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黑竹沟旅游景区进一步开发对策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5.54 KB
- 文档页数:2
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6.01•【字号】峨边府办函〔2017〕46号•【施行日期】2017.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峨边府办函〔2017〕4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6月1日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根据《关于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川环函〔2017〕987号)和乐市环函〔2017〕158号文件的精神,结合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及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对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际行动制止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毁林开垦、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行为;严肃查办、惩处和整治一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犯罪典型案件;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监督管理,制定规范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相关办法,形成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组织保障为确保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林业局局长、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黑竹沟管委会、县发改局、县环保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经促局、县旅游局、川南林业局、县森林公安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峨边彝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加快建设峡谷旅游目的地思考作者:张建红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9年第12期金口河文化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民俗特色鲜明,不缺旅游元素,缺的是创意思维。
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用创意理念审视资源、打造品牌、催生价值。
培育核心龙头。
按照国际一流、传世标准的要求,抓好大峡谷AAAAA、大瓦山AAAA级景区创建,打造两大“核心引擎”。
加大景区环线公路、游客接待中心、人行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项目建设,建好一个“城市会客厅”。
加快胜利、顺河、象鼻等一批“景点式村庄”扩容提质,梯次培育美丽经济新样本、乡村休闲新景点。
建好精品路线。
在线路设计上,提供成龙配套的旅行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
内循环上,建设三条精品线路:第一条是红华记忆小镇—峡谷第一村—丁木沟栈道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游”,第二条是大天池—小天池—鹿耳坪为主线的“绿色山水游”,第三条是顺河村—曙光村—同心村为主线的“金色田园游”。
外循环上,主动融入“成都—峨眉山—黑竹沟—金口大峡谷—海螺沟”黄金旅游环线,积极与雅安、汉源、峨边等景区建立旅游产业联盟,扩大旅游合作“朋友圈”。
推动全域组团。
以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为基础,整体联动,打造“十里长风、远山云水、乐西故道”全域新组团。
十里长风:即依托G245国道风景线,规划建设白熊沟—彩虹桥10公里滨水慢行、水岸互动生态廊道,开通水上航线、建设水上乐园,打造水岸一体的休闲观光带。
远山云水:即依托五池远山湖泊、清风白云,启动中药材康养园建设,开发云端垂钓、负氧洗肺等养生业态,打造都市人群回归自然、静养安居的五池养生度假区。
乐西故道:即挖掘放大老乐西路历史遗存,推进“一路风情、连片景观”改造提升,发展“车行、骑行、步行”慢游体验项目,打造军旅体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参与式生态景区。
“旅游主导”不等于“只抓旅游”,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主抓旅游”,而是通过旅游发展实现顺向提升、反向倒逼,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全要素融合、全链条发展。
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风景区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11.30•【字号】•【施行日期】2003.02.0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风景区保护条例(2002年1月16日峨边彝族自治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切实保护黑竹沟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风景区范围:北含挖支惹、老鹰咀,西至县界,南抵勒乌,东以罗豁舒莫、分水岭为界。
地理位置:东经102°541′-103°10′,北纬28°51′-29°05′,面积57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263平方公里。
第三条设立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
由管理委员会对风景区统一行使管理权。
风景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应配合管理委员会共同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风景区应坚持统一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第五条在风景区范围内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六条在风景区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管理委员会及其职责第七条管理委员会是自治县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接受县以上有关部门的指导。
管理委员会下设机构和人员由管理委员会根据承担任务的需要报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八条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宣传贯彻国家风景名胜、林业、土地、环境、矿产、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协助有关部门,完成风景区资源的调查评价报告,编制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
黑竹沟风景名胜区黑竹沟旅游资源丰富,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为辅。
本次调研分为5个小组,分别了解该景区的资源状况、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主要景观、开发状况。
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生态原始、物种珍稀、景观独特神奇。
当地乡名:斯豁,即死亡之谷。
曾被国内外舆论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的瑰宝。
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族和汉族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经中国森林风景评价委员会审议,黑竹沟2000年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11年末获批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距成都246公里,乐山144公里,县城47公里。
黑竹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是一处集世所罕见的动植物景观、峰林景观、地质景观、天象景观、水系景观、与人文景观之大成的风景绝佳之地。
原始、神秘、气势磅薄,极具震撼力,有着很多神奇的传说和未能探知的领域。
景区有大小景点73个,其中有世界级景点6个,集中了山、水、林、温泉、石林等多种景观资源。
分别从审美角度进行调查,第一部分即为“自然美”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
其美贵在自然,无人工雕琢。
如浩瀚的海洋,鲜艳的红梅、黑竹沟的水和绿竹。
微风轻轻吹拂过水面,漾开层层水纹,如一件带彩色条纹的花衣。
多姿、多态、多样性,正体现了黑竹沟的自然之美。
社会美,即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种种精品。
这里的社会美可以净化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它可以美克丑、以丑正邪,从而使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健康,积极向上;同时,社会美也可以净化灵魂,提升人的品格与情操。
在这个蓝天、白云、绿水、黑竹环境中得到质的升华,体验更多人与自然的和谐。
艺术美。
即具有艺术美感与艺术价值。
中国的万千山河,组合在一起无不是一副美丽的画卷,画卷中的每一景也独具艺术特色。
形态美,无论是自然界赋予的或是人工建造的各类景观,都是以某种形态而存在着的,形态的范围、数量及某种特征都可以组成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