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的制作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石蜡切片制作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提供关于细胞和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下石蜡切片的制作流程。
1. 组织固定:首先,需要从感兴趣的样本中取得组织样本,并将其进行固定。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醛等。
固定过程中,需要确保样本完全浸泡在固定液中,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以确保组织被充分固定。
2. 脱水: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脱水是将样本中的水分逐渐替代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乙醇、丙酮等。
通常采用递增浓度的有机溶剂,从低浓度逐渐提高到高浓度。
每个浓度的脱水液中,样本需要浸泡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脱水彻底。
3. 渗透:脱水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渗透处理,以使其与石蜡更好地结合。
渗透剂通常为石蜡溶液,可以将样本浸泡在石蜡溶液中,以使其逐渐渗透进入组织内部。
渗透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渗透均匀。
4. 包埋:渗透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其嵌入到石蜡中。
首先,将组织样本放置在石蜡模具中,并加入适量的石蜡。
然后,将模具放入石蜡包埋机中,利用加热和真空等处理,使石蜡与组织样本充分结合。
包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石蜡固化完全。
5. 切片:包埋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以获取薄片供观察。
首先,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然后,将薄片置于载玻片上,并加热使其与载玻片结合。
最后,使用刮片等工具将石蜡薄片修整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6. 然后,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对组织结构的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染色后,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时间,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薄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样品固定和处理在进行石蜡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待切样品进行固定和处理。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常用的有乙醛固定、冰醋酸固定和福尔马林固定等。
处理样品的方法也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可以包括染色、脱水、透明化等步骤,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样品。
2. 包埋将处理好的样品包埋在石蜡中,以便进行切片。
首先,将样品放入石蜡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石蜡溶液转移到恒温水浴中,使其逐渐固化。
在固化过程中,要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石蜡中,避免出现气泡和空洞。
3. 切片切片是石蜡切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将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并放置在切片机的夹持装置上。
然后,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和速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
接下来,使用切片刀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在切割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出现断层。
4. 切片取片切片切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取下。
首先,使用镊子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小心取下,避免损坏或弯曲切片。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在放置切片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细管吸气来帮助排除气泡。
5. 去除石蜡和染色切片取片后,需要将切片上的石蜡去除,并进行染色处理。
首先,将切片放入去石蜡剂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切片转移到浸泡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在去石蜡和染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以确保染色效果和切片质量。
6. 封片和封边染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做成封片,以保护切片并便于保存。
首先,将切片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覆盖。
然后,使用封片胶或封片胶带将切片和覆盖物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切片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切片脱落或污染。
7. 干燥和贴标封片完成后,需要将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并进行贴标。
石蜡切片的制作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它有很多优点,例如,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等。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制片时间太长。
一、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取材→水洗→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
(一)取材及水洗根据实验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取要求部位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需要的材料。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相应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污渍以及粘液等。
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二)固定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
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固定的时间长短依据材料大小而定。
固定液有许多种,在固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固定液,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而失去固定作用。
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三)水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主要目的是洗去固定液的颜色以便后续的染色。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样品:选择需要切片的样品,如组织样本、细胞样品等,并采取相应的固定、处理和染色等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可观察性和对比度。
2.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石蜡、切片盒、切片刀、载玻片等材料,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石蜡浸透:将处理好的样品转移到石蜡中进行浸透。
首先将样品置于温度逐渐升高的浸透剂(如正己烷)中,以去除组织内水分和其他溶质,然后置于石蜡中进行浸透。
4. 切片制备:将石蜡浸透的样品固定于切片盒中,将石蜡块剪碎成适当大小,并放置在切片刀的刀脊上。
调整切片机参数(如温度、角度、速度等),并逐个切割出薄片。
5. 切片贴片:将切好的薄片浮于温水中或使用其他方法,如电离子器、热平台等,以使切片展平并附着于载玻片上。
6. 干燥固定:将切片连同载玻片一起进行干燥固定处理,以去除水分并保持切片的形态稳定。
7. 切片染色:根据实验需求,对切片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如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增强样品的可视化效果和区分感兴趣的结构。
8. 封片封装:将切片封装至封片盖玻片上,使用透明化导电胶或其他封片剂固定切片,并尽量排除气泡、保证封片质量。
9. 切片质控:对制备好的切片进行质量控制,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评估切片的清晰度、结构完整性、染色效果等。
最后,制备完成的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分析、病理学研究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应遵循标准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以及依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生物组织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下面是石蜡切片制备的详细流程。
1.组织固定: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生物组织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组织固定。
将组织样品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通常需要固定24至48小时。
2.去水:固定完毕后,需要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通过逐渐提高样品中酒精浓度(例如70%、80%、95%和100%构成的酒精梯度)来逐步去除水分,通常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
3.清洁:去水后,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清洁,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物和其他杂质。
可以用清洁的醇溶液(例如100%酒精)浸泡样品数分钟,然后用去福尔马林等溶液洗涤样品。
4.浸渍:在石蜡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组织样品浸泡在石蜡中,以使其渗透并得到支撑。
选择适当的石蜡类型和温度很重要。
通常使用低熔点石蜡(例如58℃石蜡),在60至6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溶解石蜡。
5.渗透:将组织样品从酒精中转移到融化的石蜡中,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渗透过程。
首先将样品浸泡在75%酒精中,然后再依次转移到浓缩的酒精溶液中(例如85%、95%和100%)和石蜡中,每次浸泡时间约为1小时。
6.包埋:当样品完成渗透后,需要进行包埋,即将渗透后的组织样品放置在切片模型中,并用石蜡封住。
将切片模型倒置,将溶解的石蜡缓慢倒入模型直到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然后将切片模型固定在冷却装置中,等待石蜡冷却和固化。
7.切片:当石蜡块完全固化后,可以将其切割成所需的薄片。
通常使用旋转切片机或手动切片机进行切片。
将切片机的刀片调整到所需厚度(通常为3至5微米),将石蜡块放置在切片机上,并逐渐将刀片与石蜡块接触,以制备薄片。
8.制片:将切好的石蜡薄片静置在温水中,让其自然展开,并将其转移到预涂有胶水的载玻片上。
轻轻将玻片压在石蜡薄片上,以确保两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然后将载片放置在恒温台上,以便胶水干燥。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材料。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石蜡切片的方法:1.准备材料和设备:-石蜡块:石蜡是一种透明且易于切片的材料,可以在化学试剂供应商或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刀片:使用一把锋利的微创刀片来切割石蜡。
确保刀片是干净的,滴一滴乙醇或其他清洁溶液在刀片上擦拭,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切片盒:选择适合的切片盒来放置切割好的石蜡切片。
-石蜡模具:这是一个用于制作石蜡块的模具,可以在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2.制备石蜡块:-首先,将石蜡块加热至约60-70°C,直到完全融化。
-将石蜡块从加热器中取出,小心地倒入石蜡模具中。
-等待石蜡冷却和凝固。
你可以将石蜡模具放入冷却台上以加快冷却过程。
3.切割石蜡块:-将已冷却和凝固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
-使用清洁干燥的刀片将石蜡块切成适当的大小。
你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切割的尺寸。
4.制备石蜡切片:-准备一张玻璃载玻片。
-小心地将切割好的石蜡片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5.烘干石蜡切片:-将玻璃载玻片连同石蜡切片放入干燥炉。
-设置炉温为50-60°C,保持1个小时以消除任何残留的水分。
6.染色和封片:-如果需要,可以将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
- 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伊红(Eosin)或伊红-兰红(Eosin-Methylene Blue)来染色石蜡切片。
-染色后,将石蜡切片放入一盒有封盖的容器中,以便保存和保护切片。
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技巧和经验,同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刀片伤害。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室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组织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以下是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1. 组织固定:首先,将待切片的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酒精和乙醛等。
固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组织的大小和类型,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2. 组织去水化:固定后的组织需要去除固定剂并脱水,以防止切片过程中的破损和变形。
通常采用逐渐增加乙醇浓度的脱水步骤,常见的乙醇浓度为70%、80%、90%和100%。
3. 组织浸渍:脱水后,组织需要进一步浸渍到石蜡中,以增加组织的硬度和支持性。
首先将组织放入浸渍剂中,如甲醛或乙醇中的苯麻油,然后逐渐增加石蜡浓度,常见的石蜡浓度为50%、70%和100%。
4. 组织包埋:在组织浸渍后,将组织放入包埋模具中,然后倒入熔化的石蜡,使其完全包裹住组织。
包埋完成后,将模具放入冷却台或冷冻器中,使石蜡迅速固化。
5. 石蜡切片:将冷却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使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薄片。
切片机通常配有刀片、切片夹和切片盒等工具,切片时需要注意切片的方向和角度,以获取最佳的切片效果。
6. 切片染色:切片完成后,可以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染色、组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7. 切片封片:染色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使用透明的封片剂将其覆盖。
封片剂可以保护切片,防止切片脱落和变形,并提高显微镜观察的清晰度。
8. 切片观察:最后,将封片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细节和细胞结构,同时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和测量。
总体而言,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去水化、浸渍、包埋、切片、染色、封片和观察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操作技巧,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切片用于研究和诊断。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步骤
一、石蜡切片的制备
1、准备石蜡
用烧杯中加入12mL的苯溶剂和8mL的石蜡,加热至融化,将融化的石蜡移植到一块热板上继续加热,以便从热板上取出细薄的膜层,用磨刀涂抹,然后将用涂抹磨刀涂抹的膜层置于蜡块上,将有载体细胞囊毛细管夹在由石蜡制成的膜层和热板之间,着色后再将膜层回置回蜡块上。
2、去除细胞浆
将制备好的石蜡切片放入10%氯化苯甲酸至50%酒精溶液中,让细胞进行脱脂,去除细胞浆,然后将液体放入烧杯中,煮沸5分钟,再放入70%酒精溶液中,洗去残留的脱脂液,最后放入稀盐酸洗涤,洗去残留的蛋白质。
3、着色
将石蜡切片放入适当浓度的着色液中(如酚酞-HA,库仑染料,组织染料等),煮沸着色3-5分钟,放入稀盐酸洗涤,进行染腐去色,将残留的着色液除去,把腐蚀后的石蜡切片放入稀乙醇中,使其着色深度稳定,待用。
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
1、抗体的准备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抗体。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显微镜下的观察。
二、实验原理石蜡是一种固体烷基烃化合物,常用于组织学中的切片制备。
在制备石蜡切片时,需将所需组织样本固定于载玻片上,并使用石蜡作为嵌塑剂进行与样本的包埋。
待到石蜡固化后,便可使用石蜡切片机或手动微调器进行切片。
切片后,可对切片进行染色及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步骤1、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涂上少量的胶水并晾干。
2、取所需组织样本进行处理。
如为植物组织,可直接在生长期较长的表皮或叶片上进行取样;如为动物组织,可通过手术操作或解剖等方法获取所需组织。
取出组织样本后,清洗干净并切成合适大小。
3、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倒入石蜡中,将组织样本包埋于石蜡内。
4、等待石蜡凝固,调整切片机或手动微调器,进行切片。
5、将石蜡切片玻片用甲苯或二甲苯进行脱蜡。
6、选择所需颜色及染料进行染色。
7、将染色后的玻片用苏木精固定,晾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取像。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石蜡切片,并选择了适合的颜色进行染色。
显微镜观察后,能够清楚地看到组织细胞、细胞核等结构,对于组织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
五、实验结论本次石蜡切片实验证明了石蜡作为组织学研究中的嵌塑剂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嵌塑剂与染料,在切片之后可以得到良好的显微镜照片,有助于对细胞和组织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总之,石蜡切片制备是组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个实验的成功进行,不仅让我们深入理解了组织切片的制备过程,也提高了我们对组织细胞结构的深入认识。
石蜡切片的制作
1、取材固定:将取的组织立即投入固定液中(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h。
2、脱水:修块后流水冲洗12~24h,70%的酒精过夜,梯度酒精脱水
80%酒精1h→85%酒精1h→90%酒精1h(开始熔蜡)→95%酒精45min→无水乙醇Ⅰ45min →无水乙醇Ⅱ45min→酒精二甲苯5min。
3、透明:二甲苯溶液。
4、浸蜡:透明组织块浸入石蜡内1.5h。
5、包埋:石蜡包埋柱内灌满石蜡,将组织放入柱内,蜡块冷却后,适当修整后装入真空袋。
6、切片:切片机
7、展片和贴片:切下的蜡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70%的酒精放入40~45℃的水中,待其
展平后,用载玻片取出,并置温箱中烘干(60℃2h)。
8、脱蜡、浸水、染色、封藏。
切片→二甲苯Ⅰ(10min)→二甲苯Ⅱ(10min)→无水酒精2min→90%酒精2min→80%酒精2min→70%酒精2min→蒸馏水3min→苏木素染液15min→常水冲至不褪色为止→1%盐酸酸化迅速→自来水蓝化30min→85%乙醇迅速→1%伊红染液染色40s→
95%酒精Ⅰ迅速→95%酒精Ⅱ2min→无水酒精Ⅰ2min→无水酒精Ⅱ2min→
二甲苯Ⅰ5min→二甲苯Ⅱ5min;
9、盖片:滴加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镜检。
石蜡切片流程一、引言石蜡切片是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技术,用于制备样品的薄片,以便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流程及其关键步骤。
二、材料准备1. 石蜡:选择适合的石蜡材料,常见的有硬质石蜡和软质石蜡。
2. 样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可以是生物组织、细胞、材料等。
3. 切片刀:选择切割尖锐且锋利的切片刀,常见的有玻璃刀片和钢刀片。
4. 切片机:使用专业的切片机设备,保证切片的精准度。
三、石蜡切片流程1. 固定样品:将样品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福尔马林固定、乙醛固定、冷冻固定等。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样品的形态结构和生物活性。
2. 除去水分:将固定后的样品通过醇溶液逐渐去除水分,一般采用浓度逐渐降低的醇溶液,如75%乙醇、50%乙醇、30%乙醇等。
3. 渗透石蜡:将去水后的样品用石蜡进行渗透处理。
首先将样品置于较低融点的石蜡中,然后逐渐转移到较高融点的石蜡中,这样可以保证样品逐渐与石蜡融合。
4. 包埋:将渗透后的样品放入石蜡模具中,待石蜡凝固后,取出石蜡块。
5. 切片: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切片的厚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为4-10微米。
6. 切片处理:将切好的薄片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展平,并将薄片转移到载玻片上。
7. 固定薄片:将载玻片放入烘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使薄片与载玻片充分固定。
四、注意事项1. 操作环境: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安静,避免灰尘和噪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刀片处理:在使用切片刀前,先将其清洗干净并消毒,以防止样品污染。
3. 温度控制:石蜡切片的各个步骤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适当的温度。
4. 切片厚度:不同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切片厚度,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5. 质量控制:在每个步骤结束后,要对样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切片的质量。
6. 保存条件:切好的石蜡切片应妥善保存,防止受潮或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固定、去水、渗透石蜡、切片等步骤,可以制备出精细的样品薄片,用于显微观察和分析。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石蜡切片实验报告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索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切片技术以及应用领域。
一、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脱水、浸渗和包埋四个步骤。
首先,需要将待切割的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醛固定等。
固定处理的目的是保持样本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以便后续的处理。
接下来,进行脱水处理,将固定的样本逐渐置于浓度递增的酒精溶液中,以去除样本中的水分。
然后,进行浸渗处理,将脱水后的样本逐渐浸渗于石蜡中,以增加样本的硬度和刚性。
最后,进行包埋处理,将浸渗后的样本置于石蜡中,使其完全包裹。
制备好的石蜡块可以进行切片处理。
二、石蜡切片的切片技术石蜡切片的切片技术主要包括石蜡块修整、切片机操作和切片收集三个步骤。
首先,需要对石蜡块进行修整,将其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以便放置于切片机中。
修整过程需要注意保持切片块的平整和规整,以确保切片的质量。
接下来,进行切片机操作,将石蜡块固定在切片机上,并设置好切片机的切割参数,如切片厚度和切割速度等。
切片机通常使用旋转刀片进行切割,通过旋转刀片与石蜡块的接触,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最后,进行切片收集,将切割好的石蜡切片收集起来,可以用于后续的染色、观察和分析。
三、石蜡切片的应用领域石蜡切片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研究中,石蜡切片可以用于组织学研究,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和分析生物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分布情况,从而揭示生物组织的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医学诊断中,石蜡切片可以用于病理学检查,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和分析患者组织样本中的异常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材料分析,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分分布,从而揭示材料的性质和特性。
总结起来,石蜡切片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一、固定液(xx 氏液)饱和苦味酸75mL+40%甲醛25mL+冰醋酸5mL二、苏木精染液(实验前至少 3 个月要配好)[Harris 'solution]1. A液:KAl(SO4)2 (硫酸铝钾)40g+蒸馏水900ml,加热溶解2. B液xx精5g+无水乙醇100ml3•将B液倒入A,继续加热至沸腾4.C 液,1.5g 氧化汞溶于10ml 蒸馏水5•将C倒入AB混合液,边加边搅拌,缓慢,加完后加热至再度沸腾6. 将上混合液放入冷水中迅速冷却7. 装瓶,临用前加入10ml 冰乙酸使用之前要过滤!三、熬蜡3-4天,每天6-7 h,至xx为止。
四、脱水如果用的是波恩氏液,则可以从50%或者70%乙醇开始脱水。
如果当天不能完成透明过程,到70%处可以停止,否则得一直做到透明过程。
如果用的是甲醛-PBS缓冲液固定,则必须从30%处脱水。
30% (乙醇)1h ---------- 50%1h ------ 70%1h(可以过夜) --------- 85%1h --------- 95%l30min——95%ll30min ----- 100%I,II100(%b时间须自己摸索,不同组织脱水时间不一样。
如果脱水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切片的时候有刀痕并且组织不容易切完整。
如果脱水时间过短,细胞间隙水分不能完全脱去,透明的时候会变得浑浊,导致透明液不能完全代替乙醇。
一般说来,像肾脏、胰腺等管状、泡状结构比较多的组织脱水时间可稍微减短,像心脏、肝脏等结构比较致密的组织,脱水时间可稍微长点,一般两次100%乙醇处,每次都不超过30min。
五、透明( 1)二甲苯乙醇30min( 2)二甲苯l 30 min(3) 二甲苯II30min。
如果用二甲苯透明,则须完成后续的包埋工作。
女口果二甲苯里是浑浊状态的,表明组织间隙水没脱干净。
也可以用水杨酸甲酯透明,一般要18-24 h。
六、包埋( 1 )二甲苯石蜡20~30 min( 2)石蜡I 20~30 min( 3)石蜡II 30 min七、切片一般4-7°角,4-5微米厚度八、染色(最后再做)。
石蜡切片和HE染色详细步骤
一、石蜡切片制备
1、收集样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形状,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采样
容器,将样品采集到容品中并制冷处理,以防止样品发生腐败。
2、石蜡制备:在制作石蜡切片之前应先量出所需的石蜡,并将其放
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酒精等助剂加热溶解,当石蜡完全溶解熔融后,用桶
或温度控制的水浴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搅拌均匀,使石蜡液完全熔化,熔化后即可用于制作石蜡切片。
3、制备切片:将样品置于熔融石蜡中,用切片机将样品切成指定的
厚度,以便用于染色;将薄片分类清洗,用干净的棉棒涂上几滴石蜡,使
其连接牢固,然后放在凉爽的干燥地方。
二、HE染色
1、润湿:将样品片放入石蜡解决液,轻轻摩擦,使其充分润湿。
2、酒精消切:将石蜡解决液滴入被润湿的样品片,轻轻摇晃,完成
样品的酒精消切。
3、甲醛处理:将样品片放入含醛的苯乙酮溶液中,经摇晃后再放入95%乙醇中搅拌,使样品片可以完全吸收醛,促使样品受醛处理,使样品
片充分脱脂,加快染色效果和特殊部位的显示。
4、HE染色:将脱脂的样品片放入无菌玻璃容器内。
石蜡切片的操作方法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切片制备方法,用于细胞学和组织学的研究。
下面是石蜡切片的操作方法:1. 收集样本:选择要制备切片的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
样本可以是动物组织、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物。
2. 选择合适的浸渍剂:石蜡切片需要将样本浸渍在石蜡之中,以固定和保护样本。
常用的浸渍剂包括甲醇、乙醇和二甲苯。
3. 固定样本:将样本固定在固定剂(如甲醛)中,以保持其形态结构。
固定时间根据样本的类型和大小而定,一般在4C下静置数小时或过夜。
4. 脱水:在一系列浓度逐渐增加的乙醇溶液中,将固定的样本从水中脱水,使其逐渐转移到纯度较高的乙醇中。
5. 渗透:将脱水的样本浸渍在二甲苯或其他有机溶剂中,使其渗透并置换乙醇。
浸渍时间根据样本的大小和组织特性而定,一般在一到数小时之间。
6. 包埋:将渗透后的样本置于石蜡中,使其完全浸润。
石蜡块可以预先加热至液态,然后将样本放入其中,或者将样本以及适量的石蜡放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加热使其固化。
7. 切片:将制备好的石蜡块放入石蜡切片机中,使用旋转切片刀将其切成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4-10微米。
8. 取片:用切片刀或镊子将切好的石蜡切片取出,并放置在清洁的显微镜载玻片或切片架上。
9. 脱脂:将石蜡切片置于加热的二甲苯或其他脱蜡剂中,使其脱去石蜡。
10. 染色:根据需要,可对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例如常用的血液和组织标本染色方法如伊红染色(H&E染色)。
11. 干燥:将染色的切片在室温下晾干或在加热台上加热至干燥。
最后,将切片用显微镜载玻片覆盖,并封口保存。
以上就是石蜡切片的一般操作方法,每个实验室可能会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微调。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溶剂和使用锋利的刀片时的切割操作。
说明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一般的组织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但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使用,为永久性显微玻片标本。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取材应根据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
例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多选取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快又便于切取;猪的肝小叶边界清晰明确;耳蜗以豚鼠的内耳易于定位和剥离。
材料必须新鲜,搁置时间过久则产生蛋白质分解变性,导致细胞自溶及细菌的滋生,而不能反映组织活体时的形态结构。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固定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的新鲜材料,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
固定能使组织硬化,有利于切片的进行,而且也有媒浸作用,有利于组织着色。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其对组织的硬化收缩程度以及组织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作用各不相同。
例如纯酒精可固定肝糖而能溶解脂肪,甲醛能固定一般组织,但溶解肝糖和色素。
固定液可分为单一固定液及混合固定液。
前者有甲醛(蚁醛、福尔马林)、酒精、醋酸或冰醋酸、升汞、锇酸(四氧化锇)、重铬酸钾及苦味酸等,单一固定液不能固定细胞中的所有成分;混合固定液可以互补不足,常用的混合固定液有Bouin氏液、Zenker氏液、FAA液、Carnoy氏液、SuSa 液(配方见有关技术书籍)。
因此,应根据所要显示的内容来选择适宜的固定液。
10%福尔马林(4%甲醛)或10%磷酸缓冲福尔马林是病理切片常规使用的固定液,不仅适用于常规HE(苏木精-伊红)染色,还可以用于组织学有关的其他技术的切片染色。
固定液的用量通常为材料块的20倍左右,固定时间则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以及固定液的穿透速度而定,可以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洗涤与脱水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
多数用流水冲洗;使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则需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组织经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固定,则不必洗涤,可直接进行脱水。
固定后或洗涤后的组织内充满水分,如不除去水分就无法进行以后的透明、浸蜡与包埋,因为透明剂多数是苯类,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融合,水分不脱尽,苯类不能浸入。
酒精为常用脱水剂,它既能与水相混合,又能与透明剂相混,为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通常从30%或50%酒精开始,经70%、85%、95%直至纯酒精(无水乙醇),每次时间为1~数小时,如不能及时进行各级脱水,材料可以放在70%酒精中保存,因高浓度酒精易使组织收缩硬化,不宜处理过久。
正丁醇、叔丁醇、丙酮及二氧陆环等也可做脱水剂。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透明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媒浸液,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
材料块在这类媒浸液中浸渍,出现透明状态,此液即称透明剂,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苯、氯仿、正丁醇等,各种透明剂均是石蜡的溶剂。
通常组织先经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
透明剂的浸渍时间则要根据组织材料块大小及属于囊腔抑或实质器官而定。
如果透明时间过短,则透明不彻底,石蜡难于浸入组织;透明时间过长,则组织硬化变脆,就不易切出完整切片,最长为数小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浸蜡与包埋用石蜡取代透明剂,使石蜡浸入组织而起支持作用。
通常先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浸渍3小时左右,浸蜡应在高于石蜡熔点3℃左右的温箱中进行,以利石蜡浸入组织内。
浸蜡后的组织材料块放在装有蜡液的容器中(摆好在蜡中的位置),待蜡液表层凝固即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即做成含有组织块的蜡块。
容器可用光亮且厚的纸折叠成纸盒或金属包埋框盒。
如果包埋的组织块数量多,应进行编号,以免差错。
石蜡熔化后应在蜡箱内过滤后使用,以免因含杂质而影响切片质量,且可能损伤切片刀。
通常石蜡采用熔点为56~58℃或60~62℃两种,可根据季节及操作环境温度来选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切片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四棱台,以少许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小木块上,夹在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旋紧。
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硬度适当都直接影响切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等方法适当改变蜡块硬度。
通常切片厚度为4~7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贴片与烤片用粘附剂将展平的蜡片牢附于载玻片上,以免在以后的脱蜡、水化及染色等步骤中二者滑脱开。
粘附剂是蛋白甘油。
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薄层蛋白甘油,再将一定长度蜡带(连续切片)或用刀片断开成单个蜡片于温水(45℃左右)中展平后,捞至玻片上铺正,或直接滴两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再把蜡片放于水滴上,略加温使蜡片铺展,最后用滤纸吸除多余水分,将载玻片放入45℃温箱中干燥,也可在37℃温箱中干燥,但需适当延长时间。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切片脱蜡及水化干燥后的切片需脱蜡及水化才能在水溶性染液中进行染色。
用二甲苯脱蜡,再逐级经纯酒精及梯度酒精直至蒸馏水。
如果染料配制于酒精中,则将切片移至与酒精近似浓度时,即可染色。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组织内的不同结构呈现不同的颜色以便于观察。
未经染色的细胞组织其折光率相似,不易辨认。
经染色可显示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以及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
染色剂种类繁多,应根据观察要求及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染色剂及染色方法,还要注意选用适宜的固定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经典的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曙红,Eosin)染色法是组织学标本及病理切片标本的常规染色,简称HE染色。
经HE染色后,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多数细胞质及非细胞成分被伊红染成粉红色。
由于苏木精是带阳离子的染料,染液呈碱性,核内染色质及胞质内核糖体等物质对这种染料有亲和性,称嗜碱性;而带阴离子的染料伊红配制的染液呈酸性,对这种染料的亲和性,称嗜酸性。
有时不同的组织结构还需要用特殊的染料及染色方法加以显示,称特殊染色。
有些细胞组织经硝酸银浸润后,可使溶液中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或银粒附着在细胞组织上,呈棕黑色,这种性质称亲银性,而有些细胞组织本身不能使硝酸银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还需加还原剂才能将银离子还原,称嗜银性。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切片脱水、透明和封片染色后的切片尚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需经梯度酒精脱水,在95%及纯酒精中的时间可适当加长以保证脱水彻底;如染液为酒精配制,则应缩短在酒精中的时间,以免脱色。
二甲苯透明后,迅速擦去材料周围多余液体,滴加适量(1~2滴)中性树胶,再将洁净盖玻片倾斜放下,以免出现气泡,封片后即制成永久性玻片标本,在光镜下可长期反复观察。
注意有些染料需特定厂家生产的产品。
根据各种染色方法、组织类别及切片厚度,掌握适宜的染色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石蜡制片程序及环节繁多,需数日才能完成1个周期,但切片可长期保存,供教学、科研及病理诊断及复察,并可利用蜡块作其他项目的回顾性研究。
病理常规制片过程中已简化了一些细的环节或缩短了部分处理时间以适应临床需要(可缩短至2天)。
虽然冰冻切片大大快于石蜡切片,但所显示的形态结构却不如前者,因此病理医生最后还需要根据石蜡切片作出准确诊断。
近些年来,在病理常规制片过程中采用了微波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了制片过程,而且对形态结构并没有影响。
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频率却很高的高频电磁波[波长为1米~1毫米,频率为300兆赫(MHz)~300千兆赫(GHz)]。
组织经微波辐射后加速组织内部分子的高速运动,以使液体的运输加快,增加弥散、渗透和交换效率,从而加速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和染色各个环节。
例如常规福尔马林固定需数小时~1天,而且能引起组织收缩及某些抗原成分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微波固定仅需1~2分钟,且可减少抗原的丢失和损害。
选择适当的档次(功率)、辐射时间和温度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微波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应用环节尚需进一步摸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石蜡切片与其他技术方法的结合石蜡切片不仅是经典的方法,又是最基本的方法,它与其他新的技术方法相结合,使传统的老技术扩大了应用范围,开辟了许多新领域,增加了许多新的研究、观察内容。
随新的仪器及新的研究技术的不断问世及使用,使组织学的观察研究从简单的形态结构深入到各种成分的定性观察,又从定性转向定量计测,使细胞组织的形态,功能及代谢三结合,从而达到定性可靠、定位准确及定量可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编辑本段与免疫学技术结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组织制片技术与免疫学技术结合构成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组织切片中细胞组织的多肽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定性和定位观察研究。
不论哪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都包括抗体的制备、组织材料处理、制备玻片标本以及免疫染色。
冰冻切片手续简便,制片过程中抗原活性丢失少,但组织细胞形态较差;石蜡切片步骤繁多,制片中抗原活性有所减低,但组织细胞形态清晰,是免疫组织化学常规制备切片方法之一。
一般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用于检测胞浆或核内的抗原,不宜做表面抗原染色,有人将新鲜组织浸泡于冷磷酸缓冲液内48小时,再固定于96%乙醇或其他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切片,可用于表面抗原染色。
乙醇、丙酮等固定剂对抗原破坏较轻,但结构保存较差。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中性和缓冲福尔马林,它可与蛋白质交叉结合封闭抗原,在进行免疫染色前,切片再用蛋白酶消化,以暴露抗原部位、增强抗原的反应。
在石蜡切片上进行的常用的免疫组化染色有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中的PAP法(非标记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及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ABC法(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使用两种染色法的组织切片都需先经第一抗体(各种抗血清)孵育;再经第二抗体或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孵育;后经PAP复和物或ABC复合物孵育,最后以DAB(二氨基联苯胺)-H2O2液显色呈棕黄色沉淀。
常规复染、脱水、透明、封片成永久性玻片标本,光镜下检测常规或特殊染色法难以显示的成分及其精确定位,可用于基础研究及临床病理研究及诊断。
微波用于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既简化步骤又节省时间,且能促进免疫染色效果。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石蜡包埋组织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是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结合使用来测量DNA含量及倍体分析,这一结合是流式细胞仪在临床应用中,特别是在肿瘤研究方面开拓了新的研究途径。
FCM是激光、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流体喷射技术的综合发展应用,是快速定量分析细胞的技术,要求被检细胞呈悬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