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米什金 第一章PPT
- 格式:ppt
- 大小:975.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一章货币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货币的演变历史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掌握货币的一般职能、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货币制度。
为后面的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一、货币定义的方法1.货币=现金2.货币=财富3.货币=收入4.经济学定义货币的方法:理论分析法和经验研究法到底货币定义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本书认为应该从职能入手。
二、货币的一般职能1.交换媒介:是指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价值尺度:是以货币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尺度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可以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但是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货币的购买能力不降低;买者应支付一定的利息;确保到期债务偿还。
4.价值贮藏手段:发挥的条件:货币的价值或者购买力稳定;流动性高;安全可靠。
三、货币的职能定义1.交易媒介论:主要是在于货币克服了交易双方的需求上、时间上、空间上不一致的矛盾。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佩赛克和萨文:货币必须是这样一些支付手段,这些支付手段是其持有者的财富,却不是其他人的债务,所以货币是社会净财富的组成部分。
纽伦和波特:货币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支付手段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交换行为的两个阶段:W-G,G-W。
2.价值贮藏理论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能使购买行为从售卖行为中分离出来的购买力的暂栖所。
英国财政部成立的货币体系运行研究委员会:货币就是流动性。
一、货币的演变 1.商品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二、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标准(一)统计口径实际货币供应量: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名义货币供应量: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的货币存量。
1.我国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三个层次:M0 =流通中货币M1= M0+单位活期存款M2= M1+准货币(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的保证金(2001年修改加入)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统计手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货币与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