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粤语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7
广东话广东话是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使用的一种方言。
它是粤语的一种变体,也是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方言之一。
广东话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并且在香港也是官方语言之一。
本文将介绍广东话的起源、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广东话源于古代的中原官话,由中原地区的官员带到广东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其他方言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广东话具有浓重的音调和音节韵律,这使得它在乐曲、戏曲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表现力。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粤剧中,演员们经常会使用广东话来表达情感和展示人物性格。
广东话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音调。
广东话有六个音调,分别是平、上、去、入、停、上入。
这些音调的变化给广东话增添了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同时也为广东话赋予了独特的节奏。
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标准的广东话,而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口语习惯。
另一个广东话的特点是它的词汇。
广东话有很多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
例如,广东话中有很多形容词和动词,可以形容物品的品质、描述人物的特征等等。
广东话也有很多俚语和谚语,这些俚语和谚语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还传递着地方文化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广东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家庭聚餐还是在商业场合,广东话都被广泛使用。
在家庭中,人们会用广东话与家人交流、商议日常事务。
在商业场合,广东话是进行商务谈判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此外,广东话也在广东省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学校开设广东话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地方言。
除了在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话在海外华人社区中也非常重要。
许多华人移民后仍然使用广东话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交流。
此外,广东话也在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和华人社区中使用,成为联系华人社区的纽带。
总的来说,广东话作为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方言,有着独特的起源和特点。
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而且还在文化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粤语教学方案:粤语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广东省,粤语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方言和冠方语言之一。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粤语的使用似乎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然而,粤语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方言,其传承和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
特别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如何设计一套全面的粤语教学方案,既能传承粤语文化,又能创新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广东地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按照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粤语教学内容和方式。
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如问候语、自我介绍等,渐进式地引导幼儿学习粤语。
我们也可以结合儿歌、游戏等趣味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歌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欢乐中体验粤语语言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掌握粤语的基本表达能力。
在设计粤语教学方案时,我们需充分考虑到广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家庭语言环境。
许多幼儿园的学生来自粤语家庭,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校学习的粤语内容能够与家庭环境相互结合,形成全面的粤语学习体验。
对于非粤语家庭的学生,需要设计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的粤语教学内容,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广东地区的语言环境中。
粤语文化的传承也应该贯穿在粤语教学方案的始终。
通过讲解粤语中的俗语、谚语、传统节日等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粤语的也能够了解和感受粤语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对粤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认同。
这样一来,粤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粤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回顾以上所述,幼儿园粤语教学方案既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要结合家庭语言环境和广东文化背景,充分展现出对粤语文化的传承和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幼儿在快乐学习中感受到粤语的魅力,将粤语文化传承下去。
在我看来,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广东人,我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传承和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人爱上粤语,爱上广东文化,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浅析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论文浅析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论文一、引言粤语童谣主要是在儿童之间或者是母亲等女性亲人唱给儿童的歌谣,用粤语传唱,极富粤语语言特色,是研究粤语和广府文化的重要资料。
由于粤语童谣传唱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内容简单,贴近生活,方言词汇多。
童谣是一种文学艺术,融合了文学艺术和歌曲的特色,给单调的语言加上形象的色彩,我们还能从粤语童谣中探析到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粤语是一种复杂的方言。
早期广东与中原相距甚远,交流很少,因此语言保留的古汉语成分很多。
加上有百越语的遗存以及含有许多其它方言没有的特色语言成分,因此用粤语传唱的童谣会更加精彩、生动,研究意义很大。
(一)通俗易懂粤语童谣的首要特点是通俗易懂。
儿童生活阅历简单,童谣的内容浅显,单纯地描绘一件事情,描画孩子眼中没有金钱诱惑、权利纷争、只有色彩缤纷的单纯的世界,表达了孩子们最纯真的童真。
1例如《点虫虫》: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田),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陪着)个细蚊公(小孩子)。
这首童谣主要描绘的是荔枝时节,孩子眼中红彤彤的荔枝世界。
体现了孩子关注更多的是眼中看到的简单的虫子和缤纷的色彩,以及荔枝时节丰收给他们带来的喜悦,而没有世俗的眼光。
(二)方言词、重叠词多粤语的方言词特别多,有许多有音无字的词汇,粤语童谣中的方言词汇丰富生动,例如《氹氹转》:氹氹转(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吾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这首童谣的“睇、鸡仔、摞、仙”等方言词非常丰富。
“睇”是指看,是古汉语词汇;“鸡仔”体现出了粤语常加一个词尾“仔”的构词特点;“摞”是拿;“仙”是粤语借用英语的外来词,其它方言不用。
粤语童谣中的歌词有很多叠音词、拟声词和动物名称。
最典型的例子是《齐齐望过去》:齐齐望过去,清溪里有只青蛙想跳水,齐齐望过去,小屋里有只狗仔好得意,有只了哥,吱吱喳喳想驳咀,齐齐望过去,猪屋里有只猪仔真风趣。
与粤有关的诗句摘要:1.前言2.介绍粤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3.列举与粤有关的诗句及其作者4.分析诗句中的粤地特色与文化内涵5.总结正文:【前言】粤语,又称广东话,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粤地有关的美好诗句,它们既展现了粤地的风土人情,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介绍粤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粤语起源于古代汉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同时在全球各地都有广大的使用者。
粤语文化底蕴深厚,既包含了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又吸收了南方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列举与粤有关的诗句及其作者】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与粤有关的诗句及其作者:1.“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 ——宋·苏轼《游漓江》诗句描绘了粤地桂林的美丽山水,阳朔作为桂林的一部分,同样拥有迷人的风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与知己相距甚远,也如同隔壁邻居一般亲近。
3.“珠江夜月小蛮腰,遥望南天星似斗。
” ——清·屈大均《广州竹枝词》诗句描绘了广州珠江夜景的美丽,珠江夜月与小蛮腰成为了广州的标志性景观。
【分析诗句中的粤地特色与文化内涵】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描绘手法,展示了粤地的美丽风光、独特文化和丰富内涵。
如苏轼的《游漓江》以对比的手法突显了桂林山水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豪放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广州珠江夜景的韵味。
【总结】与粤有关的诗句不仅传递了诗人对粤地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还展示了粤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粤语知识点总结粤语的语音特点是比较复杂的,它有6个声调,语音较为丰富。
粤语的声调变化复杂,但是不同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它常被简称为平上去入入。
平指的是不变调,上指的是去声,去指平声, 入指入声。
例如普通话“上”字是一声,而粤语的“上”字有去声。
另外,粤语还有很多连读现象,发音的时候很多音节都是连在一起的,例如"你好"读起来会成为"nei hou"。
粤语的语法比较复杂,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在词尾加"哋",例如"人哋"代表"人们"。
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同时还存在一些助动词的使用,例如"有"、"冇"等。
另外,形容词在使用上也有一些变化,一般在词尾加上"嘅",例如"靓"代表美丽,"靓嘅"代表美丽的。
粤语的词汇量非常丰富,因为历史的原因,粤语吸收了不少外来词汇,这些词汇来自于英文、葡萄牙文、甚至日文。
除此之外,粤语还有不少专属于自己的词汇,这些词语很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生活和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粤语的书写系统主要有两种:汉字和粤语拼音。
汉字是中国通用的文字系统,是上公认的书写方案。
而粤语拼音则是根据粤语的语音特点而制定的拼音系统,它有着自己的拼写规则和音标体系,使用方便,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粤语在中国的乡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的主要语言之一,还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
在日常生活中,粤语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场合,为人们的交流和娱乐提供了便利。
在文化传承方面,粤语也承载着许多宝贵的历史资讯和文物积淀,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而言之,粤语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方言,它的语音、语法、词汇、书写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广州的语言文化有哪些独特力广州,这座繁华的南方都市,不仅以其丰富的美食、繁荣的经济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语言文化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广州话,又称粤语,是广州地区最主要的语言。
它的语音丰富多样,声调多达九个,使得发音更加细腻、富有变化。
这种丰富的声调系统让广州话听起来抑扬顿挫,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
比如“好靓啊”这三个字,用广州话读出来,就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
广州话的词汇也是别具一格。
许多词汇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像“埋单”这个词,意思是结账,形象地表达了把账单埋起来的动作。
还有“唔该”,不仅是表示谢谢,更蕴含着一种礼貌和尊重。
“靓仔”“靓女”则是对年轻人的常见称呼,让人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广州话中的俗语和歇后语更是妙趣横生。
“食碗面反碗底”,形象地形容一个人忘恩负义;“船头尺——度水(借钱)”,用生动的形象传达出借钱的意思。
这些俗语和歇后语不仅幽默风趣,还反映了广州人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体现在它的语言习惯上。
广州人说话喜欢使用语气助词,如“嘅”“啦”“咩”等,让话语更加亲切自然。
而且在交流中,广州人注重礼貌和尊重,用词委婉,避免直接冲突。
广州的语言文化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在早茶的场景中,人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点心,一边用广州话闲聊家常,“今日啲虾饺好正啊”“我呢排身体唔系几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广州话在歌曲、影视等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粤语歌曲曾经风靡一时,像张国荣、张学友等歌手的经典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粤语电影和电视剧也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话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如“的士”“巴士”等,丰富了自身的表达。
在教育方面,广州也重视广州话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学校开设了粤语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本地的语言文化。
此外,广州话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海外华人依然说着流利的广州话,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传承,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化根源的坚守。
广粤文化特色总结粤语的历史源远流长,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于清朝时期,粤语还吸收了许多海外语言的元素,出现诸如如巴士、士多、士多啤梨等词语。
粤语,承载着上古汉语的遗风,悠悠粤韵,是广粤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维系广粤人的最重要桥梁,也是广粤民系兴旺发达的最重要保证。
在粤语的发展上面体现的不仅是广粤文化的注重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其开放性包容性。
粤菜,以其用料精细广博、口味清淡著称。
这与广粤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
广粤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物产富饶,故广粤饮食,一向得天独厚。
加之高度发达的商业带来对饮食精益求精的需求以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同时融合外来烹饪之所长,由此也造就了粤菜精良的烹调技艺。
粤菜,在模仿中求创新,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所形成了选料广博奇杂,菜肴鲜爽嫩滑的特点。
传统的美点: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糯米鸡、马蹄糕、叉烧包,以及名小吃:肠粉、艇仔粉、及第粥、德昌咸煎饼等更是历久不衰,远近驰名。
这表明粤菜植根的土壤是十分深厚的,这也正是广粤文化传承与包容的体现。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外地戏种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其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
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广府人徙居海外,开枝散叶的粤剧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目前在台湾、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至今海外建立最早的粤剧社团已有90年之久。
据《美国华人史》记载,粤剧为华人带来并成为了赖以生存的民间文化,对华人世界影响巨大。
粤绣是发源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与湘绣、蜀绣和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粤语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粤语,又称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
是广府民系的母语,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东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粤语按不同口音可以分为广州话、深圳话、香港话、澳门话、佛山话、东莞话、中山话、珠海话、江门话、肇庆话、清远话、茂名话、阳江话、云浮话、湛江话等。
粤语主要使用于广东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清远、湛江、茂名、阳江、云浮、韶关、汕尾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梧州、北海、崇左、贺州、钦州、防城港、贵港、玉林等。
范围主要包括珠三角、港澳台、粤东、粤北、粤西和珠江口东岸的地区,并被广泛用于中国南方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多个县市及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洲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约有1.2亿人使用粤语。
粤语是南方方言里面保留中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
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认为粤语是唐代国语。
粤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的广东省中部和西部、广西东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个别地区以及海外华人
社区如澳大利亚、新加坡、北美地区、东南亚等国家处广泛流行。
在全球使用粤语人数甚多,其中在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中国香港700万、中国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多学粤语知识点总结1. 粤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粤语的声母包括b、p、m、f、d、t、n、l、g、k、ng、h、j、w、z、c、s、y等,共21个。
韵母有-ai、-oi、-ui、-au、-ou、-iu、-e、-o、-yu、-i、-u、-a、-u、-i、-m、-n等。
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2. 粤语的方言差异粤语包含了多种方言,如广州话、香港话、潮汕话、客家话等,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广州话中的“我”在香港话中读作“ngo”;广州话中的“你”在香港话中读作“nei”;广州话中的“是”在香港话中读作“係”等。
3. 粤语的词汇和语法粤语的词汇丰富多样,既有古汉语、文言词汇,也有借用的外来词汇。
粤语的语法比较简单,没有严格的句子结构,常用的句型有SVO和SOV。
4. 粤语在香港的使用香港是粤语的重要使用地之一,几乎所有香港人都能讲粤语。
在香港,粤语被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教育、媒体、商务和政府机构。
香港的广播、电视、报纸都有粤语节目和报道。
5. 粤语的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粤语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广东地区曾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形式也是粤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粤语的保护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受到外来文化和语言的冲击,粤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发展粤语,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广大市民学习和使用粤语,加大对粤语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总之,粤语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粤语正在逐渐走向世界,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粤语,为传承和发展粤语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东粤语⽅⾔的⼗⼤特⾊⼴东粤语⽅⾔的⼗⼤特⾊ 导语: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下⾯YJBYS⼩编向⼤家介绍⼴东粤语⽅⾔的⼗⼤特⾊,欢迎参考! ⼀是⾳调、⾳节⽐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语系和其他⽅⾔相⽐,粤语有着独⾃形成的⾳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粤语⽅⾔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中⼊、阳⼊九声;还有⾼平和⾼升两个变调。
由于⾳域宽⼴,朗诵古诗特别上⼝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簪四字粤语⾳同韵,⽽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粤语⽅⾔更铿锵有声。
⼆是保持⼤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粤很早,就语⾔⽅⾯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仲。
如“索⽓是西晋时的汉语⼝语,中原地区早不⽤了,粤语⽅⾔⼀直沿⽤⾄今;另⼀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中原语⾳来读,如“来”,粤语⽅⾔念作“黎”。
粤语⽅⾔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吃)、⾏(⾛)、⾛(跑)、着(穿)、⾯(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开⽔)、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同⽆,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
吴越语的“黄、王”读⾳不分,两⼴的⽩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州⼈喜爱创造形象⽣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语。
例如:⼋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戏称⽣⽇;⼿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扬;执⽣,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猛,指⽣⽓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为赏⾯、给⾯⼦的意思,等等。
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