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语法)
- 格式:doc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现代汉语笔记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汉族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代时“通语”,明代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有:㈠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
②元音占优势。
③有声调。
㈡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㈢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章语音1.语音有三种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1.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越持久,声音就越长。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
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语音单位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气流在口腔或者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㈡音节是语音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㈢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中元音牵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笔记
第一章现代汉语句式的研究。
1.引言。
现代汉语句式的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语素、句子和句式等内容,是汉语语法系统形成的基础。
2.句子。
(1)句子的定义。
句子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组成的独立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表达一定的认知信息,泛指短语、综合句和复合句等。
(2)句子的种类。
句子分为简单句、综合句和复合句等三种类型,其主要区别在于句子的结构复杂程度不同。
简单句:简单句由一个主要成分和一个或多个次要成分组成,它们之间不存在结构上的关系。
综合句:综合句是一个特殊的简单句,由一个成分和多个子句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结构上的相互往来。
复合句:复合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要成分和一个或多个次要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层级结构。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语法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学习要点:了解语法的基本特征,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四、单句五、复句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两大类,12小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方位词: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D10.27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与语法学(一)语法一、语法的概念1、通俗地讲: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否定副词紧跟谓语动词否定整个句子用“并非”*表示句式错误2、窄义:①客观存在的规律,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②语法理论知识,即语法学词法:即构词法3、语法句法:组词造句的方式,重点是短语的构词方式汉语形态不像印欧语系发达,词法不丰富。
二、语法的作用:不细讲1、规定了遣词造句2、逻辑——理解角度三、语法的性质1、概括性(抽象性):从心理学角度讲,语法是以抽象的、高扩的方式存在于大脑中,可用语言表达出来。
例:否定副词2、稳固性:从历史的角度、语言作为人的交流工具的角度讲,语法相对语音、词汇而言是最稳固的。
3、民族性:即不同语言体系的差别。
例:性别、敬语4、递归性:运算过程中,可反反复复运用相同的符号和规律。
例:桌子、木头桌子、红色的木头桌子5、生成性:是递归性的表现。
例:组合关系和递归关系宝宝吃饭了聚合关系妈妈吃饭了联妈妈买饭了想妈妈喝水了四、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
形态是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例:美国朋友和美国的朋友、十斤鲤鱼和十斤的鲤鱼、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文化:“的“字有个体化的作用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这本书看了三天(可能看完了)我写写信例:这本书看了三天了(一定没看完)我写了写了信了3、句子和短语的差别:多了一个语气,语气是用于交际。
汉语:短语怎么样就怎么样,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兄弟哥哥和弟弟英语:短语怎么样,做谓语或主语时短语形式将有差别。
限定句/非限定句He flies a plane.To fly a plane is easy.Flying a plane is easy.注意:不要将一般短语和固定短语混为一谈4、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名词可做定语,动词也可做定语5、汉语中量词、语气词丰富:分类词是西方语言所没有的。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言、语法、语法单位语法和语音、语义三组重要的概念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1.1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1.2 “他所写的文章”该怎么切分1.3 “像X似的”该怎么切分总结:“像X似的”的切分问题1.4 “父亲的父亲的父亲”该怎么切分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内部的规则:1.5 关于层次分析(总结)2.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2.2 关于“NPL+V+着+NP”句式2.3 关于“NPS+V+NP1+给+NP2”句式2.4 关于“NPS+在+NPC+发现+NP”句式2.5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2.6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2.7 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3.1 背景: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3.2 再说“NPS+V+NP1+给+NP2”句式3.3 关于“A(一)点儿!”祈使句式3.4 关于语义特征和语义特征分析4.1 怎样解释“反对的是他”的歧义?4.2 配价分析法4.3用配价理论来看“反对的是他”歧义句4.4 关于“VP+的”4.5 朱德熙先生创立的“VP的”歧义指数公式4.6 “喝啤酒的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什么区别?4.7 介词结构“对……”所修饰的形容词5.1 怎么分析解释“砍坏了”的歧义现象5.2 “只吃了一个面包”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为什么省略情况不同?5.3 “究竟”移位所引起的问题5.4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5.5 语义指向分析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5.6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与局限6.1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以及所谓“乔姆斯基革命”6.2 论元结构分析理论6.3 轻动词分析理论6.4 关于“中心词”理论7.1 语用和语用分析7.2 关于“按说”——“我敢肯定按说不会下雨”错在哪里?7.3 关于“把”字句习题7.4 “你有钱吗?”传递的信息7.5 与动词“给”相关的一个句式7.6 关于“VP+去”和“去+VP”8.1 关于认知语法分析8.2 为什么可以说“热粥、热饭、热馒头”,却不说“热鱼、热肉、热烤鸭”?8.3 “我送一本书给他”和“我送给他一本书”区别在哪里?8.4 “下岗”和“下乡”区别在哪里?8.5 隐喻与转喻8.6 关于构成语法理论9.1 什么叫“词语间语义制约”?为什么叫“词语间语义制约分析”?9.2 “VA3”述补结构所呈现的奇妙现象9.3 关于“NPS+NP+’都+V+了”结构绪论·求知上:勤字当头、锲而不舍、脸皮要厚语法:是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语法基础知识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现代汉语的词性分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叹词、拟声词。
一、词词是由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有两种分类方式:A 从构成方式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B 从词性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事物名词: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时间名词: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发展动词: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心理动词: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存现动词: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使令动词:使、让、令、禁止、勒令;能愿动词: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趋向动词:来、去、上、下;判断动词: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大、高、胖、瘪、细、壮;表性质: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确数: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汉硕考研现代汉语知识点笔记之
语法,码住一二
1.语法研究的三层面
(1)句法分析
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2)语义分析
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
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3)语用分析
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装、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2.三个层面的语法分析举例
上面用框式图解标明了这三个句子的句法结构的层次和成分,并注明了三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也可进一步分析,指出句中各成分由哪一类词语充当,对句子作变换分析。
这些对结构体本身的分析都属于句法分析。
3.句子的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可分为语义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分析等。
(1)语义成分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例如,施事、受事。
(2)语义特征指词语在句法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义特点。
(3)语义指向指句法结构中甲成分与乙成分有语义联系及语义所指的方向。
语义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分析并不是在平行等立的平面上,而是属于不同的层面。
第五章语法(yǔfǎ)第一节语法(yǔfǎ)概说1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jù zi)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术语有两个含义(hányì),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guīlǜ)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2 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1.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2.具体的词、词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
3.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二)稳固性1.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语法的稳固性。
2.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
(三)民族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3 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法单位的分类共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4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句型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有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有动词性非主谓句(禁止吸烟)、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真冷)、名词性非主谓句(飞机!)、叹词性非主谓句(啊!)、拟声词性非主谓句(轰隆!)复句包括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偏正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5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精心整理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一、词汇1. 同义词与近义词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近义词则是指意义接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语。
例如:- “美丽”和“漂亮”是同义词,表示人、事物外貌好看。
- “清洁”和“整洁”是近义词,表示环境干净整齐。
2. 反义词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
例如:- “高”和“低”是反义词,表示高度的程度。
- “善良”和“邪恶”是反义词,表示道德品质。
3.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指对不同词语的细微差别进行区分,避免混淆使用。
例如:- “厉害”和“严重”都表示事情的程度,但“厉害”更多指非常强烈,而“严重”则表示影响较大。
1. 词性辨析汉语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正确理解和使用不同词性的词语是语法学习的基础。
例如:- 名词:桌子、学校、朋友- 动词:跑、游泳、看- 形容词:美丽、高兴、聪明- 副词:很、非常、快乐地2. 词语搭配汉语中有很多词语需要搭配使用,掌握这些固定的搭配关系有助于准确表达意思。
例如:- “提出建议”、“做出决定”、“发出通知”等常见的词语搭配。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进行类比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他是我生命中的一颗明星。
”(比喻他在自己的生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对仗对仗是指在诗歌、词牌等文学作品中,通过句子结构或音韵的呼应,达到平衡和和谐的效果。
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诗句《登鹳雀楼》呈现出对仗的修辞手法)四、常用成语1. 成语来源与应用成语是由多个字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源自于历史故事、文化典故等,常用于表达思想或修辞。
例如:-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走在前面)-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或不恰当的事情)2. 成语辨析成语有时存在意义相近而用法不同的情况,需要注意其细微的差别。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喻小小的火星可以引起大火)- “星火燎原”(比喻势如燎原,形势迅速发展)五、常用俗语1. 俗语来源与应用俗语是流传于民间并被广泛使用的口头传统语言,具有简洁、形象的特点,常用于生活和社会中。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句子一、知识要点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2.句子的分类①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②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3.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 补语 < > 中心语·①句子的基本成分(主干)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主语定义: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月亮渐渐地升高了。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谓语定义: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
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4)明天星期日。
(5)什么书他都看。
宾语定义: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如:(1)门口围着一群人。
(2)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定语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语言大学贵友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容。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第三节主谓宾结构1. 主谓宾结构的基本概念主谓宾结构是汉语语法中的基本句式之一,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主体、动作或状态的行为者以及动作或状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2. 主谓宾结构的特点主谓宾结构的特点是句子的成分是固定的,主语位于句首,谓语位于主语之后,宾语位于谓语之后。
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3. 主谓宾结构的变化在主谓宾结构中,主语、谓语和宾语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主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或动词短语充当;谓语可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短语充当;宾语可由名词、代词、动词短语或句子充当。
4. 主谓宾结构的使用方法主谓宾结构可以用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中。
在不同的语境下,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形式和顺序都会有所不同。
5. 主谓宾结构的语法规范在运用主谓宾结构时,需要注意主谓一致、宾语的搭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语法规范,以确保句子表达清晰、准确。
6. 主谓宾结构的语用功能主谓宾结构在交际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能够表达清晰的叙述、明确的指示、真挚的感受和清晰的疑问,是汉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句式之一。
7. 主谓宾结构的实际应用在现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几乎涵盖了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交际的各个场合。
掌握主谓宾结构的基本规范和用法,对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非常重要。
8. 主谓宾结构的典型例句- 他吃了早饭。
- 她读书学习。
- 我们去看电影。
- 你喝茶了吗?9. 主谓宾结构的延伸知识除了基本的主谓宾结构外,汉语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谓语结构、宾语结构和主谓宾的宾补结构等,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10. 主谓宾结构的未来发展随着汉语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主谓宾结构的语法规范和语用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学习者来说需要不断关注并适应语言的发展。
在学习现代汉语下册第四章第三节关于主谓宾结构的内容时,我们应该深入理解主谓宾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变化、使用方法、语法规范、语用功能、实际应用、典型例句、延伸知识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从而提高我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
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
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
(2)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这有两种表现:(甲)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
(乙)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词的形态有两种:其一指构形形态。
其二指构词形态。
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
能构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名词有以下几种:(1)表示人和事物(2)表示时间(3)表示处所2、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面前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
一般不能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可加构形后缀“们”。
指人名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的意思。
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
“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3、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时间名词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外,还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方位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和封闭性。
(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里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作行为动词走、听、看(2)心里活动动词爱、恨、怕(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有、发生、死亡(4)判断动词是(5)能源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2、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心里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少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动词比较复杂,有三类需要单独加以说明。
(1)判断动词“是”“是”表示肯定,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种意义关系: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B、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C、表示事物的存在。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在句子里长做状语,与作状语的副词不同,它有“x不x”式和“不x不”式。
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不能带数量短语。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3)不定量形容词(4)唯谓形容词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是能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恨”。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不能加“很”。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
但可以做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不算构形重叠。
(7)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做谓词和形容词。
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独立作谓语,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限制。
要注意还有由两个反义或近义的单音形容词重叠联合构成的AABB格式,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
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动词和形容词的比较:(四)区别词1、区别词的意义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出现的。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式“的”字短语。
(2)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是前加“非”。
形容词和区别词的差别:形容词能充当谓语,一部分能充当作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而区别词则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单独当谓语、状语和前加“不”,即缺少谓词功能,不宜归入谓词。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
例如:女医生男运动员能插入“的”算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算是一个词。
(五)数词1、数词的种类和意义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表示数目多少。
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A、倍数,由基数加“倍”组成。
有时也用“百分之x百”的格式。
B、分数,用“x成”“x分之x”等固定格式表示。
C、概数,“来、多、把、左右、上下”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
相邻两个基数连用。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
一般是在基数前脚前缀“第”或“初”组成。
2、数词的语法特征(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
现代汉语所用的数名短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遗留。
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限于在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格式中可单用。
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能用量词。
有时甚至不用“第”,指用基数形式表示序数内容。
例如:第二车间说成二车间(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词有固定的用法。
“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合音,不能再加量词。
(4)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表达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作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数名作基准。
(六)量词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量词表示计算单位。
可分为物量词和数量词两大类。
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和。
表示动作延续时间长短的动量词,有的书把它称为“时量词”。
此外还有一种有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量词,例如“人次”表示活动的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2、量词的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
有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
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
作状语表示按次序的进行。
作主语表示“每一”。
(3)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
例如:我想有个家。
“个”是“一个”的意思,限于数词“一”,别的数词不能省略。
(4)什么量词能与什么名次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数词、量词、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接近,三者合起来称为与谓词(动词、形容词)相对的“体词”。
(七)副词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短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程度很最极表范围都总共表时间已经曾刚刚表处所四处随处表情态、方式大肆特意公然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语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
就是同一个词形,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小类。
2、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作状语。
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
“很”作补语,前头要加“得”。
“极”作补语时后头要加“了”。
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用来直接修饰名词主语主语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
单音副词和它所修饰的成分是直接组合的,只有个别的离不开“地”。
二有些双音节副词后加不加“地”比较自由。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