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四章 完全竞争市场与一般均衡
- 格式:ppt
- 大小:403.00 KB
- 文档页数:80
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竞争市场逐渐成为了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有许多卖方和买方,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根据供求关系自由进行交易的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卖方和买方都是价格接受者,不具备任何市场影响力,市场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不存在垄断现象。
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指市场中所有个体的供给和需求完全匹配的状态。
在一般均衡中,每个买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每个卖方的供给也得到了买方的接受,没有任何剩余的商品或需求。
一般均衡是市场自发形成的结果,是市场机制的最终均衡状态。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中,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中最基本的概念。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是指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调整。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决定。
当市场价格高于供给价格时,卖方会增加供给,同时买方会减少需求,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下降。
当市场价格低于供给价格时,卖方会减少供给,同时买方会增加需求,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上升。
通过这种供求关系的调整,市场最终会形成一个供求平衡状态,即市场价格等于供给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中,市场价格不仅决定了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也决定了个体的效益。
对于卖方来说,市场价格高于供给价格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市场价格低于供给价格意味着利润的减少甚至亏损。
对于买方来说,市场价格低于需求价格意味着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市场价格高于需求价格意味着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因此,市场的一般均衡不仅使市场供求达到平衡,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个体的最大效益。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往往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现实中的市场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政府的干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例如垄断或寡头垄断。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一、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假设1. 市场结构假设- 瓦尔拉斯假设经济中有众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如,在一个简单的经济体中,有许多家庭购买各种商品以满足生活需求,同时有许多企业生产这些商品。
-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这意味着每个市场参与者(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无法影响市场价格。
在农产品市场中,单个农民的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很小,只能按照市场价格出售自己的农产品。
2. 商品假设- 假定经济中存在n种商品。
这些商品既包括最终消费品,如食品、衣物等,也包括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
例如,在一个简化的模型中,可能有两种商品,一种是消费品面包,另一种是生产要素劳动力。
- 商品具有可分性,即可以无限细分。
这一假设使得在理论分析中可以运用连续函数等数学工具。
3. 消费者假设- 消费者偏好具有完备性、传递性和非饱和性。
完备性意味着消费者能够对任意两种商品组合进行比较并确定偏好顺序;传递性表示如果消费者偏好A组合甚于B组合,偏好B组合甚于C组合,那么他必然偏好A组合甚于C组合;非饱和性则表明消费者总是偏好更多数量的商品。
例如,一个消费者在面对苹果和香蕉的组合时,能够明确自己更喜欢哪种组合,并且如果他喜欢1个苹果和2个香蕉的组合甚于1个苹果和1个香蕉的组合,同时他喜欢2个苹果和1个香蕉的组合甚于1个苹果和2个香蕉的组合,那么他必然喜欢2个苹果和1个香蕉的组合甚于1个苹果和1个香蕉的组合,而且他总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苹果或者香蕉。
4. 生产者假设- 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并且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性。
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当所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相同比例增加。
例如,一家工厂使用10个工人和5台机器可以生产100件产品,如果工人和机器数量都增加一倍,变为20个工人和10台机器,那么产量也会增加一倍,变为200件产品。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801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一、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微观经济学占75分,宏观经济学占75分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35分,共7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原理和规律。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辨析、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
3.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微观经济学》部分(一)消费者行为1、效用最大化模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原则,收入提供曲线和价格提供曲线推导,需求函数和曲线推导。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品、一般低档品和吉芬商品希克斯分解的计算和作图分析。
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二)生产者行为1、长期和短期生产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
2、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
3、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条件。
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和原则,长期和短期的供给曲线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效率特性。
(三)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福利1、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的概念和计算、均衡的变动,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2、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的概念,各种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3、税收、补贴、关税等实际经济现象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影响分析。
(四)不完全竞争1、垄断厂商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自然垄断的特点,垄断厂商的均衡原则及其图形分析,垄断厂商的效率评价和福利损失,自然垄断厂商的管制,价格歧视行为。
202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自命题科目《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现代微观经济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阿.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垄断竞争理论以后才逐步形成完整体系的。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奠定基础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经济学发展的简单过程,形成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许多问题在探索之中,国内外都无成功经验,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因而必须对市场经济及其运行加强研究和管理,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这里如何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因此学习西方经济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经验和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当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情,完整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利用我们所学的经济理论和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均衡价格的形成,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合理投入区域的形成、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规模报酬;四条短期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成本曲线和产量曲线的关系;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与收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厂商的短期供给线,行业的长期供给线;完全垄断的形成,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与费价格竞争的手段,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要素的需求线,要素供给原则,工资的决定;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垄断与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理解;AE–Y模型;IS–LM 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内外均衡;平衡预算与职能财政思想,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宏观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菲利普斯曲线;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乘数与加速数的交互作用模型。
完全竞争编辑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
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可以证明,完全竞争的结果符合帕累托最优。
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
例如,许多农产品市场就具有完全竞争市场这些特征。
中文名完全竞争外文名Perfect Competition应用学科经济学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概况编辑完全竞争市场明显地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属于理论抽象。
现实中完全竞争市场的瞬时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瞬时均衡的市场都不具备这些特点,因而都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充其量接近完全竞争(比如可以认为股票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的)。
1920年以后,出现了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E.H.Chamberlin)及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等人对完全竞争理论的修正。
尽管如此,完全竞争性仍然是经济学家分析市场的起点。
只有从具体事物中进行抽象,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过于具体,则不利于揭示复杂现象的内在本质。
由于完全竞争的理论价值,完全竞争理论迄今仍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一般的,如果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规模足够大,并且每个个人(包括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单独影响市场价格时,这样的竞争性状态被称为完全竞争。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总分47,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下列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
A. 收费的高速公路B. 收学费的学校C. 路灯D. 私人经营的商店2. 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 )问题即可妥善解决。
A. 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费用为零B. 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费用为零C. 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费用有多大D. 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费用是否为零3. 科斯定理是关于( )的。
A. 不对称信息对市场效率的影响B. 公共决策的特性C. 产权界定与外部效应的关系D. 股票市场的无套利条件4. 如果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那么( )A. 收入分配是公平的B. 收入分配是有效率的C. 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每个人的境况变好D. 不存在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他人境况变坏5. 公共物品供应的最优均衡条件为( )。
A. 每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B. 生产者的边际成本应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支出C. 提供公共物品的私人成本等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D. 消费者的边际支付意愿之和应等于提供该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6. 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
A.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B.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D.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7. 一个人的吸烟行为是( )。
A. 生产的外部经济B.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 消费的外部经济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8. 下列哪一种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 )A. 在价格和其他商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分析烟草税对香烟价格的影响B. 考察最低工资法规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C. 进口汽车配额的变化对市场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D. 计算机行业裁员对国际收支的影响9. 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适合估计——变化的影响,但不适合估计——变化的影响。
一、考试性质经济学(宏、微观)是我校应用经济学所有专业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跨院自命题科目。
二、考试目标该科目为选拔应用经济学的学术硕士研究生而设置,要求考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思想具有较好的理解程度,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宏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三)试卷的结构与题型原则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学各占50%,题型为名词解释、辨析与简答、作图与推导、计算、论述、材料分析等。
四、考试内容(微观部分)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论一、西方经济学说的历史与发展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理二、供给、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三、均衡、均衡价格、供求曲线变动四、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及其分析五、弹性及影响因素六、价格限制分析七、蛛网模型第三章效用论一、效用理论、消费者剩余及均衡分析二、偏好、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三、预算线四、消费者均衡分析五、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均衡影响六、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七、不确定性、期望效用与风险第四章生产论一、厂商的概念及目标二、生产函数及形式三、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含义与关系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六、短期生产三个阶段七、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八、等产量曲线九、边际技术替代率十、等成本线十一、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十二、规模报酬第五章成本论一、各种成本的概念、相互关系二、各种短期成本曲线随产量变化的关系三、各种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各种长期成本曲线随产量变化的关系五、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相互关系六、规模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含义七、最优产出率与最优规模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一、厂商与市场类型的含义与特征二、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三、完全竞争市场的收益曲线四、厂商实现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五、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长期供给曲线六、生产者剩余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一、垄断的特点和成因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与价格歧视五、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六、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七、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八、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与特征九、古诺模型与斯威齐模型十、博弈论初步知识第八章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一、生产要素及其报酬二、引致需求三、完全竞争厂商与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四、完全竞争厂商与卖方垄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五、厂商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六、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决定第九章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一、要素供给、原则与无差异分析二、劳动供给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工资率决定三、歧视经济学四、土地供给曲线与地租决定五、资本、资本供给与利息决定六、欧拉定理七、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八、贫困分析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一般均衡及实现过程二、经济效率与判断标准三、埃奇渥斯盒状图四、交换、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五、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六、社会福利函数、不可能性定理与均衡多样性七、效率和公平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垄断与低效率二、寻租理论三、政府管制四、外部影响与解决方法五、科斯定理六、排他性与竞争性七、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八、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九、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十、委托代理问题(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特点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三: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五:GDP、GNP、DPI 的概念六:名义GDP、实际GDP、GDP 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七:生产法与收入法核算GDP八:收入循环模型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二:消费函数三:两部门与三部门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理论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投资的决定二:利率的决定三:IS-LM 分析四: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财政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二: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经济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工具三:功能财政、赤字与公债四:充分就业与就业预算五:货币政策工具六:存款创造、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七:西方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八:证券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九:期货与期权市场十:现值、投资收益与风险第十七章AS—AD 模型一:衰退与萧条二:AD 曲线三:AS 曲线四:AS—AD 模型对现实的解释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一:失业、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二:奥肯定律与牺牲率sacrifice ratio三:最低工资与效率工资四:通货膨胀的概念、度量与分类五: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与治理六: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七: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八:菲利普斯曲线第十九章国际经济学一: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二:Heckscher—Ohlin 理论三:金本位制四:布雷顿森林体系五:外汇市场干预第二十章国际经济学一:汇率、标价与汇率制度二: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三:购买力平价理论四:国际收支平衡表五:开放经济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一:增长核算方程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二:生产率的作用与决定因素三:经济增长政策四: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 )五、追赶效应(catch-up effect)六:经济周期含义与特征七: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一、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你遭受多少的艰辛,或经历多少的苦难,只要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总有一天,你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