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60.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第二节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
第六章测评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一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第二课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一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第二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第三节印度
第一课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
第二课时不稳定的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第四节俄罗斯
第一课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第二课时发达的交通
第七章测评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中东
第一课时“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
第二课时匮乏的水资源多元的文化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一课时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第二课时现代化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一课时黑种人的故乡快速发展的经济
第二课时人口、粮食与环境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一课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第二课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第八章测评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一课时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
第二课时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第二节巴西
第一课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
第二课时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第十章极地地区
第九、十章测评
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州,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间隔最长的大洲。
2.亚洲位于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3.亚洲与周围大州的界限: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以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6.河流发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 P5亚洲地理集锦8.亚洲的气候特点: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有40亿人口〔2023〕,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____。
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____1. ____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
2.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钢湾,对____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络非常有利。
3. ____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4. ____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5. ____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6. P18的图7.2 ____的地形。
7. ____的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8. ____的文化既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1. 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局部。
2.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生产和生活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讨论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
2.图片:四大区域的典型自然环境图片。
3.实例:四大区域的典型生产和生活实例。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大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四大区域的划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湿润、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原等,并通过实例展示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自然环境的特征,自然环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景观等方面,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文字语言和各种图片,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对于比较抽象的气候知识,教材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象万千”和“风光迥异”三部分,前两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最后部分是前两部分的总结和延伸,内容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本节课主要介绍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和风光迥异。
课程标准2—6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初步具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气候对动植物的分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的的概念。
教学方法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展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本课教学流程见下表。
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世界气候图【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说说世界上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类型?能说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不同特点的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新课教学【展示】地中海之滨图【提问】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左边的文字,想一想英国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提问】再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右边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归纳】在英国阴雨连绵、潮湿闷热的时候,确有一个地方,有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这个地方是地中海沿岸地区。
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描述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读P7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问题1.请仔细读图,说说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
2.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依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3.根据上述问题归纳亚洲地形特点二、请仔细读图P7图6.8亚洲的地形,找出亚洲主要河流1.看看亚洲主要河流最终流入到哪儿?流入______洋的有:流入______洋的有:流入______洋的有: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3.归纳亚洲河流分布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三、阅读P9图6.11北美洲地形、图6.12北美洲大陆地形剖面图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4、综上所述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是5.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6.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目标自测】1.亚洲地势起伏很大,_________高,___________低。
中部有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高原,其中______________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2.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B、纬度C、气候D、海陆3.亚洲的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和山地B、高原和平原C、山地和丘陵D、平原和盆地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山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土耳其海峡【学习目标二】1、知道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亚洲的地形 ,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是哪类地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 ,活泼气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
B 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 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 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E 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
【抢答】学生查图 ,讨论、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 ,海拔。
【总结】答复较快 ,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 ,丘陵为主。
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上下起伏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 ,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学习目标:1、认识亚洲地形特征,记住主要地形区;2、掌握亚洲主要河流的名称,分析亚洲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名称及位置学习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自主预习:学生读(“亚洲地形图”)回答。
1、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地形图。
2、学生读图查找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自西向东亚洲的三大半岛依次为、、,其中是世界上最大半岛。
3、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请同学们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如:黄河、长江流入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洋,湄公河流入洋,恒河、印度河流入洋,这些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
另外亚洲还有内流河,如、。
4、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
请大家在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大的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是、死海是世界点。
合作探究:1、分析亚洲地形特点:主要地形类型是、;很大;高低;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
2、读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大,高,两侧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高低。
3、河流分布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特征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部,向四周分布的特点。
4、图上找出亚洲的地理之最,然后互相提问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反馈练习:1、从亚洲地形图上看,下列地形海拔最高的一组是()A.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B.伊朗高原、蒙古高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D.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2、亚洲最大的平原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B.东北平原C.印度河平原D.恒河平原3、下列河流中,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是()A.鄂毕河B.叶尼塞河C.黄河D.恒河4、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C.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D.由东向西流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B.死海是世界最低点C.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D.青藏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课堂小结: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1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分区。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其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歌谣的方式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
2.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提问:同学们,在听了这首歌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一种骄傲或自豪的感情?找一名同学与大家分享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我们既是中国人,同时也是亚洲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知识点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自主完成)读图6.1和图6.2,思考: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答案: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北部纬度约达北纬81°,南部纬度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
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2.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亚洲共跨了哪几个温度带?其中哪个温度带所占的面积最大?答案:亚洲跨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其中北温带的面积最大。
(教师点拨)【合作探究】(探究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讨论交流)1.结合教材图6.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 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平洋湄公河自北向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较长北冰洋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地区气候类型特点景观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常绿硬叶林中部的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标内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
✧课标分解
✧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水系、气候特点。
②掌握归纳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难点: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是什么样的呢?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问题引领:1.你在歌曲中和图片中感受到亚洲有哪些自然环境特征?
2.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教学环节二:案例学习,能力迁移
案例学习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
方法指导:察颜观色看地形
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读高度表,察颜观色,你一定能获取与下列有关的信息:
问题引领:
1.亚洲地形图由哪几种颜色组成?哪种颜色占得面积最大?由此判断亚洲地形有哪几种类型构成,是否复杂多样?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2.在地图上圈画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圈画要表现出地形区的形状、面积、分布特点。
3.根据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和海拔高度,结合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特点,判断地势的倾斜状况。
归纳结论:亚洲地形特点是:亚洲地形类型,以为主。
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分布在。
地势起伏,高,低。
资料验证:以下资料能证明你的哪些结论?
案例学习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水系特征?
演示探究:分析亚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演示:教师撑开雨伞,表示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从顶部伞尖部位倒水演示,学生观察总结水流流动方向。
推测:根据亚洲地势特点,推测亚洲水系的特点。
验证: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用笔描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观察它们的源头和流入的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验证它们的流向与前面的推测是否一致。
归纳结论:亚洲水系特点是:河流多发源于,呈状流向四周。
分析:地形对水系的影响?亚洲为什么长河众多?
学生小组研究总结:
1. 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2. 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因为水往低处流,可以依据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反之,依据河流流向也能判断地势高低。
拓展:.老师将打开的雨伞尖朝下倒放,提问:这代表哪种地形和地势特点,这样地形特点的区域,河流流向是什么形状?师生总结:河流呈向心状流动,在盆地地形区,多发育形成这样水系。
方法梳理:你们知道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和水系特点了吗?与合作伙伴交流一下吧。
第一步:根据某区域地形图中颜色组成断该区域地形有哪几种类型构成,是否复杂多样。
根据哪种颜色占得面积最大,判断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第二步:观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第三步:根据地形区空间分布和海拔高度,判断地势的起伏特点,结合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倾斜状况。
第四步:结合地势特征和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情况,判断河流流向等水系特点。
能力迁移:运用同样方法,你们能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吗?
活动要求:在小组内进行的交流、探讨、归纳,然后面向全体学生展示。
案例学习三: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特征?
问题引领:
1、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亚洲气候类型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3、对比世界气候图,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大面积分布着亚洲特有的什么气候?
4、亚洲气候类型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分布有什么规律?中部分布着什么气候?
归纳结论:亚洲气候类型。
气候分布面积最广,气候显著。
方法梳理:你知道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特征了吗?与合作伙伴交流一下吧。
第一步:读气候类型图,气候类型是否复杂多样?
第二步:判断哪一种气候类型所占面积最大?
第三步:分析气候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第四步:根据气温和降水看一个区域在冷热、干湿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能力迁移:你能用同样方法归纳出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吗?
问题探究:1. 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如此复杂多样?
2. 亚洲地形特点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3.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布最广?
4.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
5.各地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小组各位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活动,然后派代表汇报展示。
教学环节三:梳理归纳
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最后师生在学生建图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不是以识记亚洲的地理特征为目的,而是以亚洲为案例,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地形、水系、气候等自然特征的认知思路,掌握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形成地理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方面,采用读图探究、归纳总结、迁移应用等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究,力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学”,而不只是“学会”。
这节课体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学案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能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水系、气候特点,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并能迁移到对北美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的学习。
提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2.通过研究亚洲地形对气候以及河流的影响,加强对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图释导学:案例学习,能力迁移
能力迁移:运用同样方法,你能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吗?
能力迁移:运用同样方法,你能归纳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吗?
三、梳理归纳
自己尝试建立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并表示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评价
一、慧眼识图:(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读图并选出正确答案)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地形的特点是()
A.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B.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洲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2.关于亚洲的地形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山地较少,海拔较低
B. 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缓
C.以平原为主,平原分布在四周
D. 亚洲地势起伏很大
3.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单一,以山地为主 B.高山多,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C.河流多,且短促D.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读图甲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乙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亚洲地势特点是()
A.西部高,中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5.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6.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二、图说地理
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______所代表的__________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2)由于亚洲中部_________,形成序号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气候。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基本处于同一纬度,都有北回归线穿过,可是气候差异很大,阿拉伯半岛是炎热干燥的______气候,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_______气候。
(4)序号⑥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高温多雨 D.冬暖夏凉(5)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⑥→⑦→⑤气温逐渐_____。
受_____因素的影响,⑦→⑧降水逐渐______。
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图: 1.B 2.D 3.B 4.C 5.B 6.A
二.图说地理:(1)⑧温带大陆性(2)地势高(3)热带沙漠亚热带季风(4)C (5)纬度
降低海陆减少
✧PPT 见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