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9
四川省人文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省会为成都市。
四川省是中国内陆地理位置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地处长江上游,东临重庆市,北接陕西省和甘肃省,西南濒临西藏自治区,西接云南省,南接贵州省。
四川省地形复杂多样,东部是亚高山丘陵地带,中部是川中盆地,西部是高山峡谷地带。
四川省的地势高低起伏,有很多山脉和高原。
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峨眉山、四姑娘山、稻城亚丁等。
四川省的最高峰为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64米。
四川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水利能源基地之一。
四川省拥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包括长江、嘉陵江、岷江等。
四川省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以及一系列龙头水库,如石门水库和都江堰。
四川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
四川省还以养殖业和茶叶产业闻名,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
四川省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以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要支柱。
四川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
四川省的人文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文化发源地之一。
四川省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包括乐山大佛、都江堰、峨眉山、青城山、武侯祠等。
四川省还有许多民族文化,包括川剧、
川菜、藏族文化等。
四川省是一个地理多样、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的省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四川简介概况介绍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和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和甘肃省接壤,是中国的西部大开发第一线。
四川的历史悠久,被誉为“天府之国”,是著名的“三江并流”区域。
四川有一条独特的地理环境——“银河”,横
贯从东到西,有着多彩的自然风光。
四川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左右,全省有四季分明,温和富有特色,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无论是秀丽的山峦、宽广的河流、原始的森林还是温泉,都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保持着同中国其他地方的快速增长,在2009年时,四川的GDP总额高达3.04万亿元,比上一年
增长超过10%,居全国第六位,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之一。
四川省还拥有丰富多彩的著名景点,最著名的当属“九寨沟”和“峨眉山”,而“金沙江”等也同样颇受好评,是游客最喜欢游玩
的地方。
总而言之,四川地处西南,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迅速,著名的风景名胜更是让人神往。
行走于四川,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四川省概况第一节四川省历史概况考点一: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大省。
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
考点二:四川地理地形1、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
2、四川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共计(181)个县,列全国首位,辖区面积48.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省。
考点三:地形地貌四川地理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四种地貌类型齐全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风光。
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主峰贡嘎山)海拔7566米,最低点是(南边泸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220米。
考点四:四川气候条件四川气候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具有(冬暖、春早、夏长、年均温高)的特点。
四川深受(东南太平洋季风)和(西南印度洋季风)影响,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以(多夜雨)为特色。
考点五:四川土地资源1、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四川大部分地区为(紫色土)。
2、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沼泽化草洵湿地及库塘)四大类。
全省单个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湿地有516个。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9%)考点六:四川植物资源1、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
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衫)等珍稀树种种类占中国珍稀树种的(五分之一)以上。
2、全省高等植物1万余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维管植物925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松杉类植物居全国之首。
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的30%,药用植物占75%。
考点七:动物资源四川动物资源丰富,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0%;其中,(鸟类和兽类)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列入国家保护的珍惜动物(55种),珍惜动物保护资源居全国第(二)位。
对四川的地理介绍四川地理介绍四川,简称蜀,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之一。
四川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从地理概况、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水域资源、自然景观等方面对四川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概况四川省总面积约为48.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4.9%。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东临重庆,西接西藏,南连云南和贵州,北靠甘肃、陕西,是连接西部内陆与中东部沿海的重要交通要道。
二、地貌特征四川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岷山两大地形类型。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地势平坦,丘陵起伏,是四川的核心区域。
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多为高山和高原地带。
岷山是中国主要的夷陵山脉之一,地势险峻,是旅游和户外探险的热门目的地。
三、气候特点四川气候类型多样,分布较为广泛。
主要有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中亚热带气候等。
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适合农业生产。
而川西高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青藏高原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
四、水域资源四川拥有众多水系和湖泊,水域资源十分丰富。
四川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岷江、嘉陵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在四川境内流经数百公里,为当地的交通和水利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四川还拥有众多湖泊,其中以青海湖、绵阳市》池等最为著名。
五、自然景观四川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遗产,被誉为“大熊猫故乡”。
四川还有蜀南竹海、稻城亚丁、春熙路等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综上所述,四川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地貌特征多样,气候湿润,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多样的自然景观。
四川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目的地,也为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四川省概况第三部分四川省情第⼀章四川社会简况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众多、历史悠久的⼀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省。
⾃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位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廊,多年来既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是南北⽂化交流的要冲。
长江黄河两⼤流域⽂明的精华,哺育出博⼤奇绝的巴蜀⽂化。
新中国成⽴以后,四川进⼊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经过 5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开放以来,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不断增强。
⼀、四川⾏政区划四川现除省会成都是副省级城市外,还辖 17 个地级市、3 个民族⾃治州。
17 个地级市是:⾃贡、攀枝花、沪州、德阳、绵阳、⼴元、遂宁、内江、乐⼭、南充、宜宾、⼴安、达州、巴中、雅安、眉⼭、资阳。
3 个民族⾃治州为:阿坝州、⽢孜州、凉⼭州。
全省共有181 个县(市、区),列全国⾸位,其中有 43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治县(⽊⾥藏族⾃治县、峨边彝族⾃治县、马边彝族⾃治县、北川羌族⾃治县)。
省会成都是中国著名历史⽂化名城和内陆特⼤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融中⼼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化名城、⾸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
近⼏年,她⼜以城市建设和⽣态环境⽅⾯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居奖”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多项殊誉。
⼆、中国的⼈⼝⼤省2005 年末,四川年末总⼈⼝ 8750 万⼈,仅次于河南和⼭东,列全国第 3 位,占西部总⼈⼝的 23.7%,列西部第 1 位。
三、中国的民族⼤省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居住着 55 种民族。
除汉族外,有彝、藏、羌、苗、回、蒙古、傈僳、满、纳西、⼟家、⽩、布依、傣、壮等 14 个世居少数民族。
四川是全国最⼤的彝族聚居区,唯⼀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仅次于西藏。
民族⾃治地区⼟地⾯积30.4万平⽅公⾥,占全省总⾯积的62.7%。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 度21 分~108 度31 分和北纬26 度03分~34 度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
东西长1075 公里,南北宽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51分钟。
现辖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
辖区面积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
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 或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
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
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
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 米。
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 毫米。
四川简介概况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偏西,东经97°21′至108°12′,北纬26°03′至34°19′之间。
四川东临重庆,南接贵州和云南,西连西藏,北靠陕西,东北与甘肃相连。
四川是中国内陆省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中心。
四川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境内有四川盆地、大巴山地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地势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升高,形成了复杂的地貌。
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
四川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等重要河流贯穿全境,湖泊众多如成都平原的成华湖、眉山市的洪雅湖等。
四川的自然景观著名,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四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川是著名的“天府之国”,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四川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有川剧、川绣、川菜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和美食。
四川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道观和寺庙,如青城山、峨眉山等。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四川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等。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茶叶等。
四川的工业也发展迅速,有钢铁、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
四川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有丰富的水电和火电资源。
四川的交通十分便利,有成都、重庆两个国际机场,还有成渝高速铁路、成渝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路。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藏族、羌族、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四川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多元,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四川的民俗风情独特,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表演。
四川分部分项表摘要:一、引言二、四川分部分项表的概述1.四川分部分项表的定义2.四川分部分项表的作用三、四川分部分项表的具体内容1.四川省情概况2.四川的地理环境3.四川的历史文化4.四川的经济发展四、四川分部分项表的总结正文:【引言】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本文将通过四川分部分项表,向您介绍四川的各个方面。
【四川分部分项表的概述】【四川省情概况】四川分部分项表首先对四川省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方面。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省份接壤,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多样。
四川省现辖21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成都、绵阳、自贡、攀枝花等城市。
全省常住人口约8.3亿,有56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
【四川的地理环境】四川分部分项表接下来介绍了四川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四川地处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
同时,四川还有著名的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方面,四川有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等多种类型。
【四川的历史文化】四川分部分项表还详细介绍了四川的历史文化,包括四川的历史沿革、文化名人、文化遗产等。
四川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古蜀国、秦国、蜀汉等历史时期的发源地。
四川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文化名人,如杜甫、李白等。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
【四川的经济发展】四川分部分项表最后介绍了四川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结构、经济总量、交通设施等方面。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拥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
此外,四川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四川省概况第一章四川社会历史简况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
18个地级市为: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巴中、雅安、眉山、资阳。
3个民族自治州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全省共181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7年四川人口8127万人,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占西部人口22.7%,列西部第一。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族自治区土地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62.7%四川有6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385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省现有艺术表演团体81个,公共图书馆155个,文化馆203个,博物馆73个。
全省有档案馆240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
有各级各类科研开发机构数百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万人,全省有两院院士57人,列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2008年,有高校90所,5所列入全国211工程那个,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
第二章四川地理概况四川位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
四川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的主体部分。
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其种类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高等植物万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维管植物9250多种,据全国第二,松杉等据全国之首。
全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30%,药用植物占全国75%。
四川是大熊猫故乡,大熊猫数量占全国85%以上,现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1031中,其中鸟类625种,兽类217种,爬行类92种,两栖类9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30种,占全国30.9%,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小熊猫、大灵猫等112种,占全国的47.1%。
四川省的历史与文化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它的历史和文化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川的历史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四川独特的文化底蕴。
一、四川的历史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它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从古代到现在,四川都是经济、文化、政治、天文和地理重要的地方。
1. 古代史四川省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四川形成了类似玉蒲团和双手的地理形状,其南北贯穿东西,形成了四川盆地。
在远古时代,四川就有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对粮食的种植。
四川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四川一直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受到诸多中央王朝的关注和支持。
汉代统治者更是在四川设立了益州、巴州、荆州、交州四个州,以巩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古迹。
2. 近代史近代,中英战争后,四川开始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1896年,成都地震摧毁了大量的古建筑,但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四川在当时成为了中国一级行政建制的省份,随后奠定了其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地位。
从四川军阀到江瀛玫的“烟袋斗篷”,再到抗战时期的“长征”和“太行山”,四川的历史事件载入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史册中。
二、四川的文化四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
从古典文学到民间艺术,四川省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除了历史上的影响,四川在现代文化的发展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 传统文化四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川的茶道、武侠小说、麻将、川剧等都在国内和海外范围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川的文化也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川剧便是川文化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典范。
在传统文艺创作中,四川成语、歌谣、曲艺、小说、诗歌、书法、绘画等传统文艺形式,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 现代文化四川的现代文化发展非常迅猛。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
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
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
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三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
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
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2017年,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
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很早兴起,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 度21 分~108 度31 分和北纬26 度03分~34 度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
东西长1075 公里,南北宽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51分钟。
现辖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
辖区面积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
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 或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
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
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
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 米。
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 毫米。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 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
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四、四川的土地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
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
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
全省单个面积大于100 km2 的湿地共有516 个,全省现有湿地面积961680 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9%。
五、四川的植物资源四川地貌和气候多样,植被类型多,植物种类异常丰富。
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长有许多珍贵树种。
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其种类占了中国的1/5 以上。
全省高等植物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
其中维管植物9250 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
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的30%.药用植物占75%。
六、四川的动物资源四川幅员辽阔,且受冰川大面积破坏性的影响较小,现代生态环境优越,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 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鸟类和兽类约占全国的一半。
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 种,珍稀动物保护资源居全国第2 位。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 个山系的36 个县和保护区内。
七、四川的水利资源四川有河流1400 多条,蕴藏了充足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水能资源。
省内河流年径流量约3000 亿立方米,居全国之冠。
全省水能蕴藏量约1.5 亿千瓦,占全国的1/5,仅次于西藏,列全国第2 位。
其中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1亿千瓦,占全国的27%,居全国第一位。
特别是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约占全省水力资源的2/3,可建1 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的站址有200 多处,百万千瓦以上水电站的站址有20 多处。
四川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 万千瓦,是中国20 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电站。
四川的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已发现温泉(群)354 处,地下热水钻孔114 个。
四川的地下热水及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前景。
四川属于长江水系。
四川共有大小河流1419 条,号称“千水之省”。
除西北的白河、黑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外,主要河流金沙江、山民江、嘉陵江、沱江、涪江等,皆注入长江之中。
长江横贯全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又名川江或蜀江。
四川的天然湖泊虽有1000 余个,但水域面积多不大,一般都在1 平方公里以下。
其中较大者有沪沽湖,位于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之间,面积72 平方公里,四川境内面积约27 平方公里。
邓海位于西昌市东南5 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是四川最大的湖泊。
八、四川的矿产资源四川矿产资源丰富,种类比较齐全,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矿产资源已找到矿产约130 种,占全国总数70%,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矿种89 种。
有28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 位,其中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1 位(钒、钛居世界之冠)。
四川是中国天然气尤其是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的省份,石油天然气资源形成了以气为主的局面。
攀西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聚宝盆,蕴藏着占全国13%的水能,13.3%的铁,69%的钒,93%的钦和82%的钻。
九、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一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
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做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
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十、四川悠久的历史2 亿多年前,四川隐居在海水下面,后因地壳运动,改变了东高西低的地势,海水流走,从此四川盆地变干。
四川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据考古发现,从距今200 万年开始,就有原始人类在四川地区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古代四川的文明。
1951 年在沱江西岸的资阳县(今资阳市)黄鳝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化石,其绝对年代距今1 万年一5 万年,并将其命名为“资阳人”。
居住于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共同创造了四川地区的人类原始文明,并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曙光。
四川是古代中国蜀人和巴人的发祥地。
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的发掘,证明了距今4500年以来,在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传承了蜀文化。
尧舜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四川为梁州。
在殷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 ,由古代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
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眠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古蜀国历史就此结束。
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
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至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设益州路、积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元代正式设四川行省,省治为成都。
明代改称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复设四川行省,沿用至今。
十一、光灿夺目的古蜀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蜀人创造了与中原文化不同的、光灿夺目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就是其鼎盛时期的代表。
在公元前227‐237 年间,蜀地水患尤重,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专家、蜀郡守(相当于后世的县官)李冰在原蜀地治理水利的基础之上,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崛江一分为二,右方的外江流向南,作泄洪之用,内江则引入成都附近县,作灌溉与运输之用,广开稻田,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20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成都平原的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是仅有的奇迹。
色彩艳丽的蜀绣蜀锦,“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形式活泼、曲调多样、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独具变脸、旋舞、喷火等特技的川剧,清幽闲适的茶文化等,都是古蜀文化的具体表现,有些还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羊子山、三星堆、金沙遗址、都江堰驰名中外;古代文人荟萃令我们自豪。
十二、四川近代几个重大历史事件(一)四川辛亥保路运动1911年秋发生的保路运动,是四川人民反对清王朝对四川铁路权的出卖和帝国主义对四川铁路权的抢夺的一次革命,使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首先在四川被冲破,加速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进程,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导和重要一环。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 年12 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许世友等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