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9
题目:解读“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所以二者都具有同样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姓名:邹云双学院:经济学院系:经济系专业:经济学年级:2007级学号:153200781023272010年06 月18 日解读“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所以二者都具有同样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五十一章集中论述了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并且得出结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所以二者具有同样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那么这个论点的论据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进行怎样的解读呢?本文在查找多方材料以后结合个人的认识对此予以浅显的剖析。
先来看问题的提出。
历史上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对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认识有两种在现在看来近似荒谬的观点,即一种认为分配关系是自然的,是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一般关系的,另一种虽然承认分配关系是历史的,但是却否认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而认为生产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其实较早的时候,欧洲重农学派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将资本主义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从而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规律看作是支配一切社会的永恒规律。
这就开始走向了歧途。
后来约·穆勒又从折衷主义的角度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生产规律具有永久的自然规律的性质,因为财富的生产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与生产规律不同,财富的分配纯然是人类制度问题。
在财产私有制下,生产物分配主要由竞争决定。
财富的生产法则(具有自然真理性质)不同于财富的分配法则(取决于社会的规律和习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形成)。
他的这种认识又使得后来者对于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和难以把握。
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关系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考察以后,义正言辞地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特殊且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同时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所以分配关系也是具有独特历史性的。
高三政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试题1.剩余价值是()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答案】A【解析】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故正确答案是A。
B、C、D均不是剩余价值的内容,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点评: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内容。
做好本题要把握剩余价值的含义。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其特殊性在于()①生产出生产资料②创造出剩余价值③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④创造出商品的价值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②③符合题意,选B。
①④均不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点评: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要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否则会混淆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劳动力等概念,误认为劳动能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出生产资料而错选。
3.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②扩大再生产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④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生产。
①③符合题意,选B。
②④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点评:本题考查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是教材知识的再现,要求正确记忆主干知识。
4.借贷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息,其真正来源是()A.银行利润B.产业利润C.商业利润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答案】D【解析】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试描述和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概念和内容,并加以评价。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为劳动雇佣关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经济关系的总和,各经济关系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包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
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自由竞争阶段的初期和中期主要是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后期相当一部分企业迅速转化为公司企业(法人企业),即股份公司。
自此,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法人企业成了资本主义各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要形式;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是在股份公司中,又是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并存。
还有国有垄断,出现了国有垄断资本。
促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以及不同分工的各行业、各部门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强,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却阻碍着这一发展进程:一方面独资经营和合伙经营一般来说限制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个别资本的有限性也防碍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
于是,股份公司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营形式。
另一重要原因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有了迅速发展。
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在所有制形式上便出现(或扩大)了国营经济、半国营经济和政府与私人共同经营的各种合营经济等,它们同股份公司互相渗透、交织发展。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变化体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二、社会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包括相互交换及产品和劳务的关系资本家阶级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利益主体和生产经营的组织者。
垄断资本家阶级包括以下几个阶层:食利者阶层、股票持有者阶层、经营者阶层、领导阶层。
雇佣劳动者阶级,又称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名词解释A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是由社会和集体以人们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劳力、技术、信息、土地以及各种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进行的收入分配。
B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必要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 财政危机: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过度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使财政支出增加,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巨大的危机。
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它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在商品的单纯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如商店的建筑费、设备费、簿记费、广告费、办公费、商业店员的工资等。
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指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开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止,这中间所经历的革命转变时期。
中国的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
D单个资本又称个别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F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尚未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G 个别分工:是指企业内部的分工,就是企业内部在劳动过程中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
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
平均利润、利息与地租大纲一、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5.利润率趋向下降趋势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2.商业利润3.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三、借贷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2.利息和利息率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资本主义地租1.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2.级差地租3.绝对地租4.垄断地租和土地价格5.矿山地租,建筑地段的地租6.地租的历史知识点汇总概念:C0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C02:商品利润C03:商业流通费用C04:借贷资本C05:利息C06:利息率C07:资本主义地租C08:级差地租C09:绝对地租C10:垄断地租C11:土地价格原理和观点:K01: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K02: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K03:生产价格和的不一致K04: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因素K05: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作用K06: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K07:借贷资本的特点K08: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特点K09: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K10:级差地租的形式K11: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K12:垄断价格与地租的关系K13:地租主要经历的阶段正文一、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生产成本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商品价值中的C+V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生产成本的高低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而两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中,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将光标指向符合题意的答案,单击左键使该答案前的圆框内出现小黑点即可,共35小题,每小题1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是(d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改革开放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阶级斗争B.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敌我矛盾3.毛泽东指出,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归根到底是解决(d)问题。
A。
思想 B.作风C。
组织D。
世界观4.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 )。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封建社会C。
殖民地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5.清初,峨眉山成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b)。
A.观音道场B。
普贤道场C。
文殊道场 D.地藏道场6.涉及市场主体的管理规则主要有(a).A。
市场进出管理规则和市场经营管理规则B。
市场交易管理规则和市场竞争管理规则C.各类市场的管理规则D。
市场价格规则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a)。
A。
公私合营 B.加工定货 C.经销代销 D.统购统销8。
中国奉行(b)的国防政策。
A。
保守性B。
防御性C。
称霸世界性D。
进攻性9.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c)为导向。
A.计划B。
政府 C.市场 D.资本10.海洋金属矿藏中最具开发前景的是(a)矿.A。
多金属结核B。
铜 C.钴D。
金11。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培育“四有”新人D.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a)。
A。
思想路线B。
群众路线 C.基本路线D。
组织路线13。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的经济关系。
2.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包括服务)。
3.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交换领域/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表现的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数量关系。
5.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6.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7.抽象劳动: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不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人普遍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所能从事的劳动。
9.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11.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者说是交换关系、价值关系。
12.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原则进行交换。
★表现形式:价值是通过价格表现的,价格水平决定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变动决定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14.市场经济:①、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②、发达经济形式的表现形态;③、推动近代以来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5.劳动力商品:一种特殊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6.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用来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资本。
名词解释: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商品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联系,是通过物建立的人和人的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是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正是因为各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才会发生交换。
使用价值表现的是商品的差异性。
物的属性是能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他人的需求。
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
劳动产品可以满足人的需求(共性)。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强调的是对他人有用的“社会使用价值”(特性)。
使用价值有时指物的有用性,有时指商品体本身。
物的有用性是能用来交换的前提,所以马克思将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看作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然后,马克思从商品的自然属性转换到量的分析——交换中的数量关系价值: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者说是价值实体。
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所以,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就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
这种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创造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这一面外,还有共同的、同质的一面,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这种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私人劳动是指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生产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六章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一、单项选择题1 、利润率表示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2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 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3 、利润率是 ( ) 。
A.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C.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B.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D.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5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竞争的结果D.是国内外竞争的结果6 、超额利润是()。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利润率、时而等于利润率8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价值的形成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9 、股票价格是 ( )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B.与股息成反比C.与市场利息率成正比D.股息的资本化10、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
A.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B. 转让了资本使用权,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11 、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按照()。
A.全部资本计算B.借入资本计算C.自有资本计算D.外来资本计算12、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率为10%,年股息为10元,当银行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价格是()A.100元B.200元C.300元D.400元1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A. 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14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 。
要点回顾1、什么是生产成本?什么是生产价格?2、什么是利润?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本讲教学要求⏹识记: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借贷资本与利息、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股票与股息、领会商业利润的特点、利息的特点、银行利润的特点、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态。
七、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份资本、农业资本等多种具体形式,与此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股息、资本主义地租等分配形式。
思考?商业部门、银行等非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创不创造剩余价值?为什么投资商业和银行的资本家能赚到钱?非生产性部门的资本家和劳动者的收入只能是从产业部门所创造的财富中转移或分配过来的。
从财富的构成W=c+v+m来看,产业资本家只会有条件地转让一部分剩余价值,而不会将成本转让。
(一)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投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
2、商业资本家掌握商业资本的资本家。
——3、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5、商业利润的特点。
(与工业、银行业等部门竞争的结果)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即是产业资本家让渡过来的剩余价值)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商业资本家承担了本来由产业资本家承担的商品销售职能,因此,产业资本家不能独吞全部的剩余价值,而必须让一部分从事商业活动,可以为产业资本家节省流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
7、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途径产业资本家将商品按低于价值(生产家;商品再按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决定的价格对社会销售。
思考?商业流通领域中的商品包装、保管、运输等活动,会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商业流通领域中的广告、支付店员工资、的价值?(二)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2、借贷资本家——掌握借贷资本的资本家。
3、借贷资本的形成⏹未到更新期的固定资本折旧基金;闲置的流动资本;⏹用于积累但尚未投资的积累基金。
(2)需求⏹商品尚未卖出就补充原材料、支付工资需借入资本;资本。
试描述和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概念和内容,并加以评价。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为劳动雇佣关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经济关系的总和,各经济关系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包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
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自由竞争阶段的初期和中期主要是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后期相当一部分企业迅速转化为公司企业(法人企业),即股份公司。
自此,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法人企业成了资本主义各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要形式;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是在股份公司中,又是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并存。
还有国有垄断,出现了国有垄断资本。
促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以及不同分工的各行业、各部门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强,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却阻碍着这一发展进程:一方面独资经营和合伙经营一般来说限制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个别资本的有限性也防碍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
于是,股份公司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营形式。
另一重要原因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有了迅速发展。
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在所有制形式上便出现(或扩大)了国营经济、半国营经济和政府与私人共同经营的各种合营经济等,它们同股份公司互相渗透、交织发展。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变化体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二、社会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包括相互交换及产品和劳务的关系资本家阶级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利益主体和生产经营的组织者。
垄断资本家阶级包括以下几个阶层:食利者阶层、股票持有者阶层、经营者阶层、领导阶层。
雇佣劳动者阶级,又称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中,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将光标指向符合题意的答案,单击左键使该答案前的圆框内出现小黑点即可,共35小题,每小题1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是(d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阶级斗争B.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正确处理敌我矛盾3.毛泽东指出,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归根到底是解决(d)问题。
A.思想B.作风C.组织D.世界观4.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封建社会C.殖民地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清初,峨眉山成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b)。
A.观音道场B.普贤道场C.文殊道场D.地藏道场6.涉及市场主体的管理规则主要有(a)。
A.市场进出管理规则和市场经营管理规则B.市场交易管理规则和市场竞争管理规则C.各类市场的管理规则D.市场价格规则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a)。
A.公私合营B.加工定货C.经销代销D.统购统销8.中国奉行(b)的国防政策。
A.保守性B.防御性C.称霸世界性D.进攻性9.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c)为导向。
A.计划B.政府C.市场D.资本10.海洋金属矿藏中最具开发前景的是(a)矿。
A.多金属结核B.铜C.钴D.金11.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培育“四有”新人D.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a)。
A.思想路线B.群众路线C.基本路线D.组织路线1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之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第八章生息资本和利息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2.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3.是在存在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等于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4.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它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也是资本家相互之间的支付中介。
5.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获取利润而投下的自有资本以及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
6.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7.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8.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
9.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10.是具有票面金额,代表资本所有权或债权的证明书。
11.是股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
12.是大股东控制公司所需要的股票额。
13.是进行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和渠道。
14.是股份公司创办人发行股票时,股票出售价格总额同实际投入这个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①3.②4.③5.④6.②7.③8.①9.②10.④11.①12.④13.④14.④15.③16.②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⑤2.①③3.①⑤4.①②④⑤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⑤7.①②④8.①②③④⑤9.①②④⑤10.①③④⑤11.①②③④⑤12.③④⑤13.③④⑤14.①③④15.①③⑤16.①⑤四、填空题1.职能资本货币资本剩余价值2.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3.剩余价值平均利润4.存款放款5.商业信用银行信用6.使用权所有权7.利息借贷资本8.存款利息贷款利息9.合资经营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责任通过发行股票,将许多个别资本联合成一个集团资本10.股息股息存款利息率11.它能带来一定收入资本化的收入12.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银行职员的工资其他管理费用平均利润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13.社会资本14.企业利润五、简答题1.答:(1)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