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五1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广西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戴国新设计科目/教材语文年级:二年级课题《识字8》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我要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我能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培养自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我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2.我要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预习设计1.请将课文大声流利读5遍,(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哦!)2.不要看拼音,我能读出这些字:包、饱、泡、吐3.看着生字记下笔顺(书本练习五上有),你记住了吗?让爸妈考你一下!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些词吗?越多越好哦!5.再读读儿歌,你读懂些什么?教学内容提要时间教学操作流程所需资源设计意图听课记录评价学生学习事项教师导控事项环节一导入8分钟环节一激趣导入,认读儿歌1.观察荷花金鱼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清清的河水、快活的小鱼、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荷花苞。
读读老师出示的儿歌。
3.把儿歌轻轻读两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4.把儿歌读给同桌听,同座间相互评价。
5.个别读,老师评。
6.听老师读。
7.师读,学生评。
8.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跟老师比一比。
环节一激趣导入,认读儿歌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副美丽的图画,大家看,(黑板上画着荷花金鱼图)你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荷花苞、金鱼、荷叶的美,进行说话训练。
2.清清的河水、快活的小鱼、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荷花苞,好美的一幅图啊!今天老师给它配上了一首儿歌,瞧,它来了。
3.美的图画,美的儿歌,你想去读一读吗?请小朋友把儿歌轻轻读两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4.请小朋友把儿歌读给同桌听,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就客气地给他指出,帮助他纠正,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向他学习。
5.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老师凑上耳朵听一听,还读得真好听呢!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老师评。
6.听了小朋友的读,老师心里痒痒的,也想来读,想听吗?7.师读,学生评。
《练习五》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练习五》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独立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首先,教师将通过实例引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然后详细讲解其运算规则和步骤。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并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步骤,同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确保学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几个简单的分数加法和减法题目,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独立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法和减法的习题,以此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独立练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标准包括解题的正确率、解题的速度以及解题的方法。
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下次更好地进行教学。
以上就是《练习五》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加减法—练习五》
导学案教学案
5以内加减法——练习五课型练习课时 1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
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5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教具课件
导学流程方法与手段
一、基本训练
1、按数的顺序填数(学生口答)1()34()
5()()21;()()3()()
2、数的组成(学生口答)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的第1、3、6、8题,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全班集体评价。
2、练习五的第2、4、7题,都是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然后细心计算。
点生回答,师予以纠正。
3、练习五的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版式的意思。
此题主要是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同时点生上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五的第9题,送信。
实际上是把算式的结果与数字相同的邮箱连起来。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4-25-14-32-11+1
2+13-23-12+23+14-1
1+42+35-25-35-4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第5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
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
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单元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
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6、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7、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8、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
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练习五(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五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余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简单的分数求和、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五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使用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五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其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对数学知识的珍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余数的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求和和比较。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应用,如何正确理解分数和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好讲义、课件、实物等辅助教学工具;•为课堂互动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活动及问题。
2.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导入:小明买了一张跑车票,车站工作人员告诉他,每辆车只有23张座位,现在已经买了70张票,请问还有多少座位?请学生们思考一下这道问题,看看是如何得到答案的。
(2)讲解•余数的理解:先通过小学生熟悉的分组来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
例如,在25个苹果中,分成3组每组7个,剩余4个,那么“4”就是“25÷7”的余数。
•余数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例如,在上面的问题中,学生可以用“70÷23”的余数来计算还剩下多少空位。
•分数的求和:将两个分数相加的方法讲解清楚,并且提示学生要化简分数。
例如,将2/3和1/4相加,可以先通分再相加,答案为11/12。
•分数的比较:讲解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找到通分之后分子比较大小即可。
(3)达标练习针对练习五中的题目,进行资料分发,并进行课内实践达标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之前,先根据题目所给出的知识点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练习。
(4)解答解析对练习五的题目进行解答和分析,让学生对答案进行研究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点。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导学案一、数学1. 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主要涉及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学生需掌握整数的运算规则和技巧,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要能够灵活运用整数进行问题求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整数的加减法。
老师先给学生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规则,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帮助他们掌握技巧。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1. 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主要涉及古诗词的鉴赏和默写,古文阅读和理解,作文的写作等内容。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和拼音的发音,培养对古诗词、古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古诗词的默写。
老师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讲解其中的典故和意义,然后让学生跟读并默写下来,检查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英语1. 本学期的英语学习主要涉及基本单词和句型的学习,日常对话和情景交际的练习,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日常对话的练习。
老师通过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和练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对话,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跨越语言障碍,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思品1. 本学期的思品课主要涉及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需要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2. 本节课的重点是班级协作和集体活动。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讨论,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增强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五-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2.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概念,能熟练应用这些运算律求解问题。
3.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数数学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其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用数学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口头解释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概念,如下所示:•加法交换律:5+3=3+5,可以将5换成别的数字,比如2或8,试着再算一遍。
•加法结合律:(6+5)+7=6+(5+7),可以将括号内的数字换成别的数字,比如6或7,试着再算一遍。
•加法分配律:4×(8+6)=4×8+4×6,可以将8或6换成别的数字,试着再算一遍。
2. 讲解示范教师应在黑板上进行计算,比如:•7+9=9+7(加法交换律);•(8+9)+5=8+(9+5)(加法结合律);•6×(9+3)=6×9+6×3(加法分配律)。
3. 学生练习教师可以以题目形式出现加法运算练习题目,并让学生自行计算,如下所示:1.12+8=?(A)20 (B) 21 (C) 22 (D) 232.(14+8)+5=?(A)22 (B) 26 (C) 27 (D) 283.5×(16+2)=?(A)60 (B) 70 (C) 80 (D) 904.(17+3)×6=?(A)100 (B) 120 (C) 140 (D) 1605.20+(13+5)=?(A)38 (B) 39 (C) 40 (D) 416.24+5=9+?(A)15 (B) 17 (C) 19 (D) 217.(26+19)+13=?+(13+9)(A)30 (B) 33 (C) 36 (D) 398.8×(12+2)=?+8×2(A)80 (B) 84 (C) 88 (D) 924. 练习小结教师可在黑板上讲解所列练习题目的解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并进行练习小结。
五年级练习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用英语进行对话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对话。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话交流中语法和词汇的正确运用。
2. 学生在对话中的自信表达和流利口语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情境。
2. 教师准备一些教学素材和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Warm-up(热身活动)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英语歌曲让学生跟着唱,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
2. Presentation(呈现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故事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句型。
3. Practice(练习对话)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话题或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到前面进行示范对话,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4. Group Discussion(小组讨论)教师要求学生回到座位上,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他们的对话内容整理成一篇小短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和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5. Role-play(角色扮演)教师让学生重新组合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扮演出不同的对话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6. Review(复习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句型,并进行小结和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用英语进行沟通和对话。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注重对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以任务型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在实际运用中获得学习效果。
同时,本节课设计了多个环节,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练习五(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知道数0-5的数码和数量,能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正确地念出数码和数量。
•能辨别并正确拼说数0-5的汉字。
•能用5以内的数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可以使用手指模拟小学数学加、减运算。
•能观察、总结,简单总结出规律。
教学内容数0-5的数码和数量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认识数0-5的数码和数量,并正确拼说数0-5的汉字。
游戏1:数码和数量匹配准备好5个数字牌,每个数字牌上写有数码和数量,将数字牌打散,并放在地上。
让学生按数量大小从小到大,从地上找出数字牌,将数字牌按数量大小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识别数0-5的数码和数量。
游戏2:拼说汉字将数0-5的数字卡片单独放在一起。
学生根据数码读出汉字,或根据汉字读出数码。
教师可通过快速抽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相应的数码或汉字。
5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通过手指模拟加减法的过程进行数学运算,体验数学运算的乐趣。
活动1:加法大比拼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个数,使用手指模拟加法计算,谁先说出加法运算结果,谁就算赢。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两数之和的快速计算方法。
活动2:谁最快减老师唱一首小儿歌《小熊绕圈》,歌曲停止时,数到哪个数字就需要减去哪个数字。
学生根据歌曲停止时唱到的数字使用手指模拟减法计算,谁先说出减法运算结果,谁就算赢。
规律总结通过观察事物,归纳总结规律。
活动:找规律教师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列图形,比如0,1,2,3,4。
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列图形,并尝试找出规律。
老师可以不断更换不同的数列,加大难度,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游戏认识数0-5的数码和数量,能正确拼说数0-5的汉字。
•能使用手指模拟小学数学加、减运算,并实现数学运算。
•能观察总结,简单总结出规律。
廿里堡学校构建高效课堂数学学案班级 五年级(1)班 姓名 编号 № 55 日期: 2014年5月 日 审批: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课题:练习五 1、计算下列各题。
72×125×1514 95×52 ÷ 9410×( 1 +151) 83× 36 + 85× 362、解方程 6X +3X = 9 2 X - 4X = 21 X -29= 12【学习主题】1、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所学知识,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会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训练课(时段:课后自习 , 时间:30分钟)“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4-715 = 35 ÷745 = 29 ×12= (14 -15 )÷120= 14 +15 = 23 ÷32 = 551 ×17= 34 ×56 ÷56 ×34 = 2、解方程χ - 41χ= 24 4χ+ 21χ= 9 95+ 2χ= 32 85χ-53= 52发展题:1.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65,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34。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2.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85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
昆虫标本有多少件?3.一个饲养场,养鸭1200只,养的鸡比养的鸭多53,养的鸡有多少只?提高题:一桶油第一天用去52,第二天用去10千克,还剩一半,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并能正确使用第一单元所学的字词;2.理解并能正确演唱第一单元所学的儿童歌曲;3.能正确朗读第二单元所学的课文;4.理解并能正确运用第三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本册内容的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习并正确使用第一单元所学的字词;2. 学习并能正确演唱第一单元所学的儿童歌曲;3. 理解并能正确朗读第二单元所学的课文;4.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第三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2. 演绎法:通过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3. 归纳法:通过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活动安排第一单元:《小燕子》1. 观看视频,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飞行姿势;2.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模仿老师的朗读语调和语速;3. 分组学唱《小燕子》;4.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第二单元:《柳树下》1. 分组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2.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3. 分析课文的情感、主题,并进行讨论;4.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柳树下的情景。
第三单元:《秋天的果园》1. 观看相关图片,了解秋天的果园景色;2.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意思;3. 学习并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并进行练习;4. 以果园为主题,写一篇描写秋天果园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听课效果;2. 教师对学生练习的评价和指导;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4.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1小兔请客一、教材分析《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5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中的第1课。
本节课旨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小兔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小兔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小兔请了哪些客人,客人的数量是多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兔请客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境。
(2)教师提出问题:小兔请了几个客人?怎样用加法表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表示客人离开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减法的意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探究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2021年秋修订)小数乘整数研究目标: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研究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研究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
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
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1.根据250×9=2250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25×90=25×900 =2500×9=2.2.5+2.5+2.5= 2.5 ×()=()6.3+6.3+6.3+6.3+6.3=()×()=()求几个不异加数的和能够用()来举行轻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把75缩小到它的是()。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5.两个因数相乘(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一.自主研究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
(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1).加法算式:(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5角×3=()角=()元()元+()元=()元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3. 5元35角×3×31 0. 5元1 05角结果:3.5元×3=()元(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的答案【篇一:五年级语文导学案】xt>12代家学区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4代家学区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篇二: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记第1课时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预习导航】一、读读下面的小资料,相信会给你不少收获。
林海音及作品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本篇课文选自她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她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目的地()踮起脚尖()暂时()饥饿()惧怕() .....腋下() 腿酸( ) 支撑( )贪婪()饥肠辘辘().....三、预习课文,按要求做题。
5以内加减法练习五(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组合数,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理解符号的含义,解决有关数的简单问题。
3.培养运用逻辑和思维,加强计算能力和速度。
二、课前预习
1.复习1-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记忆5以内的加减数表,掌握口算方法。
3.进行口算练习,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式。
三、课堂授课
1.引入:老师可以介绍“算数王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加减法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课堂演示:老师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巩固和加深大家对数学表达和符号的理解。
3.自主学习:老师可以给出适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自己练习计算。
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分组互相讨论答案,共同提高算术的思维和计算能力。
4.课堂小结:老师可以随堂进行小结,检查和强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家庭作业
1.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每日进行口算练习。
2.鼓励使用趣味游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减轻学习压力。
五、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减法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帮助学生分辨和理解各种数学运算符号
的意义,掌握口算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因此,在授课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建立数学思维,增强计算力和速度,提高学习兴趣和自我激励。
同时,在家庭作业方面,老师还可以鼓励家长进行亲子游戏或趣味口算练习,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