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4
《泊秦淮》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错。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
C.这首诗即景感怀,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令诗人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故事,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虑。
【解析】D,晚唐时期。
3、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一)《泊秦淮》(杜牧)1.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杜牧的《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6.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发的历史兴衰之慰,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9.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夜笼纱”,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1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淡雅的水乡图。
15.《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泊秦淮》一.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四.古诗赏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字词解释:①泊:停泊②商女:歌女③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内容描述:烟霭笼罩着清冷的江水,月光洒满滩头,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靠近酒楼。
歌女全然不懂国破家亡的深切痛苦,隔着江头仍然能听到在唱后庭遗曲。
全诗赏析:诗歌首句渲染出清冷的气氛,次句点题引发思古之幽情。
后两句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主旨:作者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写作特色:第一句的艺术手法是互文。
它的表达效果是: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第三四句的艺术手法是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它的表达效果是: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考点精炼:题组一1【词语理解】诗中的“后庭花”是什么意思?(1分)2【思想感情分析】诗人借“商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题组二3【画面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4【思想感情分析】“不知”二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写出。
(2分)题组三5【意境分析】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什么样的特点?(1分)6【词语赏析】“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2分)题组四7【结构特点】“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8【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默写诗句: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杜牧(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
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背景】当时,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割据,外部有敌人侵扰,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杜牧这首诗就是借历史事实,讽喻当世,既以愤怒的心情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揭露,又以沉痛的语调向他所属的阶级发出警告。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部编版七下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目录:一、泊秦淮/杜牧二、贾生/李商隐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四、约客/赵师秀一、《泊秦淮》杜牧【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答案】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贾生》李商隐【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理解性默写: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答案】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原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泊秦淮》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2、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3、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4、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5、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6、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泊秦淮》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4、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2、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两句诗告诫他:3、用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2、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两句诗告诫他: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3、用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贾生》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贾生》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泊秦淮》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杜牧(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
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背景】当时,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割据,外部有敌人侵扰,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杜牧这首诗就是借历史事实,讽喻当世,既以愤怒的心情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揭露,又以沉痛的语调向他所属的阶级发出警告。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竹里馆》1.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诗中有画的优美语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1.诗中借写眼前景色,点明路途遥远的句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1、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字斗芳菲。
2、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木兰诗》1、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木兰诗》中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7、《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部编版七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目录:一、泊秦淮/杜牧二、贾生/李商隐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四、约客/赵师秀一、《泊秦淮》杜牧【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二、简答题: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简答题: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答: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二、《贾生》李商隐【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泊秦淮》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泊秦淮》杜牧【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简答题: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三十五、《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以曲笔深沉地表达了晚唐诗人对时事的忧虑,
“,”,于婉曲清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2.晚唐诗人杜牧以济世之才自负,其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在“七绝”《》中,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其诗云
“,”。
3.严羽《沧浪诗话》中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
杜牧《泊秦淮》堪称范例,
“”,
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先声夺人。
之后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可见一斑。
4.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答案:
1.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部编版七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期末课外古诗词目录:一、泊秦淮/杜牧二、贾生/李商隐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四、约客/赵师秀一、《泊秦淮》杜牧【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错。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
C.这首诗即景感怀,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令诗人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故事,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虑。
【解析】D,晚唐时期。
3、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三十五、《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以曲笔深沉地表达了晚唐诗人对时事的忧虑,
“,”,于婉曲清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2.晚唐诗人杜牧以济世之才自负,其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在“七绝”《》中,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其诗云
“,”。
3.严羽《沧浪诗话》中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
杜牧《泊秦淮》堪称范例,
“”,
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先声夺人。
之后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可见一斑。
4.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答案:
1.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教材课外诗词篇目一本通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泊秦淮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次句点题,以“的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
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古诗中常有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阅读时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体味一下那种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
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
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②[商女]歌女。
③[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群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1.作者资料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背景资料诗人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时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原文诗文赏析及翻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画面描绘秦淮河畔,迷离的月色和烟雾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夜晚,诗人把船停泊在岸边酒家的地方。
提示读阅读文原读注释材教读常识学文基础歌诗读析赏炼字角度 “笼”字连用,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给人一中迷蒙冷寂之感。
内容理解 “夜泊秦淮”点题。
“近酒家”为下文描写“商女”做铺垫。
译文烟霭笼罩着寒冷的河水,月光笼罩着河沙,我们泊船靠近秦淮河上的酒家。
(十三)《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十四)《贾生》李商隐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十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2.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3.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十六)《约客》(赵师秀)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泊秦淮》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
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
C.这首诗即景感怀,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令诗人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故事,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虑。
3、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选择题:
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错。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
C.这首诗即景感怀,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令诗人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故事,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虑。
【解析】D,晚唐时期。
3、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解析】B,没有交代人物,也没有交代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
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解析】C,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