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26 KB
- 文档页数:4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康复。
以下是脑卒中患者护理的一些建议:
1. 确保安全: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无力、平衡困难等症状,因此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
移除走廊和房间内的障碍物,确保床铺稳固,避免患者摔倒。
2. 翻身护理: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需要定期翻身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和通风。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提供适合的饮食。
脑卒中患者可能需要软食或液体饮食,以避免吞咽困难。
4. 康复训练: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
护士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训练、肢体运动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5.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可以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6. 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咐,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
7. 定期评估: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向医生汇报。
最重要的是,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脑卒中后护理常规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脑卒中后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介绍脑卒中后的护理常规措施,并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了解正确的护理流程。
护理常规以下是脑卒中后的护理常规措施: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 体位调整:对于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体位调整,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
通过改变体位,可以减少床垫压力,并预防压疮的发生。
3. 定期翻身:卧床患者需要定期翻身,以保持血液循环良好,预防血栓的形成。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翻身计划,并按时执行。
4.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要,提供均衡的饮食,并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5.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给患者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6. 密切监测:脑卒中后的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和吞咽困难。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任何问题。
结论脑卒中后的康复护理常规措施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护理流程,并密切配合医护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上是关于脑卒中后护理常规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2. 定义2.1 神经内科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疾病。
2.2 脑卒中护理是指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进行科学、全面、个体化的护理,包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等方面。
3. 护理流程3.1 早期护理3.1.1 对病情危重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接受相关检查,保证患者体内血氧供应。
3.1.2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包含神经系统评估、皮肤评估、意识评估等。
3.1.3 确保患者舒适,维持良好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3.1.4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含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 中期护理3.2.1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含饮食引导、运动引导、药物使用引导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得和管理本领。
3.2.2 定期进行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3.2.3 帮助患者进行各项病愈训练,包含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促进患者的病愈恢复。
3.2.4 确保患者定时服药,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 后期护理3.3.1 定期随访患者,评估病愈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病愈方案。
3.3.2 供应心理支持,帮忙患者乐观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3.3.3 供应社会支持,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解决病愈期就业、生活等问题。
4. 护理要求4.1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订立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4.2 保持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损害的发生,特别是跌倒、坠床等事故。
4.3 供应适合的营养饮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订立合理的饮食方案。
4.4 做好患者的卫生护理,保持身体清洁,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5 加强团队合作,护士、医生、病愈师等相互搭配,共同订立和执行患者的治疗计划。
5. 质量掌控5.1 护士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和知识技能。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脑卒中病房,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估。
一、护理目标1. 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瘫痪、意识障碍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窒息风险。
2. 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3. 预防并发症:脑卒中患者易发生压疮、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 提供心理支持:脑卒中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压力。
二、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管理呼吸道: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时采取吞咽辅助措施,如饮食调整、气管插管等。
3. 防止压疮: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按摩和保持皮肤清洁,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4. 预防深静脉血栓:脑卒中患者常常存在瘫痪和活动受限,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进行被动运动和使用抗凝剂等,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5. 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康复团队密切合作,提供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6. 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脑卒中带来的心理困扰。
三、护理评估1. 意识状态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定向力和语言能力等,以及时发现意识障碍的变化。
2. 神经功能评估: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肢体活动、感觉、平衡和协调等,以及时发现神经功能障碍的变化。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1.脑卒中早期治疗:
2.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瞳
孔大小和对光反应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病情变化,以便医生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容易导
致呼吸道梗阻。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维持通畅的呼吸道,常规清洁口腔、
保持咳嗽反射,并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物。
4.管理高血压:
5.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预防感染:
脑卒中患者的抵抗力常常下降,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
措施,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并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存在尿失禁的患者,
还要定时清洁,防止尿路感染。
7.助于康复的护理措施:
8.家属教育:
总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需要一系列的常规措施和个性化护理,旨在减轻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并汇报,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护理手册目录1.脑卒中的基本概述2.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4.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6.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护理7.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及护理8.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脑卒中的基本概述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
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
目前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发病率120-180/10万,每年死亡病例大于150万,存活者600-700万,且2/3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本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临床体征的评估一.头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评估:1.病史(1)了解头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询问是全头痛,局部头痛还是部位转换不定的头痛:是搏动性头痛还是胀痛,钻痛,钝痛,触痛,撕裂痛或紧箍痛,是轻微痛,剧烈痛还是无法忍受的疼痛。
(2)头痛的规律:询问头痛发病的急缓,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起始与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激发,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急起的头痛可能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3)有无先兆及伴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疼痛常用工具:1.数字式疼痛评定法: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段,一端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极度疼痛,病人可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程度。
2.文字描述式,将一直线等分5段,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
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选择其一表示疼痛程度。
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护理要点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大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神经细胞损伤的一种疾病。
对于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护理要点。
1. 安全护理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着肢体无力、平衡障碍以及视力或言语受损等问题,因此,安全护理是护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全,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伤害,如人工翻身、使用安全护栏、防滑地毯等。
2. 视觉和听觉护理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护理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患者的视觉和听觉环境。
例如,保持室内光线适中,避免刺眼的强光;提供合适的听觉环境,避免嘈杂的声音干扰患者。
3. 卧床护理在初期康复阶段,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
护士应该帮助患者调整好合适的卧姿,并定期翻身,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另外,保持卧床环境的整洁和舒适也是至关重要的。
4. 饮食护理脑卒中患者的饮食要点是以低盐、低脂、高纤维的方式进行摄入。
护士应该合理安排膳食,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此外,护士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水分摄入,确保患者足够的饮水量。
5. 运动和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康复训练。
护士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康复评估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6.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等,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并进行心理干预。
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激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7. 家庭护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配合。
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家人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使其能够正确地照顾患者的生活和康复需求。
8. 定期复查和康复评估为了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与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员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
一、前言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笔记总结了我对脑卒中护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2)意识障碍观察: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如有昏迷患者,及时告知医生。
(3)气道护理:对于痰液较多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生活护理(1)体位: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15-20度,以利于脑部血液回流。
(2)饮食:给予患者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3)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3. 皮肤护理(1)褥疮预防:定时翻身,避免长时间受压,预防褥疮发生。
(2)皮肤清洁:勤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 康复护理(1)肢体功能位:保持患肢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与畸形。
(2)康复训练: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5.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2)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三、护理体会1. 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
4.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5. 与康复师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总之,脑卒中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积极参与了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以下是我个人的工作总结。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了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水平,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
作为一名护士,我深感责任重大,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内容1. 脑卒中筛查与评估在工作中,我积极参与脑卒中的筛查与评估工作。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方法,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同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卒中单元的护理工作我院成立了卒中单元,负责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与康复。
在卒中单元,我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记录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等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4)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言语训练等。
3. 健康教育与宣传我积极参与脑卒中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的认识,普及防治知识。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我与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团队成员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使许多脑卒中患者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2. 降低了脑卒中的复发率:通过规范的护理,患者出院后得到了有效的康复指导,降低了脑卒中的复发率。
3.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四、不足与改进1. 不足: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对部分康复训练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中风病人的护理常规
中风(或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确保中风病人得到适当照顾和康复,以下是一些护理常规的建议。
1. 保持安全
- 对中风病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安装扶手、护栏和防滑地板。
- 防止跌倒,确保床铺、椅子和走廊通畅无障碍,并随时给予合适的支持和护理。
2. 日常生活护理
- 协助中风病人进行个人卫生,如洗漱、穿衣和上厕所。
- 提供均衡、营养丰富的饮食,并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 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固定在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躺在床上。
3. 日常活动
- 鼓励中风病人进行康复活动,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
治疗。
- 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如行走辅助器具、矫形器或轮椅,以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 鼓励患者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轻度运动,如散步、伸展运动等。
4. 心理支持
- 给予中风病人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以应对可能的情绪和认知
问题。
- 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心理咨询或康复课程,帮助他们积
极面对困难和压力。
以上是中风病人护理的一些常规建议。
但是,每个患者的情况
都是独特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重
要的是与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护理规范的制定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病房的护理规范,包括患者评估、疾病管理、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患者评估1.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等。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二、疾病管理1. 药物管理:a. 根据医嘱,按时给予药物,并记录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信息。
b. 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体征监测:a.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b.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疼痛管理:a.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并进行有效的疼痛评估。
b. 使用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热敷、按摩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三、康复护理1. 患者转卧:a. 根据医嘱,合理安排患者的转卧时间和姿势,避免压力性损伤。
b. 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
2. 功能训练:a. 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功能训练计划,包括肢体活动、平衡训练等。
b. 通过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协调能力。
3.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a. 鼓励患者进行自理能力的训练,如洗脸、刷牙、穿衣等。
b. 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四、并发症预防1. 褥疮预防:a.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保持干燥清洁。
b. 使用合适的防褥疮垫、减压床垫等辅助措施。
2. 深静脉血栓预防:a. 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按摩、穿弹力袜等。
b.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3. 吞咽功能评估和干预:a.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b. 提供适宜的饮食和饮水方式,避免误吸和窒息的发生。
脑卒中护理常识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为了更好地进行脑卒中的护理工作,以下是一些脑卒中护理常识,旨在帮助护理人员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症状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脑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一侧肌肉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手脚乏力或无力、头痛、眩晕以及意识改变等。
二、护理前准备1.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以及家族遗传因素等。
2.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确保室温适宜、空气流通,并保持房间整洁。
3.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限制,遵循医嘱进行饮食调整。
三、脑卒中后的护理管理1. 确保患者的安全: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存在肌力减退和平衡困难,为了避免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需要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手杖、拐杖等,并保持室内的清洁和整齐。
2. 定期进行身体康复训练:身体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方式进行。
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恰当的锻炼,并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3. 饮食调整和营养补充:脑卒中后的患者常常存在吞咽困难或者语言障碍,需要进行饮食调整。
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提供易咀嚼和易吞咽的食物,并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充足。
4. 心理支持:脑卒中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对其心理和情绪状态带来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四、脑卒中后的并发症预防1. 预防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包括肌肉无力、僵硬和痉挛等。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定期进行被动运动和肢体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卒中后患者由于卧床休息时间较长,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静卧,并及时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脑卒中的护理
众所周知,脑血管意外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很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而忽视了
护理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护理,而造成了
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一、一般护理:
1、出血性脑血管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必要时给与鼻饲;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
定时翻身,切背,预防褥疮。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大、小便护理。
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时结合体征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衡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 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床下训练指导]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
的过程:
①站立,协助病人双足放平臵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住病人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患足,病人将双手臵于协助人员腰部,以利于轻松站起,但病人不要用力拉扯其衣服,以防跌倒。
站立时协助人员应注意站势,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②步行,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四级,注意姿势,以免产生误用综合症。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之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同期。
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病人进行进食,穿脱衣服,双手交替排球,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以促进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3.[语言训练]教给病人噘嘴,鼓眼,眦牙,弹舌等,每个动作
5-10次,教病人学习发(pa,ta,ka)先单个连音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每日重复训练次数,直到训练好为止,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不能急于求成。
4.[吞咽训练]指导病人进清谈,少渣,软食为主,饮水量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
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将食物尽量放在腱侧部。
三、心理护理
中风病人因病程长,发病迅速,致残率高以至于引起病人忧郁,紧张,焦虑,烦躁,甚至轻生,这些不良的情绪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产生消极对抗,使中风病人失去锻炼的信心,而且对人体各系统产生影响,如使呼吸频率加快,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给与病人心理疏导,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刺激。
实践证明,不良的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及儿茶酚氨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易导致再中风。
而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四、预防指导
①定期复查
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③忌烟酒
④合理饮食
⑤生活有规律,持之以恒的生活锻炼
⑥及时发现并控制TIA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