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39.50 KB
- 文档页数:31
说明书课题:转动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转动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 夹具设计中的特点11.2 夹具分类11.3本章小结2第二章零件的分析32.1零件的作用32.2零件的工艺分析32.3本章小结4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53.1确定毛坯种类53.2定位基准的选择53.2.1粗基准的选择53.2.2精基准的选择53.3制定工艺路线53.4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83.4.1机床的选择83.4.2选择夹具83.4.3选择刀具83.4.4选择量具83.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83.5.1加工转动套筒零件外圆83.5.2加工转动套筒两端面93.5.3钻2-φ10孔<φ10)93.5.4.加工内孔93.5.5工外圆上四处润滑平面93.5.6铣R12mm圆弧槽103.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03.6.1工序1:备料103.6.2工序2 :粗车外圆,钻孔特,钻通孔。
103.6.3工序3 车端面,半精车外圆、孔特、孔163.6.4 工序4 半精车小端端面,外圆,车孔,车槽、倒角233.6.5 工序5 车螺纹特303.6.6 工序6 钻2-φ10mm孔313.6.7 工序7 铣大端两平面323.6.8 工序8 铣R12mm圆弧槽尺寸深5mm至5.3mm323.6.9 工序9 热处理333.6.10 工序10 喷砂333.6.11 工序11 磨小头端mm孔333.6.12 工序12 磨外圆四处润滑平面343.6.13 工序13 精磨小头外圆及端面,磨大头外圆353.6.14 工序14磨大头端面363.7 时间定额计算及生产安排363.7.1 粗车外圆、钻孔特54-左螺纹,调头,粗车外圆,钻通孔373.7.2 车大端端面、外圆,车孔、车孔特、车孔373.7.3 车小端端面、外圆、车孔、车槽383.7.4 车螺纹特54左螺纹特至图纸要求383.7.7 铣R12mm圆弧槽393.7.8 磨小端孔393.7.9 磨外圆上四处润滑平面403.7.10 精磨小端外圆、端面,调头,精磨大端外圆403.7.11 精磨大头端面40第 4章专用夹具设计424.1 半精车端面夹具设计424.1.1 问题的提出424.1.2 定位基准的选择424.1.3定位元件与夹紧元件的选择424.1.4夹紧力的计算444.2 钻转动套筒径向孔夹具设计454.2.1 问题的提出454.2.2定位基准的选择454.2.3定位元件及夹紧元件的选择454.2.4 钻套及夹具体设计474.2.5 切削力的计算与夹紧力分析484.2.6 夹具精度分析484.3 铣圆弧槽夹具设计494.3.1 问题的提出494.3.2 定位精准的选择494.3.3 定位元件及夹紧元件的选择494.3.4 铣削力与夹紧力计算524.3.5 定向键与对刀装置设计524.3.6 夹具体的设计54结论55参考文献56附录附录1 简明工艺过程卡57附录2 机械加工工艺卡57附录3 机械加工工序卡57附录4 检验工序卡75cad 图纸。
转动套筒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转动套筒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转动套筒的操作,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转动套筒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实践操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结构与功能、操作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1.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介绍转动套筒的工作原理,理解其转动机制和动力来源。
2.转动套筒的结构与功能:学习转动套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功能和结构特点,了解其整体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转动套筒的操作方法:掌握转动套筒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4.转动套筒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转动套筒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场景和应用案例,认识其重要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转动套筒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转动套筒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转动套筒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成果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0级数控二班学生姓名:设计地点(单位):设计题目:学号:车床尾座套筒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教师签名:编号:荆楚理工学院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班级:机械工程学院10 级数控二班专业:姓名:数控技术学号:指导老师:成绩:职称:设计时间:2012年12月24日至2013 年1月 5 日年月日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年月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如下车床尾座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二、原始数据和技术要求:生产类型:成批生产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图车床尾座9套筒车床尾座1、毛坯图1张(A4 幅面);套2、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筒及所有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3、设计说明书1 份。
学生姓名学专班号业级数控技术10级数控二班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签名:20年月日前言1. 设计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理论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学习机械专业来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机械设计能力的训练。
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课题: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一、十四、教学目的:熟悉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要求。
掌握套筒类零件内孔一般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应用场合、了解套筒类零件内孔表面精密加工方法的加工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并能拟订长、短套筒零件的加工艺二、十五、教学重点:孔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长、短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规程的编制。
三、十六、教学难点:套筒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孔的精密加工四、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第四节套筒类零件的加工一、概述(一)、零件的功用与结构1、2、1、功用:支承、导向作用2、结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零件壁厚较薄,长度大于直径。
常见的有轴承衬套、钻套、液压油缸,如图所示:(二)、技术要求1、孔的技术要求孔是套筒零件与回转轴颈,刀具或移动活塞相配合,是起支承或导向作用,孔的直径尺寸一般IT7,精密轴套IT6,气缸液压缸为IT9形状精度在尺寸公差内,精密轴套控制在1/2-1/3T,长套筒要圆柱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i. 6〜0. 16um, 高的可达Ra0.4o2、2、外圆表面要求外圆一般以过盈或过渡配合与机座或箱体上的孔相连接,它是套筒零件的支承表面。
外圆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6辽T7,形状尺寸精度控制在外径公差范围内表面粗糙度R&3.2〜0.63。
3、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当孔的终加工是在套筒装入机座后加工的,要求较低,最终加工是在装配前完成的,一般同轴度为0.01〜0.054、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端面(包括凸缘端面)若在工作中受轴向或作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时,其垂直度为0. 01"0. 05o(三)、材料与毛坯1、1、材料:钢、铸铁、青铜或黄铜,或双金属结构如滑动轴承以离心铸造法浇注巴氏合金。
2、2、毛坯:孔径小的用热轧或冷拉棒料,也可用实心铸件,孔径大的用无缝钢管或带孔铸件,锻件大量生产时采用冷挤压或粉末冶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 : 套筒学生姓名: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12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套筒二、设计内容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在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制定之前,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内容包括:(1)分析零件的作用以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2)分析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以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3)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以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2,确定毛坯毛坯的选择主要以生产类型确定,并考虑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以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使整个工艺过程更加经济合理。
3,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在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并划分粗,精加工阶段。
可以先考虑几个方案,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
(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序尺寸计算。
根据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当某工序的基准不重合的时候需要对其工序尺寸进行计算。
(3)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合理安排各表面的加工顺序。
(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5)选择机床以及工,夹,量,刀具。
(6)确定各加工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时间用量和时间定额。
(8)填写工艺文件。
三,设计工作量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3.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设计分组按学号的先后每四人一组,最后两组是五个人一组。
五,设计时间2011年12月19日到12月25日六,参考书籍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王先逵主编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手册机械设计手册附:套筒工作图目录序言.............................5. 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6)二,确定毛坯 (6)三,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6)四,工序尺寸计算以及公差 (7)五,选择机床以及工,夹,量,刀具 (7)六,检测方法 (8)七,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9)设计体会 (11)参考书目 (12)序言所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调速套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速套筒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2. 学生能够掌握调速套筒的调速方法,并了解不同调速方法对机械性能的影响;3. 学生能够解释调速套筒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床、风力发电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速套筒的拆装和组装操作;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调速套筒的调试方法,并能够分析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调速套筒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调速套筒,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增强工程意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学生能够认识到调速套筒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自豪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调速套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机械原理有浓厚兴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调速套筒的相关知识;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调速套筒的结构与原理- 介绍调速套筒的组成,包括内套筒、外套筒、螺旋齿轮等;- 解释调速套筒的工作原理,如螺旋齿轮的传动比、转速与扭矩的关系。
2. 调速套筒的应用领域- 分析调速套筒在机床、风力发电等行业的应用案例;- 探讨调速套筒在各类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
3. 调速方法及其影响- 介绍常见的调速方法,如改变齿轮传动比、调整电机电压等;- 分析不同调速方法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如转速、扭矩、效率等。
4. 调速套筒的拆装与组装- 按照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进行调速套筒的拆装和组装;-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培养学生严谨的操作态度。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_-_副本目录一、设计任务............................................................3 二、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4)三、零件的分析 (5)、零件的作用......................................................5 、零件的工艺分析 (5)四、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6)五、工艺规程设计 (7)、定位基准的选择................................................7 、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8 、制定工艺路线...................................................9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11 、确定切削用量、基本工时 (15)六、夹具设计 (31)、设计要求…………………………………………………31 、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32 、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33)七、设计小结 (34)八、5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选择定位基准该零件的重要加工表面是支承孔Φ50H7,其与底面A有平行度关系,所以底面自然就成了精基准面,粗基准的选择应是未经加工的面,第一步工序是粗铣底面A,根据以重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的选用原则我们选择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作为粗基准,考虑到第二基准面选择的方便性,同时底面的一对螺栓孔成为工艺孔,并将其精度原来的Φ提高到Φ,该定位基准组合在后续底面台阶孔及支承孔上径向孔的加工中都将作为精基准面,自然应该在工艺开始阶段安排加工将来作为精基准的底面和底面工艺孔。
支承孔为重要加工表面,精度要求高,故采用左右支承孔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可以保证零件图技术要求所以粗基准就是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精基准就是底面A和底面上的一对工艺孔以及支承孔本身。
转动套筒课程设计完整版。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转动套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转动套筒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功能;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分析并解决与转动套筒相关的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转动套筒模型;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转动套筒的原理和性能;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转动套筒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转动套筒相关领域的探索欲望;2. 学生能够养成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认识到转动套筒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节能减排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实践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引入转动套筒的概念,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风力发电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简单机械”第二节“轮轴与轮系”2. 讲解转动套筒的原理,包括力矩、转速与功率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五章“简单机械”第三节“力矩与功率”3. 指导学生制作转动套筒模型,分析影响转动效率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五章“简单机械”第四节“机械效率”4. 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条件下转动套筒的效率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简单机械”实验活动“轮轴效率的测定”5.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并优化转动套筒,提高其传动效率;- 教材章节:第五章“简单机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一个高效的轮轴传动系统”6. 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转动套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车床尾座套筒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其结构合理与否、质量的好坏对加工过程、加工精度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机床零件设计的过程中为主要考虑对象。
车床尾座在轴类工件的加工、端面钻孔等工序中经常应用,其工作状况好坏对工件加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车床尾座的主要作用是为轴类零件定心,同时具有辅助支撑和夹紧的功能。
尾座顶尖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机床加工工件的径向尺寸精度,以及圆度、圆柱度、同轴度等形位精度。
而套筒是直接用来装夹顶尖的,由此可见,车床套筒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
所以,研究车床套筒的成形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此篇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对套筒零件的材料选用以及成形方法的研究及设计。
首先,简述了车床套筒的作用与工艺分析,然后对成形工艺作了详细的研究与设计。
这其中包括如何选材及热处理要求,分析了毛坯的制造方案与选用原则,分析了基准面的选取,叙述了切削用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选用。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加工工艺路线与工艺规程设计,进行了各道工序的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辅具、量具的选择,最后编制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与典型的工序卡片。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4)第二章零件分析 (5)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9)3.1 选择毛坯 (9)3.2 基准的毛坯 (9)3.3 零件加工方法的选择 (10)3.4 确定工艺路线 (11)3.5 工艺分析 (14)第四章工序设计 (16)4.1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6)4.2 工艺装备选择 (19)4.3 确定各工序的切削余量 (23)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5)第六章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6)第七章收获及心得体会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二章零件分析2.1 计算生产纲领,明确生产类型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摘要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艺编制得合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零件最终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夹具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问题。
本文对套筒类零件作了简要概述,并对零件的工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制作流程,其设计方式更加简化、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保证加工精度。
关键字:工艺设计;基准选择;切削用量;定位误差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一、概述(一)套筒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套筒零件是机械加工中经常碰到的一种零件,它的应用范围很广。
例如:支承旋转轴的各种形式的轴承、夹具上的导向套、内燃机的汽缸套以及液压系统中的油缸等。
机器中的套筒零件起支承或导向作用。
由于功用不同,套筒零件的结构和尺寸有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仍有共同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不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较薄:零件的长度一般大于直径等。
(二)套筒零件的技术要求套筒零件的主要表面是内孔和外圆,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内孔内孔是套筒零件起支承作用或导向作用最主要的表面,它通常与运动着的轴、刀具或活塞相配合。
内孔直径的尺寸精度一般为2级,精密轴套有时取1级,油缸由于与其相配的活塞上有密封圈,故要求较低。
内孔的形状精度,一般应控制在孔径公差以内,有些精密轴套控制在孔径公差的1/2-1/3,甚至更严。
对于长的套筒除了圆柱度和同轴度外,还应注意孔轴线直线度的要求。
为保证零件的功能和提高其耐磨性,内孔表面粗糙度一般为3.2~0.2aaRR,有的高达0.05aR以上。
2、外圆外圆表面一般是套筒零件的支承表面,常以静配合或过渡配合同箱体或机架沙锅内的孔相连接。
外径的尺寸精度通常为2~3级;形状精度控制在外径公差以内;粗糙度一般为6.3~0.8aaRR。
1)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当内径的最终加工系将套筒装入机座后进行时,套筒内外圆间的同轴度要求较低;如果最终加工是在装配前完成时要求较高,一般为0.01~0.05mm。
西安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目:套筒类零件课程设计班级:机电01姓名:王晓阳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6-20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顶面槽的工艺装备设计二、原始资料(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2) 生产类型三、上交材料1.所加工的零件图 1张2.毛坯图 1张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4.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5.绘制夹具装配图(A0或A1) 1张6.绘制夹具中1个零件图(A1或A2。
装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张7.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机床夹具设计全部内容。
(约5000-8000字) 1份四、进度安排本课程设计要求在3周内完成。
1.第l~2天查资料,绘制零件图。
2.第3~4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所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3.第5~6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7~8天,完成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5.第9~10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0~11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2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答辩摘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套筒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顶面槽的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套筒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就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掌握及理解程度的一次检验。
因此,搞好本设计尤为重要。
一.设计题目:套筒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二.设计内容: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在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制订之前,需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内容包括:(1)分析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2)分析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3)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2.确定毛坯毛坯的选择主要应以生产类型确定,并考虑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使整个工艺过程更加经济合理。
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订加工工艺路线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零件的工艺路线,并划分粗、精加工阶段。
可以先考虑几个方案,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
(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序尺寸计算。
根据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当某工序的基准不重合时,需对其工序尺寸进行计算。
(3)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合理安排各表面的加工顺序。
(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5)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
(6)确定各加工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8)填写工艺文件三.设计工作量:1. 计算机打印设计说明书(10页左右,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格式见学院网站)。
2. 根据教材192页、193页给出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格式,计算机打印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
四.设计分组:本次设计分为3个小组,设计题目相同,但生产类型不同,3个小组分别按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进行设计。
人员分组按学生学号除以3所得的余数即为其所在小组。
铰刀套筒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铰刀套筒体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结构、功能和应用。
在知识目标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铰刀套筒体的各个部分,并理解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铰刀套筒体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铰刀套筒体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机械制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铰刀套筒体的结构、功能和应用。
首先,将介绍铰刀套筒体的各个部分,包括刀片、刀杆、套筒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然后,将详细讲解铰刀套筒体的功能,包括切削、磨削、去毛刺等,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应用。
最后,将介绍铰刀套筒体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将使用讲授法来讲解铰刀套筒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然后,将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此外,还将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铰刀套筒体的应用。
最后,将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他们对铰刀套筒体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首先,将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将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铰刀套筒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将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铰刀套筒体的操作和应用。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铰刀套筒体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将占30%的比重,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作业将占20%的比重,包括练习题、项目报告等。
考试将占50%的比重,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考试将涵盖本课程的所有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
典型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引言:套筒类零件是机械零件中常见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其加工工艺分析对于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规划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对典型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
一、设计:二、材料选择:三、工艺规划:1.工艺路线规划:根据零件的形状、材料和加工要求,确定合适的工艺路线。
典型的工艺路线包括铣削、车削、钻孔、镗孔、磨削等工序。
2.切削参数选择:根据零件的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通过试切试验和经验总结,不断优化和调整切削参数。
3.夹具设计: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设计合适的夹具,以保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四、加工工艺:1.车削工艺:车削是加工套筒类零件常用的工艺之一、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切削工具和切削参数进行车削。
2.镗削工艺:镗削用于加工孔的精度要求较高的套筒类零件。
根据零件的尺寸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镗削刀具和切削参数进行镗削。
3.铣削工艺:铣削常用于加工套筒类零件的外形轮廓。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铣削刀具和切削参数进行铣削。
4.钻孔工艺:钻孔通常用于套筒类零件的孔加工。
根据零件的尺寸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刀具和切削参数进行钻孔。
5.磨削工艺:磨削常用于加工套筒类零件的表面精加工。
根据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磨削工具和切削参数进行磨削。
五、加工装备和工具选择:根据零件的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装备和工具。
常用的加工设备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根据工艺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六、检验和质量控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检验和质量控制,以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尺寸检验、形状检验、表面粗糙度检验等。
结论:典型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对于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规划和加工工艺,可以实现零件的精确加工和高效生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学号:姓名:教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日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2)前言 (3)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4)1.零件图样分析 (4)1.1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4)1.2零件加工要求分析 (4)1.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5)2.确定毛坯 (5)2.1毛坯的制造类型 (5)2.2毛坯的余量的确定 (6)2.3毛坯图 (6)3.选择定位基准 (6)3.1粗基准的选择 (6)3.2精基准的选择 (7)4.拟定工艺路线 (7)4.1拟定加工路线 (7)4.2确定工序尺寸和工序余量 (9)二、零件的加工 (9)1.拟定工艺路线 (9)2.确定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10)3.工序卡片(见附件) (14)四、结论 (15)参考文献 (16)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作者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开篇对零件图纸进行工艺分析,然后设计出毛坯,制定出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分析工序尺寸与确定公差,选择加工设备,再到夹具、刀具、量具的设计,最终编制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最后依照工艺规程,完成该零件的所有工序,得到合格的零件。
关键词:套筒;工序;工艺设计;工艺路线前言工艺学是研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和夹具设计为主的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所以开展工艺学课程设计,要求我们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题目是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所谓套筒零件是指机械加工中经常碰到的一种零件,它的应用范围很广。
例如:支承旋转轴的各种形式的轴承、夹具上的导向套、内燃机的气缸套以及液压系统中的油缸等。
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体现,因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系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学生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务)
完成日期 年 12 月 2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 学院 机械工程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机 械 制 造 课 程 设 计 设计题目: 套筒的制造 完成期限:自 年12 月 22日 至 年12月28 日
内 容 及 任 务 设计内容:(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确定切削用量 (四)填写工艺文件 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2.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 学 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进 度 安 排
起止日期 工 作 内 容 2011.12.22-2011.12.22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 2011.12.23-2011.12.25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2011.12.26-2011.12.27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2012.12.27-2011.12.28 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要 参 考 资 料 【1】张世昌,李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狄瑞坤,潘晓红主编.机械制造工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 【3】杨梳子主编,机械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目 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 7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 7 第二节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 8 第二章 零件的图样结构分析 ················ 9 第一节 零件结构特点 ·················· 9 第二节 材料分析 ···················· 9 第三节 零件的总体分析说明 ·············· 10 第三章 毛坯设计 ···················· 11 第一节 毛坯的选择 ·················· 11 第二节 毛坯尺寸的确定 ················ 12 第四章 零件的工艺加工方案及工序 ············ 13 第一节 加工方案的制定 ················ 13 第二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工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工艺过程卡 ·················· 31 第五节 工序卡 ···················· 31 第五章 参考资料 ···················· 32 第六章 总结 ····················· 33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内容: 1) 绘制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2) 根据生产类型和所拟定的企业生产条件,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工艺分析。有必要的话,对原结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3) 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 4) 拟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模具、工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5)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可根据课程设计时间的长短和工作量的大小,由指导老师确定只要填写的部分主要加工工序的工序卡片)等工艺文件。 6) 设计制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 7) 撰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节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1.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①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知识,训练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的知识;
② 通过对套筒加工方案,合理选择加工机床,正确分析零件尺寸的能力、确定尺寸、选择材料,叫全面的考虑加工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等,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通用零件、简单机械设计的设计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设计的能力; ③ 进一步训练学生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任务 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较简单机械为题目,设计的内容包括“零件图样分析、毛坯设计及毛坯图、工艺设备的选择、工艺路线设计与比较、工序设计、工序加工程序编制、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3). 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加工时,保证零件加工质量;适合一般现场条件,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强;工艺合理,工艺资料齐全,说服力强。
(4).课程设计的效果 通过这次设计,使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熟悉以前旧知识,应运现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在上一步新台阶。
2.课程设计的原则 我认为设计的原则是从准备资料到说明书的结束,应尽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保证加工质量,稳定可靠,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 零件公益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特点 该零件属于回转体零件,由三个通孔、两个外圆、两个端面和几个槽组成,属于套筒类零件。套筒零件是机械中常见的一种零件,通常起支承或导向作用。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支承旋转轴上的各种形式的轴承、夹具上引导刀具的导向套、内燃机上的汽缸套以及液压缸等。 由于它们功用不同,套筒零件的结构和尺寸有着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仍有共同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较薄容易变形、零件长度一般大于直径等。 由于它们功用不同,套筒零件的结构和尺寸有着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仍有共同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较薄容易变形、零件长度一般大于直径等。
2.材料分析 该零件材料选择45#钢。45号钢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这种钢的机械性能很好。但是这是一种中碳钢,淬火性能并不好, 45号钢可以淬硬至HRC42~46。所以如果需要表面硬度,又希望发挥45#钢优越的机械性能,常将45#钢表面淬火(高频淬火或者直接淬火),这样就能得到需要的表面硬度。 应用于应力较大和要求韧性中等的零件。
2.零件图样分析 如图1-1所示为套筒的示意图,其主要是用来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是旋转体零件。所以采用45#钢棒料。
主要加工部位有Φ132mm、Φ95mm的外圆、两端面、Φ60mm的轴向通孔、Φ40mm和边长36的方形径向通孔、Φ10×60°的歇孔、Φ85×49、Φ93×4、16×85的槽、倒角、攻螺纹。其中右端面、Φ95mm的外圆、Φ60mm的轴向通孔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加工时要经过几次工序才能达到。由于该零件要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所以在最后要进行调质处理。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使用要求。 二、确定生产类型 1.选用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2.工序适当的集中,以减少设备数量,,尽量采用通用设备,关键工序必要时采用专用设备。 3.采用专用夹具,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使生产具有较大的柔性。
第三章 毛坯设计 第一节 毛胚的选择 该零件的毛坯选择45#钢。零件在进行加工铣削时,由于加工过程,使用余量的大小,如何装夹的问题在设计毛坯时就要仔细考虑好。否则加工将很难进行,选择毛坯时应考虑一下因素:
零件材料的工艺特性,以及零件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要求,例如,铸铁和青铜不能制造,只能选铸件;钢质零件的形状不复杂,且机械性能要求不高时,可用棒料;零件形状复杂,机械性能要求不高时,可用铸钢件;机械性能要求高时,宜用锻造件毛坯。
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外形尺寸:例如,尺寸较大的毛坯,通常不采用模锻,压铸和精铸,多数采用砂型铸造、自由锻造及焊接等方法制坯。毛坯应有充分、稳定的加工余量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的选择与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在选择毛坯制造方法时应根据零件的生产纲领、毛坯材料、工艺特性、零件形状、生产条件来确定。
综上所述,该零件毛坯选用45#钢棒料。
第二节 毛坯尺寸的确定 “套筒”零件材料为45#钢,硬度为207~241HBW,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可采用45#钢棒料作为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确定毛坯尺寸如下: 1.外圆表面 考虑到最大外圆直径为Φ132±0.2mm,表面粗糙度值为6.3,只要粗加工,此时直径余量2Z=8mm已能满足加工要求。
2.轴线方向长度 经过零件分析,轴线方向总长度为294±0.2mm,左端面表面粗糙度值
为6.3,只要求粗加工,右端面作为设计基准,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因此,左端面留的加工余量要比右端面留的加工余量少。 轴线方向长度端面加工余量查《工艺手册》表8—5,其余量值规定为4mm。考虑到左右端面技术要求不同,所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 经过分析,左端面加工余量为4mm,右端面加工余量为7mm。 最终确定毛坯尺寸为Φ140×305mm。
毛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