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标点》专项训练(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标点》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边上悠闲漫步。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21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礼记·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就是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 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币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中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B.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D. 村边社戏台下响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两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力学习,发奋有为。
D.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先是走进上海,随后飘到美国,继而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21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
B.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真正落实?
C. 2011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D. 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21
8.下列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B.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C. 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D. 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2
9.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D. 在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10.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 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C. 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D. 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快?
1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C.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3日至5日举行,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D. “是现在的学校好呢,还是原来的学校好?”老师问一位新转校来的学生。
12.下面对《大自然的语言》1到3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 第二段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 如果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将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D. 如果将文中“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也是可以的。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作品的话。
B. 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C.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 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14.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吴伯萧,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B.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D.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 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 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 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二、语言表达
16.下列句子每句都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请写出修改意见。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长期以来,中国奥数队有着足以目空一切的实力,可近几年来,美国队却异军突起。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还是美国队确实拥有大量的数学天才?①其实,美国队屡创佳绩,是与其培养的思想息息相关。在美国,奥数竞赛的目的不是一味追求快速做出答案,而是将竞赛看作一种满足学习兴趣、②让人享受思考的途径;③而在中国,奥数竞赛成为学生追逐名校的“敲门砖”。分析其中原因:④是中国家长与社会过于功利地对待兴趣和特长发展,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导致真正的数学人才无法脱颖而出。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空一切
B.息息相关
C.追逐
D.违背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能力。分号用以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次的分句,因此D项中“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后应是分号。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
2.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想”字后的文字不属于具体的心理活动描写而只表示所想的内容时,“想”后一般只用冒号不用引号。A项应去掉引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
3.答案: C
解析:A项去掉“君子和而不流,”这句话中的逗号;
B项“色彩”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项不是问句,句末应该是句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我们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引文如果没有独立性,只作为其他语言的一部分,引号内不能带点号。如A句;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则句末不能用问号,而要用句号。如D句。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如B句。
4.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D项是选择疑问句,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用法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所以“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的后面应该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并加以积累。
5.答案: D
解析: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而D项,“闹嚷嚷的观众”“花生蓝”“冰糖葫芦”以及“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不属于并列词语,因此他们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冰糖葫芦”后应该用分号(;),因为前后是两个并列的分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此类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21
6.答案: C
解析:A项,省略号和“等”连用,重复多余,去掉省略号。
B项,问句中的问号放在句末“同学们”后,中间换做逗号。
D项,“ 十三,四岁 ”中间的逗号去掉。
C项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
7.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