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问答题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学会谦让、分享和帮助他人。
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2. 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
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3.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 学会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欺诈。
这可以让我们建立信任关系,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道德品质。
6.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待人。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受欢迎,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
7. 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成就感,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尊重他人、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欺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待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把课本提供的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口,通过对简单的事例的分析引入主题,然后通过提问、举例等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将主旨展现给学生们,逐步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情感和亲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体验服务社会的幸福。
知识与能力(二)能力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列举法、问答法、讲述法等。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音视频播放工具。
(二)素材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教师: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美好,社会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离开社会,那么我们就要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如何才能用我们的行动使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展示探究问题:1.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谦让有哪些表现?2.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3.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4.我们应该怎样为社会作贡献?第一环节:学会谦让展示“六尺巷”的故事。
(让学生读一下)出示问题:1.材料中我们应该学习张英的哪种品质?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谦让?3.谦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对把握不大的问题可讨论一下。
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预先准备的答案。
展示注意问题: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第二环节:学会分享展示两段小故事及附带的问题:剧情一:中考前夕,汪雨的叔叔送给她一本学习资料,里面归纳总结了各科许多问题都是老师平时重点讲解和强调的问题,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带到了教室里,有同学向汪雨借这本学习资料,汪雨……1.设想一下剧情一中,此时的汪雨可能会怎样做?结果如何?剧情二:汪雨非常高兴地把学习资料借给了同学,而且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中考后汪雨和自己的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贡献;
2、能力目标:学会谦让、分享、学会帮助别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
我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难点:
我为社会做贡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1、观察P20图片,完成练习
2、亲社会行为: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三、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1、阅读P20材料,完成练习
2、谦让的意义?谦让的表现?
3、如何正确认识分享?P22
4、完成P22—P23练习。
5、如何帮助他人?(帮助他人要注意什么?)
四、我为社会做贡献:
1、完成P24练习。
2、结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例如:献爱心、宣传环保、扶助老弱病残等。
3、完成P24练习
4、结论: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A、了解国内外大事
B、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复兴大业
C、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献计献策
5、结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6、阅读P26材料,回答问题;
五、课堂小结: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具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学科:思想品德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结合导学案自学并找出课文中的疑点。
教学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材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引导学生自觉落实行为要求,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自然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自学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2、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3、知识: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学习重点)二、自主学习,全面了解: 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23页1、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如何做到谦让?2、什么是分享?你认为与人分享有什么意义?3、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三、学生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我们共同讨论)课堂探讨一、新课导入,初步感悟:1、看投影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意识这些行为即亲社会行为。
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呢?学生发表意见,集思广益。
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成两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与“为社会做贡献”。
并点出今天这节的学习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二、交流互助,共同提高(学会思考,一起体验知识海洋中搏击的乐趣)(一)、组内交流,初步解决。
(二)、师生共同研讨(解疑释疑)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三、展示与提升学会谦让1、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如何做到谦让?2、读“瘦羊博士”、“大树将军”两则故事讨论:①、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②、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③、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这两则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故事?3、合作探究:谦让是不是软弱无能?是不是无论什么事都谦让?谦让是不是就不要竞争了?能否举例说明?学会分享1、讲自己与人分享的一次经历,谈谈自己与人分享后的感受。
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材分析: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力: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从故事中分析概括出道理。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亲社会行为,从而明白怎样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教学流程:引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生边听边欣赏四副体现关爱的图片。
师:一曲爱的奉献曾打动多少人的心,一次次爱的奉献曾温暖过多少人间情。
请大家再次欣赏图片,这些行为的共同点是什么?生:师: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社会中人们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我们把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依靠和归宿。
作为我们个人又能又为社会做些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养成亲社会行为。
投影养成亲社会行为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浏览学案中的目标,快速阅读课本,完成自学导航,完成后放声读一遍。
合作探究:师:通过自学,我发现同学们自学能力特强。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谁先猜出来。
(故事和行为都分四部分,一个一个的出现,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投影猜猜看这是什么故事?投影猜猜看这是什么行为?生:师:刚才的故事和行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投影:孔融让梨右行礼让师:谦让即为人谦逊,先人后己,妥善处理矛盾。
那谦让是不是无能呢?是不是要求我们放弃竞争呢?生讨论:师:谦让是有原则的,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我们要敢于斗争。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互动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主要围绕“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的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发感悟。
同时开展小品表演、讲故事、故事续编、身临其境等活动来完成教学。
2.关于“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教学,通过看图感悟、欣赏对联、亲身体验使学生明白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原则,采用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
以合作探究为主、以活动参与、情景教学为辅,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孔融让梨”、“将相和”等小故事。
2.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亲社会行为”;利用相关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课件展示图片:(设计目的:创设一种氛围,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期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材分析:教材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什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
“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谮抢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力: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歉让、分享和助人学习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初步感悟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环节二、自主探究全面了解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20-P23,思考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养成那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呢?1、欣赏教材P20图片,并口头回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2、想想自己是否也参加过这种活动?当时你有什么感受?3、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A、 B、4、谦让表现在: a、 b、 c、 d、5、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6、独占有哪些危害?7、帮助他人要注意哪些问题?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24-P26,思考:为了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你打算做些什么?1、你曾经参加过那些公益活动,有什么感受?2、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3、自己能说出近期我们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吗?当了解到这些成就时自己有何感想?我们国家成功发射回收了“神舟七号飞船”,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们国家 ,我感到。
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
学科:思想品德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结合导学案自学并找出课文中的疑点。
教学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教材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引导学生自觉落实行为要求,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自然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
3、知识: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学习重点)
二、自主学习,全面了解:
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23页1、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如何做到谦让?
2、什么是分享?你认为与人分享有什么意义?
3、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学生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我们共同讨论)课堂探讨
一、新课导入,初步感悟:
1、看投影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意识这些行为即亲社会行为。
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呢?
学生发表意见,集思广益。
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成两条:“学会谦让、分享、助人”与“为社会做贡献”。
并点出今天这节的学习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二、交流互助,共同提高
(学会思考,一起体验知识海洋中搏击的乐趣)
(一)、组内交流,初步解决。
(二)、师生共同研讨(解疑释疑)
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
三、展示与提升
学会谦让
1、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如何做到谦让?
2、读“瘦羊博士”、“大树将军”两则故事
讨论:
①、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②、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③、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这两则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3、合作探究:
谦让是不是软弱无能?是不是无论什么事都谦让?谦让是不是就不要竞争了?
能否举例说明?
学会分享
1、讲自己与人分享的一次经历,谈谈自己与人分享后的感受。
2、什么是分享?你认为与人分享有什么意义?
3、合作探究:
青少年科技制作大赛开始报名了,李明和张亮都很想参加,可是学校只给了他们班一个名额。
班主任准备给他们进行一次测试,谁表现突出就把名额给谁。
于是,李明和张亮开始着手准备。
周末逛书店时,李明发现了一本《科技大赛指导丛书》,他赶紧买回家学起来。
星期一到校后,张亮看见李明在专心看一本书,就问他:“看什么书呢?”李明……
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会帮助他人
1、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接受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
2、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情景分析:(当你遇到下列情景时该怎么办?)
⑴情景一: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身旁还有一些血迹……
⑵情景二: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⑶情景三:同学小华丢了饭卡,小明得知后,吃饭时主动打了一份饭菜送给小华,并特意声明:我是可怜你才这样做的。
⑷情景四:你的一位同学,品学兼优,自尊心强,突发疾病,但家庭困难……
学生在出谋划策时,教师及时引导与强调在帮助他人时除了课本上提到的注意的问题外,还应把“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
4、合作探究:
帮助他人是不是无原则地帮助?能否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
1、自读课本,全面了解。
2、 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五、分层达标,各有所获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组( )
A 组(判断对与错)
1、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并非意味着软弱无能。
( )
2、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品质,
因而无论什么事,都应该主动谦让,不要动不动就竞争.( ) 3、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
因而一分享就没有了。
( ) 4、帮助他人是快乐的,因此,无论什么事都要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
( ) B 组(选一选)
1、刘明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不去计较。
你认为刘明( )
A 太软弱可欺,这样只会使自己吃亏
B 为人谦让,值得我们学习
C 缺乏竞争精神,将来会不适应社会生活
D 待人宽容,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2、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学校给八年级一班5个三好学生名额,班里推荐时同学们都互相谦让。
B 李洋把刚买来的数学辅导书交给同学们传阅
C 同学们知道刘梅因家境贫穷面临辍学时,都踊跃捐款救助。
D 张亮的好朋友被刘平欺负了,他挺身而出,和好朋友一起揍了刘平一顿 3、“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意思是说 ( )
A 、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收获的是
快乐
C 、助人要注意方式方法
D 、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生活 4. 著名学者于丹曾经呼吁小学增加公益教育,让独生子女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就要做到 ( )
①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 ②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料 ③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自己看,别人借不给 ④有痛苦的事情说给好朋友听,有高兴的事情自己独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春游时,王小东不小心扭伤了脚,许多同学就主动上前搀扶并帮他背包,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下列同学的想法属于真诚助人的是 ( )
A.小明想得到老师的表扬
B.小亮有求于王小东
C.小峰为帮助同学心里感到高兴
D.小磊担心别人说闲话
C组(应用与提升)
1、负荆请罪
(1)、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这是不是说明他害怕廉颇?
(2)、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2、有一个农夫,买来优质玉米种子,获得大丰收。
他的邻人都请求他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夫拒绝了。
不知为什么,从第二年开始,玉米的收成差了,到了第三年,更明显地减少了。
最后,他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他的优质玉米,接受的却是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想一想: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二战期间有一位德国老人,他的家在农村,人烟稀少。
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
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很卖劲儿地吧木头扛过去。
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踏上旅程。
主人儿子问父亲:那堆木柴不是刚请人从后院搬到前院吗?直接请他吃一顿不是更好吗?
想一想:主人会怎么回答?为什么?3、.2006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等21名历经考验的选手们就将背起行囊,踏上征程,开始“我的长征”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
全体队员有好吃的留给别人,艰苦难做的留给自己,相互帮助,荣辱与共,共渡难关。
生病了相互关照,脚扭了,赶紧搀扶。
他们留下了很多让我们感动和难忘的故事。
(1)联系教材,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2)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课后延伸
1、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复习本节所学
2、有兴趣的同学预习下目并思考“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课堂的整体调控不到位,对个别特殊学生照顾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