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缆接续作业指导书OK
- 格式:doc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4
安德鲁泄漏电缆系统安装作业指导书Andrew Technical Marketingasz.siteservice@安德鲁泄漏电缆、接头安装流程一.泄漏电缆的卡具安德鲁公司为地铁捷运等项目共配备常规、阻燃等多种安装固定夹具。
系统各部件性能:1.钢索吊装夹具和扎带组件型号:(1)加固型钢索吊挂尼龙夹具型号:MWH-1-58-Y(2)不锈钢阻燃扎带型号:250058MWH-1-58-Y 示意图250058 示意图2.地铁类尼龙卡具部件组成说明示意图3.阻燃金属卡具示意图请参见相关指导书。
二.各类卡具的安装方法1.地铁类尼龙卡具的安装A.膨胀螺栓的安装方法步骤1. 使用6mm 钻头在墙体上垂直钻孔,孔深为40 - 45mm。
步骤2. 吹出孔内灰尘。
步骤3. 装入膨胀螺栓(锚栓)与墙面平齐。
B.尼龙卡具及组件的安装方法步骤1. 按照尺寸打孔,并装入尼龙膨胀锚栓,放上尼龙支座;步骤2. 将螺钉穿入漏缆卡环及尼龙支座,旋入膨胀螺栓并紧固直至各部件密贴。
2.使用钢索吊装夹具及扎带三. 泄漏电缆的布放安裝RCT 漏缆须由最少四名工作人员负责。
四名工作人员之工作岗位如图所示。
注意点:1.泄漏电缆外部护套有一根筋,此筋在安装时必须面向墙壁。
2.漏缆在铺设时,必须注意不能弯折,如发现外护套在弯曲处有不平滑凸起或凹陷,则表示外导体被损坏。
(外导体内表面为信号传输层,如有形变不仅会增加衰耗,而且一旦变形处位于辐射开口处,则该处的信号泄露频段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 3.隧道内铺设漏缆,且漏缆必须转弯时,需注意弯曲度不得超过弯曲半径。
(弯曲半径参看使用漏缆的性能参数。
)因墙身转角关系而需要弯曲RCT7漏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8mm 。
如图所示;墙身转角固定方案因水管需绕行固定方案工作人员RCT7 漏缆 RCT7漏缆电缆卡具墙身RCT7漏缆电缆卡具四.漏缆的固定电缆放入电缆卡具中,并卡上电缆卡具。
注意电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须向着墙体(即安放于卡具凹槽内)。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通信工程编号:CRSC-TX-004 漏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单位: 兰新铁路甘青段系统集成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使用范围适用于兰新铁路隧道漏缆敷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业内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3 技术要求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1.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2.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8~1.5m;4.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1.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2.电力牵引供电区段隧道内LCX吊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LCX与回流线、接地母线在同侧吊挂时,其距离应不小于0.6m。
与吸上线交越时,LCX外应加套厚0.8mm,长0.5m 的聚乙烯塑料护套防护;3.敷设隧道内LCX宜采用机械施工。
当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宜为5-7m,应避免LCX拖地;4.LCX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
LCX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5.LCX与其他线缆同支架安装时,尽可能避免交叉。
如无法避免时,应将LCX布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LCX的信号辐射。
3.3 隧道外LCX支柱安装要求1.单独立杆路架设时,支柱之间距离、隧道口及设备房屋处距第一根支柱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与柱顶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0.3m;2.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埋设深度、方式应符合标准要求;3.采用支柱安装时,其钢丝承力索宜采用7×Φ2.2mm镀锌钢绞线;4.LCX与接触网同杆架设时,应确认接触网支柱上预留安装LCX的条件。
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防城港段扩能改造四电系统集成通信工程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广西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第四项目部二0一二年七月作业指导书审批单编制:复核:项目总工程师:日期:一、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1、强化标准要求,规范施工操作。
2、增加光缆一次性接头合格率,提高光缆接续质量,保证光缆线路交验一次成功二、编制依据及遵循的相关规范1、本作业指导书是根据铁二院提供的本次工程相关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编写的。
2、光缆接续施工应遵循的相关规范有:《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三、操作流程:光缆的连接方法主要有永久性连接、应急连接、活动连接三种方式。
为保证工程质量,本工程采用第一种永久性连接方式施工。
永久性光纤连接又叫热熔,是用放电的方法将两根光纤的连接点熔化并连接在一起。
其主要特点是连接衰减在所有的连接方法中最低,典型值为0.01~0.03dB/点。
但连接时,需要专用设备(熔接机)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且连接点也需要专用容器(接头盒)保护起来。
1、工艺流程四、作业操作要点:1、准备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熔接机校准和接续试验。
随机抽取将被接续的光纤,通过调整熔接机的参数进行试熔接,并利用OTDR进行监测,找出最佳接续质量的参数组合,以确保接续质量。
切除光缆端帽后,要及时确定A、B端。
2、开剥光缆以光缆始端为起点,量出2000mm长度做标记,用管割刀将光缆聚乙烯外套及轧纹钢管切断并去除,露出铝塑防护内护套。
用钢锯弓和电工刀剥去标记处后端约20mm处的聚乙烯外护套,并用将轧纹钢管表面清理干净。
用单刀片将标记处前端约10mm处的轧纹钢管去除,清除光缆填充物,保留光纤内套管。
3、绝缘测试、连接监测尾缆用兆欧表测量光缆外护套对地绝缘电阻及对加强芯的绝缘电阻。
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根据光缆接头盒结构及“接头盒使用说明书”将光缆紧固在接头盒骨架上。
光缆接续流程作业指导书1 编制目的本《指导书》适用于杭州地铁1号信号系统、AFC系统安装工程特编写的光缆接续指导书,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工作流程指导。
2 编制依据1.1、依据《铁路信号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关要求;1.2、依据《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施工及验收暂行规定》相关要求。
3 人员安排及要求对于光缆溶解这项特殊作业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对光缆接续作业安排了三名操作人员。
其中一名是专门负责安全防护,另外二名则是由专门经过光缆溶解上岗操作培训的职员,来完成溶解工作。
4 区间隧道光缆接续流程:4.1抵达现场后,做好接续前的准备工作。
A.设置好防护告警闪光灯(前后距离接续地点100m,拐弯处150m),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穿荧光衣,戴安全帽,绝缘鞋,持出入证、《轨行区进场作业令》、上岗证;B.清扫现场、理顺接头处所预留的光缆,做光缆预盘留工作,确认长度;C.安装架设工作平台、整理工具及仪器;D.打开光缆接续盒,检查接续盒内各种接续配件,卸下取出接续盒内的收容盘和接续零配件放于工作台上;E.将确认好预留长度的光缆引至工作平台;4.1 开剥光缆外护套;(开剥长度为1200mm)4.2 接续盒光缆固定操作包含:4.3 用砂纸打磨需要缠绕密封胶带的光缆位置,将密封胶带进行适量缠绕,然后再接续盒端部用欧型卡固定;4.4 固定光缆加强芯于收容盘上的加强芯螺杆上;4.5比划束管长度(束管需固定于收容盘入口),开剥束管,固定束管;5熔解前准备工作:5.1进行预盘留工作,即将光纤在收容盘中进行盘留,根据收容盘中热缩套管所卡位置确定光纤长度(多余长度的光纤裁去)5.2 用卫生纸蘸适量酒精对光纤进行擦拭,除去光纤上灰尘和油渍;5.3 将热缩套管穿于一侧光缆的光纤上;5.4 用米勒钳对光纤上的涂覆层进行清除(清除长度一般为20mm);6光纤熔解:6.1用折叠成小块的脱脂棉蘸取少许酒精对已剥去涂覆层的光纤部位进行擦拭,除去涂覆层残渣及油渍等杂物;6.2 对光纤进行断面切割制作(光纤裸露部分长度为15mm);6.3 将断面制作好的光纤放入熔解机的一侧,等候熔解;6.4重复以上三步骤,将另外一侧光缆相对应的光纤进行擦拭、断面制作,并放入熔解机的另外一侧等候熔解;6.5在熔解机上用窗口屏幕观测光纤断面制作情况,如果良好进行接续(断面要求:无油渍等杂物、无光纤纤芯压碎痕迹、所制作断面的角度较小),如断面制作情况较差重复A-C步骤。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编号:CRSC-TX-005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单位: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1)1. 适用范围 (1)2. 作业准备 (1)2.1 内业技术准备 (1)2.2 外业技术准备 (1)3. 技术要求 (1)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 施工程序 (2)5. 施工要求 (3)5.1 施工准备 (3)5.2 径路复测 (3)5.3 漏缆运输 (4)5.4 隧道内画线 (4)5.5 隧道内钻孔 (5)5.6 隧道内卡具安装 (6)5.7 漏缆敷设 (7)6. 劳动组织 (9)7. 材料要求 (10)8. 设备机具配置 (10)9. 质量控制与检验 (11)9.1 质量控制 (11)9.2 质量检验 (11)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3)10.1 安全要求 (13)10.2 环保要求 (13)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敷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敷设方式是否相符,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记。
检查漏缆径路上的隧道、接触网杆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
3. 技术要求3.1 施工中应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漏缆。
3.2 施工中应保证漏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缆两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3.3 漏缆距钢轨面的吊挂高度应为4.5~4.8m。
3.4 电气化区段漏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
不得已设在同侧时,漏缆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
京沪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工程编号:JH/TX 006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京沪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第八工区施工项目部2010 年 6月发布 2010 年 6月实施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GSM-R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该项施工作业进行前应认真阅读并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2.2 外业技术准备该项安装作业进行前应收集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资料,包括漏缆敷设位置的确定等。
3技术要求3.1 单盘漏泄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绝缘介电强度、绝缘电阻等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指标。
3.2 漏缆的交流电气特性主要检查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3 漏缆在敷设的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规定。
3.4 连接器在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质量检查。
3.5 漏泄同轴电缆支撑杆埋设深度应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隧道内吊夹安装→隧道外支撑杆安装→漏缆敷设→漏缆连接器的安装→复测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5.1.1 漏泄同轴电缆进场质量检查按照《单盘泄漏同轴电缆测试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进场漏缆进行质量检查。
5.1.2 根据设计图纸和铁路公里标对以下内容进行复测:(1)隧道外架挂漏泄同轴电缆区段的辅助杆位置、杆距、杆高及漏泄同轴电缆长度;(2)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架挂位置、长度;(3)区间机房位置、供电方式及供电线路径路。
5.1.3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隧道内及隧道外漏缆敷设、安装的施工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5.2 隧道内吊夹安装5.2.1 画线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
若与回流线距离过近,要保持60cm 的距离。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通信系统安装施工漏缆敷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目录1. 适用范围: (1)2. 作业准备 (1)3. 技术要求 (1)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5. 施工要求 (2)6. 劳动力组织 (10)7. 材料要求 (11)8. 设备机具配置 (12)9. 安全及环保要求 (12)1.适用范围:适用于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通信系统安装施工泄漏同轴电缆敷设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工班长、安全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敷设径路在现场进行勘测,确定现场漏缆径路、长度、敷设方式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做好记录。
及时了解土建施工进度,确定隧道是否具备漏缆敷设条件。
施工材料、工具、测量仪器、检定、校核。
3.技术要求3.1 施工中应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漏缆。
3.2 施工中应保证漏缆外护层不得有破损,缆两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3.3 漏缆距钢轨面的标高为4.5~4.8m。
3.4 漏缆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3.5 漏缆敷设时,尽可能不与其他线缆交叉,如无法避免时,应注意将漏缆敷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漏缆信号的覆盖。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径路复测→漏缆运输→隧道内划线→隧道内钻孔→隧道内卡具安装→漏缆敷设→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泄漏同轴电缆敷设前先进行单盘测试,其电气、结构特性均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
敷设前还应核实各区段泄漏同轴电缆的长度,不同区段的泄漏同轴电缆不能混放,泄漏同轴电缆敷设时不得有中间接头。
在漏缆敷设之前,应与其他专业协调,避免交叉施工。
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编号:CRSC-TX-005 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单位: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1)1. 适用范围 (1)2. 作业准备 (1)2.1 内业技术准备 (1)2.2 外业技术准备 (1)3. 技术要求 (1)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施工程序 (2)5. 施工要求 (2)5.1施工准备 (2)5.2径路复测 (3)5.3漏缆运输 (3)5.4 隧道内画线 (3)5.5 隧道内钻孔 (4)5.6 隧道内卡具安装 (4)5.7 漏缆敷设 (5)6. 劳动组织 (7)7. 材料要求 (8)8. 设备机具配置 (8)9. 质量控制与检验 (9)9.1质量控制 (9)9.2质量检验 (9)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0.1 安全要求 (10)10.2 环保要求 (11)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敷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敷设方式是否相符,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记。
检查漏缆径路上的隧道、接触网杆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
3. 技术要求3.1施工中应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漏缆。
3.2施工中应保证漏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缆两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3.3漏缆距钢轨面的吊挂高度应为4.5〜4.8m。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一、人员组织二、作业主要仪表仪器、材料工具三、作业流程作业流程图见附页。
四、准备工作1、根据光缆程式挖好150cm×150cm规格的接头坑。
2、放好工具,检点工具材料。
3、光缆整理,按80cm盘留直径将两端光缆盘留并绑扎整齐,将两端光缆端头部分引出地面。
4、架设帐篷,将光缆穿入帐篷内。
5、两端光缆理直,转弯部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两边理直部分要水平重叠。
6、端头切除。
五、开剥光缆1、在距光缆端头160cm处用光缆开剥器环切一周,刀口要慢慢推进,切断PE外护套,皱绞钢带,直至切至包铝-聚乙烯内护套。
2、用手在一开剥处轻轻环折光缆,将内护套完全断开,将外护套、内护套抽出取下,露出层绞式束管。
3、用裁纸刀或剪刀在开剥处割断在束管上的缠绕丝线,用酒精和棉纱将缠绕丝线擦去,用剪刀把多余的填充束管剪去,用钢丝钳将光缆的加强芯距开剥处6cm处剪断,把红、绿、白顺序三根束管用酒精棉纱擦洗干净。
4、将工作台安放于光缆接续处,将光缆架设在工作台的支架上。
六、安装收容盘及光缆固定1、先将收容盘托架与盒体连接的两颗螺钉取下。
2、根据光缆的直径选用变径环,然后沿端头套入开剥好的光缆。
3、将光缆加强芯用螺栓固定、拧紧。
4、如果是直径较小的光缆则选用使其相匹配的变径环,在光缆上缠绕自粘带(绕至能穿过变径环为止),穿上四片变径环,变径环之间用粘胶带缠满,变径环之间距离以壳体上进出口的槽路为准,如光缆直径与盒体进出口相匹配时,无须穿上四片变径环,只在槽道两头套上变径环,然后缠上自粘带和密封胶。
5、光纤引入收容盘后将热缩管卡入盘内红色接线槽中固定,进出纤则用橡胶扣件固定,盖上透明盖,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程序。
七、光纤被覆层开剥1、用酒精纱布擦拭清除光纤束管表面的灰尘或油污。
2、在距离收容盘入口2cm处用束管开剥刀环切束管一周,用手轻轻折断束管抽出取下,开剥出光纤,用脱脂棉酒精将光纤表面的填充油擦洗干净,每管的光纤顺序为蓝、桔、绿、棕、灰、白六根光纤。
****通信工程
编号:**
漏泄同轴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单位: *******************************************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经理部
2013年3月发布2013年3月实施
目录
1. 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 (2)
1.1适用范围 (2)
1.2 编制依据 (2)
2. 作业准备 (2)
2.1 内业技术准备 (2)
2.2 外业技术准备 (2)
3. 技术要求 (2)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
4.1 施工程序 (3)
4.2 工艺流程 (3)
5. 施工要求 (4)
5.1 施工准备 (4)
5.2 漏缆端头制备 (4)
5.3 外护套开剥 (5)
5.4 接头安装 (6)
5.5 接头质量检测 (10)
5.6 漏缆吊挂 (10)
5.7 连接器安装 (10)
5.8 接头防护 (10)
6. 劳动组织 (10)
7. 材料要求 (11)
7.1 漏缆接头的规格型号应与需要成端的漏缆匹配。
(11)
7.2 漏缆接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11)
8. 设备机具配置 (11)
9. 质量控制与检验 (11)
9.1 质量控制 (11)
9.2 质量检验 (12)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2)
10.1 安全要求 (12)
10.2 环保要求 (13)
漏泄同轴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段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接续施工。
1.2 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5-2010】》
◆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段“四电”系统集成、防灾安全监控、
信息及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关图纸;
◆工程进度、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会议纪要;
◆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
明确漏缆的型号、接续地点,准备相应的接头、跳线材料。
3. 技术要求
3.1 接头装配完毕应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装接情况,并轻敲接头,看万用表有否变化,判断装配接触质量。
3.2 漏缆在接续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3.2的规定,高速铁路施工时,漏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表3.2 漏泄同轴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3.3 漏缆接续后驻波比不应大于1.5。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漏缆端头制备→外护套开剥→接头安装→接头质量检测→跳线连接。
4.2 工艺流程
图4.2 漏泄同轴电缆接续工艺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5.1.1根据漏缆敷设记录找到接续点,将需要成端的漏缆从卡具上卸下
3~5m,垂下的漏缆弯曲半径应符合3.2条的要求。
5.1.2 漏缆接续应在接续点进行场地平整,并设工作台。
5.1.3 在测试点连接测试仪表,做好测试准备工作,保持通信畅通。
5.1.4 对使用的工具、仪表要进行检查,确保性能指标正常。
5.1.5 万用表、天馈系统测试仪经过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5.2 漏缆端头制备
5.2.1 将需要装接头的漏缆理直500mm。
图5.2.1 漏缆端头理直
5.2.2 将已理直的漏缆架设在工作台上。
5.2.3 用锯把破损、污染及封头粘连部分的漏缆锯断,锯时应保持抛弃的那段在下方,并保证切面平整。
图5.2.3 漏缆端头锯除
5.2.4 用锉刀或斜口钳将内导体铜管做好倒角,然后用毛刷或钢丝刷将内导体铜管内的铜屑清理干净,最后用毛刷将切面处的铜屑清除干净。
图5.2.4 漏缆切面清洁
5.3 外护套开剥
5.3.1 用尺量出接头说明书规定尺寸的外护套,然后环切并将外护套剥离。
剥外护套时不能伤到外导体,如果发现已伤及外导体,务必重新锯断并将外导体表面打磨平整。
图5.3.1 漏缆外护套切除
5.3.2 切除包裹线及塑料薄膜。
图5.3.2 漏缆包裹线及塑料薄膜切除
5.3.3 用安全刀为漏缆内导体清除毛刺,用锉刀为漏缆外导体清除毛刺。
图5.3.3 漏缆内、外导体清理5.4 接头安装
5.4.1 分体式接头安装
(1)装入接头后体。
图5.4.1-1 分体式接头安装(1)(2)将后体推到底部并装入压紧环。
图5.4.1-2 分体式接头安装(2)(3)旋入顶针并用扳手将其紧固。
图5.4.1-3 分体式接头安装(3)
(4)旋入接头前体,使前体与顶针紧配。
图5.4.1-4 分体式接头安装(4)(5)接头前体与顶针旋紧后,将后体旋入前体。
图5.4.1-5 分体式接头安装(5)(6)用扳手固定前体同时旋紧后体。
图5.4.1-6 分体式接头安装(6)(7)接头制作完毕。
图5.4.1-7 分体式接头安装(7)
5.4.2 一体式接头安装
(1)套上压紧铜环。
图5.4.2-1 一体式接头安装(1)(2)用尼龙锤轻轻向里敲击。
图5.4.2-2 一体式接头安装(2)(3)压紧铜环应与漏缆切面平齐。
图5.4.2-3 一体式接头安装(3)(4)旋松接头并推入漏缆顶紧。
5.4.2-4 一体式接头安装(4)
(5)顶住前体不动并旋紧后体。
图5.4.2-5 一体式接头安装(5)(6)用扳手固定前体同时旋紧后体。
图5.4.2-6 一体式接头安装(6)
(7)接头制作完毕。
图5.4.2-7 一体式接头安装(7)
5.5 接头质量检测
5.5.1 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不应短路,轻敲接头,万用表应无变化。
5.5.2 在漏缆对端安装终端阻抗,本侧用天馈系统测试仪测量驻波比,不应大于1.5。
5.6 漏缆吊挂
5.6.1 隧道内漏缆放入卡具中,并卡上卡具。
注意漏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应向着墙体(即安放于卡具凹槽内)。
5.6.2 隧道外将黑色扎带绕过泄缆,一端穿过扎带端头槽口。
将黑色扎带抽紧,并使扎带端头凹面紧贴泄缆表面。
抽紧后将扎带绕过钢索,并穿入卡槽。
再次抽紧扎带,并剪断多余部分。
5.7 连接器安装
5.7.1 连接跳线时,将跳线接头与漏缆接头相连,并拧紧。
5.7.2 连接终端阻抗时,将终端阻抗与漏缆接头相连,并拧紧。
5.7.3 连接隔直器(直流隔断器、DC模块)时,将隔直器串接在跳线与漏缆中间,并拧紧。
5.7.4 连接功分器时,将漏缆引出的跳线连接在功分器上,并拧紧。
5.8 接头防护
5.8.1 不连跳线的漏缆接头应进行临时保护,将连接器的塑料帽盖上,套上漏缆密封帽,缠绕防水胶带。
5.8.2 连接跳线时,应使用防水胶带将漏缆接头和跳线接头完全密封缠绕。
6. 劳动组织
作业人员配备表
7. 材料要求
7.1 漏缆接头的规格型号应与需要成端的漏缆匹配。
7.2 漏缆接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8. 设备机具配置
设备机具配置表
9. 质量控制与检验
9.1 质量控制
9.1.1 漏缆开剥应小心谨慎,不得伤及外导体。
9.1.2 漏缆切面应垂直并处理干净,内、外导体不应出现毛刺,内导体内不应遗留碎屑。
9.1.3 内、外导体不应短路,连接牢靠。
9.1.4 驻波比不应大于1.5。
9.1.5 接头密封应完整、可靠。
9.2 质量检验
9.2.1 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应可靠、牢固,装配后接头外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用万用表测量检查。
9.2.2 漏泄同轴电缆的电压驻波比应不大于1.5。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用天馈系统测试仪测量检查。
9.2.3 漏缆在接续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3.2条的要求。
检验数量:全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安全防护服,并根据相关要求配置其他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通讯工具等)。
10.1.2 隧道内施工应带有专用防护灯。
10.1.3 应设安全防护员,要持证上岗,带齐防护用具。
10.1.4 电气化区段上道施工必须穿绝缘鞋。
10.1.5 机具、材料不得侵入限界。
10.1.6 雨天及大雾天严禁隧道外漏缆接续。
10.2 环保要求
将施工中的废弃物集中回收,统一处理,做到人走料清场地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