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5.25 MB
- 文档页数:14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滇池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一片著名的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
然而,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滇池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滇池的环保状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一项滇池的环保调研。
首先,我们对滇池的水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氮和磷。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滇池的水质造成了直接损害,还导致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进一步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其次,我们对滇池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滇池周边的湿地和植被破坏严重。
许多湿地被填埋、开垦,导致湿地的退化和物种的丧失。
同时,滇池周边的植被也遭受了破坏,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减少导致了水中氧气的不足。
这种环境破坏对滇池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针对滇池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环保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农业污染的控制。
农业是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农田的管理措施来减少农田对滇池水质的负面影响。
其次,应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带来的污水排放也成为滇池水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改善滇池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需要加强滇池周边的生态保护。
保护湿地和植被,恢复滇池的自然环境,对于维护滇池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建议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落实滇池环保工作的责任。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滇池的环保工作。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系统,让滇池成为人们生活和旅游的美丽景点。
综上所述,滇池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通过加强农业污染的控制、城市污水处理、生态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我们有望保护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实现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调研对象: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调研目的:了解滇池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水质状况调研1.1 调研方法通过采集滇池不同区域的水样,并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
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氨氮含量等指标。
1.2 调研结果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滇池的整体水质状况较差。
滇池水体pH值普遍偏低,平均为6.8左右,溶解氧含量低于国家水质标准要求,浑浊度较高。
其中,滇池南岸水域的氨氮含量超出标准限值较多。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研2.1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了解滇池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鸟类数量和变化等信息。
2.2 调研结果据调研结果显示,滇池周边的湿地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
鸟类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减少,迁徙鸟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调研发现滇池周边存在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
三、保护措施调研3.1 调研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了解滇池目前已实施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3.2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滇池已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滇池生态保护区、控制周边工业废水排放等。
同时,滇池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政府支持和专家团队的参与。
四、建议4.1 加强水质治理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投入,提高滇池的水质,通过处理污水、增加水面氧气供应等措施改善滇池的环境状况。
4.2 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在滇池周边建立更多的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滇池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4.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4 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综上所述,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滇池,我们建议加强水质治理、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及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指导教师:顾波老师活动组长:李章奎XX02180212 摄影班底:尤芳燕XX02180251活动报告:杨春艳XX02180246毛婷婷XX02180238赵玉梅XX02180252李克珍XX02180234材料整理:谢官华XX02180222杨学友XX02180225李进 XX02180211组织助手:尤芳燕XX02180251毛婷婷XX02180238道具安排:赵玉梅XX02180252吴情娟XX02180241目录引言 ................................................ .. (3)一、滇池概况 ................................................ .. (3)(一)、滇池简介................................................. (3)(二)、滇池对昆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二、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 ................................................ . (5)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 . (9)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一)、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 . (10)(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11(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12)(四)、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 .12(五)、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13(六)、生态清淤工程................................................. .. (14)五、保护滇池,从一点一滴做起 (14)六、调研活动................................................. . (15)七、报告总结................................................. . (17)引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滇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旅游胜地。
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源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也严重威胁着周边的人类生存。
为了探究滇池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进一步保护滇池,我们展开了一次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
二、调研过程1. 调研地点我们选择了位于滇池湖心岛的滇池大学作为我们的调研地点。
滇池大学位于滇池岸边靠近洱海出口的地方,是滇池湖心岛上唯一一所高等学府。
2. 调研时间调研时间为2021年7月-8月3. 调研方式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4. 调研内容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滇池水质情况调查我们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对滇池水质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滇池水质总体呈现污染趋势。
尤其是湖心岛周边地区的污染源影响下,水质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总氮。
(2)污染源来源分析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到,滇池周边存在着多种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等。
(3)政策措施分析我们通过收集政策文件和相关资料,对滇池保护政策进行了分析。
政策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但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
(4)公众参与调查我们通过问卷等方式对公众进行调查,了解到关于滇池保护的态度和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众支持加强滇池保护措施。
三、存在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政府部门对滇池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
(2)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污染源治理不力。
(3)公众对滇池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4)相关政策执行不力,需要加强监督和落实。
四、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政府需要加大对滇池环境保护的投入,并实施高效的监管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
(2)宣传普及滇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精选4篇)生态环境篇1在20xx年下学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课程。
本门课程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一门最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课程。
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有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调研昆明滇池生态环境。
党的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滇池简介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
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
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
湖水在西南海口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并且在五百里滇池的岸边,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海埂湖滨公园、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市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然而,滇池环境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如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环保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滇池水质状况调研我们对滇池基本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滇池的水质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很大的挑战。
监测数据显示,滇池出现了复合污染,主要污染物质是氨氮、总磷、总氮等,其中氨氮和总磷一度高于国家IV类标准线,也即是不能饮用. 这些污染物质进入滇池,形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废水对滇池湖水生态影响长期存在,会发生类似赤潮的现象。
同时,水中浮游动植物的原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
二、滇池水生态系统调研我们的调研发现,滇池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水草和湖泊塘沼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滇池内的硅藻和红藻已经减少,蓝藻等污染藻却不断生长,进一步加重了污染情况。
这些变化不仅威胁到了湖泊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湖泊所依赖的生态系统。
三、滇池水资源调研滇池是滇池流域的主要水源和主要灌溉水源之一。
因此,是保护滇池水资源的同时,研究滇池水资源产生的机理,计算滇池水资源的总量和变化规律很重要。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削弱。
市政府最近着手办理环保政策,也是有针对性的对水污染行业进行封禁,增加政策调控力度,但是这只是治理水污染的开始而已。
必须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和公众接力合作,采取更加明智的决策,全面审视问题是否可行,并通过长期的政策实施与改革,从根本上治理滇池的环境问题。
要想攻克这个难题,在必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特别是对下游污染物的进行调查和有效监管。
四、总结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滇池的水质生态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是,科学的环境规制和社会的关注,可以帮助我们共同保护滇池这个美丽的湖泊。
公众意识和政府工作的接力合作,可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保护湖泊的水质生态系统,保障周围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滇池环境调研报告作者:刘yunhong 单位:lnkjdx时间:2013-4-30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摘要二.滇池简介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第二部分:调查一.调查对象二.调查时间三.调查方法四.调查目的五.调查过程六.调查体会七.调查结果八. 结果分析第三部分:基本结论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第五部分:附件第一部分前言一.摘要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
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
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1.滇池地理位置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
由构造陷落而成。
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
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
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
湖岸线长约200公里,蓄水量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滇池作为昆明市的天然水源和重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改善滇池的整体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滇池目前的水质状况、水污染的来源以及现有的治理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滇池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
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2. 水污染的来源:我们发现,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农业活动引起的农药和化肥的非点源污染。
3. 现有的治理措施:目前,针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等。
然而,这些措施还不够完善,治理效果有限。
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滇池的直接排放。
2.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推广有机农业。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4. 建立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滇池的水质状况严重受到污染,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滇池的水质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关滇池的研究报告
滇池是我国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郊,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
滇池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国家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库和候鸟迁徙重要中转站。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滇池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滇池的自然特征主要包括湖泊特征和地质特征。
滇池面积约为30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达到4米,平均水深仅为1.8米。
滇
池周围地势较低,被人类活动所影响较大,动态平衡较易被破坏。
滇池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和景观,如西山、华山等。
滇池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水质污染、湿地退化和水资源紧张。
由于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快速推进,滇池周边的废水、工业排放和农药农化物质不断向湖泊输入,导致水质恶化。
湖泊周边湿地的过度开发和垦造,造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丧失。
此外,滇池的水资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缺水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废水处理系统,限制工业和农业的污染排放。
其次,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的水文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再次,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广大公众参与到滇池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滇池作为我国云南省的重要湖泊,具有丰富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环境,但也面临着水质污染、湿地退化和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通过加强保护措施,希望能够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实现湖泊可持续发展。
目录引言 (1)一.滇池简介 (2)二.滇池污染现状 (3)三.滇池污染成因 (4)(一)自然因素 (4)(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污染等人为因素 (4)四.如何治理滇池 (5)五.学习十八大精神要领来治理滇池 (7)如何维护滇池 (7)六.从我们个人中考虑如何治理滇池 (8)七.心得体会 (8)引言云南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是西南绿洲、生态屏障、物种宝库、名族文化大观园、人与子和谐相处的净土,拥有建设“美丽云南”的独特自身优势和良好机遇。
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我们昆明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美丽春城,幸福昆明”是我们所拥护的众望。
但是就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把我们的高原明珠“滇池”恶化的似一个硕大的臭水坑,五百里滇池多么骄傲呀!就这样被人们践踏着。
渐渐地她的声音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市民,人们这才重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才觉醒了对滇池的治理。
昆明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她是我们的责任,昆明市我们的春城之都让我们行动起来携手共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在五一期间带着“滇池生态环境”的问题外出对滇池进行调研学习,在调查过程中,希望我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提醒世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滇池简介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
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
由构造陷落而成。
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
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
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滇池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和晋宁县境内,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
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拥有多种物种的鱼类、鸟类和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很高。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污染,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了解滇池的生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调研。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滇池的水质与以前相比明显下降,出现了大量富营养化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排放废水所致。
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
蓝藻生长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湖水缺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蓝藻产生的毒素也会危害人类健康,使得滇池的水资源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除了水质问题,滇池的湿地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是在滇池周边,大量湿地被填埋和开发为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
这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植物和生物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
湿地的破坏也使得滇池的水质更加不稳定,失去了对水体净化的功能。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滇池的渔业资源已经极度减少。
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滇池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
正常而言,滇池应该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渔业资源,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对渔业资源的无限捕捞和无序管理,滇池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
针对滇池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水质监控和污染治理。
加大对农业和城市排放的监管力度,减少化肥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避免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发生。
其次,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保护好滇池周边的湿地,减少填埋和土地违法开发的现象,保护湿地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
限制对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制定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渔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生态资源。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滇池环境调研报告作者:刘yunhong 单位:lnkjdx时间:2013-4-30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摘要二.滇池简介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第二部分:调查一.调查对象二.调查时间三.调查方法四.调查目的五.调查过程六.调查体会七.调查结果八. 结果分析第三部分:基本结论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第五部分:附件第一部分前言一.摘要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
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
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1.滇池地理位置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
由构造陷落而成。
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
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
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
湖岸线长约200公里,蓄水量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
滇池调研报告正文1. 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是滇池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滇池对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滇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滇池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并提供相关建议。
2.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以及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滇池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滇池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湖岸带开发情况、经济利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 调研结果3.1 生态环境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湖岸带开发和乱捕滥捞等问题对滇池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2 水质状况调研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并不理想。
大量的污水直排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滇池的生态环境,也给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健康和生活问题。
3.3 湖岸带开发滇池湖岸带的开发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矛盾。
一方面,湖岸带的开发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滥开发和无序建设导致湿地的消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湖岸带的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4 经济利用滇池的渔业资源丰富,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乱捕滥捞的问题严重,滇池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
合理规划和管理渔业资源,加强监管,是保护滇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建议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治理水质污染、减少养殖污染和限制化学物质排放,改善滇池的富营养化状况。
-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避免滇池水位的剧烈波动,保护滇池的生态系统。
- 加强湖岸带开发管理,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限制滥开发和无序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滇池调研报告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位于昆明市西南部。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滇池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滇池,我对滇池进行了一次调研。
经过调研,我发现滇池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滇池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的。
其次,滇池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湖岸的植被丰富度降低,鱼类等生物资源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另外,滇池的生态调节功能减弱,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治理滇池水体污染,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其次,要加强滇池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湖岸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尽量减少滨湖开发,保护鱼类等湖泊生物资源。
另外,要加强对滇池的监测和管理,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保护滇池的积极性。
总之,滇池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通过调研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滇池的保护工作,保护好滇池的生态环境,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一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姓名系别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班级学号指导教师马宁时间摘要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滇池对于昆明及整个滇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城市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
利用这次机会读滇池污染的调研,深入了解各方人士对滇池的一些看法及查阅相关资料近几年来的滇池的变化,并进行实地考察,以及了解国家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能把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传播的更远,影响力更加深远,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之后通过大家的共同不懈的努力奋斗,再次在人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个美丽的高原明珠。
关键字:滇池、污染、现状、治理一滇池简介1.名字由来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
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
”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 (甸)即大坝子。
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2基本信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
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
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区,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滇池的地理特征滇池位于云南高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约1886米。
湖泊面积约为294平方公里,最深处达到了深约4.4米。
滇池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迷人。
二、滇池的水质状况我们对滇池的水质进行了多次采样和测试。
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质整体上较为清澈,透明度较高。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滇池的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这可能导致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其次,滇池的水体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这对生物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滇池水质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三、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滇池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拥有众多珍稀的物种。
我们的调查发现,滇池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鸟类和植物。
其中,滇池鱼类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如鲤鱼、鳜鱼等。
滇池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繁衍。
此外,湖泊周围的湿地和湖滨植被也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天然栖息地。
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滇池的旅游开发滇池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滇池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游客的涌入给滇池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游客的乱扔垃圾、乱采乱捕等行为对湖泊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其次,滇池周边的旅游设施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避免对湖泊造成过度开发的影响。
我们呼吁旅游业者和游客共同努力,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滇池的社区参与滇池的保护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我们鼓励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建议建立滇池保护志愿者队伍,组织居民参与滇池的清理和保护工作。
滇池环保调查报告(3)E、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和湖泊污染治理的客观规律。
科学治理滇池污染, 在遵循上述五条基本原则、解决好滇池治污战略问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在坚持以往正确做法的同时, 借鉴国内外治理湖泊污染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好滇池治污的战术问题。
六、具体治污的战术滇池治污的战术简要地讲, 可归纳为16 个字、8个关键词, 即: 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禁“毒”、绿化、严管、教育。
(1)截污滇池污染, 一是污水;二是垃圾。
所以要从这两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工作。
污水。
要采取坚决措施, 治住滇池入口和出口两头的污水, 实现污水的全部达标排放。
入口。
要在加快新建昆明污水厂的基础上, 做到两点: 其一,全市排放的污水全部都得到污水处理厂的净化, 实现达标排放。
其二, 污水经过净化之后, 成为“中水”, 用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市内绿化、清洁用水, 一滴都不得进入滇池;出口。
滇池在引入活水之后, 外泄的所有污水必须在得到净化之后, 才得排入下游河流。
这样, 必须在滇池水下泄处的合适地点, 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厂。
垃圾。
借鉴发达国家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对昆明的城镇垃圾进行科学的管理。
抓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垃圾分类。
通过严格的立法和执法的保证, 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能够自觉地将每天产生的金属、玻璃、塑料、纸张、有机废物等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二是在分类的基础上, 实施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有用垃圾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物的火力发电或无害化堆埋———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和绿色环保。
(2)搬迁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釜底抽薪”,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污染源———这就需要下最大决心, 采取最有力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
搬迁一是要选好新址; 二是新企业的治污设施必须达标才能允许开工生产, 真正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三是以搬迁污染企业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统盘谋划昆明经济社会布局, 优化整合昆明工业企业, 提升昆明经济竞争实力, 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
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一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
报告
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班级:级化学教育班
姓名:官文才
学号: 10010105
指导教师:马宁
时间: .4.
前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但陶冶
了我们的情操,而且以辩证的唯
物主义理论教会我们对待生活。
思想政治理论课隶属必修课,是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这样的建设理论引导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新的一代是勇于承当责任,志存高远的。
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后,我们走进了滇池的怀抱,带着诸多的问题,以自己现有知识水平对滇池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调研对象——滇池
1.滇池来源的传说
古代昆明没有河流,更没有湖
泊,整个坝子都是贫脊靠天吃饭
的雷响田。
老天一不高兴,干旱
降临,人们只有吃草根咽树皮,
好一个凄惨了得。
青壮年离乡背井出外逃荒。
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少年,终于出了一个有志青年,她结了婚生得一子(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毅然告别了妻子,走上了寻找水源的路。
她翻山越岭,历尽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东海。
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水,心中万分喜悦,可是很快却陷入了烦恼之中——水怎样才能运回家乡。
一天,猎手正在海岸惆怅。
突然,一只老鹰从水面叼起一条小红鱼,猎手迅速举箭射下老鹰,救了小红鱼。
没有想到这小红鱼就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因此三公主领她到了龙宫,龙王为谢她救女之恩,送她珍珠宝贝,而且看到她英俊善良,想把三公主嫁给她。
年青人对龙王说:“我来东海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也不是来娶三公主的,我是为昆明百姓找水来的。
除此之外我别无她求”。
龙王见青年拒绝了她的美意,冷笑一声说道:“好吧,先吃饭,然后送你回家”。
青年人不知是个圈套,一杯酒下肚,全身又痛又痒,一会功夫,就化成了一条黄龙。
变成黄龙后,青年并末改变自已的理想,在三公主的帮助下,苦练引水降雨的本事。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她的本事学成了。
之后的时间她除了继续练习本事外,就一直在寻找返回家乡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一天,王龙举行生日宴会。
龙王、王后、龙子、龙女一干人酩酊大醉,乘这机会,她喝足了东海水,径直飞往昆明坝子。
她哪里知道,龙宫一天,人间百年。
她妻子为等她,思念过度已化作睡美人山。
她悲痛欲绝,吐完肚中的水,撞
石而死。
后来她吐的水汇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如同一汪明镜。
后人称之为“高原明珠”——滇池。
而她的尸体变成了“蛇山”,天天陪伴着化为“睡美人山”的妻子。
天青了,地绿了,黄龙用自已的命换来了昆明百姓的幸福。
为纪念她的功绩,昆明百姓在海埂修建了龙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都要到庙里烧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是这样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把我们带到了滇池的世界里。
在故事中,既寄托着昆明人对滇池的眷恋,也蕴含昆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滇池,让我们认识她,了解她,保护她……
保护我们的“高原明珠”——滇池。
2.滇池的历史文化
滇池为什么名叫滇池呢?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
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
二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
”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
三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
在昆明市西南,为中国的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