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院
- 格式:docx
- 大小:36.82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编者按】:改革是中国2013年的关键词,中共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全面改革”方案并将付诸于行动,那么这一方案在现实层面该如何去实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对此有深入的思考和观察,在为FT中文网2013年度报告所撰写文章中,陶然教授指出:“改革特别要讲究次序,也就是需要通过找到好的改革突破口,让上一个改革有利于后面一系列改革的进行。
如果改革的突破口选错,反而可能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具体而言,政府在金融和财政体制改革方面需要特别谨慎。
”所有人都同意中国需要改革。
这个国家正面临着增长失速、环境恶化、腐败日益严重、及社会日益缺乏稳定等诸多问题。
低效率投资正不断困扰着中国日益高负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终于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应对这些巨大挑战的严肃态度。
在备受瞩目的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这是一项宏大而雄心勃勃的行动计划。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它确保了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的方向,并要求在资源配置中赋予市场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在经历了一年多不确定性之后,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政府准备推动全方位的经济改革。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都强调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必要的结构性改革。
但这种改革是否必须牺牲短期的增长?我认为并不必然如此,而且也最好不要如此。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强劲的增长,中国的领导者们就没有足够的财政与金融资源来实现其宏伟的改革计划,也无法继续像2002-2008年间那样通过成立多个资产管理公司来消除金融体系的巨大坏账。
目前,对改革者来说,应该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十分简单:如果过去不可持续的依赖投资和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增长以及不可持续,那么未来可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应从何而来?显然,中国已不需要、也无法继续投资更多的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
实际上,任何有正常判断力的人,只要到各个地方,尤其是内部省份的大部分市县走一走,看看目前各地大干快上进行的工业开发区与新城区建设,就不难判断中国工业开发区和新城区建设已严重过度,泡沫化的商品房建设也供给过度。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百度文库)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Leadership)为企业家提供应对全球化趋势的学习平台,提高企业家应对竞争的组织领导力、品牌领导力、资源领导力;为企业家提供开放式产业资源平台,帮助企业家在人才、资金、市场、项目、渠道等方面获得多方共赢的要素。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倾力推动中国组织领导力发展,帮助企业家雕琢风骨、锤炼信念、拓展事业,帮助企业家打磨商业判断力、组织变革力、社会责任力、家庭幸福力、子女成长力。
领导者晋升为领袖需要传播信念、价值观、意志力,因而他是一位精神塑造者;领袖需要梳理智慧、传播智慧、启发智慧,因而他是一位文化传道者;领袖需要发现规律、传承规律、运用规律,因而他是一位知识实践者。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正是秉持这样的认知,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力量,着力培养中国企业家的正骨、正气、正能量,帮助中国企业家实现由企业领导者向商业领袖的转化。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紧随国家自主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时间窗口,特别开设针对企业董事长、总裁的领袖班课程,融合财经、商业、金融、战略、跨国公司高管等领域专业人士的智慧与能量,帮助企业家全面提升内在修为与外显功力,为企业家提供产业升级、金融创新、企业变革、组织发展方面的研究课题与研修课程,同时为企业家搭建全面发展平台。
研究院不仅仅在观念改造、方法转变方面提供战略性思维支持,更在实践操作领域为企业家提供人才、渠道、项目、金融服务支持,组织企业家进行国际化移动课堂学习、培养企业家全球化系统思考力,让企业家融入全球发展大势、分享世界财富智慧,为当今人类社会价值体系植入更多中国力量。
曾经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坚信在此过程中,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必将为社会培养大批领袖人才,并感召他们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贡献更多税收,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公司条例》依法注册成立,因此研究院在进行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方面具备基因型优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国家发展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0名,陈平、宫玉振、龚强、海闻、胡大源、霍德明、雷晓燕、李立行、李玲、梁能、林毅夫、卢锋、马浩、平新乔、沈艳、宋国青、唐方方、汪丁丁、汪浩、巫和懋、鄢萍、姚洋、易纲、余淼杰、曾毅、曾志雄、张黎、赵耀辉、周其仁、朱家祥。
硕士研究生方向包括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以及国民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介绍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项目成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以及选拔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培养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各行业未来的领军人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黄益平现任职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农村发展教育背景浙江农业大学农学学士(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年)工作经历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2000年5月至2009年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经济学研究员、高级讲师、中国经济项目主任,1994年4月至2000年4月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国际访问教授,1998年8月至1999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6年9月至12月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年7月至1990年2月部分兼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特公共政策学院Rio Tinto中国经济讲座教授(兼职),2007年7月至今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2008年4月至今《世界经济》、Asian Development Review和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期刊编委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Serica债券投资基金董事,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出版书籍1. Growth without Miracles: Reading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era of reform, co-editor with Ross Garnau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513 pages).2. China’s Last Steps Across the River: Enterprise and bank reforms, Asia Pacific Press, 2001(236 pages).3. 应用数量经济学,与宋立刚合著,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易纲、海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49页)。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跨学科视角的经济学研究人才。
通过专注于国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学术后备人才,以及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领军人物。
三、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30学分,其中:
公共与基础课程,43-49学分;(注:若英语课按要求选修少于8学分的,可选修其他类别的课程补齐总学分。
)
核心课程,22学分;
限选课程,41学分;
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18学分。
1、公共与基础课程:43-49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3-29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20学分(学生修读数学分析(I)、数学分析(II)、高等代数(I)分
3、限选课程:41学分
(1)专业限选课32:
A.专业实践课:4学分(必须修读数据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编程课程)
(2)跨学科限选课:9学分(以下课程可自选,选课范围需至少覆盖3个类别)
4、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18学分
(2)其他:12学分本类课程可以从学校公选课、通选课、专业选修课等各类选修课程中任意选择。
注:本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开课学期开课院系公布的信息为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推动着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了。
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将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和研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在国家关心和支持下成立的,旨在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人才队伍。
研究院将致力于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应用,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进步,提高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水平。
作为一家专业的研究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集聚了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
这些专业人才将利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实际研究工作,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研究院将主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领域展开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这些领域被认为是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
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研究院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研究院将建立与各界合作伙伴的紧密关系,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此外,研究院还将承担政策咨询和智库建设等重要任务,为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研究院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总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机构,研究院将发挥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的作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我们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将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No. C20110202011-11中国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1979-2010)卢锋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o. C2011020 2011年11月28日摘要:在有关中国农民工大量文献中,考察农民工工资长期走势研究仍付诸阙如。
本文在系统收集梳理几百条相关原始数据资料基础上,定量估测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工水平及其演变轨迹。
初步结果显示,过去30余年农民工平均工资大体以略高于9%的趋势年增长率保持增长,用一般物价调整的实际工资经历三阶段演变,农民工相对正式职工工资比率值呈先高后低走势。
本文观测结果对我国农民工工资十几年基本不变流行判断提出商榷,对刘易斯拐点说背后“工资固定不变假说”是否具有足够经验支持提出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劳动力迁徙,中国劳动市场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1。
本文在“开放宏观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项目一份专题分报告基础上修改而成。
感谢日本东京经济大学罗欢镇教授2010年9月提供他收集的多种农民工工资数据资料。
陈思丞同学在后期资料收集整理上积极承担和出色完成了大量助研工作,鞠兵同学负责前期资料收集整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陈彧西同学、杨业伟同学在研究不同阶段参与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笔者非常感谢他们的参与和贡献。
本文初步结果在2011年6月1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开放宏观视角下中国就业增长”研讨会上报告,感谢参会领导和专家的相关评论和鼓励。
目录0、引言1、中国农民工政策与规模演变1-1、农民工及政府相关政策演变1-2、农民工规模增长和构成变化2、农民工工资数据与资料讨论2-1、全国农民工工资抽样调查数据2-2、局部农民工工资统计调查数据2-3、个体农民工工资访谈数据3、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结果4、小结和讨论图1、农民工数量规模估测(1985-2010)图2、农民工年增量变化(1986-2010)图3、本地打工与外出务工占农民工比例(1985-2009)图4、农调队全国农民工工资数据(1995-2010)图5、全国农民工工资其它抽样调查数据(1993-2009)图6、两类全国农民工工资数据比较(1993-2010)图7、深圳某工业园农民工初始工资(1988-2002)图8、局部农民工工资统计调查数据(1988-2009)图9、农民工工资三类调查统计数据(1988-2010)图10、个体访谈农民工工资数据(1979-2009)图11、中国农民工工资四类数据资料汇总(1979-2010)图12、中国农民工名义工资估测结果(1979-2010)图13、中国31年农民工名义工资对数表达图14、中国农民工实际工资估测(1979-2010)图15、中国农民工与职工工资比率(1979-2010)附录表1、统计局农调部门对全国农民工工资调查资料(1995-2010) 附录表2、其他来源全国范围农民工工资调查资料(1993-2009)附录表3、局部农民工工资调查统计资料(1988-2009)附录表4、个体农民工访谈工资数据资料(1979-2009)引用文献中国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1979-2010)引言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数以亿计农民工迁徙择业对推动就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发展研究院
中国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83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及综合性经济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院致力于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中国发展研究院在研究范围上涵盖了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可持续发展、金融与金融市场、贸易与国际投资等领域。
该研究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包括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师、社会学家等。
同时,研究院还与国内外的学术界、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研究网络。
中国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它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和政界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参考来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发展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和战略问题,并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发展研究院秉持着“研究为民、科学为本、开放创新、服
务社会”的理念,不断探索提升研究能力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为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该研究院也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中国发展研究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其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广泛的合作网络以及卓越的研究成果,使其在中国经济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