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 格式:pptx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 导学提纲一、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______→______→各级动脉→______→各级静脉→______→______。
通过体循环,血液由______血变成了______血。
2.肺循环:______→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
通过肺循环,血液由______血变成了______血。
3.体循环和肺循环______进行,并在______处连通在一起。
4.血液总是更多地流向______的器官。
二、血压与脉搏1.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______,可以在______处测得。
2.正常值:收缩压______千帕,舒张压______千帕。
3.血压异常: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______千帕; 低血压:血压经常低于______千帕。
4.脉搏是指______,可以在______处测得。
例题解析【例1】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
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依次是( )。
A.2、1B.1、2C.1、1D.0、0【例2】右图是有关循环系统某部分的示意图,根据要求填写空格。
(A 、C 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1)如果B 依次代表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则A 是_____血管,C 是_____血管。
(2)当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叫做_____,位于_____血管的近心端。
(3)如果B 处为毛细血管网,当A 流的是静脉血,C 流的是动脉血时,则B 是缠绕在_____上。
课堂自测1.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
A.右心室右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C.右心室左心房D.左心室右心房 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B.心脏C.肺部的毛细血管D.肝脏3.(2006·四川眉山中考)李明同学患了肺炎,医生采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治疗。
青霉素到达肺部细胞所经过的途径是( )。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辩证的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图形观察,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4)注重培养学生医学思维方式,学会根据病变部位分析药物治疗到达病灶的途径。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1)上网查阅科学家哈维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者。
(2)准备好水彩笔(红色、蓝色)选好中心发言人。
任务驱动里?位有瓣膜?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4)你能说出血液吗?(5)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阅读课文(P54~55)、理解概念:(一)观察图形、描述途径:●体循环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肺循环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
●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明确两条循环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1、体循环:(1)体循环过程中,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2)发生变化的部位在何处?(3)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肺循环: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右→静)课本(八)拓展延伸血液循环:过渡: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供应,那么心脉循致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甚至引发危急生命通过对血液循环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循环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八)阅读链接、延展知识:理解:什么是冠脉循环?描述:冠脉循环的途径怎样?知道:冠脉循环的意义是什么?联系: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会引起一些什么病症?小结:冠脉循环是给心脏本身供应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代谢废物的。
判断:冠脉循环属于体循环。
“生活在线”(1)该循环途径为循环。
板书设计:。
物质运输的途径课题物质运输的途径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王学校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本节课选自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运输的载体》、《物质运输的器官》两节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循环系统人体内的交通系统,把人体内的各个系统联系在一起,而本节课又是整个章节的总结,所以学生必须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难点:(1)学会应用血液循环的途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形成生命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记住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制作模型,养成乐于观察,勤于总结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认识到生命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教学方法与媒体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2、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自学最快乐,拼图小游戏三、一滴血液的旅行四、走进现实,学以致用五、伸伸懒腰,盘点收获六、巩固达标,当堂测验张菁菁同学脚部手上发炎了,医生建议她从手腕处静脉注射消炎药,请问药物如何由腕部到达脚部的?教师发言:血液中溶解着各种物质,血液循环的途径也就是物质循环的途径。
播放视频:《血液循环的途径》1、组织学生自学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纸板,拼出两条血液循环的途径。
由小组的四号同学进行展示,最后教师总结,在大屏幕上呈现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
2、在课本上画出两条循环途径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自己试着找出其中的规律。
小组合作组长记录三号同学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总结完成以后再次呈现两条血液循环途径,让学生自己体会规律。
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滴血液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然后又回到左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