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39例建立人工气道神经外科患者,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39例患者中,完全治愈21例,病情得到改善17例,原发病重死亡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97.4%,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感染几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护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病情较为危急,且变化较快,其死亡率极高。
为了抢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通常会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运行,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1]。
为了探究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护理措施,文章选取了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神经外科患者39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患者例数为39例,均为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
在所有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1.2±6.3)岁。
其中气管切开13例,气管插管26例。
1. 2 护理方法①气道湿化:在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气管患者干燥、异物清除力减弱或是出现呼吸道炎症等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首先应采取必要的气道湿化护理。
湿化液为0.45%氯化钠注射液,在患者吸入后将会逐渐浓缩为0.9%,对于气道不会产生较强刺激[2]。
湿化液的组成配比为50 ml生理盐水及2%碳酸氢钠溶液。
NaHCO3的注入目的为预防肺部感染。
运用注射器将湿化液注入套管之内,注入量为5~10 ml,速度4~6滴/min,连续时间10 min,每隔2小时1次,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感染效果。
应注意的是,每日湿化总量应保持在200 ml以上[3]。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置管时间,规范相关护理细节,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
标签: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效果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常采用人工气道辅助治疗,但往往因管道脱落、堵塞、诱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常影响临床预后,故此加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做了相关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危重患者,均因病情需建立人工气道,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28~85岁,平均(57.3±3.2)岁;气管切开36例,气管插管4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丧失、昏迷,GCS评分均≤7分。
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如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各项操作严格无菌操作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管理,具体操作如下:1.2.1气道湿化①湿化液配置:将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与2%碳酸氢钠溶液50ml配置成濃度为0.45%的湿化液,患者吸入后可将浓度升高至0.9%,避免对气道产生刺激,且不易形成痰栓,此外,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还有助于预防、抑制肺部真菌感染。
②气道湿化方法:采用注射器将湿化液注入到套管内,注入5~10 ml,控制滴速4~6滴/min,持续滴注10~12 min,每间隔2 h湿化1次,每日湿化总量需超过200 ml。
若采用雾化加湿器时,需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可2次/d,每日200~400 ml。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一些复杂病例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更细致的护理管理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其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危重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后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
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来完成。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方式,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
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保障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患者不会发生呼吸道堵塞、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等情况。
还需要对建立的人工气道进行适当的固定,避免在操作或翻身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脱位。
二、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1. 气道通畅保障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对呼吸道进行定期清洁和护理,保持通畅。
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注重卫生,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障人工气道的通畅,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
2. 分泌物管理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容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洁,避免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气道阻塞。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吸引,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3. 皮肤护理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容易出现局部皮肤损害和感染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的部位进行定期观察和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 安全固定建立人工气道后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在操作或翻身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脱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确保人工气道的牢固和安全。
三、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人工气道的建立尤为重要,是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及心脑等重要器官稳定的关键,能够为患者争取尽可能多的抢救时间。
使用人工气道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如果护理管理不善,容易出现人工气道堵塞、创口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和抢救风险。
为了提高人工气道的使用价值,获得良好的护理管理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方法。
1.对危重病患者的解释简单来讲,危重病患者就是生命危及的患者,具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器官系统有衰竭现象。
临床上,判断患者是否为危重症患者,可以观察其心跳、呼吸、意识、瞳孔和总体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意识,特别是毫无预兆的昏倒、丧失意识,认为病情处于危重症时期,应立即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抢救;如果患者的瞳孔放大,固定不动,对于光的反射比较迟缓,甚至消失,表示患者危在旦夕,此时患者呼吸越发缓慢,没有规律,直到停止呼吸。
2.什么是人工气道?它的种类有哪些?人工气道是指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所建立的一种连接方式,目的是确保气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同时对患者的缺氧情况进行纠正,提高其舒适度,预防或减少肺部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当前,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不仅可改善患者呼吸,也可与呼吸机相连接,使部分呼吸困难的患者通过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种类,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气管插管又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临床上经口气管插管应用较多,操作简便,适用于神志不清的危重病患者,插管时间<72小时,此外还有气管切开、口咽和鼻咽通气管、面罩等。
3.危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3.1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预防为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气管插管和气道切开导管不仅要正确固定,还要保证其稳定性和牢固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松紧度,定期检查胶布和固定带的固定情况,是否有松动,并且要及时更换;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和方法固定气管插管,胶布的长度与宽度要合适,数量为2条,用左右上下交叉的方式对气管插管和牙垫进行固定,为增强其稳定性,还需要使用固定带辅助,松紧适中;第三,做好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工作,在在固定带上系2-3个死结,扎紧,与颈部间的缝隙隔一横指,对于固定带的松紧程度,应每日按时检查;第四,患者的脸部应保持干净,防止汗水、分泌物等影响胶布的黏性,并且要保持切口敷料和周围皮肤干燥,预防感染;第五,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清醒,或者情绪比较烦躁,为防止拔管的发生,需要使用约束带对患者的双手进行约束,对于情况比较严重者,可以遵从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摘要】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关键的临床工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护理管理的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效果的分析,展示了护理管理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护理管理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和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效果分析、临床意义、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护理意义、护理内容、护理方法、临床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要更加细致和专业。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因为神经外科手术往往会涉及到头颅或颈部的手术,这些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影响,需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来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目前关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护理内容、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完善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为临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相关文献,深入了解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人工气道护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对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摘要】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护理环节,能够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本文通过对人工气道的选择、插管技术、维护管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以及护理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探讨,总结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管理的规范和及时性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影响,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如何进一步完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和医生们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效果分析、人工气道导管、插管技术、维护管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效果评估、预后影响、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是指因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等疾病导致生命危急的患者。
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人工气道插管,以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生存与生命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需要依靠专业护理团队进行综合性评估和有效的护理干预。
合理选择人工气道导管、熟练的插管技术、科学的维护管理及及时的并发症处理,均对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对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
1.2 研究目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是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有效性,评估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
然而,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这些患者需要接受大量的护理和管理。
其中,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维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人工气道的定义、分类、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工气道的定义和分类按所用的方法分类,可分为口腔气道、喉罩气道、喉镜导管、鼻咽导管、面罩等。
按插入深度和插管部位划分,可分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二、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1. 人工气道的定位正确的插管位置对于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插管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下,插管到气管下缘2-3厘米的位置可以保证通气通畅。
插管结束后应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人工气道的长期保留会造成气道刺激和细菌感染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定期更换。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每3天更换一次,气管切开每周更换一次。
插管后,气管黏液和痰液容易积聚,并产生吸氧不足、呼吸频率增快等问题。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吸痰和排痰,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插管后,人工气道周围的局部皮肤容易出现感染。
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感染。
插管后,需要进行固定,以避免移位和误吸。
气管插管应采用口咬板或头颈部绷带进行固定;气管切开应采用气管切开带进行固定。
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并为后期的康复治疗奠定基础。
一般情况下,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可以降低气道感染和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对于维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技巧和方法,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健康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救治水平的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关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在护理策略和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人工气道的选择和建立、气道通畅的维持、呼吸功能的评估和监测等。
在现代医疗条件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科学规范地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加强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对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本研究旨在系统总结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常见问题及策略,评价其护理效果,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3. 探索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策略,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4. 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相关研究现状,总结其中的成果和不足之处;5. 讨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优势特点,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6.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提供指导。
2. 正文2.1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性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正确、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研究方案:[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引言: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在进行手术或处于术后恢复期间,可能需要使用人工气道来维持呼吸功能。
但是,目前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合适的气道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本研究旨在探究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
研究目的:1. 探究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现状。
2. 分析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
3. 提供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
4. 分析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及其主管护士作为样本。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了解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现状、问题和护理干预等情况。
2. 观察法:选取一定数量的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观察他们在人工气道使用过程中的护理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文献研究: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其中有关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设计:1. 对于问卷调查:设计问题,包括病人基本信息、人工气道的类型和使用情况、气道管理的护理措施、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等方面。
随机抽取研究样本,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对于观察法:选择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观察和记录他们在人工气道使用过程中的护理情况,包括气道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过程。
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提取关键信息。
3. 对于文献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阅有关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护理的文献,总结分类已经存在的观点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数据采集和分析:1. 对于问卷调查:采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整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评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是指因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颅内出血等疾病引起生命体征不稳定,危及生命的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以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氧合和通气的能力。
本文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管理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的步骤包括:气道评估、气道保留和疼痛控制、气管插管的选择和建立、气管插管后的呼吸机管理和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和管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气道评估是人工气道管理的基础。
通过观察患者的通气情况、听诊肺部呼吸音和触诊颈部疼痛等,判断是否需要建立人工气道。
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以及咳嗽反射的存在,以确定气管插管的方式和前期准备。
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和颅内压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气道解剖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方法。
常见的气道管理方法有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口腔干扰式气管插管和经皮气切。
在选择气管插管的还需要注意固定气管导管和保护患者的口腔和舌部,避免误吸、误咽和舌后坠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气管插管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机管理和护理。
包括调整呼吸机参数,保证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及时与呼吸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和配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护理管理更为复杂。
在气管切开后,除了对呼吸机进行的呼吸参数调整和护理外,还需要加强切口的护理和感染预防,定时更换气管套管并拔插气囊,注意切口周围的皮肤护理和愈合情况等。
还需要预防和处理相关的并发症。
如误吸、气胸、肺部感染、气道狭窄、气管瘘等。
通过定期清理气管导管、加强口腔卫生、保持呼吸道湿润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进行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是急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对于人工气道的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气道通畅状态,避免发生短暂循环停止、脑组织缺氧等严重并发症。
一、人工气道类型1.气管插管:即将气管插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使气道通畅。
2.气管切开术:在气管气环(第二到第三气环)位置上开切口,并插入气管切开导管,使气道通畅。
二、护理管理1.插管前准备工作(1)清洁口腔:清洁口腔可以降低口腔细菌感染的风险。
清洁口腔需使用漱口液清洗口腔,不要使用酒精清洗口腔,因为酒精会使口腔粘膜变干燥。
(2)准备好插管器材: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导管、侧孔导管等,需按照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大小。
同时也要准备好吸痰球、吸痰管等护理器材。
2.插管过程插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护理安全:插管前需要评估患者气道状况,预防突发情况。
(2)确定插管深度:插管深度通常为距离齿龈线至导管峰部3-5cm,插管深度过深或过浅均会影响患者呼吸。
(3)注射肌松药物:注射肌松药物可以使肌肉松弛、血压降低,使插管过程顺畅。
(4)监测插管情况:插管后需使用听诊器、呼吸机瞬时压图等设备监测。
3.气道维护(1) 肺部复张和吸痰:为了避免肺部阻塞和感染,需定期进行肺部复张、吸痰等操作。
(2) 引流管清洁:定期清洁引流管可以避免引流管堵塞和感染风险。
(3) 监测氧饱和度:监测氧饱和度可以避免缺氧导致的不良后果。
(1)拔管前准备工作:拔管前先进行呼吸机拔管试验,评估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是否恢复。
(2)拔管过程:在拔管时需要确保气道畅通,避免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三、效果分析人工气道管理的效果通常通过以下指标衡量:(1)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率较高,能够快速有效地维持患者呼吸通畅。
(2)氧饱和度:氧饱和度越高则表明气道保持得越顺畅,并且有效地减少了缺氧的风险。
(3)并发症发生率:若气道管理得当,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如误吸、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率。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上接第339页)注意温度保持在20℃±550℃。
养护时间,夏天2天,冬天7天以上。
养护前3天,不应有水的浸泡或其他冲击。
4.3修补施工时注意事项环氧材料的每次配置数量要严格控制,保证在2h内用完为标准。
配置的环氧材料要注意放置地点或装置器皿。
注意季节的温度影响。
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污染环境。
[责任编辑:陈双芹]神经外科的危重患者一般包括由重大交通事故、跌落伤、急性脑梗死等引起的脑疝等危重症状的患者,其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手术创伤大,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
随着汽车数量的猛增和电动车的超速,频繁发生的各类交通事故,都导致这类患者大幅度增加。
人工气道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经常被采用的。
人工气道是采用机械式通气,维持人体内气体的正常交换,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确保手术后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而人工气道在喉部位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喉部以下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增加[1],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粘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引起呼吸道炎症,使呼吸道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
有文献研究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2]。
因此,人工气道的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
气道充分有效湿化,可维持支气管粘膜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上移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人工气道加温及湿化的护理就成为人工气道治疗中很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将我院神经外科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湿化的方法湿化的前提是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随病情不同而不同,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每天2500~3000ml。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外伤、肿瘤等病因导致严重脑组织损伤、功能障碍或生命危险的患者。
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中,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人工气道是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障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多变,人工气道的选择与操作技巧、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护理策略的实施及效果分析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尤其是在保障患者安全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工气道的通气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为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旨在总结人工气道的选择与操作技巧,预防与处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评估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效果以及分析护理策略的实施及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护理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综合分析,为今后的护理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促进神经外科护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1.3 研究意义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管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神经外科疾病常常伴随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危险症状,需要及时而有效地进行人工气道管理。
正确选择和操作人工气道可以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保障氧气供应,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及氧合不足的发生,防止呼吸功能衰竭引起的危险。
及时发现并预防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因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是指由于头颅创伤、脑出血、脑挫裂伤、颅内肿瘤等原因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
对于这类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维持病人基本的生命功能,促进病情恶化的预防,因此要给予重视。
本文将就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探讨。
一、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1.选择合适的气道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气道,包括口咽、鼻腔、口鼻腔和气管切开等。
口咽和鼻腔通常是使用较为常见的方法,但对于头颅创伤、颈椎损伤等需要注意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而选择口鼻腔,则需要注意可能造成口唇打腫等问题。
对于存在气流阻力过大或呼吸窘迫等情况,需考虑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2.拟定操作计划在进行人工气道建立之前,需拟定合理的操作计划,包括人工气道的类型、操作流程、监测方法等内容。
同时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征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3.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技能、设备、填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对于病人的意识状态和呼吸功能等指标,也需要进行监测和记录。
4.评估效果操作完成后,需要及时评估气道畅通性、病人的生命体征等指标,进一步确保操作效果。
二、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1.积极观察在气道建立后,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呼吸频率、气道湿度、氧气供应等内容。
同时还需对氧气流量计和呼吸机等设备进行监测与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预防并发症在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
特别是收集功能障碍,需注意气道护理的规范性和频次,施用糖皮质激素等辅助药物,保持口腔清洁等措施。
3.恢复病人呼吸自主性在病人情况稳定后,应考虑进行呼吸轻度或自主呼吸训练,帮助病人恢复呼吸自主性,从而减轻对人工气道的依赖。
此外,还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和气道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进行人工气道拔除当病情得到控制,呼吸功能逐渐好转时,应考虑尽早进行人工气道拔除。
拔除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性,以免造成氧饱和度下降、高碳酸血症等情况发生。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作者:曾婷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76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人工气道,依据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管理,观察组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97.37%高于对照组数值78.95%,统计学有意义(P
【关键词】:护理管理;神经外科危重;人工气道;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神经外科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场所,当患者处于危重阶段时,存在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应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在抢救过程中,人工气道的建立非常关键,能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呈正比,应重点关注[1]。
本文为探讨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76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人工气道,依据随机均分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有17例,女有21例,患者所处年龄范围在24-75岁,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2.22±1.35)岁,人工气道类型:12例气管切开者、26例气管插管者;观察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有18例,女有20例,患者所处年龄范围在26-77岁,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2.26±1.33)岁,人工气道类型:13例气管切开者、25例气管插管者。
两组在年龄、人工气道类型、性别方面,统计学无意义
(P>0.05)。
排除家属或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做好各项基础检查工作,结合實际状况,为患者实施人工气道;
对照组用常规管理,未做任何方面改变,执行原有操作。
观察组用护理管理,措施为:①在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时,应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处理,选用浓度0.45%-0.9%的氯化钠溶液,每次剂量控制在5-10ml,速度控制在每分钟4-6
滴,每隔两小时为患者操作一次;在实施湿化操作时,应保持良好体位。
②发现患者存在浓痰,应及时吸出,操作不宜频繁,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进而形成感染和缺氧,依据患者病况,恰当时机吸痰非常重要。
③针对患者所处环境,应减少探视,保持良好通风,确保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21℃上下,湿度控制在65%左右,所有设备、物品应确保消毒灭菌处理,做好口腔卫生清洁。
④气囊的压力不宜超过2.45kPa,避免造成患者气管坏死,抽吸患者气道分泌物,避免吸入性肺炎;保持半坐位,避免呛咳。
⑤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在实施操作前,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应的知识,提升患者及家属认知度,减少负面情绪滋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2]:①经过治疗后,各项症状与指标出现明显改善或恢复,表示治疗效果为显效;②经过治疗后,各项症状与指标出现一定程度改善或恢复,表示治疗效果为有效;③经过治疗后,各项症状与指标未见任何改善或出现恶化,表示治疗效果为无效;显效率所得数值与有效率所得数值之和表示为总有效率所得数值。
1.4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取得数值输入系统SPSS19.0中,平均值选用()表示,检验选用χ2值表示,数值的百分比选用%表示,当数值的P值低于0.05时,数值存在比较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情况
观察组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97.37%高于对照组数值78.95%,统计学有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作为神经方面疾病治疗场所,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当患者处于危重阶段时,患者不能自主呼吸,此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非常重要,而人工气道的建立比较复杂,常见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主要作用为维持患者呼吸系统稳定,确保呼吸道功能畅通,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人工气道的运用,虽然拥有良好效果,但是,建立人工气道后,应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一旦未能管理到位,会造成患者产生感染、痰液堵塞等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应重视[3]。
通过对人工气道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研究,人工气道的应用不能对患者的病况进行根本性改变,只能为患者争取到足够的抢救时间,避免患者因缺氧而死亡,依据患者实际病况,为其制定好相应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能预防误吸、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对气道内分泌物进行清除,对脑部、心脏、肾脏等器官进行保护,运用价值极高;护理管理属于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案,依据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运用人工气道的实际状况,为其提供优质的管理方案,
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4]。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和指标得到改善,提升疗效,护理管理值得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中应用。
参考文献
张莉,秦小玲.集束化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38-139.
骆洁.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防止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痰痂堵管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1):1072-1075.
邓秋霞,李虹彦,昝涛,等.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9):1072-1076.
潘璐,张琴.循证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0):1544-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