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碱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9
天然产物化学综述xxxxxxxx的研究进展院-系:理学院化学系专业:化学年级:2013化学一班学生姓名:丁顶云学号:2013010203312014年11月乌头碱研究进展摘要:乌头碱(Aconitine),别名:附子精,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
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
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
关键词:乌头,提前,检测,简述一、乌头碱(生物碱)的简述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
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光学活性。
有些不含碱性而来源于植物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故仍包括在生物碱的范围内。
而有些来源于天然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某些维生素、氨基酸、肽类,习惯上又不属于“生物碱"。
乌头碱(Aconitine),别名:附子精,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
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
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
口服纯乌头碱0.2mg 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
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
但在此警醒大家它们都具有足以致命的毒性。
乌头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但具有较强的毒性,一方面,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 表现出先兴奋, 后麻痹的症状,对迷走神经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可引起窦房结抑制,房室传导阻滞,进而导致心律缓慢或心律失常,另一方面, 也可直接作用于心肌, 增高心肌应激性, 引起早博、心动过速以及呼吸麻痹致死,乌头碱虽然具有毒性,但其有一定的药理性,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头类及其复方制剂具有抗炎、免疫抑制、麻醉止痛、抗肿瘤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则表现为强心、降血压、扩张血管等作用二、乌头碱的性质和作用物化性质:六方形片状结晶。
乌头碱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产品名称〗:乌头原碱/乌头碱〖产品简介〗:乌头碱(Aconitine),别名:附子精,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
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
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
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
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
但在此警醒大家它们都具有足以致命的毒性。
〖图片〗:〖英文别名〗:Acetylbenzoylaconine;(3alpha,6alpha,14alpha,15alpha,16beta)-8-(acetyloxy)-20-ethyl-3,13,15-t rihydroxy-1,6,16-trimethoxy-4-(methoxymethyl)aconitan-14-yl benzoate;〖化学名称〗:Aconitane-3,8,13,14,15-Pentol,20-ethyl-1,6,16-trimethoxy-4-(me-thoxy methyl)-,8-acetate14-benzoate,(1α,3α,6α,14α,15α,16β)-〖分子量〗:645.74〖提取来源〗: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原料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云南省等地亦有栽培。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产品外观〗:无定形粉末〖含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子式〗:C34H47NO11〖CAS〗:302-27-2〖EINECS号〗:206-121-7〖RTECS号〗:AR5960000〖BRN号〗:74608〖可供规格〗:HPLC≥98%〖药理作用〗:对心脏的作用乌头碱对离体与在体蛙的作用是:心最初使心率减慢(阿托品可阻断之),随即由于高度刺激了心肌,突然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心收缩力减弱,心脏收缩如桑葚状,最终心跳停止。
法庭科学生物检材中乌头碱乌头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检材,常用于法庭科学中的毒物分析和尸检。
本文将从乌头碱的定义、来源、检测方法和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乌头碱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碱物质,属于毒乌头属植物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之一。
它广泛存在于我国多个地区的乌头植物中,如毒乌头、白乌头等。
乌头植物一般生长在湿地、河岸边等水域附近,其根茎和根部含有较高浓度的乌头碱。
乌头碱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首先,将待检样品中的乌头碱提取出来,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进行分离,最后通过质谱(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乌头碱的存在和浓度,对于法庭科学中的乌头碱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乌头碱作为一种有毒物质,在刑事案件中常被用作毒杀手段。
一起典型案例是2014年发生在中国湖北的一起乌头碱中毒案。
当时,一名男子通过在家中煮沸乌头植物制成的汤,将其妻子毒害致死。
警方通过对死者尸体和案发现场的物证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乌头碱的存在,并将案件归结为故意杀人罪。
除了刑事案件,乌头碱也在法医学领域的尸检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尸体解剖中,法医学专家可以通过检测尸体组织和体液中的乌头碱浓度,判断死者是否遭受了乌头碱中毒。
这对于确定死因和破解复杂的死亡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乌头碱具有很高的毒性,极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在进行乌头碱检测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
乌头碱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检材,在法庭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准确检测乌头碱的存在和浓度,可以帮助法医学专家确定中毒案件的犯罪手段和死因,为司法公正提供科学依据。
乌头碱中毒症状、主要原因、急救措施及预
防要点
乌头碱中毒症状
1、神经系统:轻度中毒者颜面部、口周感觉异常和麻木,偶有头晕、耳鸣、出汗;重度中毒可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肢体僵硬、抽搐,甚至昏迷。
2、心血管系统:心悸是最常见的症状;当出现休克时,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肢端湿冷、大汗淋漓,伴有紊乱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
3、消化系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鸣音亢进、偶有血样便等。
4、呼吸系统: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血痰、呼吸困难,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5、少数重度中毒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发生乌头碱中毒主要原因
1、群众对乌头类中药材认识不足,尤其对毒副作用、炮制方法、使用剂量缺乏了解,存在自行配制、过量服用、外用作内服等情况。
2、乌头类药材来源途径简单,农贸市售或自行采摘均可,缺乏市场相关部门监管。
3、民间使用乌头治疗疾病的传统一直沿袭,较难更改。
乌头碱中毒急救措施
1、清除毒物;皮肤反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在无惊厥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
2、对症支持治疗。
3、绿豆、生姜、蜂蜜、甘草、黄连等有解毒效果,可煎汤内服。
预防
同类事件发生,呼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不吃来源不明的食物;通过网站、公众号、电视等多种形式获取乌头属药材相关知识,熟知该类药物的特性及炮制方法;谨遵医嘱服药,杜绝自行加量,避免与酒同服或作为药酒服用。
乌头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乌头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神秘和危险的毒草,传统上被用作民间草药和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痛经和头痛等病症。
然而,乌头属植物中含有多种致命的毒素,如乌头碱和乌头醇等,因此应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严重的中毒反应。
本文将围绕乌头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步骤的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植物。
一、乌头属的化学成分乌头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有毒的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乌头碱和乌头醇。
乌头碱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其在体内可以影响神经末梢和肌肉收缩,引起呼吸麻痹和心律不齐等症状,如果摄入过量,则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乌头醇则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它可以影响心脏的传导和收缩功能,引起心律不齐和心脏骤停等严重症状。
二、乌头属的药理作用尽管乌头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有毒的化学成分,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镇痛作用:乌头属植物中的乌头醇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具有镇痛和止痛的作用。
这也是乌头属在东亚传统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头痛和痛经的原因之一。
2. 抗炎作用:乌头属植物中的乌头碱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活动,从而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
这也是乌头属在中医中被用于治疗风湿病和痛风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3. 抗癌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乌头属植物中的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也是目前研究乌头属植物的热点之一。
总之,乌头属植物是一类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的毒草,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但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中毒反应。
在处理乌头属植物时,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技术,避免皮肤接触和误食,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危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乌头碱中毒中毒如何处理
导语:乌头碱中毒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乌头碱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导致中毒呢?中毒如何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乌头碱是什
乌头碱中毒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乌头碱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导致中毒呢?中毒如何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乌头碱是什么东西,也了解一下它的功效与用途,看看乌头碱中毒怎么办。
乌头碱是什么
乌头碱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
它的功效很强大,因此经常被民间的人们用来泡酒喝,但同时它很容易让人们中毒。
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
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
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
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
但在此警醒大家它们都具有足以致命的毒性。
中毒处理
所以,你的这个病人瞳孔和心电图改变是由于迷走神经的原因,另外是不是呕吐物流入了眼睛也会导致瞳孔的不等大?1MM的差别在正常人也可能会看见,还有他是不是有眼外伤?
处理
(1)口服或外用含有草乌头或附子的中药或药酒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2)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和导泻。
洗胃液可用高锰酸钾及鞣酸溶液。
导泻剂可在洗胃后从胃管中注入硫酸钠或硫酸镁。
也可用2%盐水高位。
乌头碱的药用价值_乌头碱的副作用文章目录*一、乌头碱的药用价值*二、乌头碱的副作用*三、乌头碱的医学记载及附方乌头碱的药用价值对心脏的作用乌头碱对离体与在体蛙的作用是:心最初使心率减慢(阿托品可阻断之),随即由于高度刺激了心肌,突然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心收缩力减弱,心脏收缩如桑葚状,最终心跳停止。
以10mg/L的乌头碱灌流液作用豚鼠心肌15min 后,其异常动作电位开始出现,25min达高峰,可维持100min。
尤其是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周期T值影响显着,药后25min,T值减到加药前周期平均值的1/5。
1.0mg/L 灌流,5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限(APD50)及总动作电位时限(APD100)显着减小。
当加入0.5g/L的肌苷液30min后,其T值、APD50及APD100均有明显恢复。
对其治疗量,可使心率减慢、脉搏柔软而弱、血压微降(兴奋迷走中枢);中毒量可使犬出现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扑动等心律失常。
免疫抑制作用乌头碱对免疫器官的影响和体液免疫均呈免疫抑制作用。
它能对T细胞及其亚群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B细胞功能。
其最佳免疫抑制作用期为用药后一周左右。
局麻作用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稍,先兴奋产生瘙痒与灼热之感,继以麻醉、丧失知觉。
乌头碱对神经肌肉接头活动和神经干复合电位首先是阻遏兴奋神经末稍的传导,高浓度下也可使神经干完全丧失兴奋和传导冲动的能力。
乌头碱的副作用乌头分川乌、草乌。
草乌毒性更大。
乌头因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不同,中毒剂量差别很大。
川乌为3~30克,草乌为3~4.5克,乌头碱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
川乌中毒可见口舌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胸闷、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心律紊乱、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草乌中毒症状与川乌基本相同。
乌头类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有人仅煎服川乌6克,亦有仅服草乌1克即引起中毒。
因此应特别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状,及早救治。
乌头碱的概念乌头碱是一种天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植物中,如乌头、附子等,是一种典型的细胞毒素。
乌头碱因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乌头碱的来源、化学结构、药理作用、毒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乌头碱的来源主要是一些乌头科植物,如乌头、附子、白附子等,其中以附子中的乌头碱含量较高。
乌头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呈传统的中药“乌头”形态,茎直立,叶片宽大,花序排列成长长的穗状。
乌头植物中的乌头碱主要存在于根部以及根茎等地下部位,是乌头植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乌头碱的化学结构是一种多环有机碱化合物,其主要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含有多个环状结构,并伴有多个非常活跃的化学官能团,如酮基、氨基等。
乌头碱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部分碱性以及很强的亲脂性,这使得乌头碱能够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并对细胞产生直接的影响。
乌头碱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作用来产生的。
乌头碱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镇静、催眠、抗抑郁等作用,同时还能够通过激活心血管系统来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使心血管系统得到有效的改善。
此外,乌头碱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以及镇痛等作用。
乌头碱的药理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它的毒理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乌头碱在一定剂量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毒性的,它主要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多种作用来引起中毒症状。
乌头碱的主要毒理作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心肌抑制、呼吸抑制以及循环功能紊乱等。
乌头碱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
例如,在传统中医中,乌头碱被广泛用于治疗中风、头痛、癫痫等病症。
此外,乌头碱还被用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认知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然而,由于乌头碱的毒性较大,其使用需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乌头碱是一种天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毒性。
乌药栽培技术乌药,又称乌头、乌头碱,是一种传统的草药,具有祛风、镇痛、驱虫、止咳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乌药的栽培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乌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乌药栽培的技术要点,让大家了解乌药栽培的基础知识。
一、环境适宜性乌药生长的适宜环境是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
通常在夏秋季节进行种植,可在树林、草地、山坡等环境中进行栽培,以确保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在海拔80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1500mm左右的山区适合栽培乌药。
土壤pH值以7左右最为适宜。
二、种子储备乌药种子是喜阳性植物,需要透过阳光对种子进行培养。
乌药的种子在明年春季和夏季收获的时候会比较好的保存,要注意保持干燥通风。
三、基本栽培技术1、育苗阶段:乌药是野生植物,种子发芽率不高,所以在育苗阶段,必须进行塞沙。
塞沙是指将种子播入一定的深度时,种子会在一定期间内迅速生长,产生一根长长的绿色幼苗。
这样做不仅能增强种子的萌发率,还能使根系更加发达。
塞沙时要选择黄沙,将黄沙加水后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沙层厚度约为2-3cm。
2、移栽阶段:乌药的移栽时间应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将小苗挖出栽入土中。
移栽根部时应注意不要折断,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移栽后的第4-5天,需要进行灌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乌药需要透过土壤中的渗透压作用进行生长。
3、肥料管理:乌药的肥料需求少,只需一年施肥一次即可。
施肥时间要尽可能选择在春季。
乌药需要钾、磷、氮、钙等元素的供应。
4、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等。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必须选择适宜的土壤,保持湿度合适,同时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四、收获与加工乌药的采收时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花前后和种子成熟期。
在植物的生长期中,要每天定时进行观察,以获得较好的收获时机。
在采收后,要将乌药切去叶子和根茎的部位,保留主干部位。
然后,将主干进行清洗,烘干、晒干,从而制成优质的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