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19.00 KB
- 文档页数:11
晋祠简介(一)::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2014年3月7日,李克强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二):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取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三)::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
1961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
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
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
晋祠简单简介三宝三绝三匾
摘要:
I.晋祠简介
A.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B.晋祠的建造目的
II.晋祠三宝
A.周柏唐槐
B.宋代彩塑
C.难老泉
III.晋祠三绝
A.圣母殿
B.鱼沼飞梁
C.献殿
IV.晋祠三匾
A.难老
B.对越
C.水镜台
V.总结
A.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B.晋祠的旅游意义
正文: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三宝包括周柏唐槐、宋代彩塑和难老泉。
周柏唐槐是一株周代柏树和一株唐代槐树,二者相互依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宋代彩塑则是晋祠最著名的艺术珍品,其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难老泉则是晋祠的灵魂所在,泉水清澈,长年不息,为晋祠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晋祠三绝是指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供奉着唐叔虞的母亲邑姜后。
鱼沼飞梁是一座横跨鱼沼的桥梁,其结构独特,设计精巧。
献殿是用于祭祀的殿堂,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晋祠三匾分别是难老、对越和水镜台。
难老匾寓意着祈求长寿,对越匾寓意着对先祖的敬仰之情,水镜台匾则象征着明镜高悬,寓意着公正无私。
总结起来,晋祠是我国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了解古代建筑、雕塑、园林艺术的绝佳场所,同时也是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的好去处。
晋祠古建筑介绍晋祠,又称晋祠庙宇,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座重要古建筑,位于晋祠山上,坐北朝南,背靠晋阳湖。
作为中国晋文化的重要象征,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晋代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晋祠始建于北魏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晋文化的繁荣而建造的。
后来,随着历代的扩建和修复,晋祠逐渐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群,包括主殿、配殿、偏殿、祠堂、钟楼、鼓楼等多个建筑。
整个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晋祠主殿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也是最宏大的建筑。
主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采用木结构,屋顶覆盖以黄琉璃瓦。
主殿的正中央供奉着晋文公司马睿的神像,左右两侧供奉着其他晋代名人的神像。
主殿内部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壁画精美,展示了晋代的艺术和文化水平。
晋祠的配殿和偏殿分别位于主殿的左右两侧,与主殿相互呼应。
配殿供奉着晋代的贤臣和名将的神像,偏殿则供奉着晋代文人和书法家的神像。
这些神像栩栩如生,根据传统的神像制作工艺,用木材雕刻而成,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晋代名人的风采和形象。
晋祠的祠堂是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也是晋祠的重要组成部分。
祠堂建筑形制独特,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屋顶覆盖以琉璃瓦,四周环绕着回廊。
祠堂内部供奉着晋代的祖先神位和文物,是研究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晋祠的钟楼和鼓楼是整个建筑群的两个重要标志性建筑。
钟楼位于主殿的前方,高耸入云,屋顶覆盖以黄琉璃瓦,内部悬挂着巨大的钟。
鼓楼则位于主殿的后方,供奉着巨大的鼓。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钟楼和鼓楼都会敲响钟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观。
晋祠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统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其雄伟壮丽的建筑造型、精美绝伦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晋祠作为中国晋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人们了解晋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太原晋祠公园景点简介太原晋祠公园是晋代文化与自然风景的历史名胜古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石楼路一号。
地处绝佳的地理位置,四周环山环湖,集古迹景观、自然风景、文化艺术活动、科技体验、文化礼品购物于一体,是一处集祭扫、书画讲堂、登山踏青、美食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景点。
公园内建有大量古代迁都建筑、庙宇、宫苑、石刻碑文等晋代时期的名胜古迹,是欣赏晋代古建筑的最佳去处,还有当年的宫苑宫墙以及众多青石雕塑,犹如一个活着的历史簿。
晋祠公园地处晋朝的古都太原,是历史文化名胜的重要标志。
它的形制被称为八转鱼饼,是一种古老的政治与文化形式。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都在这里祭拜晋祠之神,也在这里谱写古典文学。
这里既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视为晋文化的核心地带。
晋祠公园共有三大景区,它们各具特色。
主景区是以明清宫苑建筑为主的古迹景观区,终年以其辉煌灿烂的威严历史气息、依山而建的古迹群落、书画讲堂等古迹文物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
自然风景区坐落在郊外,这里有美丽的玉环湖、森林公园、夏宫公园等众多景点,一年四季皆可欣赏到不同时节不同风景。
另外,还有登山滑雪区、农家乐区等,为游客带来身心舒息之余,还可领略晋祠公园独特的人文风情。
太原晋祠公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的三月,这里都会举办仪式性的行政官祭祀活动,邀请来自世界各地名人来此参加,活动开幕前夕会专门搭建临时祭台,安排合唱团、乐队、蒙古舞、古筝表演,呈现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道教仪式的古朴风韵。
此外,每年还会在这里举办文学类活动、书画比赛等,吸引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游客与收藏家前来参与,展示晋祠公园的独特历史文化风貌。
简要解说晋祠50字
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的太原市,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是为了纪念晋国文化而建立的,于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建筑庄严宏伟,整个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
历史氛围。
晋祠主要保存了晋国时期的文物和文献,其中最有名的是《孔子圣教序》,被誉为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晋祠不仅仅是一个
历史遗址,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
它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展
览和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晋祠的存在和保护,
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人们了解和尊重历史,激发对文
化的热爱和探索。
太原晋祠导游词50字【篇一:太原晋祠导游词30字】晋祠解说词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距市中心五一广场约25公里,坐落在汾河西畔悬瓮山麓,为晋水源头。
这里依山傍水,古树参天;亭台池沼,星罗棋布;楼阁殿堂,雄伟壮观;气候宜人,风光秀美。
有山西“小江南”之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是太原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游览胜地。
祠内存有许多国内仅有的文物精品,当中包含着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掌故,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我先从晋祠的历史讲起。
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因纪念姬虞这位晋国开国元勋而得名。
姬虞的封地古称唐国,本人为周成王之弟,故被叫做唐叔虞。
围绕叔虞封唐有一段奇妙的故事。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死后,长子姬诵年幼,便在周公姬旦辅佑下做了国君,即周成王。
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姬虞在花园里玩,他把一个桐叶剪成圭形,送给弟弟并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之侯吧!在旁的史官立即请成王择吉日良辰封叔虞为侯。
成王不以为然地解释说:我是和他闹着玩的。
史官却很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
周公旦也认为史官言之有理,成王便真的封叔虞到唐地作了诸侯。
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桐叶封唐”或“剪桐封弟”的故事。
叔虞到任之后,为政有方,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生活平安富足,深受百姓爱戴。
后人为纪念叔虞的功德便修建了一座祠堂,即唐叔虞祠。
因祠堂位于晋水源头,叔虞为晋开国诸侯,所以唐叔虞祠又称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已无从稽考,不过,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和《魏书地形表》有关记载可知,晋祠早在北魏之前已经有了。
这样看来,晋词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当时已经是祠堂鱼沼皆有,游客贵人光顾的游览胜地了。
宋初圣母殿建成之后,晋祠布局较前大为改观。
圣母殿成为祠内主体,规模最为宏大,殿前重修了鱼沼飞梁,会仙桥西树金人台。
金代增建献殿,明万历年问在献殿前建对越坊、钟鼓楼、水镜台等。
从而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
晋祠梁衡课文
【实用版】
目录
1.晋祠的简介
2.梁衡对晋祠的描述
3.梁衡对晋祠的评价
4.晋祠的历史价值
5.晋祠的现状与未来
正文
晋祠,位于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古迹。
它是祭祀西周初年建立晋国的唐叔虞的祠堂,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
晋祠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规模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了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著名作家梁衡曾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晋祠的景象。
他笔下的晋祠,古木参天,碧水青山,古朴典雅,充满着神秘与静谧。
他详细描绘了晋祠中的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等主要建筑,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晋祠的独特魅力。
梁衡对晋祠的评价极高,他认为晋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见证。
他称赞晋祠的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同时也对晋祠的历史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晋祠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文化、宗教、建筑等领域的重要实物。
它见证了西周时期至清朝的历史变迁,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然而,晋祠的现状并不乐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晋祠所处的环境逐渐恶化,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给晋祠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面对这一现状,我
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让它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绽放光彩。
总之,晋祠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晋祠文昌宫简介
晋祠文昌宫位于晋祠景区,为清代建筑,是山西省现存最大的道观。
它座落在晋祠景区北端,西傍汾河,东依晋祠。
文昌宫的建筑布局和装饰在我国各地道观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精品。
它既是一处道教庙宇,又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宫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名“天尊院”,始建于宋,明初扩建为“晋祠天尊院”。
文昌宫的主体建筑是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天尊阁。
阁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阁高21.3米,以四根圆柱撑起三重檐楼阁式台基。
阁内有四根高大的石柱支撑着屋顶。
天尊阁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式屋顶。
阁顶呈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庄严。
天尊阁前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四柱三楼式砖木结构的大型建筑——三圣殿。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文殊、普贤菩萨等三位神像。
文殊菩萨为天尊菩萨的侍者,观音菩萨为人天之母,文殊、普贤菩萨则为道教神仙中的文曲星和武曲星。
—— 1 —1 —。
晋祠简单简介三宝三绝三匾
晋祠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晋祠镇。
它是中国古代祭祀晋国始祖的重要场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晋祠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宝”、“三绝”和“三匾”。
“三宝”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景点之一,包括周柏、圣母殿和鱼沼飞梁。
周柏是西周时代种植的柏树,位于圣母殿北侧,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晋祠的标志性古树之一。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供奉着晋国的始祖母亲邑姜,殿内有许多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鱼沼飞梁是一座古桥,横跨于鱼沼之上,因其精美的石雕和历史价值而备受游客推崇。
“三绝”是指晋祠内的三处独特的景观,分别是难老泉、水镜台和宋塑侍女像。
难老泉是晋祠内最著名的泉水之一,四季不涸,清澈甘甜,因寓意难老而闻名。
水镜台是古代的戏台,也是晋祠内最早的建筑之一,其外观精美的石雕和壁画令人叹为观止。
宋塑侍女像是晋祠内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是一组由宋代雕塑家所创作的彩塑,生动地展现了宋代女性的形象和生活状态。
“三匾”是指挂在晋祠内三处古建筑上的匾额,分别是圣母殿、献殿和鱼沼飞梁。
圣母殿的匾额上写着“显灵昭济圣母”,献殿的匾额上写着“先泽维远”,鱼沼飞梁的匾额上写着“临流可亭”。
这些匾额不仅是装饰性的艺术品,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总之,晋祠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其中“三宝”、“三绝”和“三匾”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值得游客前去一探究竟。
晋祠简单简介三宝三绝三匾【原创版】目录一、晋祠简介二、晋祠三绝1.周柏2.宋代彩塑3.难老泉三、晋祠三宝1.圣母殿2.鱼沼飞梁3.献殿四、晋祠三匾1.难老匾2.对越匾3.水镜台匾五、总结正文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晋祠三绝是指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博物馆之内的周柏、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
周柏,又名齐年柏,树龄达 2600 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宋代彩塑则是指晋祠内的宋代彩色泥塑侍女像,其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难老泉是晋祠内的一处泉水,因其泉水清澈、流量稳定、千年不竭而得名。
晋祠三宝是指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
圣母殿是晋祠内最大的建筑,内供奉着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后的塑像。
鱼沼飞梁是晋祠内的一座古桥,结构独特,造型优美。
献殿则是晋祠内的一座大殿,用于祭祀和庆典活动。
晋祠三匾是指难老、对越、水镜台三匾。
难老匾位于难老泉上方,为明代所刻,意为“泉水永驻,岁月难老”。
对越匾位于对越楼内,为清代所刻,意为“对越致远,自强不息”。
水镜台匾位于水镜台上,为明代所刻,意为“以水为镜,可以正身”。
总的来说,晋祠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晋祠导游词简介]晋祠导游词太原晋祠导游词晋祠导游词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
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
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
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
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
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
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
晋祠一组祠祀建筑可谓把祭祀功能发挥到了极至,过会仙桥西行,为古莲花台,台为方形,四隅各铸一铁人护祠、镇水,以壮威仪。
穿对越坊便是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组成的核心群体。
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
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
故曰:飞梁。
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边缀勾栏,凭栏赏景,益增诗情画意。
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进而考其功能更似一四通之祭坛。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据《史记·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
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
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
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
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
南北朝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
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
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则退处次要位置。
太原晋祠寺的简介
晋祠寺,即晋王祠,俗称圣母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15公里的晋水西岸。
晋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之一,
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寺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晋
国大夫赵武的夫人——赵姬之父赵简子建立。
至今已有一千七百
多年历史。
据《晋祠志》记载:“祠内有圣母、圣母池、圣母殿、献殿等建筑”。
晋祠寺内主要建筑有:圣母殿、献殿、晋王亭、
碑亭等。
此外,还有许多历史传说故事,如:狐假虎威、狐女送子、三英战吕布等。
晋祠寺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据《晋书》记载:“晋水主出
晋阳”。
赵武灵王出巡到此,见晋水水流湍急,难以行船,便将
晋水改道。
于是,这里就成了泽国胜境。
传说“晋水”之名的由
来是因为: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到过这里,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就在此设立了“晋祠”。
圣母殿是祠庙中最大的建筑,也是祠庙中最古老的建筑。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