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27.17 MB
- 文档页数:243
《幼儿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认知发展”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分析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一个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1)讲解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感知发展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性。
(2)讲解一道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记忆发展的规律。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游戏。
(2)让学生针对幼儿记忆发展,提出一个家庭作业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2. 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3. 感知发展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性例题讲解4. 记忆发展规律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针对幼儿记忆发展,设计一个家庭作业。
2. 答案:(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
1.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1.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幼儿教育心理学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2.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如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2.2 幼儿言语发展介绍幼儿言语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包括语音、词汇、句子的发展。
2.3 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方法探讨如何通过教育activities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如游戏、故事讲述、绘画等。
第三章: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3.1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如基本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情绪调节能力等。
3.2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如自我意识、同伴关系、道德观念等。
3.3 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促进方法探讨如何通过教育activities促进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情感教育、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
第四章:幼儿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4.1 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介绍如何创设适宜的幼儿教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
4.2 幼儿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探讨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
4.3 幼儿教育者的角色与素质讨论幼儿教育者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如爱心、耐心、专业素养等。
第五章:幼儿教育心理评估与干预5.1 幼儿教育心理评估的目的与方法介绍幼儿教育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如智力测验、行为观察、个体差异评估等。
5.2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探讨如何识别和干预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分离焦虑、同伴冲突等。
5.3 幼儿心理咨询与辅导介绍幼儿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倾听、支持、指导等。
第六章:幼儿游戏与心理发展6.1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阐述游戏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心理学》全套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完整版依据《幼儿心理学》教材第1章至第8章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感知与认知发展、情感与情绪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心理异常与辅导、幼儿心理发展评价。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2. 熟悉幼儿在感知、认知、情感、语言、社会性、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
3. 学会分析幼儿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基本的辅导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解,幼儿心理异常的分析与辅导。
2. 教学重点: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心理发展评价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幼儿心理学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播放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过程1: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过程2:讲解感知与认知发展、情感与情绪发展、语言发展等章节内容,穿插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3:发放练习题,学生完成后进行解答。
4. 案例分析:分析幼儿心理异常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与辅导。
过程4:展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5. 评价方法:介绍幼儿心理发展评价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过程5:讲解评价方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2. 感知与认知发展3. 情感与情绪发展4. 语言发展5. 社会性发展6. 自我意识发展7. 心理异常与辅导8. 幼儿心理发展评价七、作业设计(1)简述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2)分析幼儿在感知、认知、情感、语言、社会性、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
(3)列举幼儿心理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辅导方法。
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现象与心理1.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
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
(2)心理过程(3)个性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1.遗传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前提。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
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他的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