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惠宇2013070101064 1表面活性剂的概论

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的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等;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2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概论

亲水基为羧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包括高级脂肪酸的钾、钠、铵盐以及三乙醇铵盐。在水中电离后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脂肪酸根阴离子。如:电离

脂肪醇醚羧酸盐是脂肪醇醚的深加工产品,属于一类新的“绿色表面活性剂”。

3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优点

具有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抗电解质、温和、易生物降解。

与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

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进行复配。这是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功能性洗液、温和型化妆品等个人保护用品和工业清洗、石油工业等领域。

4 羧甲基化法

定义:

在碱性条件下,醇醚类的物质与氯乙酸钠作用脱去氯化氢,引入羧甲基基团,得到醇醚类羧酸盐的方法。

合成原理:

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的环氧基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水解开环,产物醇醚与氯乙酸钠在氢氧化钠作用下脱氯化氢生成十二烷基甘油醚羧酸盐。。

4.1合成方法

第一步: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的水解

在三口烧瓶里加入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AGE)和8%的对甲苯磺酸水溶液,再加入溶剂1,4-2-二氧六环,使其均相,65 ℃水浴搅拌,水解5 h。反应结束后,调pH值至中性,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用乙醇萃取水解产物,过滤除去盐,减压蒸馏除去乙醇。

第二步:十二烷基甘油醚羧酸盐的合成

在四口烧瓶中加入十二烷基甘油醚和氯乙酸钠,环己烷,油浴搅拌加热到100 ℃,同时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反应6 h,中和,再用无水乙醇洗涤,过滤除去未反应的氯乙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得到淡黄色粘稠膏状物。

5 表面活性结构表征

润湿性:

采用帆布沉降法,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1%,温室检测。时间越短,润湿性越好。

乳化性:

将液体石蜡(沸程~300℃)和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按体积比1:1加入到具塞量筒中,充分振荡至形成乳状液,记录析相(分层)时间。时间越长,乳化性能越好。

增溶性能:

取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5%的表面活性剂溶液20ml于锥形瓶中,用微量滴定管将甲苯滴入锥形瓶中,至混浊出现,摇动10s,如果溶液仍透明则继续滴加,直到摇动后混浊不再消失为终点,记录消耗甲苯的体积(mL)。消耗甲苯体积越多,则增溶性能越好。

发泡性和稳泡性:

取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20mL于带塞量筒中,用力摇动10次,立即记录泡沫体积(h0)。再等10min,记录体积(h t)。h0越大,发泡性越好;h t越大,则稳泡性能好。

OROTAN731A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

OROTAN 731A(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 OROTAN 731A是一款标准型的环保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对所有无机颜料和填料都有优异的分散性,用其分散的浆液贮存稳定性好,长期贮存不沉淀、不返粗;OROTAN 731A低V O C的设计,特别适用于众多的内墙涂料体系中,并能获得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漆膜性能;OROTAN 731A虽为钠盐产品,但其耐水性远优于同类钠盐分散剂,同样适用于外墙体系的水性建筑涂料中。 典型参数: 外 观:透明淡黄色液体 主要成份:聚羧酸钠盐水溶液 离子属性:阴离子 固 含 量:25% 酸 碱 值:9.5-10.5 比 重:1.0-1.2K G/L 粘 度:20-130C P S/25℃ 产品特点: (1)超低V O C:OROTAN 731A不含甲醛,以水为载体,可用于配制低V O C环保型内外墙涂料。 (2)平缓的分散性,与体系配套性优异,浆料贮存稳定性优异:OROTAN 731A的分散性相对平缓,但是在使用性、适用性方面更加优越,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即使过量添加亦不会影响体系的贮存稳定性。(3)良好展色能力,对颜料的承载力强,防止颜料浮色发花,有利于后期调色。 (4)优越的耐水性:OROTAN 731A采用先进复合技术,对钠盐结构进行改性,减少对漆膜耐水性影响。 其耐水性目前远优于同类钠盐分散。 (5)低泡沫:OROTAN 731A是一种复合钠盐分散剂,对钠盐结构的改性,同样减少在分散过程中产生泡沫的可能性。 (6)可改善体系的流平性。 使用指南: OROTAN 731A分散剂能与水按任何比例混溶,建议在涂料生产的研磨阶段加入,一般先直接将OROTAN 731A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消泡剂、纤维素和其他助剂,然后加入颜料、填料等粉料,经高速分散或砂磨,可制成分散均匀、稳定的浆料。 参考用量:0.15-0.6%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纯丙、苯丙和醋丙体系的水性内、外墙建筑涂料中。 适用于色浆生产。 适用于纸浆生产。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惠宇2013070101064 1表面活性剂的概论 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的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等;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2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概论 亲水基为羧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包括高级脂肪酸的钾、钠、铵盐以及三乙醇铵盐。在水中电离后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脂肪酸根阴离子。如:电离 脂肪醇醚羧酸盐是脂肪醇醚的深加工产品,属于一类新的“绿色表面活性剂”。 3醇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优点 具有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抗电解质、温和、易生物降解。 与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 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进行复配。这是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功能性洗液、温和型化妆品等个人保护用品和工业清洗、石油工业等领域。

4 羧甲基化法 定义: 在碱性条件下,醇醚类的物质与氯乙酸钠作用脱去氯化氢,引入羧甲基基团,得到醇醚类羧酸盐的方法。 合成原理: 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的环氧基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水解开环,产物醇醚与氯乙酸钠在氢氧化钠作用下脱氯化氢生成十二烷基甘油醚羧酸盐。。 4.1合成方法 第一步: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的水解 在三口烧瓶里加入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AGE)和8%的对甲苯磺酸水溶液,再加入溶剂1,4-2-二氧六环,使其均相,65 ℃水浴搅拌,水解5 h。反应结束后,调pH值至中性,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用乙醇萃取水解产物,过滤除去盐,减压蒸馏除去乙醇。 第二步:十二烷基甘油醚羧酸盐的合成 在四口烧瓶中加入十二烷基甘油醚和氯乙酸钠,环己烷,油浴搅拌加热到100 ℃,同时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反应6 h,中和,再用无水乙醇洗涤,过滤除去未反应的氯乙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得到淡黄色粘稠膏状物。 5 表面活性结构表征 润湿性: 采用帆布沉降法,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1%,温室检测。时间越短,润湿性越好。 乳化性: 将液体石蜡(沸程~300℃)和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按体积比1:1加入到具塞量筒中,充分振荡至形成乳状液,记录析相(分层)时间。时间越长,乳化性能越好。 增溶性能: 取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5%的表面活性剂溶液20ml于锥形瓶中,用微量滴定管将甲苯滴入锥形瓶中,至混浊出现,摇动10s,如果溶液仍透明则继续滴加,直到摇动后混浊不再消失为终点,记录消耗甲苯的体积(mL)。消耗甲苯体积越多,则增溶性能越好。 发泡性和稳泡性: 取活性物质量分数为0.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20mL于带塞量筒中,用力摇动10次,立即记录泡沫体积(h0)。再等10min,记录体积(h t)。h0越大,发泡性越好;h t越大,则稳泡性能好。

表面活性剂常见种类分类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伯仲叔胺盐,季铵盐(杀菌剂)最常用 咪唑啉(缓蚀剂) 有的用于乳化剂,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 一般基质的表面带有负离子,当带正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基质接触时就会与其表面的污物结合,而不去溶解污物所以一般不做洗涤剂。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皮肤清洁剂)、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广泛用作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①肥皂,水溶液的pH在~ ②烷基苯磺酸钠(LAS直 ABS支),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ABS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烷基磺酸盐(AS和SAS),琥珀酸酯磺酸盐(渗透剂OT), JFC,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③硫酸酯盐。它与磺酸盐结构的区别在于硫酸酯盐中的硫原子不与烃基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AES) ,是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混合表面活性剂,一般也将它归在阴离子型硫酸酯盐表面活性剂中。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以羟基(一OH)或醚键(R—O—R′)为亲水基的两亲结构分子,由于羟基和醚键的亲水性弱,因此分子中必须含有多个这样的基团—才表现出一定的亲水性,这与只有一个亲水基就能发挥亲水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大不相同的。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和酸、碱的影响。 (1)聚氧乙烯型 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包括OP系列和TX系列产品。 OP—10属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TX—10 属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②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平平加O (2)多元醇型 ①失水山梨醇酯,单酯的商品代号叫Span(司盘) ,若把司盘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再用环氧乙烷作用就得到相应的吐温(Tween) ②烷基醇酰胺型尼纳尔(Ninol), 6501、6502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结构式C 11H 23 CON(CH 2 CH 2 OH) 2 4.主要是甜菜碱型、氨基酸型和咪唑啉型。

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简述 表面活性剂,凡加入少量而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统称为表面活性剂。它们的表面活性是对某特定的液体而言的,在通常情况下则指水。无论何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非极亲油的疏水基,有时也称为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如—OH、—COOH、—NH2、—SO3H等),有时也称为疏油基或形象地称为亲水头。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因而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便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表面活性剂分子因而也常被称作“双亲分子”。由于其特具的结构特点,因此给这类物质带来许多特性, 如乳化、分散、润湿、渗透、去污、起泡、消泡、防水、抗静电、柔软、杀菌等。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别是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所有表面活性剂中较为重要。本文以常用的磺化剂为线索, 叙述了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产品的主要性质和在各行各业中的主要用途。 一.磺酸盐类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主要用途 1 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苯基磺酸盐 这两种传统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质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报道。石油磺酸盐是由富芳烃原油或馏分磺化得到的产物, 烷基苯基磺酸盐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苯基磺酸盐、重烷基苯基磺酸盐等。在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 以石油磺酸盐型最为普遍。石油磺酸盐作为化学采油用剂具有表面活性高、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配伍性好等特点, 受到普遍关注, 进入了先导性实验。烷基碳数为C14 ~ C16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成为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2 链烃磺酸盐 2. 1 A-烯烃磺酸盐(AOS) 它的主要成分是: 烯烃磺酸盐和羟基磺酸盐。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 A-烯烃磺酸盐就已经通过烯烃的SO3 磺化反应而工业化了, 产物组成为: RCH CH CH 2 SO3Na , 约60%; RCHOHCH 2CH2 SO3N a, 约30%; 二磺酸盐, 约10%。AOS与钙镁离子生成的盐仍然是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 AOS具有抗盐性好、油/水界面张力低、良好的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等特点, 其生物降解性比烷基苯磺酸盐好, 与烷基硫酸盐( AS)接近, 因而对人体和环境温和, 尤其适用于配制重垢低磷或无磷洗衣粉。此外, 又由于AOS 热稳定性好、乳化能力强, 在工业清洗、石油开采及输送等领域具有相当可观的应用前景。 2. 2 链烃磺酸盐 以石蜡为原料磺化得到的磺酸盐通常是单磺酸、二磺酸或多磺酸的混合物。Buschmann 等用1, 2-二醇或烷基内酯,实验室合成了十二烷双磺酸盐。且实验表明,以石蜡烃为原料磺化产物中单磺酸盐的活性最高。 3 脂肪酸( 酯)磺酸盐 3. 1 磺基琥珀酸酯 磺基琥珀酸酯盐按酯基个数可分为两大类: 单酯盐和双酯盐。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所用原料主要为顺丁烯二酸酐、脂肪酸及亚硫酸盐等。合成工艺比较成熟:( 1)顺酐与羟基(或胺基)化合物酯化( 缩合); ( 2)酯(或胺) 与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加成( 磺化) 。单酯类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比较温和, 因而其衍生类的磺基琥珀酸( 酰胺)活性剂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双酯盐产品因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其水溶液表面张力可达27~ 35 mN /m ), 并以其优良的渗透和润湿分散性作为渗透剂、分散剂、抗静电剂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皮革、纺织、化妆品、金属去垢、合成树脂、洗涤等方面。 3. 2 脂肪酸羟基乙烷磺酸盐 近年来研究的椰油基羟基乙烷磺酸盐是一种温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结构像两性表面活性剂,Frosch等研究表明, 该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起泡、乳化、洗涤和分散性能, 不伤皮肤、眼睛。由于其pH 稍显酸性, 它比肥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

第九章 表面活性剂

内容提要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 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 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 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 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 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 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 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
方法等。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表面活性剂[1~3] 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
理常数。 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
力略有升高; 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
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时,则水的
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 面活性剂(surfactant)。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 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 分处两端。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 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 是表面活性剂。

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4~6]
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 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
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 活性剂;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
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 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每类中又可根据亲水 或亲油基团分为不同的种类。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农药剂型中水分散粒剂(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剂型代码WG)是指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液的粒状制剂。该剂型兼具可湿性粉剂(WP)的物理稳定性和悬浮剂(SC)的高悬浮分散性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剂型。 农药分散剂是水分散粒剂(WG)的关键组分之一,它吸附于油冰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阻碍和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传统的农药分散剂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新型的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是一种高分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农药分散剂相比,它不含萘、甲醛等有害物质,可减少环境污染;在低掺量条件下赋予农药高分散性与稳定性。国内这类农药分散剂目前主要靠进口。 1 新型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概况 1.1 分散剂聚羧酸盐的一般合成 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是带有羧基、磺酸基、氨基以及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等的大分子化合物。是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原理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聚羧酸盐高性能分散剂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苯乙烯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羟乙酯

等。在聚合过程中可采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水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等;链转移剂有:3一巯基丙酸、巯基乙酸、巯基乙醇及异丙醇等。 1.2农药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国外开发概况 目前,国外公司在国内销售的聚羧酸盐农药分散剂主要是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和索尔维(SOLVAY)旗下的罗地亚(Rhodia)公司的GEROPON T/368]。 1.2.1 亨斯曼(HUNTSMAN)公司的TER- SPERSE 2700 设在上海的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曾专门撰文介绍TERSP ERSE 2700。指出,目前在农药水分散颗粒剂中应用较多的聚合型分散剂为聚丙烯酸盐,而TERSPERSE 2700作为此类阴离子聚丙烯酸盐类分散剂的杰出品种,受到广大剂型开发工作者及生产厂商的广泛关注与青睐。TERSPERSE2700是亨斯曼功能化学品农化部研究人员专门针对农药水分散颗粒剂型特点而开发并拥有专利的专用分散剂,其结构同样是由强疏水性骨架长链与亲水性的阴离子低分子聚合所形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其结构经过骨架链长、侧链基团密度及分布等筛选优化,并经多种农药有效成分的配方验证,TERSPERSE2700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农药厂商加工水分散颗粒剂产品所广泛采用的重要品牌产品之一。 TERSPERSE 2700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疏水性的骨架长链能对农药有效成分微粒产生不可逆的充分包覆,而大量亲水性的低分子梳齿型侧链结构及其所带的电荷能在悬浮液中形成可靠

表面活性剂分类

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C4H9)-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 浊点65-70℃ 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 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 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 浊点69-71℃ 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 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 浊点83-92 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 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 、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

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 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 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 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IgepalCA 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 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 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 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 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 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材料的制备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 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发现与合成新型的、高质量、性能优异的纳米结构材料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纳米催化材料的在催化应用方面的优异特性及其制备方法,其次介绍了在纳米催化材料制备中用到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最后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催化材料制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纳米材料 一、研究背景 纳米材料出现许多既不同于宏观体系,也不同于微观体系的奇异性能,比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催化方面,纳米材料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由于纳米材料极小的尺寸,导致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活性位将会暴漏出来,显现极高的催化活性。另外,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晶体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存在较多的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活性很高,使其极易与其他原子或者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催化方面,能够很好的活化反应分子,降低活化能,极大的提高反应速率。而合成形貌可控的纳米金属结构的方法中,有些会涉及到了表面活性剂的使用。 二、纳米催化材料特性及其制备方法 区别于一般催化剂,纳米催化剂表现出如下这些特性: (1)表面特性:在纳米催化剂颗粒中,由于表面原子与总原子周边缺少相邻原子,因而出现许多悬空键,显示出不饱和性,极易与其它原子结合而稳定下来[1]。当颗粒直径较接近原子直径时,催化剂表面原子占总原子的百分比急剧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表面能及表面结合能都迅速增大,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 (2)吸附特性:氧在纳米催化剂上的吸附则更为明显,几乎所有的纳米颗粒在有氧条件下都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即使是热力学上稳定性很好的贵金属,经纳米技术处理也能发生氧化反应。氢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方式将对催化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氢在某些过渡金属纳米催化剂表面呈解离吸附,这对催化部分有机化合物的还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镍铝骨架负载高分散性镍所制成的雷尼镍纳米催化剂,呈现了对有机化合物还原反应非常高的活性与选择性。 (3)选择特性:纳米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效果,控制反应速率。不同粒径的同种纳米催化剂可用于控制不同反应的选择性催化。例如硅负载纳米镍催化剂对丙醛的氧化反应表明,采用粒径在5 nm以下的镍催化剂,反应的选择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醛分解反应可以得到有效抑制,而生成乙醇的转化率急剧变大;用粒径 小于2nm的纳米银催化剂氧化C 2H 4 ,产物为CO 2 和H 2 O,而当银催化剂的粒径大于 20 nm时,主要产物则变成C 2H 4 0。 显然,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是直接关系到催化性能否取得突破性提高的关键问题。制备工艺和方法对所制备出的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展设计、合成纳米材料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纳米材料的制作方法繁多,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非晶晶化法、高能球磨法、激光诱导气相沉积法、自组装法、电沉积和液相法等。无论是单一的纳米颗粒还是符合纳米颗粒均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得到。

表面活性剂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特征是具有亲水性与亲脂性两种基团,其作用是能显著降低分散系的表面(界面)张力,因此可用作乳化剂、助悬剂、增溶剂、促吸收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去污剂等,是药用乳剂、悬浊剂、脂质体等的重要辅料。本章重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如CMC值、HLB值、Krafft点与昙点等)与测定方法等。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1.①纯液体在一定温度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是液体的物理常数。 ②当在水中加入无机盐或糖类物质时,则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升高; ③当在水中加入低级脂肪醇、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下降,称此类物质为水的表面活性物质。 ④当在水中加入油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高级脂肪酸)时,则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显著的降低,称此类物质为该溶剂的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2.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是由具有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亲油基组成,而且两部分分处两端。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质,但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不一定都是表面活性剂。 3.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以在两相界面发生定向排列,来改变两相界面性质。从而起到润湿、乳化、增溶、絮凝、反絮凝、起泡、消泡的作用。 (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为正吸附,正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最外层疏水,表现低表面张力,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性、增溶性、起泡性。 (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易于润湿。 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1.表面活性剂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表面活性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 2.根据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3.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再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每类中又可根据亲水或亲油基团分为不同的种类。 4.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较强的表面活性的水溶性高分子。如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维酮等,但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小,增溶力、渗透力弱,乳化能力较强,常用做保护胶体。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分类如下: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部位是阴离子,带有负电荷。 1.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只用作外用制剂 通式:RCOO-M+, 如硬脂酸钠、钙、镁等。根据M的不同可分为碱金属皂(可溶性皂,O/W型乳化剂);碱土金属皂(不溶性皂,W/O);有机胺皂(脂肪酸+有机胺-硬脂酸三乙醇O/W软膏乳化剂)

农药用聚羧酸盐类分散剂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聚羧酸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 ②聚羧酸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 ③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分子聚合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与羧基的含量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分子主链的疏水性和侧链的亲水性以及侧链(-OCH2CH2)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立体稳定作用,以防止无规则凝聚,从而有助于农药颗粒的分散。 聚羧酸类分散剂作用机理:水基性制剂形成的悬浮体系中的原药颗粒很小,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巨大的相界面,裸露的原药颗粒界面间亲和力很强,吸引能很高,易导致原药颗粒间

(精选)常见表面活性剂比较表

概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阴离子最常用两大类的耐碱、净洗、除油和除蜡性能的比较 各种表面活性剂耐碱性一览表 表面活性剂的耐碱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化学结构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强碱对亲水基因才破坏;另一方面是在水液中的聚集态稳定性,主要表现为盐效应破坏表面活性剂的溶剂化作用,使表面活性剂漂浮或下沉而与水分离。 测试方法:取10g/L的表面面活性剂,加入片碱,在规定的温度放置120分钟后,观察,出现分层或漂油时的碱用量即为最大耐碱量。 目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耐碱性能如下表:

表面活性剂净洗性能一览表 使用单一原料,按照洗衣粉去污力的国标GB13174-2003测试各种原料的净洗去污力,测试方法如下:将各种原料用250ppm硬水配制得到原料浓度为15%的溶液,根据GB/T 13174—2003的“去污洗涤试验方法”进行洗涤,测量洗涤前后各种污布的白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去污值R: R(%)=F2-F1 式中,F1为污布的洗前白度值(%).F2为污布洗后白度值(%). R值越大,表明净洗能力越强,该测试标准可用来表征表面活性剂对一般污垢的去除,不适用于反映油脂和蜡质的去除能力。

各种表面活性剂除油性能对比 表面活性剂的去油测试(去油率法)按GB 9985—2000附录B执行,以标准洗涤剂作标准配方.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去油率(C): C=试样去油质量/标准配方去油质量,C值越大,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去油能力越强

表面活性剂除蜡性能对比表 1,标准蜡布的制备 将标准蜡块溶解到90度的热水,搅拌均匀后,浸入标准白色洗涤衬布,两分钟后取出,并风干。 2,测试方法 将蜡布剪为5*5cm,浸入原料浓度为5%的工作液中,在100度温度条件下,振荡洗涤10分钟,充分冷水洗净,测量洗涤后蜡布的白度,白度值W越大,表明该表面活性剂除蜡能力越好。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的性能及应用 1. 产品简介 α-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Sodium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sulfonate简称MES)是一种由天然油脂为原料,经酯交换、加氢、磺化、中和等工艺制成的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MES具有良好的去污性、钙皂分散性,乳化性、增稠性、水稳定性、对硬水不敏感性、适中的起泡性、低刺激性、低毒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个人护理品行业,纺织印染工业,皮革工业,矿石浮选业、塑料工业、农业化学品等。 MES除具有一般表面活性剂的优异表面性能,还具有其自身显着特点:刺激性极低对皮肤温和、抗硬水能力强、生物降解性优良、毒性低、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良好、泡沫中等易冲洗,洗后肤感清爽不滑腻等,是一种理想的个人洗涤用品原料。 2. 产品性能 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公司MES除色泽较国外产品稍深外,其重要特征指标二钠盐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其余指标也基本相当。 性能比较 2.2.1 表面张力 按国标GB 11278-89方法,用圆环(拉起液膜法)来测定表面张力。因要求试验温度至少高于各物质的克拉夫特温度5℃,故确定试验温度为60℃,溶液浓度为%,在去离子水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看出, MES表面张力较AES的小,与LAS、AOS的接近,皂的表面张力为最小。 2.2.2 泡沫力及稳定性 MES在不同硬水中的起泡性和稳泡性按GB/T 方法测定,试样浓度为 %,温度40±1℃。

测定结果见下表2和图1。 由表2和图1可看出, MES的泡沫高度随水硬度的增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MES与LAS、AOS、AES比较,在软水中各产品起泡性相当,而在硬水中起泡性较LAS好,比AOS和AES 差。MES的稳泡性均较好。总体而言,MES起泡性适中。 2.2.3 钙皂分散力 MES首先是作为一种钙皂分散剂而被认识的。研究表明:具有不对称结构、且亲水基位于分子末端或接近末端的酯具有较好的钙皂分散性,而MES正符合此推断。表3为各MES 按国标GB 7463-87方法测得的钙皂分散力。 钙皂分散力为1g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完全分散的肥皂的量,以克表示。所以其数值越大,钙皂分散能力越大。表3可知,自制MES的钙皂分散力比国外样一MES好,MES 的钙皂分散能力为LAS的10倍。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实验七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2、学习表面活性剂的分离纯化技术 3、学习表面活性剂性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背景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别名为月桂醇硫酸钠, 是阴离子硫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起泡性、可生物降解、耐碱及耐硬水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印染、制药、造纸、石油、化妆品和洗涤用品制造等各种工业部门。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通过本综合实验让学生掌握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最基本实验技术和知识。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三口烧瓶,搅拌装置,分液漏斗,旋转蒸发器,抽滤装置,容量瓶(50mL),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表面张力测定仪。 药品:正十二醇,氨基磺酸,尿素,浓硫酸,无水乙醇,氢氧化钠,乙醚,氯化钠,重蒸馏水。 四、实验提示 1、查阅文献资料,依据实验室提供的条件,设计制备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实验方案。 2、提出产物鉴定方法。 3、提出测定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 4、写出研究报告。 五、思考题 1、采用氨基磺酸进行磺化反应的优点是什么? 2、盐的加入对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有什么影响? 六、参考文献 [1]、陈敏,崔庆飞,氨基磺酸法合成十二烷基硫酸钠综合实验.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 35-37. [2]、陈联群, 李春兰, 叶莲, 等.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提纯与纯度测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0(6): 35-37. [3]、Alissa J. Prosser, Elias I. Franses, New thermodynamic/electrostatic models of adsorption and tension equilibria of aqueous ionic surfactant mixtures: application to sodium dodecyl sulfate/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system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3, 263: 606-615 The synthesize and properties study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The experiment purposes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极性与亲液性迥然不同的基团部分,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类。在水中解离后,生成憎水性阴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四大类,具有较好的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 磺酸盐(R—SO-3M+) 把在水中电离后生成起表面活性作用阴离子为磺酸根(R--S03)者称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磺酸盐、α-磺基单羧酸酯、脂肪酸磺烷基酯、琥珀酸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甘油醚磺酸盐等多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作洗涤剂的有下列几种。 (1)烷基苯磺酸钠(LAS或ABS) 烷基苯磺酸钠通常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其早期产品为四聚丙烯苯磺酸钠(ABS),生物降解性差,60年代各国相继改为生产以正构烷烃为原料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苯磺酸钠去污力强、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在民用和工业用清洗剂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2)α-烯烃磺酸盐(AOS) 成分较复杂,随工艺条件和投料量不同成分有变化。α—烯烃磺酸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洗涤剂,尤其是在硬水中和有肥皂存在时具有很好的起泡力和优良的去污力。由于它的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以及性能温和的优点,在家庭和工业、清洗中均有广泛的用途。常用作个人保护、卫生用品、手洗餐具清洗剂、重垢衣物洗涤剂、毛羽,毛清洗剂、洗衣用合成皂、液体皂以及家庭用和工业用硬表面清洗剂的主要成分。 (3)烷基磺酸盐(AS和SAS) 仲烷基磺酸盐结构式为R--CH--R',缩写名称为SAS,国内商品名为601洗涤剂,是一种具有很好水溶性、润湿力、除油力的洗涤剂。烷基碳原子一般为C14~C18,以C15~C16去污方最强。其去污能力与直链烷基苯磺酸(LAS)相似,发泡力稍低,是配制重垢液体洗涤剂的主要原料。 (4)α—磺基单羧酸及其衍生物(MES) α-磺基单羧酸本身不具有表面活性,但通过酯化或酰胺化生成的衍生物具有表面活性,如CH2—C--OC12H25等。其中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后得到的商品称为α-磺基脂肪酸甲酯,简称MES,MES是近年来开发生产的一种由天然油脂为原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环境保护,使用安全而且去污力强。它还是优良的钙皂分散剂,它与肥皂配合使用可弥补肥皂不耐硬水会形成皂垢的缺点,因此它是液体皂的主要成分。它对油污有很强的加溶能力,而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因此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新品种。但应防止其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失效。 另外,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石油磺酸盐,是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来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价格低廉,界面活性高,是到目前为止矿场生产中应用最广、现场实验中采用最多的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活性、乳化性、抗盐性、复配性及产品稳定性等方面。石油磺酸盐用作驱油剂有如下优点:(1)界面活性强,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 m N/m以下;(2)原料来源广,产品与原油的配伍性好;(3)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竞争力强。但石油磺酸盐产品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易与高价阳离子形成沉淀物;(2)易被粘土表面吸附,吸附损失量较大。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Chapter 7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7.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羧酸盐型(-COOH ) 代表: C17H35COONa 硬脂酸钠 R-CON-CH 2COONa CH 3 N-甲基酰胺羧酸盐 R-CO-N CON n R R COONa 雷米邦 2.磺酸盐型(-SO 3Na ) 代表: SO 3 Na 烷基苯磺酸盐 3Na 烷基磺酸盐 CH-CH 2SO 3Na a -烯基磺酸钠 C 17H 33CONCH 2CH 2SO 3Na CH 3 N -甲基油酰胺牛磺酸钠 NaO 3 S-CH-COOR CH-COOR 琥珀酸磺酸盐 3.硫酸酯盐型(-OSO 3Na ) 代表: OSO 3Na 脂肪醇硫酸钠 2CH 2O n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4.磷酸酯盐型(-OPO 3Na )

二、磺酸基的引入方法 1.烷基苯磺酸盐 H 2SO SO 3SO 3 H 2.烷基磺酸盐 ⑴磺氯化工艺(氯磺化工艺) Cl 2 RSO 2 Cl RSO 2Cl RSO 3 该反应属自由基反应,机理如下: Cl 2SO RSO RSO Cl 2 RSO 2 Cl ⑵磺氧化工艺(氧磺化工艺) SO O 2 RSO 3H 反应机理为: SO SO SO SO 2 RSO Cl 2 RSO 2RSO 2 RSO 2SO 2RSO 3H H 2SO 4 RSO 2Cl RSO 3 3.α-烯基磺酸盐(AOS ) CH 2CH CH 2 SO 3 2SO 3Na 2CH 2SO 3Na OH

分散剂的7种类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012463335.html,)分散剂的7种类型 分散剂又称湿润分散剂,它除具有湿润作用外,其活性基团一端能吸附在粉碎成细小微粒的颜料表面,另一端溶剂化进入漆基形成吸附层(吸附基越多,链节越长,吸附层越厚),产生电荷斥力(水性涂料)或熵斥力(溶剂型涂料),使颜料粒子长期分散悬浮于漆基中,避免再次絮凝,因而保证制成的色漆体系的贮存稳定。 分散剂有很多种,初步估算,现存世界上有1000多种物质具有分散作用。现按其结构来区分,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阴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大部分是由非极性带负电荷的亲油的碳氢链部分和极性的亲水的基团构成。2种基团分别处在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亲水亲油分子结构。它的品种有:油酸钠c17h33coona、羧酸盐、硫酸酯盐(r—o—so3na)、磺酸盐(r—so3na)等。阴离子分散剂相容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水性涂料及油墨中。多元羧酸聚合物等也可应用于溶剂型涂料,并作为受控絮凝型分散剂广泛使用。 阳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非极性基带正电荷的化合物,主要有胺盐、季胺盐、吡啶鎓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力强,对炭黑、各种氧化铁、有机颜料类分散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其与基料中羧基起化学反应,还要注意不要与阴离子分散剂同时使用。 非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在水中不电离、不带电荷,在颜料表面吸附比较弱,主要在水系涂料中使用。主要分为乙二醇性和多元醇型,降低表面张力和提高润湿性。与阴离子型分散剂配合使用作为润湿剂或乳化剂,广泛应用于水性色浆、水性涂料及油墨中。 两性型润湿分散剂 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典型应用的是磷酸酯盐型的高分子聚合物。这类聚合物酸值较高,可能会影响层间附着力。 电中性型润湿分散剂 分子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有机基团的大小基本相等,整个分子呈现中性,但却具有极性。如油氨基油酸酯c18h35nh3oocc17h33等均属于这种类型,在涂料中应用相当广泛。 高分子型超分散剂 高分子型分散剂最为常用,稳定性也最佳。高分子型分散剂也分为多己内多酯多元醇-多乙烯亚胺嵌段共聚物型分散剂、丙烯酸酯高分子型分散剂、聚氨酯或聚酯型高分子分散剂等,由于它们的锚定基团一头与树脂缠绕吸附,另一头又与颜料粒子包附,因此贮存稳定性是比较好的。 受控自由基型超分散剂

磺酸盐

磺酸盐(R—SO-3M+) 介绍 把在水中电离后生成起表面活性作用阴离子为磺酸根(R--S03)者称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磺酸盐、α-磺基单羧酸酯、脂肪酸磺烷基酯、琥珀酸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甘油醚磺酸盐等多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作洗涤剂的有下列几种。 重要产品 (1)烷基苯磺酸钠(LAS或ABS) 烷基苯磺酸钠通常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通式为CnH2n+1HC6H4SO3Na,其疏水基为烷基苯基,亲水基为磺酸基。 其早期产品为四聚丙烯苯磺酸钠(ABS),曲于烷基部分带有支链,所以生物降解性差,60年代各国相继改为生产以正构烷烃为原料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烷基组成部分不完全相同,因此烷基苯磺酸盐性质受烷基部分碳原子数、烷基链支化度、苯环在烷基链的位置、磺酸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及数目以及磺酸盐反离子种类影响而发生很大变化。 烷基苯磺酸盐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也是中国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烷基苯磺酸钠去污力强、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在民用和工业用清洗剂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①支链烷基苯磺酸盐(ABS) 当高级烯烃(如十二碳烯)与苯发生反应时,生成支链烷基苯,再与浓硫酸发生磺化反应,得到支链型烷基苯磺酸,与碱(NaOH)中和后得到支链型烷基苯磺酸钠盐,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作用原理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合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比肥皂更易溶于水,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易起泡由于它的泡沫粘度低所以泡沫易于消失。它有很好的脱脂能力并有很好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渗透和乳化的性能。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及加热条件下都不会分解。与次氯酸钠过氧化物等氧化剂混合使用也不会分解。它可以用烷基苯经过磺化反应制备,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制造工艺成熟,产品纯度高。因此自1936年由美国国家苯胺公司开始生产烷基苯磺酸钠以来,迄今历经60多年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生产者的重视,成为消费量最大的民用洗涤剂,在工业清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两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阴、阳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从它的结构来看,与憎水基团相连接的既有阳离子,也有阴离子。其结构可表示如下:它是一种温和性的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与单一的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不同,在分子的一端同时存在有酸性基和碱性基。酸性基大都是羧基、磺酸基或磷酸基,碱性基则为胺基或季铵基,能与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配,能耐酸、碱、盐以及碱土金属盐。 蛋黄里的卵磷脂是天然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现在常用的人工合成两性表面活性剂,其阴离子部分大多是羧酸基,也有少数是磺酸基。其阳离子部分大多是胺盐或季胺盐。由胺盐构成阳离子部分的叫氨基酸型;由季胺盐构成 阳离子部分的叫甜菜碱型。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呈碱性。如果在搅拌下,慢慢加入盐酸,变为中性时仍无变化。至微酸性时则生成沉淀。如果再加入盐酸至强酸性时,沉淀又溶解。这就说明,呈碱性时表现为,呈酸性时,表现为。但是,当阳离子性和阴离子性正好在平衡的等电点时,亲水性变小,就生成沉淀。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在酸性、中性或碱性的水溶液中都能溶解。即使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此外,渗透力、去污力及抗静电等性能也较好。因此,是较好的、柔软剂。 等电点是指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时,酸和碱的电离度相等时的状态。 其分子溶于水发生电离后,与亲油基相连的亲水基是同时带有阴阳两种电荷的。亲油基一般是长碳链烃基,亲水基中的阳离子都是由基或季铵基组成的,阴离子可以由羧基、磺酸基或磷酸基组成。实际应用的品种主要是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产量是表面活性剂中最小的。 两性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良好的洗涤、分散、乳化、杀菌、柔软纤维和抗静电等性能,可用作织物整理助剂、染色助剂、钙皂分散剂、干洗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缓蚀剂等。但是,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价格较贵,实际应用范围较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小。 分子中的阴离子为羧基,阳离子为铵盐。这类表面活性剂随介质pH的变化而显示不同的表面活性,如十二烷基氨基丙酸(C12H25N+H2CH2CH2COO-)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可转变成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C12H25 NHCH2CH2COO-Na+),表现为能溶于水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在盐酸介质中可以转变成十二烷基氨基丙酸的盐酸盐〔(C12H25N+H2CH2CH2COOH)Cl-〕,表现为能溶于水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若调节介质的pH,使阳电性和阴电性正好平衡,它就转变成内盐(C12H25N+H2CH2CH2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