾻或胫⾻的轴线旋转不对称性,这对膝关节功能会有影响。
检查双⾜的位置,评估有⽆异常,如有过度内旋,则可能影响髌股关节功能。
在这个阶段可以更容易地评估膝关节后部的瘢痕、肿胀及淤⾎。
可在此阶段检查膝前部,也可等到后期仰卧位时进⾏。
步骤2、观察步态此步骤是观察步态,室内应有⾜够⼤的空间⽅便患者⾛向和远离检查者以观察步态。
嘱患者⾏⾛以观察有⽆膝关节旋转畸形及⾏⾛蹒跚。
需重点观察的是患者步⾏时的⾜前进⾓(⾜长轴与前进⽅向的假想线之间的夹⾓,正常为外展10°~15°)和髌⾻前进⾓(髌⾻与前进⽅向的假想线之间的夹⾓为0°)。
这些⾓度出现异常提⽰旋转不对称。
膝关节内翻或外翻也是重要的体征,内翻可能表明内侧室⾻关节炎或外侧韧带松弛,⽽外翻可能提⽰外侧室⾻关节炎或内侧韧带松弛。
尤其要在有明显的内翻或外翻的情况下进⾏评估。
注意⾜前进⾓和髌⾻前进⾓。
膝关节的专科检查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几项:X线检查:利用X线的物理特性,对膝关节进行检查,可以检查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畸形等情况。
CT检查: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用于检查膝关节是否存在骨折、关节脱位、关节腔积液等情况。
磁共振检查:一种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膝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成像,发现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等病变。
浮髌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情况。
患者仰卧,膝伸直放平,股四头肌放松。
检查者一手掌置于髌骨上方,从髌上4横指处起(髌上囊上缘)向下施压,将囊内液体挤入关节腔内,使髌骨浮起;再用另一手食指叩按髌骨,如感到髌骨与股骨有撞击感为阳性。
一般积液量为10mL以上浮髌试验即可为阳性。
膝过伸过屈实验:患者仰卧或坐位,伸膝,检查者一手扶按其大腿下1/3前方,适当用力下压。
另一手握小腿踝上适当用力上提,使膝被动过伸,检查有无疼痛,然后再使膝尽量屈曲。
过伸时股胫关节间隙前区痛可能为半月板前角损伤、髌下脂肪垫炎或膝横韧带损伤;若腘部疼痛则可能为腘斜韧带损伤。
膝屈曲痛可见于半月板后角损伤或滑膜炎等。
麦氏征实验:用于检查半月板损伤(内外侧)。
患者仰卧床上,髋膝屈曲呈锐角,尽量使足靠近臀部,检查者一手放在其膝部,手指摸关节间隙,另一手握其踝部。
令患者肌肉放松。
检查方法有原始法和改良法两种,主要是重复半月板受伤动作。
将患者的髋与膝由被动屈曲而逐渐伸直,同时使其小腿外展内旋;再使小腿内收外旋。
如果在某一固定角度触到或听到响声,并伴有疼痛,即为半月板损伤。
挤压或研磨实验:患者俯卧,患膝屈曲,检查者沿小腿用力向下按压,同时作旋转动作,并在不同的屈曲角度做这一动作。
痛在内侧关节间隙为半月板损伤;痛在外侧间隙则考虑是外侧半月板损伤。
屈曲位痛时病在后角,伸直位痛时病在前角。
请注意,在进行专科检查之前应保持平静的状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告知医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症状。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向医生询问或停止检查。
膝关节查体步骤及方法
膝关节查体步骤及方法:
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疼痛的症状及持续时间、伴随疼痛的感觉、发生的原因等相关病史信息。
2.观察:观察膝关节的外形、大小、色泽和肿胀情况。
3.测量:使用量具测量膝关节的围度和周长。
4.活动检查:让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活动,检查活动时是否出现疼痛和限制,以及关节运动度的范围。
5.力量测试:测定患者的肌肉力量,包括膝关节的伸肌和屈肌。
6.稳定性测试:检测膝关节的稳定性,包括前后稳定性和内外侧稳定性。
7.听诊:用听诊器听取膝关节的杂音和摩擦声,以了解关节内部的情况。
8.神经和血管供应检查:检查膝关节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供应情况。
膝关节体格检查除了现代化得影像学检查手段与详细得病史询问外,正规、准确得体格检查对膝关节疾病得诊断也十分重要、与其余部位得骨科检查一样,其也分为望、触、动、量四个部分,同时还包括膝关节特有得手法检查与血管神经得检查、一、望诊望诊就是通过目测观察患者得大体异常。
检查时建议完全暴露双侧膝关节,内容包括观察患者得步态与姿势、关节畸形情况及活动度,还包括局部情况,如颜色、瘢痕、肿物等。
对异常处可进一步加以动、触、量明确。
行走时得姿态称为步态。
患膝因为负重时疼痛而表现为着地相时间短缩、负重时间减小,为“抗痛性步态”。
同时出现行走谨慎、步幅减小、步速减慢、不敢以患肢为轴旋转得“保护性步态”。
当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如关节交锁时,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僵硬,髋部活动增大,躯体出现摇摆。
以上总得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得跛行。
正常膝关节屈曲120~130°,过伸5~10°,屈膝90°位小腿内旋10°,外旋20°。
检查时需两侧对照(图1)、畸形就是指膝关节外观得改变超出了正常得生理变异。
正常双下肢伸直时,双膝内侧与双内踝可同时并拢。
当双膝内侧可并拢而内踝分开,为膝外翻(“X”形腿);双内踝可以并拢而膝内侧分开,为膝内翻(“O"形腿)(图2、3)。
如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为屈曲畸形,多见于急性损伤、游离体嵌顿、半月板异常及严重骨关节炎等、正常膝关节可有轻度得过伸,但如过伸角度过大,则为膝反张,常见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或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如有上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仰卧位得手工大体测量(详见量诊)。
下肢得角度畸形在双下肢负重站立位时更易于呈现,故站立位检查也十分重要,并可辅以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得测量。
ﻩ图1ﻩ图2 图3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外观得长度畸形。
其可能就是结构性得,也可能就是姿势性得,如髋得内收外展、骨盆得倾斜均可影响下肢外观上得长短。
因此,下肢长度望诊时需仰卧位双膝放松伸直、内外翻及旋转均对称,比较双侧内踝得位置就是否对称、如患膝不能完全伸直,可将健侧放置与患侧同样得位置进行观察、急性损伤时,由于下肢软组织肿胀瘀血、膝关节腔内积液,患肢可出现周径增粗。
膝关节体格检查除了现代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详细的病史询问外,正规、准确的体格检查对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也十分重要。
和其余部位的骨科检查一样,其也分为望、触、动、量四个部分,同时还包括膝关节特有的手法检查和血管神经的检查。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目测观察患者的大体异常。
检查时建议完全暴露双侧膝关节,内容包括观察患者的步态和姿势、关节畸形情况及活动度,还包括局部情况,如颜色、瘢痕、肿物等。
对异常处可进一步加以动、触、量明确。
行走时的姿态称为步态。
患膝因为负重时疼痛而表现为着地相时间短缩、负重时间减小,为“抗痛性步态”。
同时出现行走谨慎、步幅减小、步速减慢、不敢以患肢为轴旋转的“保护性步态”。
当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如关节交锁时,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僵硬,髋部活动增大,躯体出现摇摆。
以上总的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跛行。
正常膝关节屈曲120~130°,过伸5~10°,屈膝90°位小腿内旋10°,外旋20°。
检查时需两侧对照(图1)。
畸形是指膝关节外观的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变异。
正常双下肢伸直时,双膝内侧和双内踝可同时并拢。
当双膝内侧可并拢而内踝分开,为膝外翻(“X”形腿);双内踝可以并拢而膝内侧分开,为膝内翻(“O”形腿)(图2、3)。
如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为屈曲畸形,多见于急性损伤、游离体嵌顿、半月板异常及严重骨关节炎等。
正常膝关节可有轻度的过伸,但如过伸角度过大,则为膝反张,常见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或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如有上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仰卧位的手工大体测量(详见量诊)。
下肢的角度畸形在双下肢负重站立位时更易于呈现,故站立位检查也十分重要,并可辅以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的测量。
图1 图2 图3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外观的长度畸形。
其可能是结构性的,也可能是姿势性的,如髋的内收外展、骨盆的倾斜均可影响下肢外观上的长短。
因此,下肢长度望诊时需仰卧位双膝放松伸直、内外翻及旋转均对称,比较双侧内踝的位置是否对称。
常用的膝关节体格检查,建议收藏!步骤1:嘱患者站立并观察。
步骤2:观察步态。
步骤3:患者取坐位。
(评估膝盖高度,髂骨活动轨迹和捻发音。
)步骤4:患者取卧位。
(1)视诊(量化股四头肌萎缩程度)。
(2)触诊积液或压痛。
(3)动诊。
步骤5:评估韧带。
(1)交叉韧带。
(2)侧副韧带。
步骤6:根据上面的发现进一步检查。
(1)半月板。
(2)髌韧带。
(3)髌股关节。
步骤1、嘱患者站立并观察在患者处于站立位从前面、内外侧和后面观察腘窝。
记录下各种瘢痕、肿胀、萎缩和畸形。
从正面观察和环视评价Q角同样重要。
初次检查时患者应采取站立姿势,以评估下肢整体的轴线是否对称及有无缩短Q角(股四头肌角)通过改变股四头肌牵引髌骨的角度来影响髌股关节的症状。
Q角是髂前上棘与髌骨中点的连线和髌骨中点与胫骨结节的连线所形成的角,平均值约15°,但由于骨盆的宽度不同,女性的Q角比男性略微偏大。
下肢轴线对称性的检查应包括任何股骨或胫骨的轴线旋转不对称性,这对膝关节功能会有影响。
检查双足的位置,评估有无异常,如有过度内旋,则可能影响髌股关节功能。
在这个阶段可以更容易地评估膝关节后部的瘢痕、肿胀及淤血。
可在此阶段检查膝前部,也可等到后期仰卧位时进行。
步骤2、观察步态此步骤是观察步态,室内应有足够大的空间方便患者走向和远离检查者以观察步态。
嘱患者行走以观察有无膝关节旋转畸形及行走蹒跚。
需重点观察的是患者步行时的足前进角(足长轴与前进方向的假想线之间的夹角,正常为外展10°~15°)和髌骨前进角(髌骨与前进方向的假想线之间的夹角为0°)。
这些角度出现异常提示旋转不对称。
膝关节内翻或外翻也是重要的体征,内翻可能表明内侧室骨关节炎或外侧韧带松弛,而外翻可能提示外侧室骨关节炎或内侧韧带松弛。
尤其要在有明显的内翻或外翻的情况下进行评估。
注意足前进角和髌骨前进角。
步骤3、坐位在患者处于坐位时观察髌骨高度。
嘱患者伸膝,注意观察韧带松弛伴髌骨不稳定的患者的髌骨活动轨迹和有无J征。
骨科理学检查(膝关节1)1.股四头肌抗阻试验患者仰卧或端坐,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将患侧髌骨向远侧推挤,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动作,如果出现剧痛则为此试验阳性,提示该侧髌骨患有髌骨软骨软化症。
2.半蹲试验让患者屈膝90度呈半蹲位,然后将健侧下肢提起,如果患侧膝关节出现疼痛,不能继续维持半蹲位,则为此试验阳性,多为髌骨软骨软化症。
3.半月板损伤的体征(1)蹲走试验:让患者蹲下并行走,或左或右不断变换方向,如果因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关节,蹲走时出现响声及膝关节疼痛为阳性,多为半月板后角损伤。
(2)Trimbell—Fisher试验:患者屈膝仰卧,检查者一手以拇指紧压于患侧膝关节间隙处触诊,另一手握住患侧小腿佳内旋和外旋活动,若拇指触及活动性物体,且能在胫骨髁上滑动即为阳性,提示为半月板损伤。
(3)Fouche试验:患者屈髋、屈膝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踝部转动小腿,如果出现疼痛为阳性,多为半月板损伤。
向内旋转试验阳性时,多为内侧半月板损伤;向外旋转试验阳性时,多为外侧半月板损伤。
(4)Kellogg—Speed征:是专门检查半月板前角损伤的一种方法.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小腿对膝关节进行被动的伸直与屈曲活动;另一手拇指尖在内侧或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处触诊按压,若触及局限的压痛点,则多为内侧或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5)回旋挤压(McMurray)征: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按住完全屈曲的患侧膝关节进行触诊,另一手握住同侧踝关节,使足跟紧靠臀部,在将小腿极度外旋外展的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若出现弹响或疼痛即为阳性,多为内侧半月板破裂。
在将小腿极度内旋内收的同时。
逐渐伸直膝关节,若出现弹响或疼痛也为阳性,此时多为外侧半月板破裂.(6)膝关节过伸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一手按压髌骨使膝关节过伸,如果出现疼痛即为此征阳性,多为半月板前角损伤,也可见于关节游离体卡夹于关节内.(7)膝关节过屈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小腿,尽量使足跟紧靠臀部以尽量屈曲膝关节,如果出现疼痛即为此征阳性,多见于半月板后角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