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纳的中国传统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1.70 KB
- 文档页数:2
自我接纳的中国传统故事
接纳自己的平凡,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我们生而平凡,有平凡的活法,接纳自己的平凡,才能成就非凡的事业。人生下半场,拼的从来不是人生的成败,而是平凡生活的心态。接受自己的平凡,找到生活的幸福态度,便是一种智慧。
春秋时期的孙叔敖,原本是一位隐士,被人推荐给了楚庄王,三个月后当了令尹,但是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被免职,又几次被复职。
有一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不解,登门拜访孙叔敖,问:“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被罢免,也没有露出忧色,你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孙叔敖回答说:“我认为官爵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也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没有必要觉得荣耀或忧愁。
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到别人身上,还是我的身上。落到别人的身上,那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哪有功夫顾得上人间的贵贱呢?”
接纳自己的平凡,是在经历迷茫和痛苦之后对自己的和解和释然,也是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以一颗平常心持续追求自我价值。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拼了命地奔跑,去追逐散落在生活各个角落的种种欲望,还时不时埋怨自己的无能和懒惰,痛苦着,挣扎着,还是求而不得。与生而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在苦涩的人生里,懂得放过自己;在坎坷的人生里,懂得取悦自己;在无常的世界里,懂得原谅自己。
我们不过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不必太较真,接纳自己的失败,接纳自己的平凡,人生是我们自己的,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活得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