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1)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1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第一部分:中医药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医和中药两大领域。
-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调节身体的功能,强调“阴阳调和”,“气血平衡”等概念。
-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制备或加工而成的药物,具有中医理论指导的药物。
2.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医药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中医药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3. 中医药的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相连,相辅相成。
- 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和改善人体的自愈能力。
- 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第二部分:中医药与健康养生1.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 中医药养生强调顺应自然、顺应时令,提倡“四时养生”和“五运六气”。
2. 饮食调养- 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推崇“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
- 根据中医药的饮食疗法,介绍一些常见食材的功效和适用人群。
3. 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 穴位按摩- 中草药泡脚- 气功养生第三部分:中医药与常见疾病防治1. 中医药在常见疾病的防治- 感冒、发热等症状的中医药防治- 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调理- 失眠、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 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 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第四部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1. 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医药现代发展-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及国际发展趋势结语: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传承和发展中,我们应当珍惜中医药文化传统,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让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第一篇: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它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中。
中医药对于中国人的健康保健有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在这里,我将带着大家了解中医药的几个方面。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阴阳”、“气血”、“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这些概念是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在膳食、精神、锻炼等方面的养生中,需要严格按照中医的理论来做。
二、中药材的介绍中药材指的是用于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的药物材料。
中药材有茯苓、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
中药材有多种类型和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例如可以积极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人体形态等。
三、中药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方法是根据中医药的理论,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要素,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健的目的。
中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草药调剂、针灸、拔罐、推拿等。
中药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人体的不适和疾病,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中医饮食中医饮食是养生和保健的重要方面,它强调在饮食方面合理搭配,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饮食强调在食品的性质、吃食物的时间、食量的大小等方面来保持身体健康。
例如,糯米可以补肾,多吃芹菜可以解毒、降血压,多吃草莓可以滋润气血等。
五、中医的按摩推拿中医的按摩推拿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舒展筋脉等,从而调节身体的机能。
常用的中医按摩推拿手法有拿捏、揉捏、推拿、按摩、拍打等。
通过中医按摩推拿,可以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从而增强身体健康。
中医药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以整体观念和系统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理论,将人体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
中医药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应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第一章中医养生简论一中医调理,重在平衡社会的进步以生产工具的改造为标志。
当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蒸气机时,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当出现内燃机时,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这时的人类可以飞上天空了;当出现电脑时,整个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道养生文化的创造与传播,及大道养生八宝的应用与成功,则是人类养生保健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
大道养生的作用是什么?是通过调“时间”,开“方向”,恢复人体平衡。
何为“时间”“方向”?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状况归纳为五个方向:东、南、西、北、中。
东方生风,时间为春;南方生热,时间为夏;西方生燥,时间为秋;北方生寒,时间为冬;中土生湿,时间为长厦(阴历6月)。
如:某人夏日畏寒怕冷,标明其体内是北方冬天的气候。
养生师通过调养,在其体内建立一个南方夏天的气候。
寒热相交即不寒不热,人可获得平衡,平衡自然百病痊愈。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规定药品可以写明疗效,如:治疗高血压;保健食品可以写明功能,如:调节血脂。
大道养生讲的是调“时间”,开“方向”,不属于法定的“功能”“疗效”范围。
根据行政法的立法原则,只要不是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公民和法人即可以做。
相反,行政执法机关制止或限制公民和法人行为时,必须有法可依。
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正因为大道养生不属医疗行为,才适合最广大的老百姓操作。
才能够实现笔者的终生愿望:把中医养生还给老百姓!只有最广大的老百姓掌握了中医养生,中国的这一国粹才能发扬光大。
可喜的是,2004年5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养生师试点培训班,标志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非医疗的中医养生作为劳动技能,普及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
把中共中央“三个代表”的决定落到实处。
真理简单。
真理是大多数人一接触就明白,只是未能总结出来的道理。
中医中药也很简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秀才医学,如笼中捉鸡”之说,意为凡识文断字之人学中医就像在笼中捉鸡那样简单。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正文开始)尊敬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中医药健康知识的讲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秉承了几千年来的智慧和经验,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中医药的知识和应用吧。
一、中医的基本理念中医药注重和谐、平衡和整体观念,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中医的基本理念可以用“阴阳”、“五行”和“气血”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1. 阴阳理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基本方面,中医药认为人体也存在阴阳之分。
阴阳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2. 五行理论:中医将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五个元素,即金、木、水、火和土。
这五个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
3. 气血理论:中医强调气的循环运行和血液的营养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调理人体的气血,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中医的方法与应用中医药采用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其中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医饮食疗法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的核心方法之一,它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物,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调理人体健康。
中药以中草药为主,因其温和安全且疗效显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的特定部位刺激穴位,来调理气血,恢复身体的平衡。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疾病的治疗,如头痛、颈椎病等。
3. 推拿疗法:推拿是中医药的传统手法之一,通过按揉和推压等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推拿疗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4.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饮食疗法注重根据个体的体质、疾病和季节特点,合理搭配食材和烹调方法,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饮食疗法在调理慢性病、控制体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三、中医药在常见病的应用中医药在各种常见病的治疗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病的中医药应用案例:1. 感冒:中医药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入侵引起的,主要通过中药汤剂来治疗,可起到解表散寒、祛风散邪的效果。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中医药概述1.1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1.2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1.3 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疗效1.4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二、中医药养生保健2.1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2.2 中医药养生方法和技巧2.3 中医药养生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2.4 中医药在常见病预防和保健中的应用三、中医药治疗常见病3.1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2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3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4 泌尿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5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男性疾病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3.6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中的应用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4.1 中医药在现代医院的实践应用4.2 中医药和西医药在治疗中的互补优势4.3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4.4 中医药在中西医综合诊疗中的应用五、中医药的安全性与规范用药5.1 中医药的药物安全性评价5.2 中医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设5.3 中医药合理用药指导六、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国际传播6.1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6.2 中医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与影响6.3 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发展附件:1.中医药常用中药材介绍2.中医药常用养生方法详解3.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实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可参考国家法律数据库。
2.中药材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卷)。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文可参考国家法律数据库。
4.中医师资格认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师资格管理办法。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瞧成就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与、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与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就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就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就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就是引起其她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就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中药常识与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针灸与推拿等中医药特色疗法•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普及•互动环节与问答环节目录01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从战国时期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汉代的《黄帝内经》,再到唐代的《千金方》,中医药在不断发展完善。
古代中医药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现代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发展历史1 2 3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原理。
阴阳五行理论藏象理论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阐述了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关系和功能。
藏象理论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内科中医药在内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感冒、咳嗽、哮喘等常见病。
中医药在外科学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如疮疡、乳腺炎等。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不亚于西医,如小儿感冒、小儿疳积等。
中医药在五官科也有一定的应用,如耳聋、眼疾等。
外科儿科五官科妇科02中药常识与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中药的种类繁多,功效各异,主要包括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驱虫药、芳香化湿药等。
详细描述中药的种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最为常用,如麻黄、柴胡、黄连、金银花等。
不同种类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如解表药多用于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清热药多用于治疗热症和炎症,祛风湿药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总结词中药的种类与功效VS总结词中医药在常见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胃炎等。
详细描述中医药对于感冒的防治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感冒病毒的排出,同时通过发汗、解热、抗炎等作用缓解症状。
中医药健康常识知识讲座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医药健康常识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这中医啊,那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让咱身体棒棒的秘密呢!
你想想看,平时有点头疼脑热的,咱是不是可以喝点中药调理调理呀?那效果,有时候可比西药还管用呢!这就像咱家里的老物件,看着不咋起眼,关键时刻那可是顶大用的。
再说说中医的养生理念,那叫一个妙啊!什么顺应自然啦,四季养生啦。
春天要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这就好像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风景和特点,咱得跟着季节的节奏来保养身体。
还有那中医的经络学说,就像是身体里隐藏的高速公路网。
通过按摩、针灸这些方法,把经络打通了,气血通畅了,人能不健康吗?这就好比是给身体的高速公路做了一次大清理,让车跑得更顺畅啦!
咱平时吃东西也有讲究呢!什么食物是寒性的,什么是热性的,可得搞清楚。
不能乱吃一气,不然身体可要闹别扭啦!这就像咱交朋友,得找合适的,不然闹矛盾可不好玩。
还有啊,中医的运动养生也很棒呢!像打太极,那慢悠悠的动作,可别小瞧了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咱的心静下来。
这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咱可得把这些中医药健康常识重视起来呀!别老是依赖那些药罐子,咱自己也能把身体养得好好的。
你说是不是?平时多注意点生活习惯,多了解点中医知识,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健康上了一道保险呢!咱可不能把这么好的宝贝给丢了呀,要好好传承下去,让咱的子孙后代都能受益。
反正我觉得,中医药健康常识那真的是太重要啦,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呀!。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社会,了解中医药健康知识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预防疾病以及促进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药健康知识的世界。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例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热为阳,寒为阴。
五行学说则将世界上的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人体中,五脏六腑也分别对应着五行,通过五行的生克关系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2、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津液则起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脏腑经络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协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之间以及脏腑与体表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和影响。
二、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1、饮食养生中医认为,饮食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的变化进行合理搭配。
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体质偏热的人应多吃寒凉性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
此外,饮食还应注意五味的调和,不过食肥甘厚味,避免饮食不节对身体造成损害。
2、起居养生顺应自然规律,做到起居有常是养生的重要原则。
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中医传统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具有动作柔和、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的作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4、情志养生中医认为,情志的过度变化会损伤脏腑功能。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综合疗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讲座旨在向大家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理论体系、重要概念和应用范围等内容。
一、中医药的起源中医药起源于古代,源远流长。
早在5000年前的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通过观察自然界和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中医药的起源与神话传说、古代帝王统治和智慧医者密不可分。
古代中国人相信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不平衡所致,因此,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二、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气血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认为事物存在着相对的、互相依存的两种属性,即阴与阳。
五行学说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的理论,它们相互克制、相互生化。
气血学说则是指人体内的气和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血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药的重要概念中医药有许多重要概念,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藏象”、“经络”等概念,以及《神农大草原》中的“药性”等。
其中,“藏象”是指人体各器官之间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它反映了中医药对整体性健康的重视。
而“经络”则是中医药独有的理论,指的是人体内的经脉系统,通过调节经络的流通来治疗疾病。
此外,中医药还非常重视药物的“药性”,即药物的特殊作用和功效。
四、中医药的应用范围中医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在疾病治疗方面,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和疗法进行治疗。
中医药在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此外,中医药还具有保健作用,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调节能力。
总结:中医药作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对人类健康事业有着重要贡献。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了解到中医药的起源、理论体系、重要概念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中医药的概念及发展历史⑴中医药的定义⑵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⑶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二、中医药的理论基础⑴中医的整体观念⑵中医的五行学说⑶中医的阴阳理论⑷中医的经络学说⑸中医的气血津液理论三、中医药的诊断方法⑴中医的望诊⑵中医的闻诊⑶中医的问诊⑷中医的切诊⑸中医的脉诊四、中医药的治疗方法⑴中药治疗⒋⑴中药的分类与应用⒋⑵中药的煎煮方法⒋⑶中药的剂量与用法⑵针灸治疗⒋⑴针灸的基本原理⒋⑵针灸的操作技巧⒋⑶针灸的常见应用⑶推拿按摩治疗⒋⑴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⒋⑵推拿按摩的手法技巧⒋⑶推拿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⑷中医药的其他治疗方法⒋⑴中草药熏蒸治疗⒋⑵中药浴疗法⒋⑶中药外敷疗法五、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⑴感冒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⑵高血压与心脏病的中医药防治⑶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⑷肥胖与减肥的中医药治疗⑸风湿与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六、中医药的保健方法⑴中医药的养生理论⑵中医药的饮食调养⑶中医药的精神调理⑷中医药的运动保健⑸中医药的穴位按摩附件:⒈附件一:中医药常用草药表⒉附件二:中医诊疗记录表⒊附件三:中医药常见疾病预防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有关中医药管理的法律法规。
⒉中医师:指获得中医学相关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⒊中药:指由中药法规定的中草药制剂、中药制剂、中成药等。
⒋针灸:指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的中医药学分支。
⒌推拿按摩:指通过推、拿、揉、按、捏等手法进行治疗的中医药学分支。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人类健康有哪四个层次人类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
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一个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比前一个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四者结合可谓“全面健康”。
2、健康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
3、影响健康的十大恶习有哪些(1)紧张。
情绪紧张易使人患高血压病、头痛、失眠。
(2)滥用药物。
产生药物成瘾或引起意外中毒。
(3)暴食。
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4)过度运动或缺少运动。
(5)不注意身体的警告。
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6)任意中断治疗,这样会使疾病复发。
(7)过度节食或素食,使身体缺少必要的营养。
(8)吸烟。
称为慢性自杀,也危害他人健康。
(9)酗酒。
过量饮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对肝脏的机能有毒害作用。
(10)进食致癌物质。
如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烟熏的食物4、七大营养素对人体有哪些作用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脂肪:是供给人体热能的营养素。
糖:是人体重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
5、食物中毒如何预防(1)不吃病死禽、畜肉。
(2)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3)不吃被农药污染的食物。
(4)不吃发芽的土豆(马铃薯)6、心理保健是:培养良好温和的情绪,健全完美的性格,增强对不良刺激的抵抗力,保持心情愉快、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7、预防近视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做眼眼保健操。
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近距离工作。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养生——八要诀从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
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
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
”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
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
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
《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
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
早在汉代,华陀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