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疼痛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79 MB
- 文档页数:42
【揿针】揿针疗法揿针是一种形似图钉状的针,针柄扁平状,针体约一至二分长,直径0.3-0.9mm不等,用时可将针体揿入皮下,属于微型针灸针,一般多用于皮内针或耳针,供皮下埋藏用,可长久留针。
其实,揿针治疗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是传统皮内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
揿针疗法即皮内针治疗,属于传统针法里面的浮刺和浅刺,浅刺是通过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留针的目的则在于候气或者调气,最终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皮肤层散布着皮神经末梢。
揿针疗法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使其神经兴奋后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大脑,从而激活神经系统调节,并能刺激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影响血液循环,最终达到止痛的效果。
揿针长久留针可通过穴位刺激调整内源性物质、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调节功能整合后发挥对靶器官的调节治疗作用。
可见揿针有以下特点:•针体直径极细、针长极短的揿针不会刺及内脏和深部组织,故治疗时特别安全。
•因皮下的神经及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是针刺产生最佳电化学效应的部位,故皮下是针刺疗效最佳的部位。
•由于揿针埋针作用时间长,且在埋针时随着运动又增加了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增加了血循修复,因此大大增加了针灸对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使其能收到极佳的疗效。
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现在很多疾病很难寻找到具有普遍规律的最佳针灸作用时效,也很难对具有病症变化规律的患者在最佳施治时间施以针灸以获得最佳疗效,而采用全天候持续的揿针埋针治疗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揿针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下列疾病:1.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骨性关节炎2.眼和附器:近视、麦粒肿。
3.皮肤和皮下组织:痤疮、扁平疣。
4.精神和行为障碍:失眠、抑郁。
5.妇科:痛经。
6.呼吸系统:呃逆、哮喘、过敏性鼻炎。
7.神经系统:面肌痉挛、眼睑痉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中医护理技术科普系列之揿针中医是我国的瑰宝,其中诸多中医护理技术经受了几千年的考验,有着非常广大的受众以及良好的疗效。
揿针其属于针灸的一种,但它属于一种新型的皮内针,它不仅有着常规针刺一样的效果,而且方便、安全、疼痛小,非常适合患者以及家属的自我保健护理,本文就简单的对揿针以及相关理论进行科普,为广大百姓养护提供借鉴意义。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都知道,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将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表的相关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医学中,针刺这一外用治疗技术运用非常广泛,所谓存在即是合理,针灸的有效性是经过了几千年的考验的,其运用在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诸多疾病方面。
针灸它绿色健康、见效迅速,对很多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针灸存在误解和偏见。
其实我们可以把目光转向国外,针灸不仅得到了我国自己国民的认可,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外诸多国家的认可,并且西方国家也用现代技术印证了针灸的有效性。
据《欧洲时报》报道,法国一个医学团队通过数千次的临床实验得出:诸多疼痛病症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通过针灸得到有效的治疗。
还有很多国外医学专家认为,针灸确实可以作为辅助疗法治疗疾病,节约医疗资源,还能缓解癌症及其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对避免化疗具有积极作用。
美国一项新法案首次将针灸疗法纳入其中,要求在一年内对针灸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在美国的一项新研究也显示,美国的针灸师数量比20年前增长了257%。
目前,在全世界世界范围内有38万余名针灸工作者,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到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
除中国外,其他国家中医医疗(针灸)机构已达10万多家。
可见,针灸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被证明是合理有效的。
然而,一般情况来说,基本都是医疗机构来进行针刺治疗,原因在于一般的针刺都是采用毫针,有侵入性,同时也有晕针、滞针以及刺伤神经、动脉等其他风险,因此必须要专业人士来实施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