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端午节俗异同考
- 格式:pdf
- 大小:610.88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端午节和韩国端午祭的区别端午节和端午祭有很大的区别,端午祭从酿制神酒开始,民族活动包括竞赛、歌谣、拔河、创作比赛、射箭等等,大多都是民间的娱乐活动。
而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族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它的用意是去驱毒辟邪,这是两国端午的文化差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端午中外对比,感想区别一:名称不同。
在我国古代“端”有“初”和“重复”的意思,所以把五月初五称之为“端五”,而五月对应我国十二地支中的“午月”,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或者“重午”,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韩国的“端午”,时间上与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相同,古代朝鲜受到我国汉文化的影响,对名称的叫法和解释与我国是一样的,也是因为五月属“午”,而初五又是五月的第一个“马日”(十二生肖中马对应午),所以把那一天也叫作“端午”,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韩国端午是一个祭祀活动,所以称为“端午祭”,并不是“端午节”。
区别二:起源不同。
关于我国端午节的起源,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后来到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另外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及镇妖辟邪日等说法。
关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由来也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传说高丽太祖王建在建立高丽时,为讨伐神剑而处于危机,此时出现了两名僧人加以解救,从此就有祭祝大关岭城隍的端午祭。
另外还有说法是为了纪念统一朝鲜半岛的功臣金庾信、打败倭寇的护国国师泛日、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等一些传说。
区别三:习俗不同。
我国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端午习俗,但其中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或菖蒲这些习俗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
还比如河北省端午节打井水、山东省给孩子缠七色线、江苏省买石首鱼、四川省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等等。
这些习俗都极其繁杂,多为纪念屈原,或者驱邪避阴,祛病防疫等等的寓意在里面。
韩国端午祭,在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薏仁汁、饮菖蒲水。
韩国女人在这一天要用菖蒲汤洗头发或者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
这一天韩国人要往自家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亲朋好友之间还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区别四:祭祀仪式不同。
在中国端午的祭祀活动,以纪念屈原为主。
一般在端午当天在汨罗江畔点香、献酒、撒粽子、行跪拜之礼、朗读《祭屈原文》和《离骚》,礼毕后一般举行龙舟比赛。
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的区别端午节是中国和韩国两国的传统节日,虽然两国的端午节都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但是两国的端午节仍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并比较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的区别。
一、历史渊源中国的端午节源于古代,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离开了世界,这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诗人,就在这一天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传统庆祝活动。
在今天的中国,庆祝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和传统。
韩国的端午节与中国的端午节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来源于不同的传说。
在韩国,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罗时代,该节日起初是为了避免瘟疫而设立的。
传说一条蛇进入了人类的家园并传染了瘟疫,为了避免这种疾病的蔓延,人们献祭牛肉和酒来祷告神明。
这就是韩国端午节的来源。
二、庆祝方式在中国,庆祝端午节的方式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庆祝方式之一就是打龙舟比赛。
在北京,龙舟比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庆祝活动,许多人会聚集在长城脚下的凤凰台,以观看比赛。
此外,食用粽子也是庆祝端午节的传统。
粽子是一种三角形的粘米饭团,中间填充各种不同的馅料,如鲜肉、咸蛋黄、豆沙等等。
人们通常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粽子,这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传统。
在韩国,庆祝端午节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吃咸饭。
咸饭是一种用糯米、酱汁、蘑菇和熟牛肉制成的粘稠食品。
据说,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准备大量的咸饭,以便在祭祀先祖时使用。
另外,韩国的端午节庆祝活动还包括穿上传统服装、进行传统歌舞表演、赛龙舟等等。
三、象征意义端午节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体现着中国和韩国的文化传承,还代表着一种象征意义。
在中国,端午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屈原的纪念上,他是一位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诗人,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英雄和偶像。
此外,端午节还代表着追求健康和长寿的愿望。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人们还认为端午节是一个驱除邪恶和病魔的好机会。
在韩国,端午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神灵和祖先的尊重上。
中韩端午文化比较研究一、端午节俗起源比较(一)中国1.源于古百越族图腾祭祀经大量的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的纹陶为新时期时代古代百越族的文化遗存。
他们崇拜龙图腾,自称是龙的子孙。
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
直到秦汉时,端午节发展成为他们祭龙祖的节日。
在图腾祭祀活动中,有一项便是在急鼓声中雕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做竞渡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2.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相传屈原死后,人们不舍屈原的离去,为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借划龙舟以驱散江中鱼虾。
同时,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咬屈原的身体,人们将雄黄酒倒入江中以药晕鱼虾,或是将饭团投入江中以喂饱鱼虾。
之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形成了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风俗,用以来纪念屈原。
3.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但其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子胥弃暗投明,投奔到吴国,助吴伐楚。
楚平王死后,子胥掘墓鞭尺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此后,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灭越,夫差不听。
夫差听信谗言,称伍子胥谋划反吴,于是赐子胥一把宝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便自刎而死,夫差听闻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革中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后来端午节也成为纪念伍子胥的节日。
(二)韩国韩国的端午祭是受中国端午节的影响,并与韩国本土的祭祀习俗相结合,发展成具有浓厚的祭祀色彩的传统节日。
与中国的端午节一样,韩国的端午祭也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内容提要】根据岁时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
端午节即端午祭,祭祀是端午节的本意。
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大于韩国端午祭。
中国端午日举办的各种节俗活动,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并有官方与民间的等级区别。
现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由“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实即相当于官方与民间的祭祀活动。
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祭祀以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
几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的、同一性质的对应。
【关键词】中国;韩国;端午节;端午祭;岁时民俗特征端午节为汉族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所谓“一年三大节,春节、端午、八月十五”。
端午节又几乎是我国各民族的一个共同节日,一般举行于农历五月初五,有“端阳”、“端五”、“重五”、“沐兰节”、“天中节”、“天长节”、“五月节”、“蒲节”、“女儿节”、“地腊节”、“龙船节”、“粽子节”等异称,属于岁时民俗。
韩国的端午祭既然属于非物质文化之列,且具有时间上的周而复始性,亦当属于岁时民俗一类。
因此,根据岁时民俗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对都具有庞杂的内容,具体节俗似又各不相同的两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化繁为简的可行的比较方法。
一、从岁时民俗的传承性特征看,端午祭更符合端午节的原意岁时民俗的传承,指的是民俗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有的某一核心内容的传播与继承。
不l司时代、不同地域的岁时民俗,之所以被认为是同一个岁时民俗,不唯在于它们拥有大致相同的时间及节俗事项,更关键的乃在于它们拥有同一个主题。
世界上各类岁时节日的最初形成,除了岁时这个因素外,都有一个重要的宗教信仰核心,而这个重要的宗教信仰核心往往就是该岁时节日的主题。
人寿年丰、如意吉祥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但是由于发展的局限,导致了人类乞灵于神异的必然,这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尤其如此。
人们在各个特定的时日举行各种不同的宗教祭祀活动,并围绕不同祭祀的核心,派生出大量的节俗活动,呈现出综合的多样性,但其内容都可以归结为两点:祭神、赛(酬)神。
今日中国 CHINATODAY71在清华校园里,刚刚上大三的金知恩坐在对面,一脸轻松的样子。
金知恩来中国已经有10年了。
2002年,金知恩的父母从韩国来到中国从事外贸工作,10岁的金知恩随着父母在中国上学,开始学汉语。
高中以前,金知恩经常转校,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而变动。
“往往我刚适应这所学校,就要转校。
”金知恩无奈地说道。
她先在长春,接着到天津塘沽,后又到沈阳,高中以后则转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学,“好在10年了,在各个地方待的时间不长,也没有养成地方口音”。
跟别人学舌刚到中国时,金知恩在长春的一所小学上学,刚上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遭遇了期末考试。
“考试时,我只是勉强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语文试卷根本就看不懂,数学除了阿拉伯数字的算术题外,其他的也是交白卷。
”金知恩想起在中国的第一次考试,笑着说道。
之后两三年的时间里,金知恩考卷中的数学应用题都是空白的。
从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金知恩就学着别人说话,“你也知道,小孩子好多话都是可以反问”。
金知恩说,当时请了个朝鲜族的家庭教师来教她汉语拼音,“在长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要念‘a、o、e’”。
没有了语言障碍之后,金知恩的成绩提高很快。
在北师大二附上高中时,她已经能跟中国同学一样,顶着压力学习,并在班上保持中等成绩。
“备战高考的那种状态,跟韩国一模一样。
”金知恩说。
中韩文化的异同金知恩每年回家的时间都是春节期间,这与中国一样。
“父亲在家里最小,排行老八。
”她说,“在不同地方的叔叔伯伯阿姨们,都要聚到一起来过春节,好不热闹。
”韩国的春节,跟中国是同一天,内容也是相同的。
但是端午节则跟中国不同。
谈起前几年中韩两国民间发生的端午节之争,金知恩说:“两国端午节只是名字相同,其内涵却是不一样的。
中国端午节,也叫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的传统日子,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而韩国的端午节,是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日子,举行假面舞、踩高跷等各种传统活动。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节申遗时,金知恩正在上初中。
中韩节日文化对比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国和韩国的节日文化,从历史、传统和现代的角度出发,探讨中韩两国节日文化的异同点。
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文章指出,虽然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历史、传统和现代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的结论提出了建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
引言中国和韩国都是亚洲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在文化领域。
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韩两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社会。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探讨其异同点,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韩两国的文化提供参考。
正文1、历史方面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与岁时节气、自然崇拜和祖先信仰等密切相关。
而韩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Seollal)、端午节(Tteokgari)和中秋节(秋夕)等,则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传统方面在传统方面,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也有着相似之处。
例如,两国都有新年和中秋节,都强调家庭团聚和感恩。
然而,两国在节日习俗上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的新年注重拜年祭祖,而韩国的新年注重祭祀祖先和长辈。
此外,中国的中秋节主要吃月饼,而韩国的中秋节则主要吃柿子。
3、现代方面现代社会,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面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两国的节日庆祝活动日益丰富多样。
例如,中国的国庆节和韩国的独立日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展示了两国的成就和发展。
此外,两国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节日也有所不同。
中国年轻人热衷于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而韩国年轻人则热衷于庆祝黑色情人节和光棍节等本土节日。
结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韩两国的节日文化,发现两国在历史、传统和现代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虽然两国的节日文化都强调家庭团聚、感恩和庆祝,但在具体的历史背景、节日习俗和文化表达方面存在差异。
韩国端午节习俗介绍中韩端午节习俗区别韩国端午节习俗介绍中韩端午节习俗区别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韩国端午节习俗介绍中韩端午节习俗区别》的内容,具体内容: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而与中国文化颇为相似的韩国,也有着过端午节的习俗,不过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一些民俗传统已渐渐消失。
韩国端午节习俗是什么?中韩端午节习俗有什么区别?下面...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而与中国文化颇为相似的韩国,也有着过端午节的习俗,不过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一些民俗传统已渐渐消失。
韩国端午节习俗是什么?中韩端午节习俗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为您介绍一下。
韩国端午节习俗介绍在过去,韩国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当天吃艾子糕,用菖蒲汤洗头。
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演出和体育活动,女人荡秋千,男人则聚在一起进行摔跤比赛。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过去在韩国许多地区都保持的端午习俗,现在已经少有人能记得并传承了,尤其是在首尔这样的大城市。
虽然有些家庭还会保留过端午节的习惯,但因为城市生活条件限制,已不再有运动会和摔跤比赛,人们只是象征性地在桌上摆出艾子糕等食品,做一个简单的祭祀台,以示庆祝。
现在韩国唯一完整保留端午习俗的是位于东海之滨的江陵。
韩国江陵端午祭起源于新罗时代的山神祭,原是村农祈祝丰收的,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虽然受中国端午节影响,但经过多年发展变化已与中国的端午节有很大不同。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江陵端午祭的程序是从酿制神酒开始的。
农历四月五日,人们用江陵旧官府"七事堂"发放的大米和米曲子酿制神酒,准备端午祭时敬神和饮用;四月十五日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祭"。
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作者:李慧姜晓宇唐乾芳来源:《商情》2013年第01期中国、韩国都有端午节习俗。
但从它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方面考察,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就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深入认识两国的这一共同的民俗事项。
中国韩国端午节一、共同点1.都是民俗节日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都是节日民俗,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节日民俗的传承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
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围绕着保佑牲畜兴旺,身体健康的基本愿望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属于是生产性节日,在祭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着对山神的祭祀,以及保佑农业的丰收。
虽然两国的起源传说不同,但是祛灾求福却是共同的。
2.举行时间接近中国的端午节是农历的5月5日,且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在这一天开展的。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是从阴历的4月5号开始,开始时间较中国端午节早主要是因为酿酒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端午祭举行的时间是从酿酒到阴历的5月7号送神祭结束。
3.都在产业化端午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产业化的运作,以期望达到即保护了文化遗产,有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
中国通过确定“中国庆阳香包民俗节”,再不断增进时代内容,扩大对外发展,增强庆阳的知名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每年都在端阳节期间举办,成为庆阳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有效平台。
“小香包、大产业”成为庆阳市妇孺皆知的发展理念。
韩国大力发展江陵端午祭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发展和保存地区传统文化和艺术;通过强调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地方民众的自信心;发展文化观光旅游,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4.都在学术化中国甘肃的庆阳地区在举办学术会议,虽然现在还是在国内的学者为主,但也为庆阳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见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庆阳端午香包节等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期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主办方邀请国内外众多学者。
摘要中韩两国都有相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比较两国的端午习俗,不难发现二者在起源、习俗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从起源上来说,中国有图腾崇拜说、纪念历史人物说等,而韩国主要有阳辰说、祭祀说以及纪念历史人物说等,从民俗上来说,中国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韩国主要有端午祭等祭祀活动。
同时,韩国“端午”申遗的成功,对于中国的保护传统文化具有可借鉴的地方。
本文即从以下角度对中韩端午文化展开了对比研究。
引言:对研究本篇论文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有一个综述。
第一章,对两国端午节的起源进行分析和综述。
指出中国的端午节起源于图腾崇拜和历史人物,而韩国的端午节来源则有阳辰说、祭神说和历史人物说等。
第二章,对两国的端午节习俗进行分析,中国有赛龙舟、吃粽子等,韩国则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等,吃艾糕。
第三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我们对韩国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进行了比较。
第四章:韩国申遗成功对中国文化保护的一些启示关键词:中韩端午文化对比影响AbstractChina and Korea all have the sam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at the Dragon Boa t Festival. Comparison of the two countries' custom of dragon-boat festival, it is not hard to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 both on the custom and on the o rigin. Considering from the origin, China has the saying of totem worship and th e mark historical figures etc. However, Korea's has the saying mainly on the Yan gChen, the sacrifice and as memorial of historical figures. Considering from the f olk, China has dragon boat racing and the custom of eating zongzi, Korea has dr agon boat sacrifice ritual activities mainly. At the same time, Korea "Dragon Bo at" "succeed to included into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t is an reference for t 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This paper launched a comparativ e study, from the Angle of Dragon Boa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the two countri es are analyzed and reviewed. Points out that the 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o riginated in the totem worship and historical figures, but South Korea's Dragon Boat Festival has the saying of YangChen, the sacrifice and historical figures.In the second chapter, carry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ountries Dragon Boat Festival custom and find that China has dragon boat racing, eating zongz i, Korea has a large-scale ritual activities and eat cake of ai.In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Kore an dragon boat sacrifice and 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n make an compa ring.In the fourth chapter, Korea "Dragon Boat" "succeed to included into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brings some enlightenment on the success of Chines e culture protection.Keywords: China and Korea; dragon-boat festival; culture; contrast; effect目录引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1)(二)研究意义 (1)(三)研究现状 (1)第一章中韩端午节起源的比较 (3)1.1 中国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3)1.1.1图腾崇拜和图腾禁忌 (3)1.1.2由历史人物演化而来 (4)1.2韩国端午祭的起源和传说 (4)1.2.1 阳辰说 (5)1.2.2 祭神说 (5)1.2.3 历史人物说 (5)1.3 两者之间的差异 (6)第二章两国端午节习俗的差异 (8)2.1 中国端午节习俗 (8)2.1.1 端午习俗 (8)2.1.1.1 划龙舟 (8)2.1.1.2 辟邪禳灾 (9)2.1.1.3 吃粽子 (9)2.2 韩国江陵的“端午祭” (10)2.2.1酿造神酒 (11)2.2.2演艺活动 (11)2.2.3 制作艾糕 (11)2.3两国端午节习俗的比较 (12)第三章韩国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之间的比较 (13)第四章韩国“端午”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保护的启示 (15)4.1政府的有效管理,是保障 (15)4.2传承的关键是与时俱进 (15)4.3社会经济发展应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相统一、相和谐 (16)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谢词 (18)引言0.1研究背景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有着非常深的历史渊源,后来经过与韩国传统的祭祀结合,成为韩国的端午祭。
中国韩国端午节文化差异中国和韩国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在两个国家受到重视,并且在文化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背景所形成的。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中国与韩国在庆祝端午节上的文化差异,并解释它们为什么存在以及不同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首先,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它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通常是在夏季,这个时候也是中国的龙舟比赛季节。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的南方,因为这个地方有大量的水道以及在古代许多人在水上生活,而导致有很高的水上意识。
据传说,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的悲惨经历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有名。
在贵族阶层时期,他被流放到了一个楚国的荒山荒野,最终绝食而亡。
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开始了庆祝端午节的传统。
在中国,庆祝端午节有多个传统的方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龙舟赛。
这项传统始于中国南方的水上文化,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很受欢迎的竞赛运动。
在比赛当天,人们会在船上载着竹叶制成的龙舟,能够振奋人心的击鼓声和人们的呐喊声将整个比赛过程变得更加激动人心。
龙舟赛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另一种中国的端午节传统是包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肉类、豆类等各种附加配料制成的食品。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常会花费很多时间包粽子。
这项传统在中国各地都非常流行。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将粽子系在横杆上,以纪念屈原在荒野中过世时他的家乡的岸边。
然而,在韩国,庆祝端午节的方式略有不同。
在韩国,端午节称为“端阳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在韩国文化中,这个节日起源于在汉城(今首尔市)的历史事件。
据传说,一位名叫伊芙女王的后宫妃被投入了饥饿的鬼界,并且被那里的魔鬼折磨。
她之所以被放逐到那里,是因为她的丈夫,也就是国王,受到了她弟弟阿权的陷害,后者是当时另一个王位继承人。
伊芙女王在鬼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学会了如何在那里生存。
端午节端午祭韩国的端午节端午节与端午祭:韩国的端午节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然而,在东亚文化圈中,韩国也有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节日——端午祭。
这两个节日虽然在名称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起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差异。
中国的端午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百姓们为了纪念他,纷纷划船打捞,向江中投放粽子,以免鱼虾啃食他的遗体。
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重要传统。
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和艾叶、喝雄黄酒等。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美食,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承载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赛龙舟则是一项充满激情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展现了人们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而韩国的端午祭,虽然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但它的起源和内涵与中国的端午节有所不同。
韩国的端午祭更多地与当地的农耕文化和祭祀习俗相关。
在韩国,端午祭期间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畜平安。
此外,还有假面舞、秋千、摔跤等传统民俗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更蕴含着韩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文化内涵上来看,中国的端午节强调的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和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而韩国的端午祭则更侧重于对神灵的祭祀和对自然的感恩,反映了韩国人民对农耕生活的重视和对大自然的依赖。
在庆祝方式上,中国的端午节以家庭为单位,人们会在家中包粽子、挂菖蒲、喝雄黄酒等。
而韩国的端午祭则更具有社区性和集体性,整个村庄或社区的人们会共同参与祭祀活动和民俗表演,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尽管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存在着差异,但它们都是各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韩国端午节的区别中国和韩国都有自己的端午节,这两个国家的端午节在文化和习俗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的端午节源于屈原,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借以祭祀他而来的。
而韩国的端午节则与中国的端午节的起源不同,是纪念另外一个人。
起源不同中国的端午节起源于屈原,当前传说,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他,在楚国当了一个大官,却因反对家族权势的主张而逐渐失宠。
后来,他遭到流放,并在他的故乡马踏莲花的那一天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从此以后便在每年的腊月初五举行端午节,也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韩国的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弘陵假王,距中国端午节起源的年代更早,传说这位假王是在公元7世纪时,遭受了一次刺杀并死去的。
此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就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举行端午节,也就是韩国的端午节。
不同的节日名称中国的端午节,其名称来源于历史名著《左传》,记载了在“三月节”(即夏祭)时,举行的纪念活动中,龙舟竞渡的活动。
韩国的端午节,则是叫做“牛头节”。
它的起源来自于大力金氏家族,因为传说中,是金氏家族祖先杠铃公主从天而降,为了感谢杠铃公主的庇佑,大力金氏家族便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举行牛头节。
此时,人们会割下鹿肉和羊肉,饲养牛,并在宫殿的场地内舞蹈和祈祷,祈愿家族的繁衍昌盛,祈祷风调雨顺。
不同的习俗中文端午节期间,民间有煮黄蒸饭、赛龙舟等民俗活动,由于端午节将近,一些民众还会自己编手抄竹制翻译“龙乡”“菜篮子”等手工艺品。
同时也会给儿童挂菖蒲,将白香伞给挂在门口,预防鬼怪的骚扰。
在北方地区,还会吃端午粽子,这是每个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很多地方还有其他习俗,比如在一些地方,会为家庭长者祭祀端午节喜庆的物品。
韩国的端午节则在物质上和中国的端午节是完全不同的。
韩国的端午节主要以食品为主,例如“粽子”,韩国人吃的是叫做“及南馍”的饼。
同时板鸭和肉汤也是端午节的必备美食。
总结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和韩国的端午节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中韩中秋节的异同篇一: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论文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中国、韩国都有端午节习俗。
但从它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方面考察,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就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深入认识两国的这一共同的民俗事项。
中国韩国端午节一、共同点1.都是民俗节日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都是节日民俗,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节日民俗的传承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
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围绕着保佑牲畜兴旺,身体健康的基本愿望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属于是生产性节日,在祭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着对山神的祭祀,以及保佑农业的丰收。
虽然两国的起源传说不同,但是祛灾求福却是共同的。
2.举行时间接近中国的端午节是农历的5月5日,且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在这一天开展的。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是从阴历的4月5号开始,开始时间较中国端午节早主要是因为酿酒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端午祭举行的时间是从酿酒到阴历的5月7号送神祭结束。
3.都在产业化端午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产业化的运作,以期望达到即保护了文化遗产,有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篇二:浅析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点浅析中韩两国思想文化的异同点——以两国的影视剧为例摘要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韩两国,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就有很深的渊源。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两国文化的差异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从两国的影视剧入手,分析两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异同点。
关键词中韩思想文化异同点影视剧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宇宙观、宗教、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念、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两国的文化具有很多的共同点。
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甚至有些东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新罗也因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而逐渐强大起来。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区别【4】
端午与巫术的关系还可以从端午习俗中所使用的节物中得到验证。
古代巫和医是相通的。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疾病丛生,要预防疾病的产生,一则用巫术,二则用巫医。
兰草、菖蒲、艾草、雄黄这些从实践中认知的中草药,杂以巫术与信仰中的五彩缕、香荷包、五毒兜肚、五毒符、挂钟馗像等等,形成社会的信仰和防疫系统,这也是端午节经久不衰的原因。
回过头来看韩国的端午祭。
毋庸讳言,韩国端午祭的形成受到中国端午文化的影响。
这一节日在韩国的传播,首先是因为历史上韩国借用了中国的历法(农历)。
中国历法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观察和指导农业生产的知识系统。
韩国也是农业社会,至今在韩国的许多民俗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很醒目的“农为天下之大本”的巨幡,农本思想充分体现在韩国的端午习俗中。
所以在使用中国历法时,很自然将端午作为自己的岁时节令。
不仅如此,在韩国文献中解释端午习俗时,同样借用了中国的概念,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只是在借用过程中加入了韩国特有的词,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
再深入一步追究,韩国的端午也少不了菖蒲、艾草等端午节物,用菖蒲汤沐浴的习俗保存至今。
按照传统风俗,韩国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
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端午节放假安排 | 端午节高速免费 | 端午节活动 | 端午节来历 | 端午节是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