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讲评课
- 格式:pptx
- 大小:17.61 MB
- 文档页数:19
看图画写一写作文评课教案
嘿,大家看这画儿,真的好像咱们老家那块地儿!你看那麦田,金灿灿的,风一吹过来,就像是海浪一样一波一波的。
远处那小屋,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让人感觉特别温馨,像妈妈在家做饭的味道。
还有那条小溪,水清得都能看到小鱼在游,感觉都能听到水流的声音。
小红这小姑娘挺有想象力的啊,她说那棵大树下,孩子们在玩儿,笑声都能传到麦田那头去。
我想想啊,我小时候也经常跟小伙
伴们在树下玩,那时候的笑声是真的无忧无虑,比啥都好听。
这画儿让我感觉特别亲切,好像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的夏天,就是这么美好。
看着画里的风景,我都能闻到麦田的香气,听到远
处的蝉鸣,还有小溪的流水声。
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就像回到了
小时候的乡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看图写话教案一年级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表达能力;2. 通过看图写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绘本或故事书;2. 教师准备若干图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场景、人物或故事情节。
步骤二:展示图片(10分钟)1. 教师依次出示几幅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图片中的内容。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收起图片。
步骤三:小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到四名学生组成。
2. 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回忆并描述先前展示的图片。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步骤四:写作练习(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上场发言的代表,将小组想象的内容进行书面表达。
2.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用2-3句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并将描述写在纸上。
3. 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动词、名词等丰富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的代表将自己小组描述的内容展示给全班。
2. 教师和学生一同观察图片,听取各小组的描述,并互相交流提问。
3.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评价。
步骤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全班的观察和描述成果,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想象力。
2.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活动的收获,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写话的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1. 学生可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看图写话练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写作能力;2.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主题的图片,进行不同难度的看图写话活动;3.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图片,供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和描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看图写话教学活动,一年级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他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用简单而准确的语言对图片进行描述。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课题看图写话评讲学情分析上次课学习了看图写话《放风筝》,写话的要点是叙述放风筝的过程,让学生学习运用几个恰当的动词,而不是重点写小明怎么来到公园,如何缠着爸爸教他放风筝的。
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放风筝》一文,明确:小明为什么要放风筝?怎么样放风筝的?重点要写小明怎么样放风筝的。
学习重点重点写小明怎么样放风筝的,补充一些动词,积累几个相关的句子。
难点学习方法讲解法教学过程评讲看图写话:观察画面,我们明白了画面上是一个小朋友和爸爸在公园里面放风筝。
我们想一想:小明他们为什么要放风筝呢因为天空中飘着许多风筝,原来是别的小朋友也在公园里放风筝。
小明看到天上风筝飘飞,他也想放一放风筝,就缠着爸爸教他。
爸爸怎么样教小明的呢?爸爸手里拿着风筝,让小明拿着线圈,告诉小明一边跑,一边放线。
线圈一圈一圈放开了,风筝的手臂越来越长了,它高兴地飞上了蓝天。
周围的白云大姐姐热情地招呼着这位新来的小弟弟。
课后作业点评:(1)思考一下:画面上讲的是什么事情啊?一个男孩手拿一把叉子,捕杀青蛙,可是青蛙嘴边逃跑掉了许许多多的害虫,有一只害虫正在叮咬拿着叉子的男孩。
(2)再思考一下:男孩为什么捕杀益虫青蛙呢?(为了餐桌上的美味,没有保护青蛙的想法,)捕杀青蛙后,害虫没有了天敌,人类是不是会遭受更大的灾难?(3)你想对图中的小朋友说什么话呢?生活中你会想图中的小男孩那样做吗?教学反思三、本次课后作业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五、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非常好○好○一般○需要优化教师签字:教务主任签字:___________ 龙文教育课后作业龙文教育教务处。
看图写话二年级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看图写话是培养学生解读图片与文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
本教案旨在通过看图写话,使学生在观察和感知图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水平。
二、教学目标1. 听懂、理解老师关于图片内容的口头解释。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动物、场景等。
3. 能够根据所描述的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
4.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图片和文字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资源,包括不同场景和主题的图片。
2. 学生的练习本和笔。
3. 实物或图片道具,以引发学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有趣的图片,并简单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或自己描述图片。
步骤二:图片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新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图片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动物、场景等。
3. 教师给出简单的词汇提示,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描述。
步骤三:语言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并鼓励他们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 教师逐个点评学生的表达,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语言表达。
步骤四:句子写作(20分钟)1. 教师将图片收起,给学生一些时间回忆所看到的内容。
2. 学生根据回忆,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与图片相关的简单句子。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句子构造。
3. 学生互相检查和交流自己的句子,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步骤五:讨论和展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句子,并就图片的内容展开讨论,分析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步骤六: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学生在看图写话中的进步和困难。
五、巩固与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更多的看图写话练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看图写话指导和讲评《不要乱扔垃圾》说课稿教者:赵金鑫一.说教材分析看图作文是借助图画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手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写话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不要乱扔垃圾》这篇看图写话,以图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乱扔垃圾在捡起垃圾的行为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1、掌握看图写话的观察顺序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3、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性,4、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有序地观察图片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先采取导入法,导入一个众所周知的《不要乱扔垃圾》的生动故事,引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
接着,用引导法,帮助学生解图意。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但是完全看懂图意还需要引导。
所以我只要引导学生们去看图,他们就能很快看明白图意。
然后,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们同桌讲述这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感受学作文的乐趣。
最后,要求学生把故事完整、有序地写下来,并加入自己的联想,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
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我的课堂结构是:以故事导入(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要乱扔垃圾》的故事并不陌生,我会通过讲这个故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节课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二)看图片解图意双向交流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应该从两个方面下功夫:我会先让孩子们把这四幅图先浏览一遍,然后根据第一幅和第二幅图提问:你从哪看出来的?引导孩子们带着疑问去图中寻找答案。
英文回答:In the beautiful spring, the view of third—year students playing kites in the breeze was fascinating。
In the form of drawings and writing, students express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kite—flying activities, inspired their love for nature and fostered imagination and expression。
In guiding students to describe drawings in a simple language, teachers focu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 observation and imagination to inspire their love for nature。
This is in line with current educational paths and guidelines and is an express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is positive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在美丽的春天,三年级学生在微风中放风筝的场景令人向往。
通过看图、写话的形式,学生们表达了对放风筝活动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画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符合当前教育路线和方针,也是教育政策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In evaluating the course, teachers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 student ' s expression and imagination have improved。
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习作讲评教案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习作讲评教案篇1盼望着,盼望着,春天回来了!放学后,我和好朋友童童、豆豆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放风筝。
扑面而来的春风,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先是一个劲儿地往我们怀里钻,然后又不停地拉动我们手里的小燕子风筝和蝴蝶风筝,要和它们一起玩耍。
豆豆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我们还是先把小燕子风筝送上蓝天吧”。
我和童童非常赞同。
我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线,童童在我身后举起风筝,一起飞快地向前冲去。
可是我们的合作不太默契,不是童童把风筝抛得太早,就是我把线放得太快,这只“小燕子”就像刚出生还没有学会飞一样,跌跌撞撞,最后总是栽到地上。
但是,我们没有互相抱怨,聪明的豆豆也跟我们一起总结每次失败的原因,指挥我们做到协调一致。
经过多次努力,我们的“小燕子”终于学会了展翅翱翔,一飞冲天。
这时,天空上翱翔的很多风筝都围拢了过来,“金鱼”摇摆着像火焰一样的大尾巴、“蜈蚣”舞动着密密麻麻的'腿脚、“老鹰”不停拍打着健壮的翅膀,像是为“小燕子”送来祝贺。
我们三个小伙伴开心极了,不仅是因为教会了“小燕子”飞翔,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好朋友之间只有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才能在成长的天空里一起越飞越高。
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习作讲评教案篇2春天来了,小草探出了脑袋,花朵们换上了漂亮的衣裳,小朋友们也出来玩了。
小东、小丽和小刚一起到公园的大草地上放风筝。
到了公园,一眼就看到许多美丽的`花花草草,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也来放风筝。
风筝的形状各式各样,有报春的燕子、飞舞的蝴蝶、腾飞的巨龙……到处都热闹非凡。
看着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天上嬉戏玩耍,互比高低,小东兴奋地说:“我们也赶快开始放风筝吧!”于是他们就开始放起了风筝。
只见小东左手拉着风筝线,右手握着线轴,边跑边回头说着:“小刚,你跟着我,跑快点儿!”,小刚高举着风筝,大声呼喊:“小东,放心吧!我跟得很紧。
”不会放风筝的小丽看了羡慕极了,说:“你们可真厉害!可以教教我吗?”小刚说:“好呀!我们一会儿放完后就教你。
统编三年级下册《看图画,写一写》习作讲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出示学生的佳作,根据评价标准交流自己的感受;能够依据习作评价标准,对不好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自评、互相评价等级后,能结合同伴提出修改意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通过习作赏评与修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感受习作的快乐,以布置举办分享会的作业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根据评价标准交流自己的感受;能够依据习作评价标准,对不好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难点:学生自评、互相评价等级后,能够依据习作评价标准并结合同伴提出修改意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忆习作,理清写作要点一、拟定标准,明确方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完成了《放风筝》这篇看图写话的作文,根据情景主题图,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细致观察,有一定的观察顺序。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这节课我们就来根据习作要求评一评,改一改。
板块二:佳作共赏,提供习作示范1、出示佳作,作者朗读。
师:我们先来赏析刘星同学写的这篇《放风筝》,请你来读一读。
放风筝春天到了,公园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天空成了风筝的舞台,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勇猛高飞的老鹰,还有那长着无数只脚的大蜈蚣......看着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小明和小强心里也直痒痒,赶紧拿出了自己的风筝,准备放飞。
只见小明高高举起一只漂亮的燕子风筝,他右手握着风筝轴,左手拉着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似乎在等着什么。
一阵风吹来,小强便飞快地向前跑,朝小强大喊一声:“放!”春风便像伸出了无形的大手托着风筝飞上天空。
“风筝上天了:风筝上天了!”小明激动地欢呼着。
他们的风筝驾着清风越飞越高,恰似顽皮的精灵,在同白云戏耍。
连旁边的小红看到了,都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行列,要跟他们一起学放风筝呢!远处,还有一家三口也在放风筝,小男孩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他的爸爸妈妈在旁边看着他,多么温馨的画面呀!放风筝,真是一件有趣的事!2、结合评价标准赏析佳作:《放风筝》。
《看图写话》课例点评《《看图写话》课例点评》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看图写话》课例点评一、构建充满趣味的软环境,为主动学习添动力良好课堂教学软环境的构建是教师深层次思维、认知境界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师教学个性的体现,良好的课堂软环境会帮助学生生长出比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有效学习的动力。
教师从以下三方面构建了充满趣味的课堂软环境:1.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上课初始,教师播放半个蛋壳在草地上滚动的片段,引发猜想,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大胆猜测发生了什么,然后再引出今天的故事:三个小动物发现了这个蛋壳,于是,三个小动物和蛋壳的一天就开始啦……。
这样,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很好地从课前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进行心理预热,营造了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有趣的认知环境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图文对应贴词语”的游戏,让学生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粘贴到对应的故事图片下面。
有趣的认知环境的设置,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边思考边粘贴词语,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了图画顺序。
3.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学中,教师用富有童趣的个性化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导表达,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畅通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
整个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充满兴趣,在此过程中领悟着、积蓄着,逐渐走进情境,并创造故事,学生真切感受到表达之乐、创造之趣,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二、着眼观察方法的领悟,为主动发现架桥梁教材提供了四幅图,呈现了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蛋壳做的四件事。
如何观察图画并发挥想象将几幅图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再写下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图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学习方法。
1.整体观察,把握共同点首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四幅图画,找找四幅图画的共同点。
学生对四幅图画逐一观察,通过画面的主体内容,很快发现了三个主要人物:小虫子、蚂蚁和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