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鱼骨图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81.00 KB
- 文档页数:5
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
鱼骨图分析:患者跌倒-坠床不良事件
在对患者跌倒-坠床不良事件进行鱼骨图原因分析后,我
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监管不到位:巡视不到位、督导检查不到位,导致预防
措施落实不到位,风险管理培训未落实,安全知识宣教未落实,生活照顾不到位等。
2.安全意识差: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对安全意识缺乏,患
者固执不要陪护,家庭原因导致无陪伴。
3.护理人员问题:护理人员重视不够,风险意识差,对病
人病情掌握不到位,防范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认真落实各项培训,如患者跌倒防范与报告制度、患者跌倒防制度、防范措施、意外跌倒应急预案等。
组织科室护士共同研究及考核患者跌倒防范与报告制度,每班和质控小组成员按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倒防范与报告制度、患者跌倒防制度、防范措施、意外跌倒应急预案等。
质控标准检查科室护士对分析讨论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杜绝跌倒的发生率。
2.加强对科室护士的管理,监督护士对病人的跌倒风险进行正确评分。
高危病人每班监督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护士责任心和提高护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3.加强宣教工作,如高危病人床头悬挂警示标识、重点跌倒评分是否准确,每天加强对病人陪护预防跌倒的宣教,指导/协助肌力差病人床上或床边排便等生活护理。
不定期检查病人陪护跌倒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善跌倒防范设施,安装病房防滑扶手和防滑垫等。
4.弹性排班,增加巡视次数,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控。
安装防滑垫和扶手,防止患者跌倒。
不良事件分析鱼骨图护理安全警钟长鸣,不良事件的发生时刻提醒我们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起发生在内一科的输血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的不良事件。
该患者为男性,年龄岁,血型为“AB”型。
当天下午17:00,护士A为该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时,未执行输血三查十对,直接将住院号为“B型”的43床患者C的血液抽至该患者的试管内,并将标本送至检验科。
19:00检验科值班人员XXX配血时发现血型为“B型”与该患者血型不符,立即电话通知内一科。
19:05内一科夜班值班护士D再次为该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
通过鱼骨图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管理因素和行为因素。
护士对检验项目采血、标本采集方面的知识培训不够,思想不重视,责任心不强,加之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欠缺等因素,导致在采血时未执行三查十对,违反操作流程未执行双人核对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针对行为因素,我们需要对重点人群进行跟班检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落实核心制度,执行双人核对等。
针对管理因素,我们需要加强核心制度培训,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针对认知因素,我们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护士的认识和责任心。
同时,我们需要进行PDCA循环分析,制定计划并实施,定期检查和评估效果,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负责检查标本采集流程是否规范,并定期抽查标本采集和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以确保制度执行情况。
此外,护士长还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防止采集标本错误的发生。
为了实现标准化,我们需要流程标准化、检查经常化和损害最低化的方法。
护理部将持续努力,确保标本采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护理安全警钟长鸣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内一科输血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不良事件分析
不良事件内容:
患者姓名:M 年龄岁性别:男性科室:内一科床号:38床病案号:205376 2018年3月8日患者当日急查血型为“AB”型,17:00护士A为38床患者B抽取交叉配血标本时,未进行输血三查十对,直接将43床患者C(住院号为205195“B型”)的血液抽至38床B的试管内,并自行将标本送至检验科,19:00检验科值班人员李莫配血时发现血型为“B型”与患者血型不符,即由检验科李莫电话通知内一科,19:05由内一科夜班值班护士D再次为患者采集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鱼骨图原因分析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鱼骨图整改措施
护理部
日期:2018 年 3 月19 日。
药物误用护理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引言本文将对药物误用和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鱼骨图分析,以揭示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鱼骨图分析鱼骨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的工具,也被称为因果图。
它通过将问题引起的可能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
主要因素以下是导致药物误用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1. 人为因素- 缺乏知识和技能:护士或医生对药物使用和护理操作的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错误的用药或操作不当。
- 疲劳和应激:长时间工作和高度应激的环境可能会导致护士或医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增加犯错的可能性。
2. 组织因素- 不足的培训和教育:机构提供的培训和教育不够,未能为护士或医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避免错误。
- 工作压力和资源短缺:过大的工作压力和缺乏足够的资源(如时间、人员、设备)可能导致护士或医生犯错。
3. 系统因素- 药物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清晰的药物管理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可能导致混淆、错误的药物使用或护理操作。
- 沟通不畅和团队合作差:沟通不畅和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或不完整,增加错误发生的风险。
结论药物误用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预防和减少这些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护士和医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正确使用药物和执行护理操作。
2. 管理工作压力和资源: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减轻工作压力,以减少因疲劳和应激而导致的错误。
3. 建立清晰的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药物管理流程和护理操作有清晰的标准,减少混淆和错误的发生。
4. 促进沟通和团队合作: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和完整,减少错误的风险。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药物误用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在医疗护理领域,保障患者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跌倒和坠床这类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为了深入探究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原因,我们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剖析。
一、人员因素(一)患者自身1、身体状况不佳: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视力、听力障碍,平衡能力差,或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身体上的问题增加了跌倒和坠床的风险。
2、认知功能下降:老年患者或患有痴呆等疾病的患者,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不足,容易在行动时出现失误。
3、依从性差:一些患者不遵守医护人员的嘱咐,如未使用辅助器具、擅自离床活动等。
(二)医护人员1、风险评估不足:未能准确评估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导致预防措施不到位。
2、健康教育不到位: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不够详细和全面,患者和家属没有充分认识到跌倒和坠床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3、巡视观察不及时:未能按时巡视病房,对患者的状态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环境因素(一)病房布局不合理1、物品摆放杂乱:病房内的物品摆放不整齐,通道狭窄,容易导致患者行走时绊倒。
2、光线不足:病房内的光线昏暗,影响患者的视线,增加了跌倒的可能性。
3、地面湿滑:卫生间、走廊等地的地面有水渍,未及时清理,容易导致滑倒。
(二)设施设备不完善1、床栏损坏:病床的床栏不能正常使用,无法起到防护作用。
2、呼叫系统故障:患者在需要帮助时无法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3、辅助器具不足:如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数量不够或质量不佳。
三、管理因素(一)制度不完善1、缺乏完善的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职责没有明确规定。
2、应急预案不健全:当发生跌倒和坠床事件时,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
(二)培训不足1、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他们对跌倒和坠床的预防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
2、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无法确定培训是否真正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