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49
高中地理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1、概念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特征发展基础工业部门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为主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高度集中原料、能源消耗大;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70年代以来其经济开始衰落生产规模工业、企业分布问题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我国东北部美国东北部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德国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位于德国的中西部,莱茵河下游,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鲁尔区形成于19 世纪中叶百余年来一直是德国的煤铁工业基地,被称之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1)优越的区位条件a.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 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
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1)优越的区位条件b.离铁矿区较近来自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1)优越的区位条件c.便利的水陆交通鲁尔河上的铁矿运输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1)优越的区位条件d.充沛的水源利珀河莱茵河鲁尔河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1)优越的区位条件e.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工业发达,鲁尔区本身就是消费中心。
德国、西欧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2)衰落的主要原因钢铁工业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工业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2)衰落的主要原因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2)衰落的主要原因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2)衰落的主要原因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c.世界性钢铁过剩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d.环境污染严重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3)综合整治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小结(1)优越的区位条件a.丰富的煤炭资源b.离铁矿区较近c.便利的水陆交通d.充沛的水源e.广阔的市场(2)衰落的主要原因a.生产结构单一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c.世界性钢铁过剩d.环境污染严重(3)综合整治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传统工业区的特点:早、优、重、大、久时间早――形成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期间区位优――一般有丰富的煤铁资源结构重――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规模大――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经历久――经历繁荣衰落、整治、再繁荣等发展历程。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A、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B、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标层次:最低要求: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高要求: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不同版本的课标体现:A、人教版:通过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意大利工业小区与浙江温州乡镇企业的比较及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新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B、山东版:通过知识窗“亚洲硅谷”班加罗尔、高新技术产业与环境污染反映影响工业区位的形成条件及新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活动“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及传统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湖南版:通过阅读“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和活动“想一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发展特色”实现“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这一课标;通过课文“工业与环境”及活动、阅读实现“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
D、中图版:以探索“中关村为什么成为科技园区的首选”及案例研究分析工业区位的条件通过课文内容实现“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标要求。
二、我的设计思想:1、我的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我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调查增城新塘镇仙村许多水泥厂是如何发展起来又为什么停产关门”和“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具准备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传统工业区(板书)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