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土力学基地及基础复习要点及模拟卷(附答案)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基础埋深、施工排水、地下水位升降、地下室防水、地下水分类上层滞水:积聚在局部隔水层上的水称为上层滞水,这种水靠雨水补给,有季节性。
潜水:埋藏在地表下的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之间完全充满的有压地下水称为承压水,通常存在于砂卵石层中。
地下水位:(1)实测水位初见水位:工程勘察钻孔时,当钻头带上水时所测得的水位称为初见水位。
稳定水位:钻孔完毕,将钻孔的孔口保护好,待24小时后再测钻孔的水位为稳定水位。
(2)历年最高水位地下水高低除了季节不同外,各年间还有丰水年、枯水年之别,水位也不一样。
动水力:土体中渗流的水对单位体积土体的骨架作用的力称为动水力。
流沙: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时,土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粒随水流动,这种现象称为流沙。
流土:地下水流动时,若水流的方向位由上向下,此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使土颗粒雅得更紧,对工程有利。
反之,水流的方向位由下向上流动,此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当动水力足够大时,会将土体冲起,这种现象称为流土。
管涌:当土体级配不连续时,水流可将土体粗粒孔隙中充填的细粒土带走,破坏土的结构,这种作用称为管涌。
地下水质侵蚀:结晶性侵蚀、分解性侵蚀、结晶分解复合性侵蚀土的生成: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土的结构分类(1)单粒结构:凡粗颗粒土在沉积过程中,每一个颗粒在自重的作用下单独下沉并达到稳定状态。
(2)蜂窝结构:当土颗粒较细,在水中单个下沉,碰到已沉积的土粒,因土粒之间的分子引力大于土粒自重,依次被一粒粒吸引,形成具有很大空隙的蜂窝状结构。
(3)絮状结构:粒径极细的黏土颗粒在水中长期悬浮,这种土粒在水中运动,互相碰撞而吸引逐渐形成小链环状的土集粒,质量增大而下沉,不断形成大链环状,称为絮状结构。
地质成因条件土的类型:土的三相组成:干土、湿土、饱和土。
高分子材料基础复习题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分子复习一、名词解释1、单体单元:与单体分子的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仅电子结构有所改变的结构单元。
2、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也称重复单元、链节。
3、构型: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这种排列是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4、构象: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由于C-C单键内旋转而形成的空间排布(位置、形态),是物理结构。
5、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称为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6、熔体纺丝:是将聚合物加热熔融,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中冷却固化形成纤维的化学纤维纺丝方法。
7、胶粘剂:它是一种能够把两种同类或不同类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8、生胶:没有加入配合剂且尚未交联的橡胶,一般由线型大分子或带有支链的线型大分子构成,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9、硫化胶:混炼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下,经交联由线型大分子变成三维网状结构而得到的橡胶。
一般不溶于溶剂。
10、应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其几何形状和尺寸所发生的变化称应变或形变,通常以单位长度(面积、体积)所发生的变化来表征。
11、弹性模量:是指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单位应变所需应力的大小。
是材料刚性的一种表征。
12、塑料:塑料是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塑成一定形状并且在常温下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
13、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可做功能材料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
14、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用适当的工艺方法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具有复合效应的多相固体材料。
15、缩聚反应:通过单体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团之间的缩合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16、结构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
«固体物理»复习大纲招生专业: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固体物理学的基本内容(专题除外), 主要有:晶体结构, 晶体结合, 晶格振动和晶体热学性质, 晶体的缺陷, 金属电子论和能带理论.主要参考书目: 1. 黄昆, 韩汝琦, 固体物理学, 高教出版社2. 陆栋, 蒋平, 徐至中, 固体物理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3. 朱建国, 郑文琛等, 固体物理学, 科学出版社«新型功能材料»复习大纲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光学工程一、复习大纲1,材料、新材料的重要性;2,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形成与学科内涵;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的内容;“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用图来表示);“四要素”在材料研究中的作用;(要求能结合具体材料事例予以说明)4,如何理解材料、特别是新材料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5,怎样区分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的内涵是什么?6,了解新型功能材料中相关科学名词的解释,并能给出适当的例子,如:信息材料;光电功能材料;能源材料;高性能陶瓷;纳米材料;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压电材料;铁电材料;复合材料;梯度材料;智能材料与结构;材料设计;环境材料;低维材料;生物材料;非线形光学材料;光子晶体;半导体超晶格;等等;7,注意了解材料检测评价新技术的发展;注意了解材料的成分测定、结构测定、形貌观测的方法;材料无损检测评价新技术的发展概况;8,能结合具体的材料对象,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原子价态分析、结构(含微结构)分析、形貌分析等所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技术所得出的主要结果;9,对若干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XRD),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俄歇电子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核磁共振谱分析,等,能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它们在材料物化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和能解决的具体问题;10,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技术的学科内涵极为丰富;当代材料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其主要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8个方面。
《工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判断部分1、材料按功能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F)2、非烧结粘土砖是利用不适合种田的山泥、废土、砂等,加入少量水泥或石灰做固结剂及大量外加剂和适量水混合搅拌压制而成。
( F )3、了解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应通过其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技术进步等的影响来认识。
(T )4、山砂与水泥的粘结作用强于河砂和海砂。
(T )5、饰面石材按岩石种类分主要包含大理石和白云石两大类。
( F )6、沉井基础依靠顶端加压克服井壁摩擦下沉至设计标高。
( F )7、矩形沉井适用于河水主流易变的河流中。
(F )8、软弱地基是指由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T)9、强夯法处理过的地基承载力可提高5~7倍。
( F )10、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T )11、彩钢夹芯板材主要以泡沫塑料或结构岩棉为芯材。
(T )12、砂浆和混凝土的主要区别在于砂浆不含粗骨料。
(T )13、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场地及其邻近地段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其它勘察资料对场地或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为设计方案的布置提供依据。
( F )14、桥梁是公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正桥、引桥和导流工程组成。
(T )15、浅基础按构造类型可分为单独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和箱形基础、壳体基础。
(T )16、灰土作为基础材料常用于地下水位以下。
( F )17、箱形基础有利于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T )18、桩基础可有效克服地基沉降量过大的地质缺陷,但对防止高耸建筑物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倾覆效果不大。
(F )19、网架结构的节点焊接形式有焊接钢板节点和焊接空心球节点两种,前者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形式。
(F )20、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大于3倍短边时可看作单向板。
( F )21、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砂称为细骨料,石子称为粗骨料。
(T )22、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它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主题和根本,一流的教学应当始终围绕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进行。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对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责任。
《材料工程基础》作为教育部21世纪高等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研究”中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材料相关专业各高校和学院的重视,他们都在着力构建与新时代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并发掘出高效的教学方法。
基于此,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也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一、《材料工程基础》的课程特点《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转变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材料类基础课程系列中重要的先导课。
与其相对的姐妹篇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侧重于阐述材料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表征和发现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属性,是一种发现规律的知识点学习;而《材料工程基础》侧重于研究材料(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与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材料的剪裁和设计,是一种关于技术创新的知识点学习。
因此,通过《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材料工程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材料工程涉及的材料制备原理和传质传热原理等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互动,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材料科学基础》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正确分析、解决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材料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材料工程基础》的课程现状(一)课程教材内容迥异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均开设了《材料工程基础》或类似名称的课程,且均作为各學院的专业基础课程或核心课程。
建筑装饰材料复习资料一、外墙材料的作用1、美化的作用:对建筑物的外部进行装饰,是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功能。
2、保护的作用:除了美化外观,还有更重要的是起到保护的作用。
增强建筑物面对大自然风吹、日晒、雨淋、冰冻等侵袭的抵抗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降低维修保养费用。
3、其他方面作用:有些新型、高级的外墙材料,除了具备以上两个作用以外,还具有更为优异的使用功能。
如:反射玻璃幕墙-----可对室内产生“冷房效应”;中空玻璃-----可绝热、隔音及防结露;外墙用千思板-----可抗紫外线;外墙用铝板-----可耐腐蚀。
二、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的作用建筑室内装饰主要包括吊顶、墙及地面三部分。
1、目的:美化并保护墙体和地面基材,满足室内功能,创造出一个舒适、整洁、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具体表现:室内墙采用内墙防火涂料,可以保护墙壁不受有害物质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居室火灾的发生;卧室地面上铺设地毯或木地板,既有一定的隔热保温和吸声的性能,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人行走舒适;影剧院、歌舞厅的顶棚和内墙壁铺装隔热声板,可以取得良好的混响效果,使音质清晰优美,在轻钢龙骨隔断中广泛采用纸面石膏板,具有质轻、防火、隔声等多种功能。
按化学成分分类: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无机和有机材料)、复合材料(有机复合材料与无机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基本物理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热工性质、力学性质和声学性质。
1、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率、强度、含水率。
2、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当材料与水接触的时候,能够被水所润湿,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a憎水性----当材料与水接触的时候,不能够被水所润湿,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b吸水性----材料浸入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体积密度小的材料,吸水性大。
如木材的吸水率可达100%,普通粘土砖的吸水率为8%--20%)c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一建建造师《建筑实务》基础知识打卡学习004:常用建筑结构材料的技术性能和应用!常用建筑结构材料的技术性能和应用1A412011 掌握水泥的特性和应用1、水泥按其用途及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三类。
2、我国常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它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强度等级中,R表示早强型。
4、水泥的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
5、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6、水泥初凝时间、安定性达不到要求的为废品,禁止使用;其他达不到要求的为次品,可降级使用。
7、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游离氧化钙、氧化镁过多;水泥粉磨时石膏掺量过多。
游离氧化钙对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影响用煮沸法来检验。
8、采用胶砂法来测定水泥的3d 和28d 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9、水泥的细度、碱含量属于选择性指标。
水泥越细,水化热越大。
10、常用水泥主要特性(★)硅酸盐 普通 矿渣 火山灰 粉煤灰 复合 凝 结 硬 化快 快 慢 慢 慢 慢 早 期 强 度高 高 低 低 低 低 后期强度增长快 快 快 快 水 化 热大 大 小 小 小 小 抗 冻 性好 好 差 差 差 差 耐 热 性差 差差 差 耐 蚀 性差 差 好 好 好 好 干缩性小 小 大 大 小 与掺入材料有关 抗渗性 差 好 抗裂性高 泌水性 大11、硅酸盐水泥有62.5级的,可用作高强(大于C50级)的砼。
普通水泥、矿渣水泥也可使用。
12、袋装水泥每袋净含量为50kg ,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含包装袋)应不少于1000kg 。
功能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杨宾老师习题1功能材料概念、分类以及作用功能材料是指通过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作用后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是用于非结构目的的高技术材料。
这类材料相对于通常的结构材料而言,一般除了具有机械特性外,还具有其他的功能特性。
按材料分类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功能材料;按功能分类电性、磁性、光学、声学、化学、力学功能材料;按应用分类电子、信息、军工、能源、医学、核技术…按化学分类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功能材料按学科分类物理、化学、光学、声学、晶体、非晶体、金属学、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神经网络学、微致动器技术、仿生学…按聚集态分类气态、液态、固态、液晶态、混合态功能材料;其中固态又分为晶态、准晶态、非晶态;按功能分类电性、磁性、光学、声学、化学、力学功能材料;按应用分类电子、航空、航天、信息、核技术、军工、能源、建筑、医学、环境…按材料形态分类体积、膜、纤维、颗粒等;按维度分类三维、二维、一维、零维;二维、一维和零维材料至少在一维为纳米级,称为低维材料,具有量子化效应。
2功能设计的概念所谓功能设计,就是赋予材料以一次功能或二次功能特性的科学方法。
即根据材料要求的效能,设计材料的成分、合成/制备、结构和性能等。
3功能材料工程的概念功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应为五要素,即成分、合成/制备、结构、性质与效能。
4催化剂概念能够改变某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自由能的物质,称为催化剂,催化剂的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5 超导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零电阻效应:在临界温度Tc电阻消失,对处于超导态的超导体施加一个磁场,当磁场强度高于Hc时,磁力线将穿人超导体,超导态被破坏。
一般把可以破坏超导态的最小磁场强度称为临界磁场Hc(T) 。
在不加磁场的情况下,超导体中通过足够强的电流也会破坏超导电性,导致破坏超导电性所需要的电流称作临界电流Ic(T)。
完全抗磁性:在小磁场中把金属冷却进入超导态时,超导体内的磁通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出去,保持体内磁感应强度B等于零,超导体的这一性质被称为迈斯纳效应。
6高温超导材料特征晶体结构具有很强的低维特点,三个晶格常数往往相差3-4倍;输运系数(电导率、热导率等)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磁场穿透深度远大于相干长度,是第II类超导体;载流子浓度底,且多为空穴型导电;同位素效应不显著;迈斯纳效应不完全;隧道实验表明能隙存在,且为库柏型配对。
7储氢合金的金属——氢系相图以及储氢原理金属-氢系的相平衡由温度T、压力p和组成成分c三个状态参数控制。
用温度、压力、成分组成二元直角坐标可以完整地表示出金属--氢系相图。
储氢原理:金属吸留氢形成金属氢化物,然后对该金属氢化物加热,并把它放置在比其平衡压低的氢压力环境中使其放出吸留的氢。
8金属氢化物的特征金属氢化物是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粉末,是稳定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称为盐状氢化物或离子键型氢化物,氢以H-离子状态存在。
9形状记忆合金效应概念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实质上是在温度和应力的作用下,合金内部热弹性马氏体形成、变化、消失的相变过程的宏观表现10固体表面及其优劣损特点、相界特点及存在条件、表面不均一性的表现形式浸润性的状态及判断固体表面特点:表面质点所处环境不同于内部质点,存在悬键或受力不均而处于较高能态。
引起熔点、沸点、蒸汽压、溶解度、吸附、润湿、化学活性、化学反应过程及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继而导致材料强度、韧性、导热、导电、介电、传感、腐蚀、氧化、催化、能量交换、摩擦磨损、光的吸收与反射等功能改变。
界面特点:界面是一个薄层,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视为二维界面(或近似视为材料中的二维缺陷。
两相间某一界面稳定存在条件—界面的形成自由能>0。
若形成自由能≤0,则突发能量涨落会促使界面区域继续扩大,直至某一相完全覆盖另一相,形成外相连续闭合状态。
界面上密度及组分改变→影响界面性质改变,界面上产生过剩自由能或应力。
表面不均一性表现在:绝大多数晶体是各向异性,因而同一晶体可以有许多性能不同的表面,即晶体的各向异性在表面上也体现。
同一物质的不同制备加工条件会有不同的表面性质。
表面结构缺陷(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造成表面不均匀。
在空气中暴露,表面被外来物质污染,吸附外来原子占据不同的表面位置,形成有序或无序排列,引起表面不均匀。
固体表面从原子尺寸衡量,实际上是凹凸不平的。
固体表面与液体表面相似处是表面受力不对称;不同处是固体表面原子(离子)不能自由流动,使定量描述更困难。
11纳米结构概念纳米微粒的五个物理效应纳米结构概念: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纳米微粒的物理效应: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亮子隧道效应12载能束的作用类型技术工艺及其表面改性特点载能束与和物质的三种作用类型:热作用、力作用、光作用技术工艺:1激光表面处理工艺2电子束表面改性3离子束表面改性表面改性特点:载能束热源作用在材料表面上的功率密度高、作用时间极其短暂,即加热速度快、冷却速度亦快,处理效率高。
载能束表面改性是靠束流作用在材料表面,对材料进行加热,属非接触式加热,没有机械应力作用。
载能束表面改性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离子注入,不像热扩散那样,将受到化学结合力、扩散系数和相平衡规律的限制。
由于载能束作用面积小,金属本身的热容量足以使被处理的表面骤冷,保证完成马氏体的转变;而且急冷可抑制碳化物的析出,从而减少脆性相的影响,并能获得隐晶马氏体组织。
13 光电效应概念分类及应用光电效应概念:物质在受到光照后,往往会引发其某些电性质的变化。
光电效应分类:光电效应主要有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电子发射效应三种。
应用: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不仅可以制作探测光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太阳能电池。
利用光电子发射原理,可以把光电子发射材料做成光电子阴极,这种光电子发射阴极通过电场并配以荧光屏成像就可以制成光电转换器微光管,光电倍增管,高灵敏度电视摄像管,图像倍增管等。
光电导材料应用:光探测用光敏感器件的材料。
如作可见光、红外光的半导体光电导型光敏元件的材料、半导体光电二极管材料、光电导摄像管以及固体图像传感器。
利用光电动势材料制作太阳能电池14 非晶合金结构特点只存在小区间范围内的短程有序,在近程或次近邻的原子间的键合(如配位数、原子间距、键角、键长等)具有某种规律性;非晶态材料的X-射线衍射花样是有较宽的晕和弥散的环组成,没有表征结晶态特征的任何斑点和条纹,用电子显微镜也看不到晶粒间界、晶格缺陷等形成的衍衬反差;当温度升高时,在某个很窄的温度区间,会发生明显的结构相变,因而它是一种亚稳相。
15 磁性材料分类的依据根据滞回曲线和磁化曲线的不同,分成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矩磁材料按材料的化学组成:金属磁性材料,非金属(陶瓷铁氧体)磁性材料。
按使用形态分:块体磁性材料,粉末磁性材料,薄膜型磁性材料。
按功能分:软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半硬磁性材料矩磁材料,旋磁材料,压磁材料,磁记录材料泡磁材料,磁光材料….16 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阻止裂纹扩展界面物理化学性能不连续散射和吸收作用界面结晶效应界面化学效应感应效应17 pvd与cvd的技术原理、工艺特点CVD技术原理:气相沉积过程中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18 功能复合材料种类、相关效应、特点、应用及发展种类:压电复合材料导电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摩擦复合材料阻尼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等压电材料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电流,或反过来在电流作用下产生力或形变的一种功能材料。
宋志国老师习题1主要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类型和方法;2高分子单体、单元结构的概念以及与高分子组成和结构性质的关系;3聚合物的反应掌握高分子链结构的长、柔和复杂的特点;4掌握高分子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表征,理解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缺陷特点,掌握相变与转变温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对加工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影响;5理解高聚物高弹性的特点为什么说柔顺性是高分子独有的性质?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成为柔顺性,高分子链中有大量的可旋转的单键,链越长,可内旋的单键数目越多,实现的构象也就越多,高分子链卷曲成各种形状的可能性就越大。
分子内旋转是导致分子链柔顺性的根本原因,而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又受其分子结构的制约,因而分子链的柔顺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6高分子的分子量相对于小分子和无机物有何特点,主要的表示和描述方法有哪些?高分子分子量多分散性,只有一定的范围,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混合物;分子量很大(~ 甚至更大)描述和表示方法:1习惯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3根据商品名称命名法7高分子的聚集体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聚合物不易形成100%的结晶以及宏观单晶?另外试述高分子的聚集体有哪些特点,以及成型加工条件、性能的关系?1晶态:分子链的空间规则排列部分晶态:分子链的空间部分规则排列非晶态:分子链在空间无罪则排列,也称玻璃态液晶态:介于液相(非晶态)和晶相之间的中间相2因为聚合物结晶形态都是由三种基本结构单元组成,即无规线团的非晶结构、折叠链晶片和伸直链晶体,导致结晶形态含有非晶部分。
8如何理解高分子材料拉伸的应力-应变的时温等效性和蠕变特性?蠕变特性:高分子材料蠕变指的是高分子材料在外界恒定应力作用下,由于材料内部分子的位移产生的形变(外观形变)随着时间而变大。
当应力去掉以后,由于高分子材料有弹性记忆回复能力,形变可以部分回复。
时温等效性:高分子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基本特征、高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高分子链的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材料的组成:主要有C H O组成基本特征:分子量多分散性,只有一定范围,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分子量很大,没固定熔点,只有一段宽的温度范围;没有非典和固定的熔点,分子间力很大,加热200℃~300℃以上材料破坏。
高分子链的组成和结构:组成:线性:各链节以共价键连接成线性长链分子。
直径小于1nm,长度几百、几千纳米,呈卷曲状或线团状;枝化形:主链两侧以共价键连接相当数量、长短不一的支链,有树枝形、梳形、线团形;体形(网型或交联型):在线性分子和枝化型分子之间,沿横向通过链节以共价键连接起来,形成三维网状大分子。
结构:高分子结构包括高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两方面。
链结构又分为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又称为一级结构。
远程结构成为二级结构,是指单个高分子的大小和形态、链的柔顺性以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1、链结构但愿的化学组成(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连接而成的链状分子,称为高分子链,高分子中的重复结构单元的数目成为聚合度。
)2、分子结构:一般高分子都是线性的,分子链长可以卷曲成团,也可以伸展成直线3共聚物的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单元所组成的高分子称为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