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最新]
- 格式:pdf
- 大小:6.59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11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相关的地图和文字资料。
3.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呈现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历史变迁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5.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中国在未来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每课知识点一、内容综述首先课程从总体上介绍了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功能以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
接着课程详细阐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如交通法规、网络安全规则等。
此外课程还着重强调了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如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等。
在环保与公益方面,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和公益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在权益保护方面,课程详细介绍了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课程还强调了诚信友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了解法治社会的要求,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素质,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是培养学生基础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系统性地阐述法治知识,深入道德理念的渗透,本教材内容着重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的编写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策划和深入研究,融合了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五年级下册全册每课知识点的掌握更是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2. 强调五年级下册在全册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五年级下册在全册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阶段之一,五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期。
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之前所学的知识,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知识梳理+同步练习知识梳理1.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1面五星红旗。
这时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
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挺直腰杆站起来了!3.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4.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赴朝鲜,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
5.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些国家对我国由敌视,不理解,逐步转化为友好相处,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逐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世界舞台。
6.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7. 中国重返联合国大舞台,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天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强力量。
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8.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洋油”。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能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道德修养: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3.责任意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第3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青藏川藏公路的修建,以及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等工业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工业水平,能够为新中国建立后取得的工业成就而自豪。
(重点)2.通过学习李四光、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一批科学家及劳动英模的事迹,感悟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舍生忘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
(难点)3.知道我国核工业及重工业在很短时间内得到发展,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国形象,特别是两弹一星在世界面前的亮相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动机1.视频导入无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是与世界多国建立外交关系,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认可,新中国取得的众多成就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今天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大国,无论是科技、军事、国防,都位居世界前列。
你知道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扬眉吐气的吗?预设1:我猜是改革开放时期吧。
预设2:我觉得是从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开始,中国逐步崛起。
2.谈话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祖国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
新中国农业落后,工业基础更加薄弱,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因战争而停滞了好久,就连老百姓用的许多日用品都需要从外国进口。
那时的中国可谓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新中国又是从什么时候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聚焦我国工业发展成就,了解新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1.由新中国的若干个“第一”,看我国逐步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1)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1、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2、家人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3、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
4、主动与家人交流,能增进相互了解与理解。
5、活动与父母沟通要讲究技巧,注意方式方法。
第二课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1、家庭既满足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基本需求,又满足了我们感情的需要,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2、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它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尽责出力。
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和谐、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家里的事,同商议、共承担,家庭生活会更和谐、更美满。
4、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
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并与他们一起撑起我们的家。
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1、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2、家庭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每个小家的家风汇聚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
3、优秀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一部无字的典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
4、我国古代有极为丰富的家训家规,其中很多被广为传播,对后代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单元总结归纳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是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
2、家人或严格的要求,我们或精心的照顾我们,或民主的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3、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
4、主动与家人交流能增进相互了解与理解,我们可以主动与家人聊一聊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班级,谈一谈自己的烦恼和愿望,写信、留便条是我们主动与家人交流的好方式。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考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勿忘国耻
76.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
人民生灵涂炭,国土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
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77.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
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
国耻,永保和平。
众志成城
78.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具有爱国精神的全体中华儿女汇
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79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千百万爱国将士们在战场上
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
雄气概。
79.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抵御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
中,一大批优秀的抗日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
屈的民族气节。
(赵一曼,杨静宇,左权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英勇悲壮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80.在这场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如火山
般爆发。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中流砥柱
81.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
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峻,战争
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82.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生存遭受
严重的危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
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8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
次完全的胜利。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84.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
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走向胜利
85.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争苦难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
中国
共产党立主(和平建国),于1946年6月悍然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迎来了最终胜利。
86.回望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