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8.11 KB
- 文档页数:2
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与保护措施2.云南国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650001摘要: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大量的高原湖泊,并且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严格保护,这些高原湖泊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其中以滇池、杞麓湖等最为严重。
本文在概述云南地区高原湖泊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点源治理、面源控制、内源治理、预防保护等方面,对污染问题的科学治理和有效保护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原湖泊;点源治理;工业污染;清污分流一、云南地区湖泊概况及湖泊水环境现状在建国之初,云南省水面面积超过1km2的约有50个,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满足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粮食问题,围湖造田侵占了部分湖面,使得湖泊的面积缩小,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截止改革开放前高原湖泊锐减至30多个。
目前云南省湖区总面积约1066km2,总库容达到300亿m3。
其中,云南省内知名度较高的共有九大高原湖泊,分别为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
其中滇池、杞麓湖、异龙湖三个湖泊富营养化最为严重。
这3湖还分别是昆明市、通海县、石屏县的主要纳污水体,虽然近年来政府截污、治污的成效显著,但是还有雨季降水,以及偷偷排放的工业废水进入湖泊,造成了氮、磷超标。
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所受污染较轻,水质相对较好,但有污染加重的趋势。
泸沽湖、程海基本未受到工业污染,周围人口分布较少,水质较为清洁。
二、湖泊的治理与保护高原湖泊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云南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污染治理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金和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污效果。
特别是滇池,既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同时也是知名的风景区,作为重点整治对象,目前滇池的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并且也为其他高原湖泊的污染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仅仅做好事后的污染治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好事前预防关。
第1篇一、前言滇池,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不仅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资源,更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生命之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滇池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滇池保护工作,我们于XX年XX月开展了滇池保护宣传活动。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背景1. 滇池环境现状滇池总面积为30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1.6米。
然而,近年来滇池水质逐年恶化,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滇池周边的生态平衡也受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 滇池保护的重要性滇池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因此,加强滇池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滇池保护的良好氛围;2. 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公众参与滇池保护的能力;3. 推动滇池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活动内容1. 宣传资料制作与发放我们制作了大量的滇池保护宣传资料,包括宣传册、海报、宣传单等,内容涵盖滇池的基本情况、污染现状、保护措施等。
在活动期间,我们将这些宣传资料发放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滇池保护的重要性。
2. 举办滇池保护知识讲座我们邀请专家学者、环保志愿者等,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举办滇池保护知识讲座,普及滇池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 组织志愿者活动我们组织志愿者在滇池周边开展清洁活动,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滇池保护。
4. 举办滇池摄影展我们征集了大量的滇池摄影作品,举办滇池摄影展,以摄影的形式展示滇池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唤起公众对滇池保护的关爱。
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
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
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
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
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
滇池流域水系概况及水质污染状况
水处理技术:滇池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
滇池北临昆明市区,呈南北分布。
湖体呈弓形,弓背向东。
南北平均长40km,东西平均宽7.5km,面积约300km2,平均水深4.4m,湖容量为12.9亿m3。
有二十余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湖内,主要有新河、运浪河、船房河、盘龙江、大清河、宝象河、洛龙河、捞鱼河、梁王河、柴河、东大河等。
滇池北部修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为内湖(草海)和外湖(外海),分别有两端的西园隧道(分流
草海出水)和西南端的海口中的滩闸(分流外海出水)出流经螳螂江、普度河汇入金沙江。
20世纪60年代的滇池无论是草海还是外海水质均为二类水
质;70年代为�类,70年代后期水逐渐恶化;到80年代,草海水质为�类,外海为�类;90年代草海水质超过三类,外海水质为五类。
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滇池水质主要超标的指标是表征有机物底5日生化物需氧量(BOD5)、高锰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
滇池水域1996-2000年水质状况表
示:滇池近30年来,有机物污染呈上升趋势,滇池水质下降了2个等级,草海出现异常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外海也异常富营养化,滇池全湖出现水质超�类的严重状况。
滇池水污染的污染源大致可分为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两类。
“面
源污染是指暴雨产生的径流冲刷地面的污染物,通过地表漫流而带入江河而造成的污染。
点源污染是指工业和污水集中排放而造成的污染。
”(P1)其中由径流带入的污水和污水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这些污水的大量产生与方式的变迁有很强的相关性。
关于滇池内源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探讨李森摘要:作为我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项目,滇池污染治理历年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
本文以滇池内源污染为研究对象,分析滇池流域内源污染的现状、原因以及内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滇池;内源污染;底泥疏浚;生物生态;曝气复氧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湖岸线全长约200km,湖面水面积约300km2,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水深5m,蓄水量约15.7m3。
滇池具有工农业用水、调蓄、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昆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滇池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1]。
滇池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尤其是内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一、滇池内源污染的现状(一)内源污染的产生内源污染主要是指进入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2]。
(二)滇池内源污染现状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滇池数字化水下地形测绘结果显示,滇池污染底泥主要分布在沿湖近岸带约2~3km范围内及入湖河道的冲积扇面区域。
昆明市环保局2022年委托相关机构对滇池进行污染底泥存量勘察结果表明,整个滇池底泥厚度在0.2~2m,污染底泥存量约为8500万m3~1.2亿m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对滇池底泥118个样品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底泥0~5cm有机质含量为8.24~677.72g/kg,5~10cm有机质含量为4.53~589.65g/kg,10~20cm有机质含量为7.07~649.03g/kg。
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北京科技大学[4]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表层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指标展开监测。
结果表明:Cd含量为12.92~65.43mg/kg,Hg含量为0.13~1.49mg/kg,Cr含量为60.66~65.43mg/kg,Cd含量为0.15~5.07mg/kg,Pb含量为53.34~319.06mg/kg,Zn含量为69.72~194.42mg/kg,Cu含量为52.87~206.91mg/kg。
滇池流域浅层地下水环境特征及防治建议张卫锋;双灵;曹瑾【摘要】滇池流域处于区域地壳次不稳定区,区内地质环境复杂,人类活动极大的影响了其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特别是人类较强的工程活动,使地下水的补、迳、排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建议对滇池流域开展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重点区域加密地下水监测钻孔,进一步查清滇池流域水文地质特征.逐步实施划片区保护,对重点区域实行地下截排污措施.【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6页(P416-421)【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议;云南滇池流域【作者】张卫锋;双灵;曹瑾【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尤以水污染的形势最为严峻。
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社会的稳定。
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水污染问题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立了多个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期望在未来的15年内明显改善我国各主要流域的水环境[1]。
云南省拥有许多的淡水湖泊,共有32个1km2以上的湖泊,总面积约1066km2。
这些湖泊都是当地的母亲湖,在防洪、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产养殖、发电等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湖泊周边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各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内,以滇池为代表的九大高原湖泊污染物的入湖量超过了湖泊的自净能力,导致湖泊水体污染加剧,水中氨、氮、磷含量明显上升,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九大高原湖泊都成了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2] [3]。
滇池流域位于云南省中部,处于金沙江、红河和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流域面积为2920km2,其中地理坐标东经102°29′~103°06′,北纬24°29′~25°28′,滇池流域南北长约114km,东西平均宽约25.6km,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图1)。
综合实习报告云南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及措施研究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2011 级学号222011318011093姓名潘俊成指导教师吕瑜良、沈立成成绩2015年5月10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0 前言 (1)1 滇池的污染现状 (1)2 滇池污染成因分析 (2)2.1 自然演化 (2)2.2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3)2.3 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3)3 治理滇池水污染的新措施 (3)3.1 滇池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步骤 (3)3.2 滇池污染治理的新方案 (4)3.3科学规划、全民参与 (6)4 结语 (6)云南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及措施研究潘俊成学号:222011318011093摘要: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0 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昆明滇池地方标准总磷标准
昆明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昆明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滇池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其中,总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滇池水质,昆明市政府制定了《昆明滇池地方标准总磷标准》,旨在规范排放标准,减少总磷对水体的污染。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滇池水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根据《昆明滇池地方标准总磷标准》,针对不同的排放源头,制定了相应的总磷排放标准。
对于工业废水排放,规定了不同行业的总磷排放限值,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中总磷的含量。
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排放,也有详细的规定,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排放水中总磷含量不得超过标准限值。
此外,对于农业面源污染,也有相应的措施和要求,确保农业活动不会对滇池水体造成过多的总磷排放。
为了确保《昆明滇池地方标准总磷标准》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排放源头的监管和检测工作。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排放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促使排放单位加大治理力度,减少总磷的排放。
除了对排放源头的严格控制外,《昆明滇池地方标准总磷标准》还规定了对滇池水体中总磷含量的监测要求。
要求定期对滇池水体进行总磷含量的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为后续的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昆明滇池地方标准总磷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它为保护滇池水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滇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遵守和执行这一标准,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美丽滇池,让后代子孙也能够享受到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滇池污染的原因滇池的污染加重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双重作用造成的。
自然原因:(1)、滇池由落陷构造形成,距今已有340万年漫长演化历史了,按湖泊的发展规律,目前正处于湖底升高,湖盆变浅湖,面积变小的老年化阶段,老化速度很快目前的滇池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古滇池的1.9%,滇池已演化成半封闭的湖泊由于胡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能力有限,大量沉淀的污染物堆积于湖底间,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内污染。
(2)、滇池位于昆明城区的下游,是昆明城区的最低地带,从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再有就是滇池流域的雨季集中在2—5月份,因为长下大雨或暴雨,一场大雨都将地面上的污水和污物全都带进滇池。
加重了滇池的污染。
而滇池又是处在昆明的下游,几乎容纳量所有的废水。
人为原因:(1)、由于人们对滇池流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滇池老化其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不仅水生植被面积大大缩小,且物种多样性亦显著下降。
耐污染植物增加,浮游植物异常增殖,水华大面积发生,破坏了滇池的生态平衡,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
(2)、人口大幅度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由于近年来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到此旅游的旅客大幅度增加,同时昆明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给滇池的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滇池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造林113万亩,退耕还林4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四旁植树3,862万株,建设放浪堤127公里。
“零点行动”使滇池流域253家重点污染企业除4家关停之外,其余均实施了达标排放。
完成了草海大观河的一期底泥疏浚工程。
(二)治理措施和方向。
加强流域管理和研究。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责任和目标。
对滇池流域重新考察细化水域应用3s技术对其实施监控和管理。
成立专门的小团队对流域进行修复管理,这是首要的硬性指标。
只有政策的科学、完善和有效的执行力才会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治理下取得成效。
滇池的春天还会遥远吗?--滇池污染及治理方案的调查研究李世振(机自073)赵萌(机自073)王尧(机自073)吴可嘉(机自073)赵庆武(机自073)李继峰(机自073)文章摘要:本文基于对滇池污染现状及原因的调查研究,阐述了提出了滇池治污的原则及战略,着重列举了治滇战术,并在文末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原因战略0.引言:滇池, 红土高原最大但已蒙垢的美丽明珠。
滇池污染, 云南人民尤其是春城百姓挥之不去的心中创痛。
滇池治理, 决定着春城的形象、发展和前途, 拷问着执政者的执政能力。
滇池治理, 举世关注, 政府着力, 百姓关心, 投入巨资, 已获进展, 有目共睹。
但是, 目前滇池污染仍在继续, 污染与治污正在“角力”, 前景不容乐观。
为此,调查小组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以期找到解决滇池污染的最佳方案。
1.滇池的污染现状及原因1.1现状: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1.2 成因:一是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 二是滇池流域和滇池沿岸农业化肥、农药渗入雨水和灌溉用水之后产生的污水; 三是工业生产污水; 四是工业生产废弃物。
三种污水加上垃圾( 包括工业生产废弃物) 泄入滇池, 造成了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重金属化和毒化、臭化。
1.2.1自然因素A、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
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臵换一次。
B、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滇池蓝藻暴发原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作者:张石文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年第33期摘; 要: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为昆明及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上世纪下旬起,滇池受到了严重污染,成了人人诟病的“臭水沟”,为了治理滇池,云南省政府大力的开展治滇工程,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成效显著。
滇池污工程中,蓝藻是其中危害较大的污染物,文章将简要探讨其暴发原因和治理措施,为类似湖泊的蓝藻治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滇池;蓝藻;原因;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X52; ;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33-0116-02Abstract: Dianchi Lake is one of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s in Yunnan Provinc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Kunming and river basi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however, Dianchi Lake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and become a "stinking ditch" criticized by everyone. In order to control Dianchi Lake, Yunnan Province government has vigorously carried out its project to treat and beautify Yunnan Province. Thirty years have passed, and its effectiveness has been remarkable. Blue-green algae are harmful pollutants in Dianchi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discuss its causes and measur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nd enlightenment for blue-green algae treatment in similar lakes.Keywords: Dianchi Lake; blue-green algae; reason; measures1 滇池污染概况滇池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普渡河水系,位于昆明市西南边,东起呈贡区边缘,西至西山之麓,北临大观公园,南入晋宁县内,面积330km2,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海拔1886m,平均水深5m,最深处8m,被誉为高原明珠,滇池西海岸是昆明市标志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滇池水质状况分析第一篇:滇池水质状况分析滇池水质状况分析2003年草海高锰酸盐指数为6.98 mg/L, 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44.2%,草海叶绿素a为0.1 mg/L,含量显著低于2000,下降比例达66.7%、透明度为0.64m,提高48.8%,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6.11,下降了8.5%,总体水质类别为劣V类,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
超V类水标准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V类水标准,溶解氧达到III类水标准。
与2000-2002年相比,总体水质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3年外海总磷浓度为0.16mg/L, 高锰酸盐指数为5.39 mg/L, 叶绿素a含量为0.07 mg/L,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2.53,分别较2000年下降了40.7%、18.6%、5.9%;透明度0.61m,上升了24.5%,总氮浓度为2.05 mg/L,上升了4.6%,总体水质类别为劣V类,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
超V类水标准的污染指标为pH值(9.19)和总氮(超标0.02倍);总磷达到V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II类水标准,溶解氧达到I类水标准。
总体水质优于2000、2001年,与2002年相比基本持平。
2003年降雨量与200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56.3 mm,下降比例达15.8%;造成入湖雨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而同期气温上升了0.4℃,由于高温、干燥和晴好天气多等气象因素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城市污水量及污染物浓度增高,2003年昆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为116.30mg/L、化学耗氧量为204.47mg/L、悬浮物为95.62mg/L、总磷为3.95mg/L、总氮为31.5mg/L,分别比2002年同期增加24.4%、16.1%、41.6%、27%和12.1%,显示2003年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比2002年呈现大幅度增加。
由于进一步加大了滇池污染综合治理的力度,采取了河道管理、水葫芦打捞、兰藻综合治理等措施;实施了“东风坝退塘还湖工程”;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技改力度,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2003年昆明市1-4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总量为12675.30吨。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
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
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
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
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
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
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
高,施肥量大,大量未吸收、未降解化肥随回归水和雨水冲刷进入沟渠和湖泊;流域内农村每年还产生大量周体废物和废水。
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河道。
滇池地处磷矿区,大量磷质不可避免地进入滇池水体。
这也是造成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外源污染(伴生于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入湖污染物沉降和积累)之外,内源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由于滇池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底被一层厚厚的底泥所覆盖.它所含有的腐殖质和有机质也成为了水体的污染源之一。
据研究滇池底泥仅0.3m深范围内所含的磷就达187446t,是水体中所含磷的500倍。
因此当水体中氮磷浓度下降的时候,底泥中的氮磷就会自发向水体中释放出来,成为了新的污染源。
近年来随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去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大幅增加。
加上昆明城市发展迅速,大量省内外人到昆明发展和居住,由此昆明市人口猛增。
外来人口已占昆明市总人口的54%,滇池流域常住人口300多万,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从而造成流人滇池的污水逐年增加,给滇池治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滇池是一个半封闭型湖泊,年蒸发量4.55 X 108立方米,没有大江河补给水源,主要靠降水补给,是一个典型的缺水区。
三.滇池综合治理的措施。
2008年初,昆明以“铁腕治污”之势攻坚滇池治理,首先剑指36条入滇河道。
并向社会公布实施滇池流域主要河道综合环境控制目标及河(段)长责任制。
入湖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一把手对辖区水质和截污目标负总责,各镇(街道办事处)为人湖河道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
根据河道管理工作目标,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分段管理,成果倒逼,失职问责。
滇池“五”、“十一五”累计投资46亿元,“十一五”规划的65个项目总投资92.3亿,到2009年累计完成66.5亿,云南省表示自2008年至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开展46个项目,估算总投资将达297.84亿元,同时也可采取BOT、BT等方式来融资。
在昆明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昆明市为保护滇池,2010年将推行市民河长制,就足昆明市市民都参与治理保护滇池的工作。
每个昆明市民每天节约一升水,滇池区域的320万居民就减少320万升污水进入滇池,到2020年,昆明滇池水质将达到四类。
四.结语
通过对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得知,导致滇池水污染严重的首要因素是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且入湖污染物量超过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其次滇池流域水资源短缺、湖体水流交换不畅、出入湖物质量长期失衡加剧了滇池水质恶化及湖泊富营养化的进一步发展。
滇池污染主要是由污水排放、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补给水源不足三大原因引起的。
因此滇池污染治理必须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滇池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个人自觉保护,科技工作者的支持。
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定就可以恢复滇池昔日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