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温里药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必背活血祛瘀药1、延胡黄金与川芎,活血行气并止痛。
川芎祛风善上行,下走血海又调经。
郁金疏肝解郁寒性,利胆退黄凉血清心。
姜黄力猛横走肢臂,破血通经止痛行气。
2、乳香血竭及没药,活血止痛疗效好。
消肿生肌伤科妙,血竭止血敛疮可靠。
3、南北寄奴苏丹红,活血通经止痛宏。
丹参凉血清心除烦,调经消痈功效齐全。
红花苏木消癥祛瘀,善治妇科伤科血瘀。
南北寄奴温寒不一,南寄奴破血消食化积。
北寄奴擅凉血止血,清利湿热性凉苦泄。
4、王不留行牛膝益母草,活血通经又利尿。
二牛膝擅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怀牛膝补肝肾又强筋骨,川牛膝利关节逐瘀力猛。
王不留行通经利尿与牛膝同,行散通利又善能下乳消肿。
益母善能调月经,利尿消肿热毒清。
5、血藤益母与月季,活血祛瘀善调经。
血藤补血又止痛,补行舒筋脉络通。
月季花芬芳酸甘,行气解郁又疏肝。
6、莪术三棱药力强,血瘀食积重症降。
蛭鳖有毒虫类药,破血逐瘀效可靠;水蛭性平兼通经,土鳖接骨又续筋。
穿山甲活血消癥力猛,通经下乳排脓消肿。
7、虎杖与桃仁,活血止咳通便能。
虎杖性寒应用广,化痰解毒又退黄。
灵脂蒲黄活血止血止痛,五灵脂行气解蛇毒效宏。
干漆有毒兼能杀虫,破血祛瘀苦泄温通。
西红花性寒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瘀热并除。
止血药1、苎麻白茅大小蓟,四药凉血止血具。
大小蓟解毒散瘀,苎小白利尿并举。
白茅根止呕生津,苎麻根安胎解毒灵。
2、地榆槐花侧柏叶,三药均凉血止血。
地榆解毒又敛疮,槐花清肝明目良。
侧柏叶祛痰止咳,生发乌发效独特。
3、蒲黄景天茜三七,既能止血又化瘀。
三七茜草蒲黄活血,三七定痛补虚效切。
茜草凉血通经并一,宁心安神景天三七。
4、白仙鸡棕紫藕血,七药收敛又止血。
白及消肿并生肌,仙鹤止痢兼补虚,解毒杀虫截疟具。
鸡冠花止带止痢,棕榈炭功效单一。
紫珠藕血均化瘀,血余利尿血淋医,紫珠消肿解毒齐。
5、艾叶炮姜温经止痛止血,艾叶燥湿止痒暖宫特别,炮姜入脾胃善温中止泻。
驱虫药1、雷榧使君与槟榔,杀虫消积效果良。
第十四章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
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
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若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里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健胃、驱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疝气、休克等。
附子Fuzi《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考点精讲】
1.含义: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2.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或回阳救逆,兼能化痰、燥湿、杀虫、止呃。
3.主治:里寒证包括中焦寒证、心肾阳衰之亡阳证、肾阳虚证、寒凝肝脉之疝痛、风寒湿痹、经寒痛经等。
兼治寒饮咳喘、虫积腹痛等。
4.临床应用
(1)外寒肉侵而有表证者,配解表药;
(2)寒凝气滞者,配行气药;
(3)寒湿内蕴者,配化湿健脾药;
(4)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5)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药。
5.注意事项: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一、附子
二、干姜
三、肉桂
四、吴茱萸
五、花椒
六、丁香
七、小茴香
八、高良姜
九、荜茇。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汇总【二】执业药师考试即将来临,在这个最后的备考时间中,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尤为重要,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汇总【二】”,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汇总【二】清热燥湿热(一)黄芩 (非常重要)【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
(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
(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热胎动不安。
(二)黄连 (非常重要)【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病证】(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2)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3)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4)血热妄行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
(三)黄柏 (非常重要)【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主治病证】(1)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脚气、足膝红肿。
(2)湿热黄疸,湿热泻痢,湿疹,湿疮。
(3)热毒疮肿,口舌生疮,血热出血。
(4)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
(四)龙胆 (非常重要)【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1)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阴囊湿疹,湿热黄疸。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
(3)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
(五)苦参 (重要)【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主治病证】(1)湿疮,湿疹,疥癣,麻风,阴痒,带下。
(2)湿热黄疸、泻痢、便血。
(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复习考点【二】温里药功效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
2.功效比较:附子干姜、附子肉桂、肉桂桂枝、生姜干姜、干姜细辛。
3.特点:附子(温心、脾、肾,重在温心肾);干姜(温中为主,兼可温肺);肉桂(重在温肾);吴茱萸(重在暖肝,兼可温中),高良姜(重在止痛);丁香(重在止呕逆);小茴香(既暖肝又行肝气,既温中又行脾胃气)。
(精) 2019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预习:常用单味中药温里药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1) 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干姜【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 亡阳欲脱。
(3) 寒饮咳喘。
肉桂【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病证】(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主治病证】(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 呕吐吞酸。
(5) 虚寒腹痛泄泻。
花椒【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3) 湿疹,阴痒。
丁香【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病证】(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小茴香【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1)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经寒痛经。
(2)胃寒呕吐,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高良姜【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荜茇【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胸痹冷痛,龋齿牙痛。
利水渗湿药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病证】(1) 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2)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基础精讲班中药专业知识(二)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主讲老师:林老师第七章温里药1. 含义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2. 性能功效本类药多辛温热,主入脾、胃、肾、心经,兼入肝、肺经;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或回阳救逆。
兼有化痰、燥湿、杀虫、止呃等功效。
第七章温里药3. 适用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里寒证,包括中焦寒证、心肾阳衰之亡阳证、肾阳虚、寒滞肝脉之疝痛、风寒湿痹、经寒痛经,兼治寒饮咳喘证、虫积腹痛等。
第七章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花椒小茴香、丁香第七章温里药附子性能: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1.亡阳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3.寒痹证。
第七章温里药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第七章温里药干姜性能:辛、热。
归脾、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1.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证。
3.寒饮喘咳。
第七章温里药肉桂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应用: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
善去痼冷沉寒。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诸证。
5.气血虚衰证。
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总结附子、干姜、肉桂。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各种阳虚证及风寒湿痹证。
干姜回阳救逆之功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治中焦寒证,寒饮停肺咳喘证。
附子回阳救逆,长于温补脾肾。
肉桂长于温补命门,引火归原,温通经脉,鼓舞气血生长,治阴疽、虚寒性溃疡等。
第七章温里药“姜”字中药生姜干姜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炮姜第七章温里药吴茱萸性能:辛、苦,热。
中药学——第十二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多味辛性温热要点二温里药的功效具有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作用,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
要点三温里药的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里寒证,个别药物还可用治虚寒证、亡阳证。
要点四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者应减少用量。
2.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
3.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4.孕妇慎用。
细目二具体药物附子性能: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1.亡阳证。
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2.阳虚证。
3.寒痹证。
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干姜性能: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1.腹痛,呕吐,泄泻。
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2.亡阳证。
3.寒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附子与干姜同:均善回阳,散寒止痛,同治亡阳欲脱、脾肾阳虚、外寒直中、寒湿痹痛等。
异:附子有毒力强,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故为治亡阳证之首选药;又善补火助阳,治命门火衰阳痿、宫冷、遗尿、尿频,以及阳虚水肿、外感、自汗、胸痹痛等。
干姜则无毒力弱兼通脉,治亡阳须配附子方效;又长于温脾阳,善治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吐泻;还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
肉桂性能: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应用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
善除痼冷沉寒。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诸症。
5.气血虚衰证。
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上篇常用单味中药第7章温里药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患者,男,40岁。
症见阳痿,畏寒肢冷,腰膝冷痛,手足不温。
证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宜选用的药物是A.干姜B.人参C.小茴香D.肉桂E.桂枝【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2、高良姜与荜茇除温中散寒止痛外,还均兼能A.止呕止泻B.温助阳气C.疏肝下气D.理气和胃E.杀虫止痒【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高良姜温中散寒而止痛.止呕.止泻。
荜茇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兼止呕.止泻。
3、患者,男,26岁。
呃逆频作,脘腹冷痛,不欲饮食,舌淡,苔白。
证属中寒呃逆,宣选用的药物是A.紫苏B.生姜C.干姜D.丁香E.赭石【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4、吴茱萸除能散寒止痛,燥湿止泻外,还能A.补火助阳B.温通经脉C.温肺化饮D.疏肝下气E.杀虫止痒【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5、患者,男,40岁。
症见少腹部冷痛,经寒腹痛,舌淡,苔白,脉弦紧。
证属肝寒气滞,宜选用的药物是A.肉桂B.川楝子C.吴茱萸D.青皮E.高良姜【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吴茱萸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的功效。
可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在此题选项中C最合适。
6、吴茱萸不具有的功效是A.暖肝散寒B.杀虫止痒C.止痛D.燥湿止泻E.疏肝下气【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7、患者,女,60岁。
稍遇风寒或进食生冷食物便自觉腹痛、泄泻,喜温喜按,且兼寒饮咳喘,舌淡苔白。
证属脾胃虚寒,兼寒饮伏肺,宜选用的药物是A.生姜B.干姜C.炮姜D.肉桂E.吴茱萸【参考答案】:错误8、附子不具有的功效是A.补火B.回阳救逆C.助阳D.杀虫止痒E.散寒止痛【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温里中成药温里助阳,散寒通络,治疗里寒证第一节温中祛寒类中焦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腹痛不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手足不温第二节温经散寒类寒邪凝滞经脉或冲任虚寒等证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
例题:1、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有( E )A辨证用药 B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C剂型的选择使和用剂量的确定D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E以上答案都是2、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 A )A偏小值 B偏大值 C偏中值 D偏高值 E偏底值3、使用中药注射剂错误的( E )A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B 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C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D加强用药监护E中药注射剂可以混合配伍4、以下哪些人群需要加强药品监护的( E )A老人 B儿童 C肝肾功能异常D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E以上答案全是执业药师考试《中成药学》复习笔记:清热中成药清热药物为主,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等作用。
第一节清热解毒类三焦火毒炽盛,所致的瘟疫,温毒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乳痈发背,无名肿毒第二节清脏腑热类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病症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
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
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
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第三节清虚热类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已伤津玄麦甘桔颗粒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用于阴虚火旺,口鼻干燥,咽喉肿痛例题:1、参麦注射液一般不用于:( D )A、冠心病B、慢性肺心病C、病毒性心肌炎D、感冒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可以用于:( D )A、小儿食积咳嗽B、痰热症C、喉间痰鸣D、以上均是3、清开灵颗粒的功用是:( B )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清热解毒、镇静安神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中药二》看真题解析自测知成绩考后估分对答案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某男,23岁。
暑日贪凉露宿,翌日自觉身重疼痛、神疲倦怠、发热恶寒、无汗。
医师诊断为阴暑证,治疗宜首选的药是()。
A.麻黄B.藁本C.香薷D.羌活E.浮萍【答案】C【解析】香薷主治:(1)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2)水肿,小便不利。
【考点来源】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考点】一、辛温解表药2.白薇的性能特点不包括()。
A.苦泄降B.咸入血C.寒清凉D.甘能和E.兼透散【答案】D【解析】白薇性能特点:本品苦泄降,咸入血,寒清凉,兼透散,略补益,入肝、胃、肺经。
清透并具,以清为主,清中兼透,略兼益阴。
既退虚热,又凉血热,兼除烦;既透营分热,又透阴分伏热,还透解表热;并能解热毒而疗疮,利小便而通淋,解蛇毒而愈蛇伤。
清泄透利而不伤阴,略兼益阴而不敛邪,凡虚热、血热、热毒皆宜,兼表亦可。
【考点来源】第二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考点】一、清虚热药3.牵牛子的功效不包括的是()。
A.泻下B.去积C.逐水D.杀虫E.破血【答案】E【解析】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考点来源】第三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考点】一、峻下逐水药4.鹿衔草的功效不包括()。
A.活血通络B.祛风除湿C.强筋健骨D.调经止血E.补肺止咳【答案】A【解析】鹿衔草功效: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考点来源】第四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湿药【考点】一、祛风湿药5.某男,23岁。
夏日不慎外感风寒,又过食甘甜致湿阻中焦,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医师处方选用广藿香,此因其功效为()。
A.清热,解表B.解暑,发表C.化湿,行气D.燥湿,止呕E.解暑,健脾【答案】B【解析】广藿香的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考点来源】第五章:芳香化湿药-第一节:芳香化湿药【考点】一、芳香化湿药6.来源于蓼科,既能治疗蛲虫,又能治疗阴痒的药物是()。
中药学——温里药1、具有补火助阳功效的药物是A、附子B、干姜C、细辛D、花椒E、高良姜2、治疗亡阳证、寒饮喘咳,首选的药物是A、附子B、干姜C、肉桂D、吴茱萸E、小茴香3、能引火归元的药物是A、肉桂B、附子C、干姜D、细辛E、丁香答案与解析1、A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A对)。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B错)。
细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C错)。
花椒【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D错)。
高良姜【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E错)。
2、B干姜【应用】1.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证 3.寒饮喘咳(B对)。
3、A肉桂【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A 对)。
第十二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本类药物均味辛性温热,具有温里祛寒、温经止痛作用,故可治疗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
个别药还能助阳、回阳,用治虚寒证、亡阳证。
要点二温里药的配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证候作适当的配伍。
外寒已入里,表寒未解者,宜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宜配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要点三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故天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当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宜忌用;孕妇慎用。
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附子[性能]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1)亡阳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如四逆汤;本品能回阳救逆,人参能大补元气,二者同用,可治亡阳兼气脱者,如参附汤;若寒邪入里,直中三阴而见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泻腹痛,脉沉迟无力或无脉者,可与干姜、肉桂、人参同用,如回阳急救汤。
202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A.白扁豆\nB.西洋参\nC.山药\nD.白术\nE.瓜蒌\n某女,32岁。
咳嗽痰血,证属阴虚火旺,宜选用的药物是A. 白扁豆B. 西洋参C. 山药D. 白术E. 瓜蒌2.(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男,35 岁。
感冒3 日,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证属风热感冒初起,治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宜选用的成药是A. 午时茶颗粒B. 银翘解毒丸C. 感冒清热片D. 九味羌活丸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根据下列选项,回答96-98题A.解表清热,宣肺化痰B.清热解毒,活血消肿C.宣肺,化痰,止咳D.清热利咽,解毒止痛E.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小儿化毒散的功能是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的药物是A. 蒲黄B. 栀子C. 芦根D. 知母E. 大蓟5.(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性寒,既消痰下气,又平肝镇惊的药是A. 竹沥B. 竹叶C. 礞石D. 海浮石E. 天竺黄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主治血虚风燥型白疕的是A. 京万红软膏B. 消风止痒颗粒C. 消银颗粒D. 地榆槐角丸E. 紫草膏B. 白芷C. 三七D. 玄参E. 连翘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患者,男,35岁。
1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头痛,继而出现腹胀、呕吐、不欲饮食、周身乏力感。
舌苔白腻,脉弦浮。
当选广藿香为君药进行治疗。
广藿香的功效是A.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B. 芳香化浊,燥湿健脾,祛风散寒C. 芳香化浊,燥湿止泻,解表散寒D. 芳香化浊,燥湿消痰,下气除满E.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9.(单项选择题)(每题 1.50 分)鸡血藤的功效是A. 活血行气、利湿退黄B.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C.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D. 破血逐瘀、行气消积E. 活血止痛、解郁安神10.(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接骨丸适用于A. 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筋伤骨折,瘀血肿痛B.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C. 跌打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D. 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E.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1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A.连翘\nB.鱼腥草\nC.紫花地丁\nD.大血藤\nE.白鲜皮\n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止痛.祛风通络的药物是A. 连翘B. 鱼腥草C. 紫花地丁D. 大血藤E. 白鲜皮1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既破气消积,又化痰除痞的药是E. 川楝子13.(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理气药的适应病证有A. 肺气壅滞B. 心气不足C. 瘀血阻滞D. 脾胃气滞E. 肝气郁滞14.(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患者,女性,26岁。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巩固知识:温里药第一节概述温里:温中-温脾阳、暖胃温经散寒止痛,温肝肾之经脉而散寒止痛温阳(温心阳:心阳虚之治法/温脾阳:脾阳虚之治法/温肾阳:肾阳虚之治法)回阳救逆:急救心肾阳衰欲脱温肺化饮:温肺、化寒饮,治寒痰喘咳之法引火归元:引上浮虚火回归肾元一、含义:凡药性温热,以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
二、寒证与里寒证1. 寒证表:发热、恶寒,辛温发表。
里:但寒不热。
2. 里寒证⑴原因:外寒直中。
阳虚(证重、程长)⑵证型:a. 寒邪直中脾胃,阳气被困,脘腹冷痛、泄泻。
b. 脾阳虚证:全身畏寒、肢冷、脉沉紧、苔白。
c. 脾肾阳衰(①全身代谢低下,倦怠乏力。
/②生殖机能障碍,男阳痿滑精,女宫冷不孕。
/③泌尿系统不利,尿频、遗尿、尿失禁。
)d. 心肾阳衰,脉微欲绝,声音低、口鼻冷、四肢厥冷。
e. 阳虚水肿,水肿兼畏寒肢冷。
f. 阳虚外感,恶寒重发热轻。
g. 风寒湿痹。
h. 寒疝腹痛,胸痹冷痛。
里寒证主要指a-e,f-h附属。
3. 性能主治:性温热,味多辛或苦,归心、脾、肾、肺经。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通络兼风湿,杀虫活血,平喘。
1. 适应证: a-h加肾阳虚,除f。
2. 注意:⑴阴血亏虚者不宜用。
⑵真热假寒不宜用,注意配伍。
第二节附子附子(一类):毛茛科,辛、大热,有毒,归十二经。
辛热燥烈纯阳之品,毒大力强。
(峻补元阳,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有毒宜炙用,凡阳衰里寒、寒湿重证每用/散寒止痛/兼风湿止痛)功能:回阳救逆:亡阳欲脱-干姜、甘草(四逆汤)兼气虚欲脱-人参(参附汤)兼血脱-黄芪、当归兼冷汗不止-黄芪、山萸肉、龙骨补火助阳:治肾阳虚诸证-肉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命门之火) 阳虚泄泻-白、人参、干姜助肾阳阳衰水肿-白、茯苓、芍药阳虚自汗-黄芪、白、龙骨、牡蛎胸痹冷痛-川芎、红花、丹参、赤芍散寒止痛:寒邪直中脘腹痛-干姜兼风湿:风寒湿痹、顽固不愈-威灵仙、羌活、独活、白花蛇、乌梢蛇阳虚外感-附子+麻黄+细辛(固定)用量:5~30g。
♦1.温里药临床应用时:外寒内侵而有表证者,配解表药;寒凝气滞者,配行气药;寒湿内蕴者,配化湿健脾药;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配大补元气药。
♦2.温里药使用注意: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3.理气药:本类药味多辛苦,气多芳香,性多偏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理气调中、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证。
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等。
♦4.理气药临床应用时:脾胃气滞兼湿热之证,配清热利湿药;兼寒湿困脾者,配温中燥湿药;兼食积不化者,配消食药;兼脾胃虚弱者,配益气健脾药。
肝气郁滞者,视病情酌加柔肝、养肝、活血止痛、健脾药。
肺气壅滞因于外邪袭肺者,配宣肺化痰止咳药;因于痰热郁肺者,配清热化痰药。
♦5.理气药使用注意:本类药多辛香燥散,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
♦6.消食药: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本类药味多甘,性多平,少数偏温,主归脾、胃经。
功能消化食积、增进食欲。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证。
♦7.消食药临床应用时:食积每见气滞,故常配伍行气药;食积兼寒者,配温中散寒药;食积兼热者,配苦寒轻泻药;食积兼湿阻中焦者,配芳香化湿药;食积兼脾胃虚弱者,配补气健脾药。
♦8.消食药使用注意:部分消食药有耗气之弊,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宜慎用。
♦9.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肠道寄生虫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味多苦,多入脾、胃经或大肠经,对人体肠道寄生虫有毒杀作用,功善驱虫或杀虫。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
♦10.驱虫药临床应用时:虫病兼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便秘者,配泻下药;脾胃虚弱者,配补气健脾药;体虚者,宜补虚与驱虫兼施,或先补虚后驱虫。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温里药
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量为3~15g。
干姜
【主治病证】
(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肉桂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吴茱萸
【主治病证】
(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花椒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3)湿疹,阴痒。
丁香
【主治病证】
(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小茴香
【主治病证】
(1)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经寒痛经。
(2)胃寒呕吐,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高良姜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中寒腹痛、呕吐、泄泻。
荜茇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胸痹冷痛,龋齿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