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记 沈既济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8
黄粱美梦的典故的原文
黄粱美梦的典故出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原文如下:
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道士吕翁。
卢生自叹贫困,吕翁乃取囊中青瓷枕给卢生枕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意。
”卢生梦中入枕,枕中有一洞,累卵石层迭而进,前有水池、花卉、金石、林木之属,后有宫室连延数十间。
其主如京师,妻、妾皆美貌。
梦毕,出洞而醒。
吕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
”生抚枕叹曰:“荣适如意,固亦当然。
”翁曰:“得此足矣,物非益生者。
”生乃醒,不知身之在客店也。
吕翁遂去。
卢生把梦中的遭遇告诉了主人。
店主人说,那些黄梁还是我煮的熟的。
卢生怅然良久,悟黄梁熟而复生的原因,是因为吕翁口吹之故。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沈既济《枕中记》(加重点词语注释)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 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枕中记(又名:黄粱梦、邯郸记、邯郸梦)【唐】沈既济着《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沈既济。
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唐代传奇《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
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即黄粱梦(黄粱一梦)的由来也是来于此了。
《枕中记》【原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
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日:“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日:“吾此苟生耳。
何适之谓?”翁日:“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日:“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寓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阴:“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枕中记》是唐代文学家沈既济创作的一篇传奇。
文章描述不得志的士子卢生在道士吕翁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美梦,梦中曾一度享尽荣华富贵,飞黄腾达,而梦醒之时连一顿黄粱饭尚未煮熟,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枕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浏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枕中记原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读音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读音chán)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读音xì,统一,协调)习(习习,和煦的样子)。
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
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
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已穷困的境遇。
吕翁便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
”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
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
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
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对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
真是子满堂,福禄齐全。
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
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
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粱黄饭还没有熟哩。
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
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故事,稍改情节而先后写成杂剧《黄粱梦》。
明人汤显祖也改写过杂剧《邯郸记》。
清人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
“一枕黄粱”这句成语,就是从上述故事而来。
“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也说作“一梦黄粱”、“黄粱美梦”,或“黄粱梦”、“邯郸梦”。
和“南柯一梦”的意思差不多。
但通常用的时候多半带有讽刺的意味。
其实,人生在世,也许真的就是一枕黄粱,梦中的一切奋斗和追求,在梦醒后都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人生的真谛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放弃梦中那不实的追求才能最终找到答案。
------------【注音】yīzhěn huáng liáng【解释】原比喻人生虚幻。
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宋·李曾伯《送乔宾玉》:“一枕黄粱;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用法】含贬义。
【近义词】痴心妄想南柯一梦------------“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也说作“一梦黄粱”、“黄粱美梦”,或“黄粱梦”、“邯郸梦”。
一枕黄粱,富贵梦碎《枕中记》赏析《枕中记》为唐代传奇小说(也叫唐传奇),沈既济作。
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为《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唐代传奇《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郁郁不得志的卢生,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要到田间劳作。
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敧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亡故。
梦中要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黄粱梦(黄粱一梦)即来于此。
卢生做了一场享尽荣华富贵、锦绣人生的短暂好梦。
人生总有欲望,它会让人痛苦。
卢生因自己“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又看自己的衣服破烂肮脏,无法实现自己富贵的春秋大梦,就仰天长叹。
他认为:“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士人活在这世上,应当是建功立名,进出(朝廷应该)不是个将就是个相,(家中)用来盛装食物的鼎应该排成列,听的音乐应该可以有选择地听,让家族更加昌盛家庭更加富裕。
这个富贵梦似乎不是谁都能做的,或都能做到的。
内心的纠结、郁闷自然也就来了。
人生做到三大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从古到今又有几个人人能做到呢?所以,有的人说:我为什么这样幸福,因为我这个人特别简单。
人想得越复杂,幸福指数就越低,时不待我的慨叹就越多、越深。
所以快乐与痛苦,是两种情绪,也是两种思维方式。
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会很快乐,有的人会很痛苦。
我想得到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如果两个方面是匹配的,痛苦就少;差异越大,痛苦也就越深。
《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摘要:《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枕中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枕中记》一卷,唐·沈既济作。
载于《文苑英华》卷八百三十三,又载于《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篇名题作《吕翁》,注云出自《异闻集》。
按,《异闻集》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十卷,是一部唐人小枕中记说总集,所收作品主要是单篇流行的传奇,“以传记所载唐朝奇怪事,类为一书”(《郡斋读书志》卷十三),唐末屯田员外郎陈翰编纂。
本篇作者沈既济(750?—800?),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经学该博,杨炎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德宗贞元间,炎得罪,既济亦贬户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
有《建中实录》十卷行世,人称其能。
乔力开元十九年,[1]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囊而坐。
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2]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
与翁接席,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困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3]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于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4]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
吾志于学,而游于艺,[5]自惟当年朱紫可拾。
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
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瓷,而窍其两端。
生俯首就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若可处。
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御,日以华侈。
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6]授校书郎。
应制举,授渭南县尉。
迁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知制诰。
[7]三年即真,[8]出典同州,寻转陕州。
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
邦人赖之,立碑颂德。
迁汴州,岭南道采访史,入京为京兆尹。
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狄,[9]会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瓜沙,[10]节度使王君㚟新被败死,河湟震恐。
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枕中记(又名:邯郸记)》·原文及译文枕中记(又名:黄粱梦、邯郸记、邯郸梦)【唐】沈既济着《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沈既济。
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唐代传奇《枕中记》的故事大意是: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
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
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即黄粱梦(黄粱一梦)的由来也是来于此了。
《枕中记》【原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
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日:“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日:“吾此苟生耳。
何适之谓”翁日:“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日:“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寓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阴:“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枕中记沈既济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dǐshè,客店;客栈),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旅途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褐色,粗布的短衣服),乘青驹,将适(到,去)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bì xiè,破旧肮脏),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不得意),困(困窘)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说笑)方适(适度),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选(选择)声而听,使族益昌(昌盛)而家益肥(富裕),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谓游憩于六艺之中。
后泛指学艺的修养。
六艺谓礼、乐、射、驭、书、数也),自惟(思)当年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
比喻高官显爵)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荣耀安乐)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fǔshǒu,低头)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资产)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秘校(古官职名。
原指秘书省校书郎。
后沿用指新擢第者),应制(奉皇帝的旨意),转渭南尉(县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转而)起居舍人(古官职名)知制诰(gào)(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三载,出典(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同州,迁陕牧(古代治民之官),生性好土功(指治水、筑城、建造宫殿等工程。
),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