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23
10.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案教材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
主要学习十八以来我国取得的全方位的历史成就、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本框内容时政气息浓厚,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也比较紧密,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涵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②理解我国确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原因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程。
③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说明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历史性变革”、“开启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众参与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②通过对“新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待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了解十八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学难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教案。
学生准备:自主完成预学案(资料书),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
传统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必须转向内需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其次,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加快推进绿色经济转型。
最后,中国经济还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挑战。
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中国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这将包括减少过剩产能,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
其次,中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经济转型。
这将包括严控污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培育绿色产业等。
最后,中国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将包括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中国将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扩大自由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其次,中国将加大对内需的拉动力度,培育消费市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将成为巨大的消费潜力。
最后,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推动。
这将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在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政府将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政府将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政府将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加快绿色经济转型,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对外开放等。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中国的经济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体系之一,对于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各种方面,包括中国经济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等。
经济现状中国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直到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4.5万亿美元,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
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在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并且正在建立起一个由消费和技术驱动的经济模式。
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将经济的发展定位于创新和技术升级,并且正在积极推动一个由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
2020年10月,中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布的《关于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表明了这一方面的重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市场准入、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等领域的重点改革。
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强大的挑战。
首先,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其次,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全球化问题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因为这些问题和因素都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
最后,中国的环保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机遇。
比如,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的中心之一,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所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优势。
在当前的背景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并且经济基础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加大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并且积极倡导贸易自由化,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学生用书P35]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开启新征程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②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坚持新发展理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重要性具体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和侵略,民众疾苦,国家疲弱。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为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这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再次,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恐怖主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理念和举措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一、高质量发展的定义高质量发展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
如果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形态,就不能以产出的规模大小来谈论,而是以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论。
换句话说,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要更好、更优、更协调,所要匹配的目标要更高、更美好,同时也更有助于市场出清。
从这个要求出发,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求——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高质量发展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延展和深化,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培育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这样就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统一在一起,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着刚才所说的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的方向发展。
于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从效益优先的角度来讲,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让企业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本甚至是亏损甩给政府、甩给社会。
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伴随着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良好的产出收益。
如果这一点实现不了,仅仅是在政府补贴的摇篮之中或者只是寻求差异化市场环境的过度关照,那么这种发展也不能称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在市场竞争中按照共同的市场规则,体现出质量的竞争能力与效能,支持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序实现。
2. 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推进改革、加强调控、完善市场建设的核心要求和诉求以及重大的选择方向。
我们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而不是在静待着高质量发展的敲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