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 格式:doc
- 大小:728.50 KB
- 文档页数:20
一、解表剂功用主治病症辨证要点药物组成趣味方歌方歌1.1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姜枣草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大青龙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兼清郁热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陈更借钱百草园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1.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浮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 是中医在辨证审机, 确立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 通过选择合适药物, 酌定适当剂量, 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 最后完毕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 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 药物247种意义: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2、《黄帝内经》大部提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二、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 发明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 《伤寒论》重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 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 尚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 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 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①刘完素: 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提倡“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 字子和号戴人, 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 邪去正安”《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杲: 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朱震亨: 字彦修号丹溪翁, 后人尊称朱丹溪。
提倡“相火论”《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 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建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建卫、气、营、血辨证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③薛雪(生白)④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一、治法: 辨明证候之后, 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 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一、解表剂1.麻黄汤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3.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4.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5.银翘散组成: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鲜芦根。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6.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生甘草、苇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7.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8.败毒散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二、泻下剂1.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热结旁流证。
热厥、痉病、发狂等由里热实证所致者。
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3.温脾汤组成:大黄、附子、干姜、人参、芒硝、当归、甘草。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4.麻子仁丸组成:麻子仁、芍药、杏仁、枳实、厚朴、大黄、蜂蜜。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三、和解剂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证。
疟疾、黄疸。
2.蒿芩清胆汤组成:青蒿、黄芩、竹茹、半夏、赤茯苓、枳壳、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桂枝汤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4.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襄,伤寒无汗兼烦躁,发汗清热此方良。
5.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6.止嗽散: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辛凉解表7.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石甘汤:麻杏石甘伤寒方,肺热喘咳宜煎尝,辛凉宣泄能清肺,清热平喘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桔茯草,气虚外感最相宜。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3.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桃,冬瓜仁又加芒硝,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14.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泄热逐水功效狂。
15.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俱,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泄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此专长。
温下15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当归甘草硝大黄,寒热并行补兼泻,温下寒积振脾阳。
润下16.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泻热脾约除。
17.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逐水18.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攻补兼施19.黄龙汤: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桔草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要点归纳表说明★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P 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Z药物组成、功用及主治证候1、解表剂1、1辛表功效功用主治证候组成床忆1、麻炫★ 《伤寒论》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
麻黄心肝贵、桂枝汤★ 《伤寒论》外感风寒表虚证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枝汤,三勺。
桂枝汤,三芍、小青游★ 《伤寒论》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姜芍桂夏(求饶)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姜嫂跪下(求询・2、九味羌活汤 P《此事难知》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芍、白芷、生地、黄苓、甘草防花苓芍草地苍,细傍:九味羌活汤。
细At九味羌活汤、香琢P 《医学心语》风邪犯肺证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陈梗芥前百苑(买)11 草。
(百草苑陈桔芥陈更借钱百万(买% “辛凉解表《温病条辨》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热解斋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豚浮数金银花、连憩、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嵇、淡豆豉、牛莠子银翘荷牛,桔豉址U 根。
畦河牛,急枕1 根、2麻黄杏国草石膏汤P 《伤寒论》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辛凉宣肺,清热平喘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1 麻杏石甘,清肺平13、桑菊饮Z 《温病条辨》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节根桑菊杏桔连甘草荷; (都除掉)。
桑(都除掉),柴葛解肌为Z 《伤寒六书》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嗟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微柴胡葛根甘草黄苓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葛、石苓三桔芍: 柴哥、石琴三姐场注:三指生姜、大甘草。
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此为功。
趣记:桂芍姜枣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症。
▲大青龙汤方歌: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
麻黄加倍。
功效: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建功。
趣记:防芷芩芎苍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干姜桂芍麻黄同。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止嗽散方歌: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趣记:陈梗芥前百草苑。
功效: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二、辛凉解表剂银翘散(辛凉平剂)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共有:草根梗翘+薄荷↑桑菊饮(辛凉轻剂)方歌: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石甘汤,四药组成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邪热壅肺服之康。
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功效: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逆流挽舟法)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葛根木香甘桔茯,痰湿气虚外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