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教材,深掘写作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7年第8期(总第248期)▲课程教学借助文本资源,挖掘写作素材,落实作文起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师发展中心 冷华梅【摘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挖掘写作素材,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写作练习有据可依,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从而落实作文起步。
【关键词】列提纲;想象;仿写;续编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教学得法,必将为学生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文本资源,挖掘写作素材,寻找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联结点,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顺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依,打下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下面就围绕三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内容来谈谈落实作文起步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课文主题,设计相关内容,列举写作提纲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要求学生懂得在党的关怀下才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幸福生活,用总分总的段式,写一写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从小学会感恩家人。
提纲如下。
我的生活可幸福啦!瞧,我拥有自己的小房间……多温馨啊!上学期间, 每天清晨……放学时……节假日期间……真开心哪!有时我身体有点不舒服了,……好感动哦!你们说,我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呀?第4课《做一片美的叶子》,要求学生在“大树”这个群体中,学做一片“美的叶子”,做一个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让“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借助此主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三个问题:1.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叶子一样美,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你知道有哪些?2.你的家是一棵大树,你就是那最美的一片叶子,你打算怎样做,才能让这棵大树更茁壮,更葱翠?3.你的班级也是一棵大树,你就是那最美的一片叶子,你又打算怎样做?让学生自主讨论后,教师出示写作提纲。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一片美的叶子,比如,警察叔叔就像一片美的叶子……医生……环卫工人……我的家是一棵大树,我要……做一片最美的叶子,让我的家更快乐,更幸福!我们班是一棵大树,我要……做一片最美的叶子,让我们班更进取,更优秀!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写话练习,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让学生写话时能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这对作文起步是很有效的。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标签:作文教学;素材;挖掘;角度;内涵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挖课本内容,积累材料,指导学生借用课本中的材料证明自己文章的观点,会写出上乘之作。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几个材料一个角度考虑《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可以从诸多方面提炼运用该文素材。
1.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考虑,缪贤有慧眼识才的眼光,他从蔺相如劝自己别“亡赵走燕”的事件中,看到蔺相如是个人才,便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不惜公开“隐私”,挺身而出,推荐蔺相如承担出使重任。
蔺相如果然有胆有识,不辱使命。
2.从蔺相如角度考虑,他有远见卓识,眼光非凡。
当缪贤想应燕王之邀弃赵走燕时,蔺相如劝导缪贤:势力小的燕国怕势力强的赵国,结果只能是燕缚他还赵,不如不去。
缪贤听从了蔺相如的建议,才免遭杀身之祸。
3.在完璧归赵故事中探寻蔺相如无人可比的眼光。
他根据赵弱秦强的现实,提出了“宁许之而负秦屈”的主张,并毅然出使。
当他将和氏璧呈给秦王时,敏锐地觉察出秦王不会兑现诺言,便设计要回了和氏璧归赵。
4.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考虑,蔺相如是有眼光的。
面对廉颇负气寻衅,贬损自己;他深深地知道“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知道这样做与己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而使廉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将相合欢,使强秦不敢虎视赵国。
《报任安书》一文中,司马迁有参透人生意义价值的眼光。
在李陵事件的牵连中,他可以选择节气般的死亡,但他认识到这只会使他的人生“轻于鸿毛”,毫无意义,而他的历史巨著“草创未定”,他不能死。
于是,他选择了接受奇耻大辱的宫刑,并且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
于是便发愤著述,呕心沥血,笔耕不辍。
终于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著《史记》,他的成就光照日月,他生命的价值‘重于泰山’.眼光可谓超群。
《屈原列传》一文中,屈原有远大的政治眼光。
如何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
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尽管广大教师知道作文教学非常重要,心里很着急,但除了逼学生多写以外缺少高招。
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对人文素养的积淀这一根本问题,而把教学重心放在阅读教学上,以追求更好的考试成绩。
而学生因为课业太紧,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除了对课本的学习以外,还少有时间读书,因此在作文时,文思枯涩,无话可写。
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一提作文就烦,没有丝毫的写作欲望。
好不容易拼拼凑凑才写成一篇文章,却写得不够具体,也不真实。
那么,有没有一条搞好作文写作的捷径呢。
我认为,我们不妨返璞归真,从课本中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具备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回归课本,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信手拈来运用于作文当中,不失为一种简便而迅捷的手段。
1、开发利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
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这些名人或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或正道直行,保持高洁人格;或胸怀大志,执著追求理想;或历尽坎坷,饱尝人世辛酸……与作者有关的各种事例,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不仅如此,课文中还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逆来顺受、隐忍不发、最终走上反抗道路的林冲;因循守旧、胆怯懦弱、甘当走狗的别里科夫;忠君爱国、手持汉节在冰天雪地中牧羊十载的苏武……这些人物的种种事迹,也是写作的好材。
挖掘教材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美”“爱”“宽容”“正义”“坚强”“苦难”等主题对教材人物归类概括。
如“爱”又可分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热爱家乡的游子之情,关注人类苦难的博爱精神,亲人间的浓浓亲情,对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等,他们在课文中都可找到对应篇章。
如: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柯灵的《乡土情结》,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李密的《陈情表》,沈从文的《边城》等。
52学子 2017.07XUEZI语文教学摘要:写作离不开素材积累。
而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
只要善于挖掘、灵活运用好文中的素材,比如可以从作者生平、课本语言、文章主题思想等角度去挖掘,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无例可用、无话可说的难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关键词:课本教材;作文素材;写作提起写作,大多数学生都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似乎每次作文都不知写什么,因为头脑中没有什么素材。
殊不知,我们的语文课本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
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师生过于关注外面的精彩,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专心挖掘外面的金子,却忽视了身边的宝藏。
其实想想,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涉及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不尽的作文素材,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不难发现,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文章,其素材有很多就源自于我们的课本。
那么,我们该如何深挖课文素材,写出评卷老师青睐的优秀作文来呢?一、从课文作者生平的角度挖掘素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数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家的经典之作,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往往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故事、人生信念,我们可以从中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
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们要知道陶渊明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学习《赤壁赋》,要知道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磨难,造就了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学习《报任安书》,要体会司马迁经受腐刑不得言说的苦楚,感受他“穷且益坚”的韧劲。
如2012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就用陶渊明为写作素材: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许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依托文本扎实写话——浅谈小学低年级写话孙吴三小宋翠英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是一种技能,意欲在实践中反复练习。
多写能不断的提高儿童的习作能力。
”那么,如何历练学生的写话技巧呢?我认为,教师要立足文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开发教学资源的有心人,以教材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写话训练点,让低年级写话变得扎实、生动。
一、模仿典型句段,架起运用与迁移的通途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
模仿也是学生形成写话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
低年级孩子,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什么写话方法,让他们模仿课文中典型的句段,不失为写话起步阶段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科版试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的精挑细选,是进行写话的绝佳资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搭建写话的平台。
很多课文都有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除了引领反复品读外,重要的是巧妙的抓住这些语言现象,进行仿写。
1.词的仿写。
学生产生写话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
“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吞吐翕张呢?低段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词或词组很多很多,教师应做解读文本的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模仿、积累和创造。
就拿一下《小燕子学飞》来说吧,其中“慢慢飞、紧紧跟(AAB)”“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红红的花(AA的什么)”“尽情地歌唱、悠闲地散步(动作)”都是极具特点的词。
教学时先出示打乱的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类读,说说每组有什么特点,并照样子试着仿写几个。
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词语仿写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远比单纯地照词典或书本摘抄词语要有效的多。
2.句的仿写。
句子是文本的基本构件,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美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摘要】教材文本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写作规范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教材文本作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有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教材文本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关键词】教材文本、作文教学、写作指导、有效途径、规范、灵感、素材、写作技能、提高水平。
1. 引言1.1 概述教材文本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而教材文本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文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素材。
教材文本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写作观念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写作规范和要求,提高写作质量。
教材文本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创作,丰富学生的写作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多样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和支撑,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实践和提高写作技能。
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阐明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的必要性在作文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进行写作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方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文本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教材文本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编辑的,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权威性。
通过教材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经典的作品和优秀的范文,了解到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和规范。
教材文本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写作规范和要求。
深挖课本泉源丰富作文积累积累作文素材,许多老师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苏东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宽容》……如此丰富的内容,为什么学生视而不见,写起作文来又无从下笔呢?我以为,学好课本,疏通写作文之源;利用课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
学好课本,可以疏通写作文之源。
语文课本包罗万象,我们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任何东西。
利用课本我们可以完成如下一些工作:1、积累观点。
乐观:《沁园春•长沙》;爱国:《赞美》、《纪念刘和珍君》;报国:《无衣》《烛之武退秦师》;平等独立,人格,迷失与个性《致橡树》;自由、独立《致大海》、《我的空中楼阁》;诚信、忠勇:《鸿门宴》;和谐:《归园田居》《山居秋暝》;选择:《鹊桥仙》;愚昧误国:《道士塔》;性格决定命运:《美腿与丑腿》;健全人格:《陈奂生上城》《故乡》……2、积累人物形象,积累论据。
大禹:勤政为民、公而忘私、不记家仇;舜帝: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宽容大度;曹操:奸诈、残暴、自私、嫉妒、唯才是举、权谋机变、志向远大;诸葛亮:智慧、洞察力、判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选人用人之误;柳永、杜牧:颓废、注重形象、用远大理想指引人生、自嘲、阿Q精神;辛弃疾、陆游、范仲淹、杜甫:忧心国事、努力进取、从不低头、永不放弃。
立足文本教材,深掘写作素材
作者:廖曲燕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05期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完成这一任务,应格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鲜活的语言。
文本资源广泛,体裁多种多样,难易程度适中,适宜学生或缩写、或仿写、或改写、或续写等的练习。
这无疑既能促使学生巩固已学的文本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强他们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
一、巧借缩影,把握文本
缩写是在不改变原文体裁、主要意思、主要内容、结构安排、视点角度等的前提下,归纳原文内容、紧缩篇幅,使之成为较原文内容简明、语言简洁、中心凸显的短文。
缩写时必须精确完整地把握原文,有关主题的主干绝不能随意删减,也不可随意摘取某部分要点了事。
如学生在做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的缩写时,有个同学这样写道:A long time ago in China usually elk animals.Some of them have been sent to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Kingdom.In China,people are killed them.They were kept in a large park.Their number increases very quickly.这篇缩写看上去很“精粹”,但作者忽略了文章题目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这个中心和要点,没有抓住Milu deer回归中国丢失了;中国为了拯救曾经寻常而后逐渐消失的Milu deer做出的艰难的努力;在中国的那些Milu deer中心,Milu deer获得了只有极好地研究和保护,其数量才能不断增长的事实的信息。
缩写方法比较常用的有:1.关于叙事记人的文章,常以情节或人物性格为主线,通过举例重要的情节或性格特色概述全文。
比如说,“The Rescue”(SEFC 1A Unit 4)一文以时间顺序叙写,我们可通过表示时间脉络的副词,即First;Next;Then;Finally来概述。
First,the plant saw Jeff running,waving his arms.She turned around and saw a wall of water rapidly advancing toward her.Next,Jeff and Flora water swept down,they are struggling for their
lives.Then they tried to get into the house, up the stairs from the water safely.Finally,part of the house,fell down,but they safely next to the chimney.2.关于科普小品文、说明文或说理的文章,通过列出段落中心句(topic sentence)可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设计文章的框架布局。
如“The Properties of Water”(SEFC 2B Unit 13)一文,每段的中心句归纳如下:Para.1:main idea;Para.2:Chemical structure of water(two hydrogen atoms and one oxygen atom);Para.3:Salinity of the water(approximately 3.5%),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只需巧妙地应用一些关联词,增加部分支撑句就可以写出一篇极好的文本概要。
缩写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提炼言语的能力。
它是改写、续写的根底,是仿写的条件。
缩写有助于培养学生剖析、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炼语言的能力,改写、续写都以是它为基础的。
二、善借仿写,模拟文本
著名英国作家斯蒂文森曾经说过:学习写作不但应该多练,而且要多模仿。
仿写不但能反映出学生对文本体裁和重要句型的具体掌握程度,而且能推进学生对文本所用语言材料的整体掌握,获得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应该要求学生怎样模仿呢?
仿写思路。
模仿思路无疑是仿写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比如说,记叙文必须有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以故事起因、发展脉络来续写;描写文应该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其展开的顺序必须符合认知规律,即反映出由具体及抽象、从浅到深的思维过程;说明文则要挑选适宜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时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事物。
只有理解并掌握各种文体及写作思路,学生在写作时方能做到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仿写结构。
高中英语写作的文体常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
在仿写时,应该注意学习它的布局特色。
如记叙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的结构方式,并选用顺叙的方法。
首先交代时间、表明地点和说明人物,接着交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最后叙述事件的最终结果。
议论文或采用三段式:首先提出论题,接着提出正方观点,最后摆出反方观点;或采用四段式:首先提出论题,接着提出正方观点,然后提出反方观点,最后阐述作者自己的看法。
了解了这些文体谋篇布局之后,学生才能够写出结构合理的文章。
仿写句式。
文本中常出现一些习惯性表达方式和一些特殊性句式,甚至是一些适合种特定情景、场合的常用语句,教师要向学生重点且多次强调、示范。
尤其是一些常常用于文章的开头或中间,以及结尾的起承接作用的惯用语,要使学生尽可能练习,并能运用到文中。
例如,在“New Zealand”(SEFC 1B Unit 18)课文教学中,应先指引学生剖析文本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让学生能够掌握对地理位置进行详细描述,对气候、环境、资源和风俗习惯等的描写,让学生学会对相关国家、城市、旅游景点的写作方法。
之后,再以文本为模板进行仿写训练。
教材中呈现的各类文体均可用来指引学生仿写,但其任务、话题、布局、文体等应与高中学生认知、生活体验等相适应。
三、精于改写,诠释文本
改写是一种比较广泛选用的语言教学策略。
它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改动文章的体裁、语言特点、布局等方面。
特别是,在短文与对话相互改写的方面,应注意语言、时态、时间上的表达等的改变。
例如,在教学“The Necklace?(SEFC 1B Unit 15)时,要求学生从剧中的各种人物的角度,依据故事发生的顺序,把这出小短剧改写为一篇叙述性的文章。
当然,还可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人称角度进行改写。
如让学生对“At the Tailor’s shop”(SEFC 2A Unit 10)这篇课文进行改写:Storytelling in the past partners.Start is this:A man
walks into a tailor’s shop to buy a suit.All the money he stood one million pounds of money in his pocket...
教材中能够改写的地方有许多,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这些都需要我们精心研究、仔细挖掘。
通过对文本的改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妙借想象,引申文本
《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应有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续写即以创造性的思维来丰厚文本,也就是对文本内容做出相应的补充及完善,给本来没有结局的故事增添一个或合理或出乎意料的结局。
如“The Necklace”(SEFC 1B Unit 15)这一篇课文,当Mathilde知道了为之辛苦十年的项链原来竟是假的时,接下去会如何?要求学生续写。
同学们想象的结局不胜枚举,很有构思,如:1.She bought a glass necklaces and changed her real diamond necklace.2.She and her husband divorced,and married a man with a lot of money.同学们续写出了许多不乏精彩的片断。
当然,教师也可从其他视点指引学生续写本剧。
续写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尝到了创作的乐趣。
总而言之,紧扣教材进行的写作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它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材中的写作材料触手皆是,只要我们悉心发掘,学生认真完成,就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