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 格式:ppt
- 大小:435.00 KB
- 文档页数:51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书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3、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4、掌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5、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年龄特征6、了解儿童文学的目的、意义和功能7、了解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二、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难点是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 ABCDE )。
A. 纯真美B. 稚拙美C. 欢愉美D. 变幻美E. 质朴美3、怎样理解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1)道德意识形成。
这是社会人区别于自然人的重要特征。
社会道德即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少年后期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标准,而且能自觉地去遵守。
(2)世界观初步形成,已形成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
(3)理想的初步形成,并且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4)随着道德感、世界观与理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使他们终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第二章儿歌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儿童的含义和功能2、了解儿歌的历史演变3、理解儿歌的特点4、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5、熟悉儿歌名家名著二、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特点、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熟悉儿歌名家名著;难点是阅读欣赏儿歌的方式方法。
儿童文学考点1、儿童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第六章童话寓言1、童话概念: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
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5、寓言的概念:“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10岁儿童故事小说儿童故事小说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来阐释一条条的,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大道理打开智慧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10岁儿童故事小说,希望大家喜欢!10岁儿童故事小说篇一一只蚂蚁对一只刺猬说:“让我们一起爬过大山,到大山的那边看看大海去。
”刺猬也想看大海,便同意了蚂蚁的提议。
蚂蚁就和刺猬一同朝大山爬去。
爬着爬着,刺猬走出了好远,走累了,就在山坡上歇了下来。
过了好长,蚂蚁才爬到刺猬的身旁,见刺猬歇着,它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朝大山爬去。
刺猬又爬了一会儿,追上了蚂蚁,气喘吁吁地对蚂蚁说:“不爬了,不爬了,我不想看什么大海了。
这样下去,非累死在半路上不可。
”蚂蚁像没听见刺猬的话,仍然继续朝上爬。
刺猬却顺着来时的路回去了。
爬呀、爬呀、爬呀、爬呀,蚂蚁终于翻越过大山,看见了大山这边的大海。
-------故事点评-------,就像护身符一样,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拥有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你了。
在要放弃之前,要先学会坚持,并告诉自己:不要半途而废,冲破黑暗就是光明。
10岁儿童故事小说篇二熊奶奶烤了一大堆松子饼,摞起来有小山那么高。
小白兔路过她家门前,被松子饼的香味吸引进了院子。
“哇!好多的松子饼呀!”小白兔左右瞧瞧,哈哈,没有一个人影,拿一块尝尝,应该不会被发现吧?他拿起一块松子饼,两口就吃进了肚里。
好好吃呀!小白兔吧嗒吧嗒着嘴巴,偷偷地笑。
这时,熊奶奶从屋子里走出来,围着松子饼转了一圈,说道:“我的松子饼怎么少了一块呢?”“坏了,熊奶奶的眼力怎么这么好呀!”小白兔的心扑扑直跳,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小声说:“熊奶奶,是我刚才吃了一块,对不起。
”“没关系,再多吃几块吧,我烤这么多,就是给大家吃的。
”“熊奶奶,你的眼力怎么那么好呢?一眼就看出少了一块松子饼?”“呵呵,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最熟悉了,被别人动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熊奶奶,我以后再也不偷偷动别人的东西了。
”小白兔低下头说。
10岁儿童故事小说篇三一到下雨天,小刺猬就哎哟哎哟叫。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篇一:童年第七章读后感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
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
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
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
“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
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篇二:童年第七章读后感《童年》中描述的外祖父一家的生活状态,正是作者高尔基苦难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童年》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正是因为它的内容,内容使人有时欢喜、有时悲伤,让读后有一种忘不了的情怀。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个很悲惨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有爸爸妈妈的关爱,我们用自己的童年和高尔基比比,珍惜我们的童年吧!一定要好好学习,才是给自己的一个快乐的童年!童年第六章读后感童年第九章读后感童年第二章读后感童年第八章读后感稻草人读后感650字(一)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
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
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
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
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
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
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
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
儿童睡前故事儿童版西游记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儿童版西游记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有四个乐观勇敢的小伙伴,他们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
他们的命运携手相伴,踏上了一段惊险又有趣的旅程。
第一章:拜师学艺孙悟空是一只机智聪明的猴子,他住在花果山上。
有一天,他听说东海龙王的宝贝“定海神针”被天庭盗走了,为了找回宝贝,孙悟空决定去天庭学习功夫,并且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天庭,他遇见了大力鬼王牛魔王,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和牛魔王的切磋,孙悟空变得更加厉害,他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第二章:与猪八戒的相遇孙悟空在练成了绝世武功之后,决定到西天取经。
途中,他遇见了一只胖乎乎的猪八戒。
猪八戒被孙悟空的英勇和幽默吸引,于是他们成为了朋友。
猪八戒非常贪吃,但是他却很懒惰。
孙悟空决定帮助他改正这些坏习惯。
第三章:解救白骨精在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现了一座山洞。
他们进去一看,原来有一个叫做白骨精的妖怪在里面伤心地哭泣。
孙悟空和猪八戒决定帮助她,他们鼓励白骨精改正错误,并且帮助她找回了自己的人性。
感激之下,白骨精决定跟随他们一起去西天。
第四章:压妖师沙僧的加入在赶路的时候,孙悟空和猪八戒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压妖师,他就是沙僧。
沙僧对妖怪非常厉害,他能够用法宝制服妖怪。
孙悟空和猪八戒邀请沙僧加入他们的队伍,沙僧欣然接受。
第五章:与恶龙交战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凶恶的恶龙,恶龙威胁要吃掉他们。
孙悟空利用绝世武功与恶龙进行了搏斗,最后成功战胜了恶龙。
恶龙后悔自己的行为,他向孙悟空等人道歉,并且决定从此改邪归正。
第六章:终于到达西天经过一番努力,孙悟空等人终于到达了西天。
他们成功地取回了经书,帮助了一路上的百姓,并且帮助一些妖怪改邪归正。
在回程的路上,他们又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与挑战。
第七章:返回花果山最终,孙悟空等人成功返回了花果山。
他们受到了众多动物们的热烈欢迎,动物们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通过这段旅程,不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练习题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儿童读者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A. 年龄B. 性别C. 智能D. 文化2、下列属于幼儿文学作品的是()。
A. 《风景》B. 《小蝌蚪找妈妈》C. 《胜者和败者》D. 《大林和小林》(二)多项选择题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
A. 纯真美B. 稚拙美C. 欢愉美D. 变幻美E. 质朴美(三)填空题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幼儿文学、文学、文学这几种不同形态。
(四)简答题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二、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二)多项选择题ABCDE(三)填空题童年、少年(四)简答题答:“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第二章儿歌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连锁调2、摇篮歌3、颠倒歌(二)简答题1、儿歌具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2、儿歌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3.?二、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连锁调——又称为“连珠体”、“连环体”、“连句”、“衔尾式”,是一种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诗文的传统儿歌形式。
2、摇篮歌:摇篮歌又称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
摇篮曲通常表现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抚、安慰,对孩子前途命运的祝福和希望。
在艺术传达上,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
3、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二)简答题1、答:儿歌的特征(1)主题单一,整首儿歌只说明一个意思、讲一个道理、有一个目的。
高尔基的童年第七章概括主要内容《童年》第七章主要内容:讲了阿廖沙的姥姥和姥爷都信奉上帝以及他的日常生活。
第七章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写姥姥的上帝慈悲为怀,而姥爷的上帝却专横跋扈;下篇主要写阿廖沙在街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感受。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人物介绍:1、阿廖沙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
在这方面,周围的人给他很大的影响。
在他的一些朋友帮助下,阿廖沙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就在他身边。
另外,他还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倔强的精神。
现实生活的压力把阿廖沙锻炼成长为了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
阿廖沙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阿廖沙还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
阿廖沙热爱书籍,而书籍在形成阿廖沙的性格。
2、外公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画,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
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
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
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低下。
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
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
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
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
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基本原理第一节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的概念:①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②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③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她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③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两个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的概念。
P5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第二章历史和今天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发现后才有了儿童文学。
第二节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197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姜尼〃罗大里的代表作《童话故事游戏》,使用新的儿童文学叙事法。
第三章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除了拥有一般文学创作的能力之外,还应在精神气质、生活积累、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就是能成功地挖掘儿童的精神内涵并表现出来。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时期的三个阶段:幼儿期(3-6岁)以自我为中心,泛读论、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5岁)。
第四章文本特征第二节语言特点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赏析儿童文学先要说明文体,如儿童小说、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第三节插图插图和图画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图画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第五章儿歌与儿童诗第一节儿歌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摇篮歌、问答歌、颠倒歌、数数歌、绕口令、时序歌、对数歌、物象歌。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①儿童诗篇幅较长,结构有变化,语言较诗意化;儿歌篇幅较小,结构简单,语言口语化。
②儿歌主要是大人吟诵,表达大人的情感,婴幼儿靠听觉来感知;儿童诗则适合孩子自己朗诵,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
③从内容上看,儿歌内容简单;儿童诗则更丰富。
第六章童话寓言第一节童话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虚构。
童话起源于神话和传说。
儿童故事书(精选24篇)儿童故事书1 有只黑猫,名副其实,黑得像块木炭,全身没有一点其他颜色。
这只猫最怕别人说它黑,以为别人在取笑它丑。
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谁会去管它呀。
何况黑猫特别丑吗?根本没人觉得。
本来黑猫的屁股上有一小撮白毛,但是黑猫一直不知道。
你想啊,屁股上的毛,它看不到啊,连照镜子也只照脸,谁会去照屁股?有一天,一只狗看到黑猫那么痛苦,就好心地对它说:“老兄,别瞧不起自己,谁说你身上只有黑毛来着?我告诉你,你的屁股上有不少白色的毛呢,不信你拿镜子照照?”黑猫赶紧找来镜子,把屁股撅得老高找白毛,它一直梦想身上长出白毛呢。
好心的狗指点黑猫找到了白色的毛,以为黑猫会感谢自已。
不料。
黑猫突然大叫一声就向狗扑过去,要不是闪得快,狗的鼻子就被它咬下来了。
狗气坏了,说:“你这家伙疯了,我你都敢咬,是不是皮痒痒了?”“谁叫你让我屁股上长白毛的?本来黑得就够难看的,现在屁股上还长了一点白的,长哪不好,偏偏长在屁股上,羞死人了,我不活了!”“怎么成了我让你长白毛的了?你的白毛天生就有,不管我说不说它都在。
别人不说你根本不知道,我好心好意地告诉你,你不感激我还怪我,真是猫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谁叫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句话差点没把狗给噎死,狗真后悔当年不该太热心,多管闲事抓了只耗子,落下了这么个话柄。
后来你猜怎么着?黑猫愣是逼一只螃蟹把那撮白毛一根不剩地拔光了,所以现在它真的一根白毛都没有了。
有一天晚上,捕鼠大队队长大虎猫召集猫群伏击了一支老鼠迎亲队伍,抓到了一大批耗子。
论功行赏每只猫都分到了几只,黑猫分到了三只。
“三只老鼠,真幸福啊!我该怎么享受这顿美餐呢?对了,我先耍耍它们,看它们谁识相我就让它多活几天。
”于是黑猫对老鼠说:“你们是我的俘虏,小命都握在我的爪子里,得听我的。
有人说‘鼠目寸光’,现在我想看看你们谁最有眼光。
你们我长什么样,说对了我就不吃它,要是说错了,哼哼……”第一只老鼠觉得有便宜捡,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您是一只没有一根杂毛的,标准的黑猫。
第七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1.儿童小说真实性:熔铸和再创造生活的艺术的真实,及生活中未必存在但可能存在的本质的真实。
2.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主题、人物、故事、细节、题材、艺术、手法。
3.儿童故事则指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完整连贯,与儿童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相适合,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样式。
4.儿童故事的特点:完整有连贯、生动有趣、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5.动物故事与动物小说的区别:动物故事情节较单一,一般没有明显的哲理性和道德教训,动物小说情节相对曲折,内涵也比动物故事丰富。
6.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联系与区别: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且两种体裁都有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
儿童小说的读者是高年级的少年儿童,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儿童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复杂;在艺术表现上,儿童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人物心理的形象化展示以及人物人物活动的详尽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用小说笔法,而儿童故事一般供成人对学龄前儿童或低学段儿童阅读,因此更侧重于有完整的事件过程,又起伏的情节,在叙事方式上儿童故事要求口语化,而淡化对人物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
第八章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1.儿童散文的特点:内容的包容性与限定性、多样的儿童情趣、美的和谐统一(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以跃动的童心表现童趣,借事理物象的描述融贯理趣,这是儿童散文的鲜明特色。
2. 儿童散文的类型:从内容和表达方式分,分为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
3.儿童报告文学遵守的原则:认真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及时迅速地报告与少年儿童相关的具有新闻价值和影响力的现实生活和典型人物;在文学手段的调动方面,从总体构思到具体表现都实现文学化,即通过各种文学手段生动真是地再现事实,塑造血肉丰满新闻人物形象;在评价生活事实的具体策略上,一方面追求让倾向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另一方面,作者还要以报告员的身份出现,毫不掩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儿童故事书目录幼儿故事目录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第一章教哈克学规矩。
——华珍小姐。
——汤姆·索亚在等候第二章两个孩子逃过了杰姆的搜寻。
——汤姆·索亚的帮伙。
——用心作出的方案第三章细细的推敲。
——主日得胜。
——“汤姆·索亚的鬼话”第四章哈克与法官。
——迷信第五章哈克的父亲。
——好爸爸。
——一次改造第六章他告了法官一状。
——哈克决定出走。
——政治经济学言论。
——酒后折腾第七章守候着他。
——给锁在木屋里。
——把尸首沉到河里。
——歇息第八章睡在树林子里。
——在河里打捞死者。
——察勘全岛。
——发现了杰姆。
——杰姆出逃。
——兆头。
——“巴鲁姆”第九章山洞。
——在河上漂流的屋子第十章发现。
——“汉克·邦勾老头”。
——男扮女装第十一章哈克和村妇。
——搜捕。
——支吾搪塞。
——去高申第十二章缓慢的航行。
——借东西。
——上触礁的破船。
——那伙歹徒。
——搜寻小船第十三章逃出破船。
——守夜人。
——破船漂浮第十四章一般的好光景。
——后宫。
——法国话第十五章哈克丢了他的木排。
——在雾中。
——哈克找到了木排。
一垃圾第十六章“让我们清静一会儿吧。
”——杀人不眨眼的好汉吼叫。
——“大难临头”。
——两人全往后缩。
——小个子戴维插手。
——全武行演过之后。
——爱德的险遇。
——怪事。
——作怪的木桶。
——它招来了暴风雨。
——木桶追着木排不舍。
——闪电劈死了人。
——奥尔勃赖特悔罪。
——爱德发火。
——是蛇还是孩子?——“把他拖出来。
”——撒了些叫人发笑的谎。
——一头扎到河里。
——指望。
——撒了个圆场的谎。
——漂来的钱财。
——错过凯劳。
——往岸边泅去第十七章黄昏时叫门。
——阿肯色的田庄。
——内部陈设。
——斯蒂芬·陶林·包茨。
——诗兴大发第十八章葛伦裘福德上校。
——贵族门第。
——世仇。
——《新约全书》。
——收回了木排。
——木料堆。
——猪肉加白菜第十九章白天停靠。
——一个天文学说。
——重振戒酒运动。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低幼儿童文学的特点级创作要求,初步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画图读物以及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的知识,使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完成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任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要求,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修养;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儿童诗歌、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图画读物和儿童文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儿童诗、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特点及创作要求,具有对幼儿文学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改编创编能力,明白儿童文学的审美、认知、娱乐和教育作用。
了解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基本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儿童故事等各种体裁的特征和种类,并能运用于作品分析。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幼儿文学的概念、分类、功能,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史;明确创作和改变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幼儿文学的概念;幼儿文学的功能;中国幼儿文学史;世界幼儿文学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确幼儿文学的概念,了解幼儿文学的范围。
2、明确幼儿文学的各种功能。
3、了解幼儿文学史。
(四)教学小结本章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儿童文学,掌握儿童文学的四大功能,了解中外文学史。
第二章儿歌(8学时)(一)教学要求:理解二哥的概念,了解儿歌的发展历史、功能和分类、掌握儿歌的特征,并学会创编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