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形体分析 画组合体视图之前,应对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7
简述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与步骤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要表示出其三维形态,需要使用组合体三视图来画出它的三个主要视图。
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组合体三视图来表示它的三个主要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首先,在准备画组合体三视图之前,要进行草图分析。
这包括分析可用的材料、零件和装配图,决定每个零件的位置关系,规定它们各自在整个组合体中的位置。
其次,选定要绘制的三视图样式,一般来说,有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正视图是物体的正面的平行视图,用于描绘物体的厚度和宽度;左视图是物体的左侧的平行视图,用于描绘物体的高度和厚度;俯视图是物体的上面的平行视图,用于描绘物体的宽度和高度。
然后,绘制三视图,首先绘制正视图,从上到下依次绘制每个零件。
在绘制零件时要按照正确的比例来进行,否则,零件可能失去它们的特性。
此外,还要注意每个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它们看起来紧凑、稳定。
接下来,绘制左视图。
先绘制每个零件,再画出其它零件间的连接线,最后根据需要将组合体的多条轴线画出来,以表示它的运动范围。
最后,绘制俯视图,也就是将零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绘制,将零件的连接线画出来。
绘制完成后,要再次检查其各视图的一致性,以确保它的实物视图与草图的一致性。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步骤如下:1.图分析:分析材料、零件和装配图,决定每个零件的位置关系,规定它们各自在组合体中的位置;2.定三视图样式,一般包括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3.制正视图,从上到下依次绘制每个零件,注意每个零件间的位置关系;4.制左视图,先绘制每个零件,再画出其它零件间的连接线,最后根据需要将组合体的多条轴线画出来;5.制俯视图,也就是将零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绘制,将零件的连接线画出来;6.次检查一致性,确保实物视图与草图的一致性。
组合体三视图是工程图纸中最常用的表示方式。
§6-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一、形体分析画组合体视图之前,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及在哪个方向上是否对称,在对称方向上有哪些基本形体处于居中位置。
以便对组合体的整体形状有个总的概念,为画它的视图做好准备。
图6-12所示的轴承座是由①圆筒状凸台、②圆筒轴承、③等腰梯形柱的支承板、④四棱柱与直角梯形柱组合的加强肋板、⑤四棱柱的底板等组成。
轴承和凸台的内、外表面都有相贯线,轴承的外圆柱以曲面与加强肋板、支承板的顶面相接,它们的左、右端面都不平齐;支承板的前、后两侧面与圆筒轴承的外圆柱面相切,与底板的前、后两侧面都相交;加强肋板的前、后两侧面与圆筒轴承的外圆柱面截交;支承板的右面和底板的右面平齐。
轴承座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前、后对称面,组成轴承座的五个部分在宽度方向上都处于居中位置。
底板上的前、后两个圆柱孔及两个与圆柱通孔同轴线的四分之一圆柱面在轴承座宽度方向上处于对称位置。
二、确定主视图三视图中的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图,因为画图或看图大都从主视图开始考虑,而且主视图通常是反映物体主要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的视图,选择主视图就是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和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问题。
一般是选择反映其形状特征最明显、反映形体间相互位置最多的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安放位置反映工作位置,并使其表面、对称平面、回转轴线相对于投影面尽可能地多处于平行或垂直位置,还要考虑使其他视图上的虚线减少为好,也可选择其自然位置。
主视图确定了,其他视图也就随之而定,但选几个视图要根据组合体的复杂程度决定。
从图6-12a和图6-13中可以看出,该组合体(轴承座)以投射方向A所画出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并按其工作位置安放为较好。
同时也要兼顾使其他视图上的虚线少,如取图6-13c 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就回使左视图上的虚线增多。
最后确定的三视图,如图6-14所示。
三、画图步骤首先根据组合体的大小,选比例,定图幅,考虑标注尺寸所需的位置,均匀地布置视图。
1、简述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1)画各个视图的作图基准线通常选组合体上平行于投影面的对称平面、底面(上或下)、端面(左、右、前、后)等积聚成直线投影作为各视图的作图基准线,分别用细点画线(但在画底稿图时,为了方便作图,一般都是先画成细实线)和细实线表示;对于轴线垂直于投影面回旋体的各视图的画图基准线,也常用轴线的三个投影(其中两个投影都是轴线投成直线的投影,都用细点划线表示;另一个投影是轴线积聚成点的投影,用细点划线画出的对称中心线表示)来表示。
(2)按形体分析画各个基本形体的三视图具体作图时,通常是外部较大的、整体堆叠组合形式的基本形体,后画内部较小的、细部挖切组合体形式的基本形体,再画内、外表面相交处的交线(截交、相贯)和相切处的切线、切点到位。
应特别注意的是:再逐个画出每一个基本形体的三视图时,必须格守完全画好一个基本形体的三视图后,才能画下一个基本形体,而且一般先画投影为圆的视图,后画与其对应的非圆视图(其轴线平行于投影面的),这种画图次序有利于保持投影关系,提高作图的准确性和作图效率。
还应根据前面章节讲到的作图规则认真完成底稿图。
(3)仔细检查底稿图后,进行加深完成底稿图时,特别要注意检查个基本形体表面的相接、相交、(截交、相贯)相切等处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投影画法,经全面检查、修改,确定无误后,还要擦去多余的底稿图线,方可加深,加深时应遵守第一2、请谈谈自己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方法是自己多动手,跟着老师步骤一步一步来,认真听好45分钟课,多做笔记,记下重点和难点。
多接触模型,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另外有时间多看看机械制图的课外书籍,拓宽自己的章讲授的要领。
知识面,多看经典视频教程,弄清自己的不懂的地方,加强自己的所了解的的东西。
存在的问题:对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概念不了解,画图时脑子没有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体系,导致画图不准确,归根究底是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行,自己课外也没发多少时间去看,去想,去体会。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教学内容各部分的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及组合方式,分别画出各部分的投影(2)面形分析法视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代表一个面的投影,不同线框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物体表面的变化。
2.画图步骤及要领(1)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解——分块(2)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3)按照各块的主次和相对位置关系,逐个画出它们的投影(4)分析及正确表示各部分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5)检查、加深(二)叠加型组合体的视图画法1.形体分析如下图所示为支坐,根据形体结构特点,可将其看成是由底板、竖板和肋板三部分叠加而成。
竖板顶部的圆柱面与左、右两侧面相切;竖板与底板的后表面共面,两者前表面错开,不共面,竖板的两侧面与底板上表面相交;肋板与底板、竖板的相邻表面都相交;底板、竖板有通孔且底板前面为圆角。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2.选择视图如图所示,将支座按自然位置安放后,经过比较箭头A、B、C、D所指四个不同投射方向可以看出,选择A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要比其它方向好。
因为组成支座的基本形体及其整体结构特征在A向表达得最清楚。
3.画图步骤(1)选择适当的比例和图纸幅面,确定视图位置。
(2)贤画出各视图的主要中心线和基准线,然后按形体分析法,从主要形体(如底板、竖板)着手,画有形状特征的视图,且先画主要部分再次画次要部分。
(3)按各基本形体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及其投影关系,逐个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三)切割型组合体的视图画法1.形体分析法如图所示组合体可以看成由长方体切去基本形体1、2、3而形成。
画切割型组合体的视图可在形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面形分析法进行。
2.选择视图3.作图步骤(1)作每个切口投影时,应先从反映形体特征轮廓且具有积聚性投影的视图开始,再按投影关系画出其他视图。
(2)第一次切割,先画切口的主视图,再画出俯、左视图中的图线。
(3)第二次切割,先画圆槽的俯视图,再画出主、左视图中的图线。
§6-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形体分析
画组合体视图之前,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及在哪个方向上是否对称,在对称方向上有哪些基本形体处于居中位置。
以便对组合体的整体形状有个总的概念,为画它的视图做好准备。
图6-12所示的轴承座是由①圆筒状凸台、②圆筒轴承、③等腰梯形柱的支承板、④四棱柱与直角梯形柱组合的加强肋板、⑤四棱柱的底板等组成。
轴承和凸台的内、外表面都有相贯线,轴承的外圆柱以曲面与加强肋板、支承板的顶面相接,它们的左、右端面都不平齐;支承板的前、后两侧面与圆筒轴承的外圆柱面相切,与底板的前、后两侧面都相交;加强肋板的前、后两侧面与圆筒轴承的外圆柱面截交;支承板的右面和底板的右面平齐。
轴承座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前、后对称面,组成轴承座的五个部分在宽度方向上都处于居中位置。
底板上的前、后两个圆柱孔及两个与圆柱通孔同轴线的四分之一圆柱面在轴承座宽度方向上处于对称位置。
二、确定主视图
三视图中的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图,因为画图或看图大都从主视图开始考虑,而且主视图通常是反映物体主要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的视图,选择主视图就是确定主视图的投射
方向和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问题。
一般是选择反映其形状特征最明显、反映形体间相互位置最多的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安放位置反映工作位置,并使其表面、对称平面、回转轴线相对于投影面尽可能地多处于平行或垂直位置,还要考虑使其他视图上的虚线减少为好,也可选择其自然位置。
主视图确定了,其他视图也就随之而定,但选几个视图要根据组合体的复杂程度决定。
从图6-12a和图6-13中可以看出,该组合体(轴承座)以投射方向A所画出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并按其工作位置安放为较好。
同时也要兼顾使其他视图上的虚线少,如取图6-13c 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就回使左视图上的虚线增多。
最后确定的三视图,如图6-14所示。
三、画图步骤
首先根据组合体的大小,选比例,定图幅,考虑标注尺寸所需的位置,均匀地布置视图。
轴承座的画图步骤如图6-15所示。
(1)画各个视图的作图基线,如图6-15a所示。
通常选组合体上平行于投影面的对称平面、底面(上或下)、端面(左、右、后、前)等积聚成直线的投影和垂直于投影面的回转轴线的三个投影(表示积聚成点的投影用对称中心线),作为画各视线的基线。
(2)按形体分析画各个基本形体的三视图,如图6-15b∽f所示。
通常是先画外部较大的、整体堆叠组合的基本形体,后画内部较小的、细部挖切组合的基本形体,在逐个画每一基本形体的三视图时必须画完一基本形体的三视图后,才能画下一个基本形体,而且,一般先画投射为圆的视图,后画与其对应的非圆的视图(其轴线平行于投影面的),这种画图次序有利于保持投影关系,提高作图的准确性和作图的效率。
轴承座是上、中、下堆叠且有挖切的综合组合形式,按形体分析,可先画下(底板)后画下(轴承圆筒)、再画中(支承板),跟着画其他(肋板、凸台),6-15b~e所示。
如属左、中、右或前、中、后的结构,作图方法类同。
应根据前面章节讲到的作图规则,认真完成底稿图。
(3)仔细检查底稿图后,进行加深,如图6-15f所示。
完成底稿图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各基本形体表面间的连接、相交、相切等处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投影原则,经全面检查、修改,确定无误后,还要擦去多余底稿图线,方可加深,加深时应遵守第一章讲过的要领。
四、画组合体三视图举例
[例6-1]画图6-16a所示组合体的三视图。
(1)形体分析
该组合体是由底板、正立板和右侧立板等堆叠组合成的。
四棱柱与半圆柱组合的正立板堆叠在四棱柱底板上面,它们的左、右、后面都平齐,它们的由面与堆叠在四棱柱底板上的直角梯形柱右侧立板的右面也都平齐,直角梯形柱右侧立板的前面与四棱柱底板的前面平齐,正立板上挖去一个与其半圆柱同轴线的圆柱相通,组合体的整体在三个方向上都不具有对称面。
(2)确定主视图
如图6-16a中的箭头A所指的方向反映组合体的形状及其基本形体的相互位置特征最多,故选箭头A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安放位置取自然位置。
(3)画图步骤
如图6-16b~g所示。
[例6-2]画图6-17a 所示组合体的三视图
(1)形体分析
该组合体可看作原形为四棱柱,切去Ⅰ、Ⅱ、Ⅲ、Ⅳ等四部分而成。
(2)确定主视图
如图6-17a 中的箭头A所指的方向反映组合体的形状及其基本形体的相互位置特征最多,故选箭头A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安放位置取自然位置。
(3)画图步骤
如图6-17b~f所示。
[例6-3]画图6-18a 所示组合体(底座)的三视图。
(1)形体分析
该底座由四棱柱底板,直立圆
柱,前、后半圆柱,以及左、右两
个直角三棱柱的肋板等形体组成。
中间切槽,左、右对称切块,带有
左右通孔的直立圆柱与顶上中间切
槽的前、后半圆柱垂直相贯,与左、
右对称的肋板的前、后面平行相截;
它们的底面都与下方的中间开前后
通槽、四角钻孔的底板的顶面相接;
中间半圆柱的前、后端面与底板的
前、后端面分别平齐;整体在长、
宽方向上都对称;除底板上四角钻孔处于对称位置外,所有组合的基本形体在宽度方向上都处于居中位置;除底板上四角钻孔、直立圆柱顶上左、右切块及其横孔、左、右两肋板均处于对称位置外,所有组合的基本形体在长度方向上都处于居中位置,如图6-18b所示。
据上分析,底座个基本形体的表面间有平齐、不平齐、相贯、截交等相对位置关系,画图前应分清,在各个交接处应画出其交线,或有线隔开。
(2)确定主视图
如图6-18a中的箭头A所指的方向底座的形状及其基本形体的相互位置特征最多,故选箭头A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安放位置取工作位置。
(3)画图步骤
如图6-19a~e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