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 格式:pptx
- 大小:10.67 MB
- 文档页数:56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21课是《古诗三首》,涉及《出塞》《凉州词》两首唐诗及《夏日绝句》一首宋诗。
下边分享这三首古诗的诗文、译文及赏析。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这首诗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的首句写景物,为千古名句,受到历代学士的激赏。
前人诠释此句说:“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
读者以意逆志,自当了然,非唐诗终无解也。
”(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六)此句互文见义,含蕴丰富深远。
在时空的大背景上诗人挥洒如椽巨笔,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与当时明月笼罩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
从历史上看,秦汉时起便筑城备胡,在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一直与胡人征战不断,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自然便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次句写怨情。
诗的主人公——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不禁触发起乡关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民族的悲剧命运!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
后两句,以侧面烘染的笔法点出诗篇的主题:假如李广将军还活着的话,就决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边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这里用“但使”“不教”的假设句对古代英雄人物飞将军李广充满无限景仰之情,对现今将领的讽刺含意不言自明。
此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因之明代诗人李攀龙称赞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凉州词》、《夏日绝句》逐字稿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谁能背诵一下?二、学习《凉州词》1.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外两首诗,先来学习《凉州词》。
听听这首诗的录音。
2.师:注释一告诉我们诗的题目《凉州词》是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所以,《谅州词》和《边塞》都是唐朝时期的边塞诗。
(板书:边塞诗)3.师:王翰笔下的《凉州词》所描绘的边塞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诗读正确,想象一下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试着和同学说一说。
4.师:谁来读《谅州词》?5.师,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呢?生:诗的前两句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人描写的是一场军营里的盛宴,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身披铠甲的将士们正在那里举杯痛饮,好不畅快。
可是,正在将士们想要继续痛快畅饮的时候,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这不免令人扫兴。
6.师:诗中写到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酒杯则是用美玉制成的。
边塞荒园紧张动荡的战争生活,将士们难得有一次开怀欢聚的酒宴。
可战斗来临,他们就要马上投入战场,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
从一“饮”一“催”两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生:“饮”本该是快乐的,“催”却给人带来一种大战前的紧张。
7.师:谁能读出这种情景和心情?师:豪华盛宴戛然而止,将士们即将投入战斗,面对大战,将士们是怎么样的表现呢?让我们借助注释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思考)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我。
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从诗句中,我能感受到将士们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8.师:醉卧沙场难道就是醉倒在战场的意思吗?生1:读这句诗,我想象到的是将士们在出征前互相鼓励,激发斗志。
他们会说,如果自己在战斗中失去了生命,就当是喝醉后倒地不起,所以,醉卧沙场不是真的醉倒在战场上,而是一种视死如归的态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1课堂笔记以下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三首古诗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一、《出塞》1.诗意理解:(1)诗人王昌龄用凄凉的韵律,描述了边疆戍卫的惨淡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2)诗中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戍边将士的艰辛,同时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2.诗文赏析:(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明月还是秦朝时的明月,边关还是汉朝时的边关,但战争却一直在进行,许多战士都没有回来。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希望有一位像龙城飞将李广一样的将军,能够抵御外敌,保卫国家,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二、《凉州词》1.诗意理解:(1)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描绘西北边疆壮丽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诗中描绘了凉州险要的地理位置和荒凉的环境,以及守卫边疆的将士们艰苦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忠勇报国的精神。
2.诗文赏析:(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即使在醉酒的情况下,将士们仍然坚守在沙场上,为国捐躯。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人用美酒和琵琶等形象,表现了西北边疆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将士们豪放不羁的性格。
三、《夏日绝句》1.诗意理解:(1)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不满和感慨。
(2)诗中描绘了项羽悲壮的故事和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同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诗文赏析:(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宁死不屈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即使在面临死亡的情况下,项羽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展现了他的英勇和伟大。
(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通过描述项羽宁死不屈的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英勇精神的崇敬。
第21课《古诗三首》(四年级语文上册)今天在第21课将要学习的则是王昌龄的《出塞》《凉州词》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长征:长途出征。
②还:回来。
③但使:假如。
④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前?—前119),以英勇善战著称,先后与匈奴人作战七十余次,匈奴人数年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
⑤教:让,使。
⑥胡马:胡人骑兵。
⑦阴山:山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山间缺口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呵,照耀着绵延的边关。
万里之遥的征程呵,征人未归还。
如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在呵,骄横的敌军就无法越过阴山。
【赏析】《出塞》,属汉乐府《横吹曲》,多写边塞生活。
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明代诗评家王世贞说:“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 《艺苑卮言》)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诗。
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征人未还”是所议之题,第三、四句申明其故——所将非其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似乎没有不可解的地方。
但是,为什么会给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呢?这是因为此诗语涉议论而不落言筌。
试细绎之:发端“秦时明月汉时关”,语甚奇,“诂训不得”(黄叔灿《唐诗笺注》)。
明月关山,是写边情的传统意象,汉乐府《横吹曲》即以“关山月”为边塞诗题。
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王维“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月映关山,已成为边思的具象。
奇就奇在王昌龄在“明月”和“关”之前又加上了“秦”,“汉”这样的时间限制词。
明月长存,何代无月?以“秦时”限制“明月”,不合理;关塞秦时已有,以“汉时”限制“关”,也不合史实。
语意反常,其实合理。
明月,属于空间范畴,而月生月落,亘古如斯,它常常引起人们历史的反思,故曰“秦时”。
关塞,虽然秦时已有,但汉代国势最盛,声威远播。
征人在边事频仍,久戍难归的时候,面对雄关险隘,怎能不缅怀汉代将领的御敌多方,边烽自熄?故曰“汉时关”。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第一课时出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
课型:新授课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学生自由读诗)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的大意是: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
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
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
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
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诗的大意是: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诗一开头就切入了宴会场面。
“夜光杯”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显示宴会的豪华,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
“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豪饮的终止。
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画了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内容
《古诗三首》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
《出塞》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
诗中写到时代的英雄,提到了战争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建立功业的渴望。
《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翰。
诗中描绘了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场景,表达了戍边将士豪放开朗的性格,也展示了边塞将士苦寒的生活。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李清照。
诗中借用了典故,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笔记
1. 重点词语解释:
《出塞》:边关、出征、未还、何时还。
《凉州词》:黄河远上、一片孤城、羌笛何须、春风不度。
《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 诗句意思:
《出塞》: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边关,长驻边关的士兵还未归家。
如果有像李广那样的将军立马作战,封侯非难事。
《凉州词》:黄河发源于青海,连绵起伏,奔流不息,在甘肃看见一座孤城耸立在黄沙之中。
羌族的笛子吹奏着别离的曲调,可惜春风始终不能吹过玉门关。
《夏日绝句》: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原》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请注意,我所提供的是这三首诗的一般内容,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教辅或咨询语文老师。
1.《出塞》
解析:此诗以边塞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景象,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壮烈。
诗人借用了古人的“龙城飞将”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赞扬。
同时,诗人也通过“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表述,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1.《凉州词》
解析:此诗以凉州为背景,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阔景象,展现出边疆的荒凉和孤寂。
诗人通过“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表述,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无奈和苦涩。
同时,“春风不度玉门关”则表现出边疆与内地的隔阂和距离。
1.《夏日绝句》
解析:此诗以夏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
诗人通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表述,表达了对项羽的崇敬和对英雄的怀念。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软弱无能的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