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称溢流式水电站。②河床式水电
站:水电站厂房和坝、溢洪道等建筑物 均建造在河床中,厂房本身承受上游水 压力,起挡水作用,成为水库挡水建筑物 的一部分,从而节省水电站挡水建筑物 的总造价,适用于水头低于30~40m,用 低坝开发的坝式水电站。有时,为了泄洪、 排沙的需要,将厂房的机组布置在溢洪 道中加宽了的闸墩内;有时,在机组蜗 壳的上部或下部设排沙、泄洪的泄水底 孔,并利用泄水底孔的射流降低尾水位、 增加电站水头和机组出力。 上述坝式水电站各类形式的名称常与相 应的厂房分类名称相似,例如坝后式水 电站(坝后式厂房)、坝内式水电站 (坝内式厂房)、溢流式水电站(溢流 式厂房)、河床式水电站(河床式厂房) 等(见水电站厂房)。
适用条件 坝式水电站适于河道坡度较缓、有筑坝建库条件的河段。 其中,坝后式水电站的坝上游有较大容量的蓄水库可以调节流量, 有利于加大电站的装机容量,能适应电力系统的调峰要求,水能的 利用较充分,综合利用的效益也高,常可既发挥防洪作用,又满足其 他兴利要求。其缺点是水库有淹没损失和城乡居民搬迁安置的困难, 故高坝大库的坝后式水电站仅适于建造在高山峡谷、淹没较小的地 区。河床式水电站只建有低坝,水库容量和调节能力均较小,主要 依靠河流的天然流量发电,所以又称径流式水电站。由于弃水较多, 水能利用受到较大限制,综合效益相对较小,但淹没损失和移民安 置的困难也较小,适于建造在平原或丘陵地区,河道坡度较缓,而 抬高水位会显著增加两岸城乡淹没损失的河段上。 现状与展望 世界上已建的大型坝后式水电站,如巴西与巴拉圭的 伊泰普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260万kW;美国的大古力水电站、苏联的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都在600万kW以上。已建的大型河 床式水电站,如苏联的伏尔加格勒水电站,装机容量230万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